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病因預防是降低腫瘤發病率的唯一方法?


多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 降低腫瘤發病率的唯一方法是病因預防。通過確定影響惡性腫瘤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尋找易感人群,是目前癌症預防的關鍵。腫瘤發病高峰期多集中於 65 歲以上,發病率的變化主要受人口年齡結構、 營養、 遺傳、 環境、 生活方式和經濟水平、 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響。 吸煙是誘發腫瘤的重要原因。 據統計, 30%的腫瘤發病都與長期吸煙有關,尤其肺癌的發生與吸煙的關係更為密切。每日吸煙量越多,吸入的越深,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吸煙時間越長,所吸香煙內焦油含量越高, 誘發腫瘤的危險性也就越大。除肺癌之外,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統腫瘤的發生也和吸煙有一定關係, 因為致癌物質可以經肺吸收,造成全身危害,誘發喉癌、 食管癌、 口腔癌、膀胱癌、腎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症。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 健康意識也隨之提高。冰箱的使用,攝入煙熏、 腌製品的數量減少,健康的食品加工製作方式和飲食習慣的養成,是近年來胃癌和食管癌發病率降低的直接原因。

居民家庭衛生條件的改善和健康衛生習慣的養成以及定期婦科體檢是女性子宮頸癌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膳食模式卻成為導致部分腫瘤發病率迅速上升的原因。伴隨西式生活的盛行,不健康的快餐食品、油炸食品普及,人們的熱量攝入過多,而體力勞動及運動又明顯減少,導致超重與肥胖人數迅速上升,結直腸癌、 乳腺癌、腎癌和胰腺癌等的發病率隨之升高。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糖尿病是多種腫瘤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不斷增加可能也是結直腸癌、 胰腺癌和乳腺癌發病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感染、致癌因素暴露也易誘發各種腫瘤,如幽門螺桿菌之於胃癌,肝炎病毒之於肝癌,射線暴露尤其是較強的太陽紫外線,也可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增加。


人類目前雖然尚未攻克癌症,但已經掌握一些癌症病因及預防干預措施的知識,通過主動積極的預防和干預,至少30~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我們應該破除「談癌色變」的悲觀理念,科學辨證地看待癌症。應該增加對自身機體「和諧平衡」狀態的認知度。每一個健康個體中都存在「原癌基因」,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因和染色體異常,也就是所說的遺傳易感性,但在「抑癌基因」和正常免疫系統監控下處於平衡狀態,不會產生病變。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在前述高危因素(三大殺手)的輪番刺激下,打破了機體防衛平衡機制,「原癌基因」就會被啟動,異常的遺傳特性就會產生致癌表型,經過複雜的癌變過程,最終產生腫瘤。

由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需要經過非常漫長的過程,比如胰腺癌是近期媒體和公眾關注度比較高的癌症,世界歌王帕瓦羅蒂、蘋果總裁喬布斯和原國務院副總理黃菊,都是因患胰腺癌而去世。公認胰腺癌惡性程度極高,病情發展很快,但據最近世界頂尖雜誌Nature研究結論顯示,從正常的胰腺導管上皮細胞逐步演變成癌細胞、直到遠處轉移,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餘年時間,也就是說我們有十餘年的時間去預防胰腺癌、早期發現胰腺癌、從而爭取治癒胰腺癌。

癌症的預防宜早不宜遲,而且是越早越好。瑞典學者的研究表明,人類在20歲以前的生活環境、飲食和生食習慣,對其餘生是否患癌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決定性意義。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心態、掌握科學的防癌常識,是保持自身機體和諧、平衡、健康狀態的三要素,也是對付癌症惡魔的「宙斯盾」。

筆者曾經在一次例行健康體檢時腫瘤標誌物增高一倍多,全身體檢沒有發現腫瘤。後經過調節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加上適當的中醫調理,在半年後複查,腫瘤標誌物降至正常範圍。也可以視為與癌症擦身而過。你看,預防癌症其實真的不難。

雖然癌症就在我們的周圍,但繞過癌症,你無需付出太多,只需要改變一個不良的生活習慣,或戒除一個不良的飲食嗜好。癌症向左,健康向右,預防癌症,就是這麼簡單!大多數的癌症都可以預防,有必要「談癌色變」嗎?!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是名列中醫四大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一段名言。

譯成白話文為:「所以聖人不治已發生的疾病而治療未萌發的病患;不強治已爆發的動亂,而是在未亂之前就加以治理,這就是其中的道理。假如病已經形成後才去醫治,動亂已經發生後才去平息,這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掘井,臨戰了才去鑄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

「上工」意指良醫,「治未病」多理解為「無病」,也即「預防為主」。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提示疾病要早期預防,不要等到疾病形成後再治。

「上工治未病」的經典論斷,為後世醫家所尊崇,經歷代名家解讀,有很多釋義。 「未病」,除了指平常健康之人「無病」外,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即有患病的因素存在,或理解為「病將作」、「即將病」更為確切。

由此「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醫生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止病變發生的趨勢、並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要採取能夠預防和救急的措施,才能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的最佳效果。

名醫朱震享在《格致餘論》中說:「與其求療於有病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葯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預防。

所以,中醫的「治未病」包含三種意義:一是防病於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三是預後防止疾病的複發及治癒後遺症。

「上工治未病」用於治療癌症,就在於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治療癌症。而根治癌症的根本策略就是預防癌症、不患癌症。

一言蔽之:治病要「治未病」,治癌也要「治未癌」。


推薦閱讀:

腹痛經常突襲 竟是卵巢腫瘤作祟
小兒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 )一例
癌症十萬個為什麼|如何正確看待腫瘤細胞的轉移?
血清腫瘤篩是什麼

TAG:生物醫學 | 健康 | 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