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因皇太極的反間計而被殺害的嗎?


向敬之

崇禎三年(1630)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清人對於袁崇煥之死,稱死於皇太極設反間計誅殺之。稱崇禎帝給他的罪名是通敵叛國。

袁崇煥

清宗室昭槤在《嘯亭雜錄》卷一說,清天命十一年正月,袁崇煥固守寧遠,以紅衣大炮擊潰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死後,後繼大汗皇太極「深蓄大仇,必欲甘心於袁」。天聰三年(1629)十月至天聰四年正月,皇太極在袁崇煥鎮守的明朝關寧錦防線難以攻克的情況下,率軍借道科爾沁從喜峰口突入內地,攻打明朝京師,史稱「己巳之變」。

皇太極此次自行撤退,是因為袁崇煥千里勤王而受阻。袁崇煥以此恃功無罪,但朝中大臣及魏閹餘黨,紛紛指責是他將清軍放入。因為此前,袁崇煥在不報告朝廷的情勢下,擅自與後金軍議和,還和崇禎帝信誓旦旦地說「五載復遼」的誑語。

與此同時,曾被金兵俘虜的楊太監給明朝廷帶來了一個袁崇煥通敵證據:他聽到皇太極給鮑承先寫密信,囑咐送信人說:「今日上退兵乃袁巡撫意,不日伊即輸誠矣。」皇太極有意放回楊太監輸送假消息,但崇禎帝卻把這當成了真機密。

崇禎帝將袁崇煥磔殺於市,誘因是皇太極的反間計。昭槤不無自豪地說:「舉朝無以為枉者,殊不知中帝之間也。」

崇禎帝

而明朝遺老計六奇卻說,崇禎帝之所以要殺袁崇煥,還有兩個原因:

一、袁崇煥不經請示,擅自以十二條可斬之罪殺了抗金有功的左都督毛文龍。

二、多路明軍進京勤王時,滿桂奮勇殺敵,卻在戰場上遭遇了袁崇煥的冷箭。

計六奇《明季北略·袁崇煥通敵射滿桂》記載:金軍攻南城,袁崇煥不戰,「獨滿桂以五千人與清一日二十戰。清軍益盛,桂不支而走,經袁營,竟不出救。俄桂中流矢五,三中體,二中甲,拔視,乃袁兵字型大小。桂初疑清將反間,偽為袁號耳。及敵騎稍遠,細審,果為袁兵所射,大驚。」

崇禎帝下令逮捕袁崇煥的罪名是「殺毛文龍、致敵軍犯闕及射滿桂三事」。


史載,因與後金作戰不利,明朝遼東經略使一職輪番換人,王在晉、高第、王之臣等人均勞而無功,被朝廷削職召回。後來,明廷乾脆取消了遼東經略這一職位,將關內關外之防務交給主動請纓襄贊遼東軍務的文官袁崇煥,不久後,又正式任命他為遼東巡撫。

袁崇煥生於廣東東莞石碣,原籍廣西藤縣,進士出身 。他素有雄心壯志,且胸藏韜略,以安邊治國為己任,極度渴望有機會建功立業。

早在高第經略遼東時, 膽怯畏死、庸碌無為,主張棄守關外,全軍退入關內。袁崇煥據理力爭,嚴詞拒絕,並率部誓死固守寧遠。寧遠一戰,他指揮明軍大敗後金八旗勁旅,努爾哈赤被火炮擊中,帶傷而走。不久,後金一代梟雄努爾哈赤含恨而逝。

袁崇煥被委任為遼東巡撫的要職後,又與皇太極在錦州、寧遠苦戰,並擊敗後金軍,取得了史上著名的「寧錦大捷」。消息傳開後,北京城裡歡聲雷動,紫禁城中封官賜爵,彈冠相慶,弔詭的是,此役立下大功的遼撫袁崇煥卻被魏忠賢「閹黨」彈劾,朝廷豐厚的賞賜也被魏閹獨吞 。袁崇煥百口莫辯,只得以身體有病為由辭官回籍。

遙想當年主動請纓出塞,何等壯懷激烈?艱苦征戰多年,早就置生死於不顧,如今,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奸臣肆意構陷 。心灰意冷,如之奈何?袁崇煥失意加絕望,竟萌生了遁入空門之想。

不想,年輕的崇禎即位後徐圖振作,很想有一番作為,他一舉剷除了魏忠賢「閹黨」,朝廷政局突變,又給了袁崇煥新的希望。崇禎重新啟用袁崇煥,任命他為薊遼總督。

袁崇煥重回邊關,心中無限感慨。他接連挫敗皇太極,取得了好幾次大勝。袁崇煥有勇有謀,隨著他的回歸,錦州、山海關武備得以加強,早已森嚴壁壘,好似銅牆鐵壁,皇太極望關興嘆,無機可乘。在此期間,袁崇煥為整肅軍紀、樹立權威,以驕橫不法、抗拒議和、飛揚跋扈、貪污公帑、私吞軍餉等罪將島帥毛文龍、副總兵杜應魁誅殺。關於袁崇煥殺島帥一事,孰是孰非,歷來眾說紛紜,至今難有定論。顯而易見的後果是,毛文龍被殺後遼東局勢失控,後金軍傾巢入塞攻打大明沒了後顧之憂。更嚴重的是,兩年後,毛文龍的部將耿仲明(耿精忠之父) 、尚可喜、孔有德率部降清,並帶去了大批當時非常先進的西洋火器。

後來,皇太極改變策略,決定繞道攻明。公元1629年,皇太極繞過山海關,千里冒險,從另一處長城隘口突入關內,並神不知鬼不覺地兵臨北京城下。京城震怖,明朝文臣武將慌作一團。崇禎帝急令薊遼總督袁崇煥率領大軍回師解圍。

袁崇煥親自率軍日夜兼程,火急火燎的趕回京師以解燃眉之急。

在袁崇煥統兵回援時,京城裡就已流傳他勾引後金軍隊入京的傳聞。謠言足以殺人。崇禎帝也疑竇叢生,越想越怕,越想越像, 袁崇煥大軍為什麼這麼巧與敵寇一前一後到京城?他下令只准袁部駐紮城外,不得擅自入城休整。此時,皇太極不失時機巧施反間計,混進京城裡的細作們則到處散布對袁崇煥不利的流言蜚語。袁崇煥轉瞬間便從率軍勤王的督師變成階下囚。

閹黨餘孽乘機發難,為從東林黨手中奪回失去的權力,他們全力攻訐被東林黨所倚重的袁崇煥。一腔熱血的袁莫名其妙地成了黨爭的犧牲品。魏忠賢餘黨羅織罪狀誣陷袁崇煥:擅自與皇太極議和;不經請示擅自處死島帥毛文龍;勾引敵人入塞,脅迫朝廷與敵議和,陰謀簽訂「城下之盟」 ;擁兵自重,陰欲謀反······

崇禎帝不願聽任何為袁崇煥申冤的話,也不給他自辯的機會,第二年就下令將這位戰功卓著的大將給處死了。

史料中隱隱透出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出,崇禎殺袁崇煥也不全是被閹黨餘孽蒙蔽或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他也有自己的理由。崇禎即位後夙興夜寐、銳意中興,袁崇煥也曾許諾過五年平遼。但是,崇禎卻沒有看到遼東局勢有些許起色,後金雖然屢遭挫敗,但已經尾大不掉,反而大明政局與邊關事態愈發危殆,內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外有後金造成的巨大威脅。這些似乎都在告訴大明臣民,崇禎庸碌無為,治國無方。朝野上下,諮議洶洶,怨聲載道。他的心理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重壓與困擾,丟了面子必須設法挽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諉過於人,找只「替罪羊」 最有效,這也是身為帝王的他最容易辦到的。

當然,袁崇煥也不是毫無過失,無可指責,但是,他的死確實有代人受過的意味。崇禎徹底拋棄了自己曾倚為肱骨的愛將袁崇煥,既推卸了責任,又開脫了自己。

清代文人評論說:自袁崇煥冤死,遼東邊防更加無人,明朝滅亡已基本定局。明朝以殺功臣始,又以殺功臣終。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剽竊必究

插圖源自網路


用今天的話說,袁崇煥是鴿派,當時正與黃太極議和,而黃太極也希望與明朝達成和談,當時小冰河期,關外的糧荒比關內嚴重的多,是後金最困難時期,從他入關到通州寫給崇禎皇帝的信中的內容可看出他是來逼和的。他說,帝差人與我議和,答應給我金印,卻又不給,到黃太極出門前他一共給崇禎皇帝寫了七封信,他還問過被俘的滿桂的部將,為什麼他的信得不到回復,袁崇煥在朝堂上也一直想讓崇禎與黃太極議和,為此他還嚇唬崇禎說,黃太極的八旗兵不可戰勝,他入關是來稱帝的,不會退兵,除非答應議和。袁崇煥這樣的配合黃太極議和,黃太極會用反間計害他?他要對付的是主戰的鷹派,這也是為什麼黃太極對陣滿桂軍,趙率教軍時用全部的主力往死里打,對袁崇煥就只用少量的軍隊看著,就是打也是作個樣子。雙方都沒死幾個人。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城上觀戰的百姓們大罵關寧軍都是姦細,還拿磚頭砸他們了。滿桂的人可以進城,就不讓關寧軍進城。就連奉命入城領糧食的人也被京城守軍故意當姦細殺了幾個。這你就知道為什麼袁崇煥會被人吃掉吧?


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卻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後金攻到京城這個巨大的黑鍋要有人來背。袁崇煥就是那個最合適的人選。也只有他才背得動,你有功有過已經不重要了,眼下百官群情激奮,百姓怒火滔天。更重要的是崇禎大明皇帝的面子被他瞧不起的蠻夷狠狠的踐踏了。崇禎這個最後能為面子為高調而死的皇上必需要有個泄憤的對象,還要平復百姓與百官的激奮。不是重臣不行,不是重典不行。符合這個條件的也只有袁督師了。

那怕你是遼東戰場的中流砥柱,哪怕你有關寧,寧錦大捷的功勛在身,哪怕你千里晝夜不停救京師於危難。哪怕你事先已數次提醒順天薊遼防衛,即使這些防衛在別人的防區。哪怕你雙肋如蝟誓死拼殺。哪怕是這樣做會寒透遼東將士的心。哪怕好不容易才穩定的遼東邊境再起波瀾。都抵不了崇禎皇帝的面子。

遙祭忠魂,袁督師英名永垂不朽。


民族英雄袁督師的高貴品格

祖大壽疏:比因袁崇煥被拿,宣讀聖諭,三軍放聲大哭。臣用好言慰止,且令奮勇圖功、以贖督師之罪。此捧旨內臣及城上人所共聞共見者。

袁崇煥《三乞給假疏》:臣自為令至今,未嘗餘一錢,以負陛下。昨聞訃之日,諸臣憐臣之不能為行李,自閣督撫以下,俱醵金為賻。臣擇而受之,束裝遄歸,以襄臣父大事。

《明史·袁崇煥傳》記載:袁崇煥死,籍其家產,「家亦無餘貲」。……已,承宗鎮關門,益倚崇煥,崇煥內拊軍民,外飭邊備,勞績大著。……崇煥勤職,誓與城存亡;又善撫,將士樂為儘力。由是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崇煥亦力爭不可,言:「兵法有進無退。三城已復,安可輕撤?錦、右動搖,則寧、前震驚,關門亦失保障。今但擇良將守之,必無他慮。」第意堅,且欲並撤寧、前二城。崇煥曰:「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崇煥更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咸請效死。……顧勇猛圖敵,敵必仇;奮迅立功,眾必忌。任勞則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則勞不著,罪不大則功不成。謗書盈篋,毀言日至,從古已然。……何以任而勿貳,信而勿疑?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

張岱《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傳》:時廣寧失陷,王化貞與熊廷弼逃歸,畫山海關為守;京師各官言及遼事,皆縮朒不敢任。崇煥獨攘臂請行。……此臣作法自別,向為縣令,不取一錢,天生此臣,以為社稷。……時廣寧失守,王化貞與熊廷弼逃歸,畫山海關為守。京師各官,言及遼事,皆縮朒不敢任。崇煥獨攘臂請行。

查繼佐《罪惟錄·袁崇煥傳》:此臣作縣官,不入一錢。

錢家修《白冤疏》:方天啟年間,諸陽失衛,山海孤寒。當此之時,誰能生死忘心,身家不顧?獨崇煥以八閩小吏,報效而東,履歷風霜,備嘗險阻,上無父母,下乏妻孥。夜靜胡笳,徵人淚落。煥獨何心,亦堪此哉?……身居大將,未嘗為子弟求乞一官。臣查袁崇煥自握兵以來,第宅蕭然,衣食如故,猶更加意寒生,恩施井邑,恤貧扶弱,所在有聲。……臣思曹谷為御史時,嘗對臣言,煥得大將風,士卒同甘苦。皇上前日逮煥下獄時,祖大壽統兵二十餘萬奮激欲叛,何之璧率家四十餘口詣闕代監。

江日彩《議兵將疏》:今邵武令袁崇煥,夙攻兵略,精武藝,善騎射。臣向過府城,扣其胸藏,雖曰清廉之令,實具登壇之才,且厚自期許,非涉漫談。

《邵武府志》記載「素矯捷有力,嘗出救火,著靴上牆屋,如履平地」、「明決有膽略,盡心民事,冤抑無不伸」。

程本直《漩聲紀》:舉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漢也。惟其痴,故舉世最愛者錢,袁公不知愛也;惟其痴,故舉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於是乎舉世所不敢任之勞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辭也;於是乎舉世所不得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獨行也;而且舉世所不能耐之饑寒,袁公直耐之以為士卒先也;而且舉世所不肯破之體貌,袁公力破之,以與諸將吏推心而置腹也。猶憶其言曰:「予何人哉?十年以來,父母不得以為子,妻孥不得以為夫,手足不得以為兄弟,交遊不得以為朋友。」……即今聖明在上,宵旰撫髀,無非思得一真心實意之人,任此社稷封疆之事。予則謂:「掀翻兩直隸,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渾身擔荷,徹里承當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

程本直《磯聲紀》:夫以千里赴援,餐霜宿露,萬兵百將,苦死無言。而且忍餒茹疲,背城血戰, 則崇煥之心跡,與諸將之用命,亦概可知矣。……自敵人逸薊入京,崇煥心焚膽裂,憤不顧死,士不傳餐,馬不再秣,間道飛抵郊外,方幸敵未近城,得以身翼神京。……崇煥冤死,義不獨生。伏乞皇上駢收臣於獄,俾與崇煥駢斬於市。崇煥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為義氣綱常士,不失義。臣與崇煥雖蒙冤地下,含笑有餘榮矣!

周文郁《遼西入衛紀事》:十六日,至河西務,營城外。有一兵擅取民家餅,當即梟示。……當蒙皇上頒發酒肉各數千斤,麥餅五萬勞軍。公先望闕叩謝,然後分發諸營,猶詣帶傷諸將士所,一一撫慰。回時,東已白矣。其中軍何副將問之曰:「旗鼓乃軍中緊要官,何早間反令之回?」公曰:「彼署事官,兵凶戰危,何忍相累?即兵馬凍餒三日,而迫之戰,亦非得已。賴主上威靈,諸公戮力,獲此一捷,實出意外。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放捉獲漢人,入寧遠往告:「吾以二十萬兵攻此城,破之必矣!爾眾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寧遠道袁崇煥答曰:「汗何故遽加兵耶?寧、錦二城,乃汗所棄之地,吾恢復之,義當死守,豈有降理!」


謀款斬帥,真正可以解救遼東的是熊廷弼!王在晉的戰略也可以!


其實袁崇煥被殺可能有很多原因不單單中的皇太極的反間計,按照我的理解可能是袁崇煥在崇禎皇帝的面前誇下海口,說五年復遼幾年收復整個東北三鎮或全境的戰略目標,但是因為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國內流寇不斷外犯滿洲女真越來越強大,袁崇煥在崇禎皇帝面前誇下的海口與承諾沒辦法實現讓崇禎皇帝痛恨在心,或者說袁崇煥越級殺了毛文龍,沒有崇禎皇帝同意情況下殺掉了毛文龍,讓大明失去牽制後金主力的的優勢,使得滿洲鐵騎能輕而易舉的攻進中原,讓崇禎皇帝感到很不悅或者在那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下定的決心要除掉袁崇煥或者懷疑袁崇煥對大明王朝的忠心,再加上明朝朝中官員的內鬥可能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刺激的崇禎皇帝的神經系統,使崇禎皇帝看袁崇煥越來越不順眼,再加上袁崇煥的承諾已經到了崇禎皇帝忍無可忍的時間極點,都無法收復整個遼東全境,是崇禎皇帝失去的耐心與信心,借著朝中有人彈劾袁崇煥與皇太極勾結的事,大做文章借刀殺人,把袁崇煥以前承諾收復遼東沒做到的事情全部都發泄出來還有專權殺掉毛文龍的往事,讓崇禎皇帝一直隱忍到現在突然才爆發,對於崇禎皇帝痛下殺手可能有本身自己不夠小心謹慎的原因,不知道凡事都都要請示崇禎皇帝才能做出最終的決斷而他卻越級殺了毛文讓後金主力輕易殺到崇禎皇帝北京城,才讓崇禎皇帝痛下殺手,殺死這個說要收復遼東卻辦不到的狂妄之徒,袁崇煥被殺可能跟自己本身的原因也有很重要的關係,因為作為一個文官統帥統帥軍隊,遇到重大事件不向皇帝請示就專權殺死封疆大吏,為以後自己的埋下隱患或者殺身之禍。



當然不是 誰的防區出的事情啊 你袁崇煥的 北京被圍 肯定找替罪羊 誰啊 難道你讓皇帝背鍋嗎 當然不可能 誰最合適 袁崇煥啊 他的防區出事 滿大街謠言四起 至於說他殺毛文龍 這都扯淡 當時幹嘛去了 當時不叫 死了爛叫 還是沒有當回事 毛文龍也是自己作死 崇禎也恨毛文龍 連老實本分的王洽 後期都容不下 更別說驕橫跋扈的毛文龍了 崇禎一即位 毛文龍叫要錢糧 不給就把後金勸降信給崇禎看 崇禎本身就多疑 能不想你啥意思啊 更何況 毛文龍死後 也沒有看見崇禎多傷心 至於說他窩藏後金使臣 你知道 皇帝啥意思呀 萬一想和談呢 現在獻出來群情激憤之下不壞事嗎 袁崇煥 想法太成熟 手段太粗暴 沾染上明朝黨爭的惡習 看誰不順眼 直接弄 弄的自己到處是自己的仇人 這樣的人啊 在帝國的中樞 人精里混本身就是在作死


推薦閱讀:

一個承諾:信守370年 袁崇煥的祠墓的守護家族
袁崇煥凌遲時被割3543刀,死後近萬人哄搶人肉食用
明清那點事:吳三桂與袁崇煥歸宿誰最慘?
爭吃袁崇煥肉的上萬人都是什麼人?

TAG:明朝 | 清朝 | 袁崇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