如果成長過程中父親缺位,可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心理上的影響?
有人形容現在的很多家庭模式是:父愛缺失+母親焦慮+祖輩寵溺+孩子失控。細細想來還真是這麼回事。
有資料顯示多數父親在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不及母親的三分之一。這是個很可怕的數據。
三字經中說「子不教父之過」,可見父愛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父愛缺失對男孩兒的影響尤為嚴重。如果男孩兒從出生到小學階段,陪伴最多的是母親或者爺爺奶奶。到了初中階段,孩子青春期來臨的時候,叛逆期綜合症往往表現的特別明顯。這時母親的教育顯得很無能為力。
所以教育專家說,母親父親的陪伴和教育在男孩兒成長過程是反比例函數增長。到了青春期,母親必須退位,把教育男孩的主要責任讓給父親。
父親陪伴少的男孩主要特點是:要麼害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要麼厭惡交友、急躁衝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
還有的孩子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使用暴力。
父親的生活態度、責任意識和人格品質對男孩兒的影響尤其大,所以在平時生活中父親要以身作則,從日常小事做起引導孩子。最好抽時間多陪孩子進行體育運動,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平安度過青春期後,男孩兒會成長為優秀的男子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親缺位的話,會對孩子各方面產生極大的影響。
第一,影響孩子的性格。我們都知道,如果一直是媽媽帶孩子的話,孩子一般是性格比較溫和的,遇事會比較膽小,性格比較柔軟。但是,如果是爸爸帶孩子的話,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會比較剛毅,陽光,做事情更有男子漢的擔當。
第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我們都知道,媽媽帶孩子的話都是太過疼愛的或者是溺愛的,並且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比較保守,比如有什麼危險的事情的時候,媽媽是不讓孩子去做的,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他就會認定那件事情不可以去做,這樣一來就會限制孩子的思考空間,影響智力的發展。而爸爸帶孩子就不同了,很多時候,爸爸更傾向於讓孩子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更有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
第三,影響孩子的行事風格。一般來說,媽媽帶孩子的時候,強調的是安全為上,稍微有一點危險的事情都不會讓孩子去做,這樣會影響孩子做事時候唯唯諾諾,膽小如鼠的樣子。而爸爸帶孩子就大有不同了,爸爸帶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爸爸一般都是強調大膽的去做,沒事的,大不了失敗了再來一次,怕什麼呢?就是這種很堅決,很勇於鍛煉和嘗試自己的做法,會讓孩子的行事風格更加堅定。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親缺位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智力發展、行事風格等各方面的發展。
因此,我建議各位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會讓父子之間的感情更好,也會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首先,「父親缺位」一般是只心理學層面上的,或者象徵層面上的「父親缺位」。如果能有一個執行父親功能的人物一直陪伴。那麼也並不會真正造成巨大的影響。比如,一個從小沒有父親的孩子,如果孩子的爺爺給予孩子恰當好處的關注,代替父親的功能,那麼孩子的心靈成長之路也不會發生大的偏差。
其次,心理功能上的父親缺位所能造成影響,理論上來說,自然是時間越早,造成的影響越大。一個孩子在18歲時失去父親和8歲時失去父親,所帶來的影響肯定是有巨大差別的。前者所受到的負面影響自然要比後者小些。
再則,孩子在三歲之前更多處在與母親的二人互動關係里,那時的父親的地位會不是顯得至關重要。而由三歲開始,父親開始做為一個重要角色參與到孩子與母親之間。既給孩子帶了一些挫折與挑戰——孩子開始意識到,原來媽媽不是屬於我一個人的,父親好像比自己更能吸引媽媽,我要和父親一起分享媽媽。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一些新的感覺與出路——當我和媽媽的矛盾加劇時,原來還有另一個重要他人存在與我和媽媽之間,可以帶來緩衝的作用。也可以讓孩子帶來一個新的好客體的感覺。
以我自身的體驗來說,當正值3歲的女兒鬧脾氣鬧到我老婆也和她置氣,不想理女兒時,女兒會很自然地哭著跑過來找我:「爸爸,爸爸,媽媽不理我了,我害怕」。然後我就可以抱著安慰女兒。一般情況下,女兒總是很容易平靜下來。由此可見,我作為父親,很好地充當了母女之間的緩衝劑,也讓女兒意識到她可以有更多選擇,這樣子可以讓她有信心面對未來生活的困難。
如果說母親是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與信任感。那麼父親往往是給孩子帶來方向感與力量感。所以,過早失去父親,主要會使孩子失去力量感與目標感。所以,夫妻關係和諧,對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嘯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在中國,父親缺位的情況比較常見,除了單親家庭中父親的缺位,隔代撫養家庭中父親的長年不在場,更多的是指完整家庭中父親在孩子教育中參與過少或不參與的現象。
我們傳統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現實生活中,爸爸們也是更多的追求事業,致力於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教育孩子的任務默認交給媽媽來完成,爸爸則在教育孩子淡化甚至「缺位」:比如很少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況;不主動花時間思考孩子成長規劃,或應該在哪些方面提高;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身在曹營心在漢,並未全身心投入;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很難和孩子在同頻交流......因此,「缺位」的父親,很難和孩子有心連心的聯結,也難以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人格的發展。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孩子成長發揮不同的作用。爸爸和媽媽夫妻和睦,共同協作,才能給孩子比較全面的愛,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一些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父愛缺失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社會融入問題,比如心理問題,社會行為的偏差以及社會交往的障礙等。
父親在子女成長中,有些內容是母親無法替代的,在心理發展方面主要體現在:
1、對孩子性格和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孩子在3歲以後,父親促進孩子更好社會化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研究表明,缺乏父愛的女孩在社會交往中更容易(非絕對)出現兩個極端:要麼過於積極關注,要麼容易膽怯、緊張、自卑。
母親一般比較溫存、細膩,而父親的生理結構和社會角色,決定了他是一種力量的象徵。在性格和社會交往技能方面,父親有更多陽剛、勇敢、堅強、果斷、獨立、博大的特點。一個好的父親,既能給孩子提供成長的物質基礎,又能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人(職業、社交、社會規則)的榜樣,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起重要作用。
2、父親對孩子認知能力的影響。
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相對於父愛缺失,有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學習成績更好,更容易成功。這不是否定母親的作用,而是強調父親在這方面的重要性,因為父親更傾向於通過遊戲等方式教給孩子認知性的知識,啟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對孩子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
父親對孩子的性別發展影響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父親對兒子和女兒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對兒子來說,他們傾向於認同父親的男性形象,把父親的特點無形中內化進自己的個性,在缺乏父愛的家庭,兒子容易與母親關係過於緊密,從而更容易有女性化的特徵,面對競爭和挑戰比較被動;對女兒來說,父親對他們的性別角色發展和婚姻都有深刻影響。父親是她們生命中第一個異性,也是最重要的異性或之一,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有一個說法是女孩在兒童時期會形成「戀父情結」,實際上女兒長大了也傾向於尋找和父親類似形象的異性。所以,父親從小很疼愛和重視自己的女兒,女兒也會珍視自己(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重要的),更自尊自愛;如果從小缺少父愛,女兒可能會盡其一生去尋找這種「父愛」(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一些不斷離婚再找,每次都找的是一類人,且這一類人常常有自己父親的影子,就是這個道理),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
對於單親家庭或者隔代撫養家庭來說,如果父親角色不能到位,可以用其他男性撫養者或親戚來進行一定的補充(比如爺爺、舅舅等),媽媽也可以對孩子進行「男性化的虛擬教育」,比如可以說如果是爸爸,他會怎麼怎麼做。
總之,父親這個角色,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家庭需要重視。
歡迎關注「嘉媽Jane說」: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北師大心理碩士,80後媽媽專註家庭教育。歡迎交流!
首先,父親是孩子見到的第一個男性,父親缺位,如果是男孩子,那很顯然這個男孩子缺少一位男性榜樣。如果是女孩子,就會造成這個女孩沒有一個好的男性形象。
其次,男孩子沒有一個好榜樣,他就不懂男人應該怎麼去做。他會認為男人是可以不顧家的。生活中很多男人不負責任,追其原因就會發現他的父親也是不負責任的。
如果是女孩子,父親缺位,從小沒有得到父愛,長大後容易早戀,容易遇到渣男,感情會不順。
因為她無法分辨男人的好壞,會特別渴望男性的關愛,只要一個男人稍微對她好一點,她就會認為是真愛。
最後,如果男人缺位,做媽媽的應該更加註重教育,多給孩子講一些正能量的男性故事。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男人,什麼樣的男人值得尊重。
很多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爸爸親力親為帶得較多的孩子,和同齡人相比更聰明。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父親這個角色缺位,會對孩子造成很多影響。
1.缺乏安全感孩子天生需要媽媽和爸爸的愛,這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當父母中有一個人無法提供積極的教育的時候,另一個人可以及時彌補,孩子多一個心靈的依靠。所以,父親缺位的家庭,孩子就無法獲得完整的親密關係,因此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2.缺乏自信父親缺位的家庭,孩子得到的滋養本來就少一半。如果整個育兒過程全部由母親來承擔,母親就極少有喘息的機會。非常容易被生活,工作和育兒的壓力弄的疲憊和焦慮,因此也很難有一個美好的心情和良好的狀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肯定是受壓抑的,因此非常容易變得不自信。
3.缺乏責任感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也是影響一生的老師。所以,一個父親如果沒有盡到責任,孩子也不會有好榜樣。常見的情況下,孩子開始會非常想念父親,繼而很厭惡甚至憎恨父親。當這些孩子長大了,也很可能做一個缺位的父親。因為他們沒有得到過父愛,也不知道如何給予父愛。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爸爸,每一個當爸爸和即將當爸爸的人都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孩子和爸爸可以一起享受這種特殊而美好的親密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父親則總是被忽略,其實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認為孩子在家有母親照顧就可以,但即便同樣在家照顧孩子,父親和母親的表現和側重也是有區別的。
父親是如何表達他對孩子的愛的呢?或者說父親和孩子在一起時會做些什麼呢?還記得那些網路上父親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視頻嗎?大部分父親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托舉—將孩子托起來離開地面。
大部分的女性看到孩子被這樣托起來都會很緊張,「如果孩子摔下來怎麼辦」;而父親呢,他在和孩子哈哈大笑。父親的看護與母親是不一樣的,母親負責接納和理解,她更傾向於讓孩子在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下成長;而父親更傾向於和孩子一起探索外界,鼓勵孩子去承受挫折。所以即便是同樣在家裡照顧孩子,父親和母親的點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研究發現,在父親缺失的家庭當中,孩子更容易悲傷、焦慮、退縮,他們的攻擊更強,遇事也會更加衝動。
在有父親陪伴的環境下,孩子更容易和母親分離,父親會把孩子從他的母親身邊拉開,讓他自己成長。父親的支持和鼓勵給了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回到父親托舉的例子當中,當孩子離開地面,有時甚至被拋起來時,他們並不會哭鬧,反而會咯咯大笑,因為他們知道父親會接住自己。這個時候孩子會有一個感受就是父親是愛自己,並且是支持自己的。而當孩子離開地面時,母親一般都會緊張,這和父親開心的樣子不同,孩子便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不同的關愛,也便能體會到表達愛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的。如果孩子沒有類似的經驗,或者你像一些文章寫的那樣為了教育孩子不要信任任何人而不去接住他,那麼孩子就會很恐慌,因為他的安全感消失了,自己連自己的父母都無法信任了,而安全感的缺乏容易導致一系列人格,行為,社交方面的問題。
當孩子被舉起時,他可以看到與之前不一樣的世界,但同樣的,他會被父親接住重新回到地面上,所以對孩子來說,他會明白自己可以去探索世界但同時又能夠恢復正常。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僅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興趣,同時也會知道界限所在,知道什麼時候回來。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些人會「不撞南牆不回頭」,其實也是不知道界限所在,不知道如何停止。
父親還有一個功能,或者說是角色叫成功的英雄。每一個小孩都希望自己的父親比其他人要優秀,在他們的心中父親就是自己的英雄。孩子會將父親當做模板來學習,比如如果父親和母親的關係融洽,認真工作,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有更為健康的價值觀,自尊水平也更高。
鴨梨心理 查看官方網站 心理學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陽光易德榮譽出品父親是一個男性,是孩子成長中接觸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男性形象,這一形象是什麼樣子,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自我發展,具體而言,影響孩子性格中男性化特質的發展。
我們的社會有對男性形象的期待,比如堅強,勇敢,獨立,對女性形象也有固有的期待,比如溫柔、體貼、包容、有愛心等。實際上,要適應複雜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要在男性化特質和女性化特質上有較高的得分。
一個孩子能否具備較強的男性化特質,成為堅強、勇敢、獨立有擔當的人,父親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至關重要,如果缺少父親在家庭中發揮男性化形象的作用,孩子的性格往往會存在缺陷。
當一個孩子陰柔有餘而剛毅不足的時候,往往就是他的內在母親比較強大,而內在父親不夠強大的時候。他在生活中的母親和父親形象一定出了問題。有些人特別富有同情心,特別能理解他人,但是面對別人的欺負不敢還擊,面對機會不懂把握,面對危機不懂得臨危不懼,而是軟弱感性,向內求索的話,他的父性氣質就不是很強。
孩子在成年後可以通過自己去調整和努力,修正和培養自己的父性氣質,但其中的過程會比較艱難。一般來說,孩子在成長中如果有一個良好的父親形象做榜樣,其父性氣質的培養難度就會低很多。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陳諾
不要試圖挖掘一個人的缺陷。卑鄙無恥,只能遭齷齪對待。不論你是誰。南北對決逃不過中華文明如來佛手心。為何搏,為祖國崛起而做。當我意識到,這不是一個人的恥辱時,我們就崛起了。不要在我門口心口滴滴答答,吟來吟去,不三不四,朝三暮四。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魚之痛。此消彼長,厚此薄彼,都不可取。中華軟實力為國外掙足了腰包,若我們還在掐架,好比作死。孤掌難鳴,有來有往。面子是相互的。初二不一樣了?期待腦袋迎著春風長牙齒,讓你痛快!
推薦閱讀:
※性心理變態的六種典型表現
※我想學點心理學,該從哪些書讀起呢?
※職場人士六個庸人自擾的心理
※男人應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揭秘生活中3大有趣心理現象,第2個竟然人人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