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能自學成功嗎?
先提一句,小編已經停筆一個多月了,寫起文章來難免顯得生硬生疏,如果在文法上有所疏漏訛誤,還請各位讀者多多見諒。
小編雖然是『軍事問答達人』,但是同時也是鋼琴的死忠粉呢。我是五歲開始練琴(真·童子功),至今一直在堅持,可以說鋼琴早已是我生活里不可剝離的重要元素了。咱不論什麼等級,且論年資,我也覺得我可以抖膽就你這個問題,嘗試著寫一篇關於鋼琴學習的漫談,分享一下我學琴的經歷以及關於鋼琴、音樂學習的一點點感想。望各位樂界同仁多多指教。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論鋼琴學習
從無到有學鋼琴,或者學樂器,或者學什麼其他看起來需要長時間下苦功夫的學問或者本事,最好的第一動力往往是興趣。
四歲的時候,我被偶然聽到的一曲《致愛麗絲》所吸引,拉著父母要去學琴。但是沒上兩節課就發現學鋼琴似乎全然不是想像中那麼回事——老師只是單調地規範我的坐姿,要求我做好手型,調整好手腕的高度和鬆緊。而關於演奏,兩個星期兩節課,只學了全音符、全休止還有中央C一個音符。這似乎和我當時印象中的什麼行雲流水陽春白雪相差甚遠,於是我當時選擇了放棄。
大概過了半年,陰差陽錯,我又提出想學琴。這次,換了一個更加溫柔、耐心的女老師,我也算是堅持下來了。大概一個月吧,基本的音符時值、高低音譜號讀譜也"一知半解"了,能夠認清的那幾個音符也足以組成像《小星星》、《麥克唐納的鴨子》這一類的曲子了(其實在這個階段,有《湯普森》兩套俗稱"小湯"、"大湯"的啟蒙音樂教材,初學者必備,也是國內絕大數老師、琴童的不二之選)。漸漸地,我對於學琴有了一點點成就感,進而也有了前進的動力。纏著父母買了一台鋼琴之後,更是"騎虎難下",於公於私都沒有了放棄的退路。
由解決困惑到"突飛猛進"有時候和一些玩音樂的朋友相互交流,大家都覺得學樂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苦行。誠然,在學習的早期,初學者的成就不多,自身功力也不足,練習又苦又累,指法、音階一類的練習枯燥無味,尤其是一般人天生欠靈活的左手以及無名指、小指的靈活度練習更為漫長痛苦。初學者也自然容易缺少動力。(然而良好的基本功是挑戰有難度的作品的必須條件)但是當ta能夠有能力演奏出一定難度的作品,並且對其中的演奏技巧、情感以及段落處理能夠有自己的體會和感悟,甚至是有一些獨到的改編和創意,或許情況就會開始改觀。也就是俗話說的:找到feel了。
不過,力不到不為才。台上三分鐘,真的是需要台下十年之功的。
學琴一年多,我考了國內的三級。這個時候的演奏,更多的是各種簡單演奏技巧的組合,不需要加過多主觀的處理,單單是不同長短音符的組合,就能拼湊成一段看起來很完整、很生動甚至很有"韻味"的旋律。
我觀察到,很多初學的琴童身上都存在著這種現象,包括當時的我,演奏有型而無神,總體演奏技術尚可,但是技術細節處理的往往不到位,情感、段落處理更是往往被忽略。不過這也不能歸咎於琴童或者老師——我們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這句俗語為例,對於"吟詩"甚至"寫詩",其中實際上包含了對讀者廣泛讀詩、深層研詩的要求——旁徵博引,通過平時多讀詩、廣泛接觸各種素材、修辭、詞句,對名家詩句有著深刻的剖析理解,厚積而薄發,進而將其中的情感、句式、文法、詞措、借代等等元素按照自己的理解合理重組,照葫蘆畫瓢,吟出來的自然就是一首像模像樣的詩。
學鋼琴亦同此理,初學者在擁有一定演奏技巧之後,往往會碰上學琴路上的第一個門檻。我發現許多學了一年半載的初學者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困惑。這個門檻是無形的,也並不取決於初學者演奏水平的高低,卻是很多人考完五級六級就從此放棄的直接原因:缺少動力、缺少樂趣。而動力或者說樂趣的來源就是演奏者能夠在練習、演奏的過程中能夠有所裨益,至少有所感悟和思考。
借用回剛才從讀詩到吟詩寫詩的例子,其在鋼琴學習上的反映便是:在這個階段,初學者擁有了一定的演奏水平,卻不能夠通過自己的音樂演奏和自己對話,和作曲者對話,和其他演奏者對話,和聽眾對話,空有其筋骨而無血肉精神,加之日常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練習,自然漸漸喪失了對學琴的熱情。而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法我認為便是強迫自己堅持下去——這一階段,正是努力提高自己演奏技巧水平、多接觸低難度的經典作品、樹立音樂素養的黃金時期。只好勸自己,不需揚鞭自奮蹄,多練再多練,堅持再堅持,接觸了足夠多的作品,見識、體驗了足夠多的演奏技法、情感處理和整體段落布局,自然就會有興趣去接觸更多、了解更多。
插一句話,這個階段,練習指法推薦哈農的練習曲,技巧方面推薦車爾尼的練習曲。不建議過早接觸太多流行音樂,也不建議過度追求演奏速度和難度。接觸古典音樂除了可以嘗試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肖邦等人的作品,巴赫作為復調音樂、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泰斗,練習他的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賀綠汀等一些中國音樂家的作品也是可以嘗試的。
步入正軌學音樂,有了足夠的技術和修養,嘗到甜頭,有了一定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音樂,會成為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伴侶。
應該大概是我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考了國內七級。那段時間是最苦的,因為七級相較於三級,對於純粹的演奏技法的難度要求高了許多,對於基本功的練習量的需求也是相當可觀的。於是在考前的那個暑假,我幾乎是被逼著練琴的,每天至少兩三小時的練習,甚者可以達到六七個小時,而這其中至少有一半時間被指法練習、大小調音階、三度琶音、減七琶音、半音階、顫音、震音、三度音階、六度音階等等枯燥的基本功練習所統治(詳見《哈農》)。那個時候,我一般不會主動去練琴,如果父母要求我練琴,我也是極不情願的。
煎熬了兩個月,算是把七級考過了。不過很奇怪,考完之後,我並沒有拋下鋼琴,甚至沒有了之前備考時的抗拒,反倒是會偶爾主動地彈彈琴,嘗試一下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偏流行風格的曲子。
當然,那個時候學校里學琴的人並不多。當著全班人彈個一首兩首看起來有些難度又比較好聽的曲子,來自同學和老師的讚許也是我繼續練琴的一大動力。
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四年級的時候,我的老師提出希望我嘗試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業餘最高演奏級考試(俗稱英皇八)。而英皇考試有別於國內考試之處有二:一則是在演奏考試之前必須通過一定等級的音樂理論考試(如演奏八級需要至少樂理五級才可以報名);二則其演奏考試除了指定曲目的演奏,還有視奏、辯音等比較靈活,比較需要實際音樂素養的內容。
樂理對那時的我來說是全然陌生的,也是十分新奇的。如果說在此之前的鋼琴學習是陽春白雪、行雲流水,那麼如果從樂理的角度來看音樂,則全然是量化的、數字化的。不同級數的和弦,相差特定音程的調式的組合,輔以節奏型的組合,就是一段動聽的旋律,而旋律的組合又是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
備考英皇,以及考完英皇以後,可能我也算是度過了所謂的"瓶頸"期。自以為,從那段時間開始,我對於一些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開始有了一些真正的、淺層的理解。
其實寫到這裡,我認為文章里的一些表述已經超過了一些讀者所能理解涉獵的範疇了——我指的並不是之前羅列的那些音樂術語,而是鋼琴演奏時對於音樂情感的理解及其技術處理,還有這些理解和處理背後的原理。
當然這會是個很宏大的命題,我也無德無能進行一一細數盤點,這篇文章里權且舉出一兩個例子加以淺層的說明。
之前說如果用樂理的角度理解音樂,無非是長短高低強弱音符的不同組合。但是實際演奏起來,若要考慮到感情處理,最好還是暫且忘卻你所學過的所有樂理知識——用演奏者最本真的心靈去觸碰音樂彼岸的靈動和憂愁。從技術角度來看,我的第一反應所能想到的應當是旋律的強弱、速度變化處理和手腕的細微調整、觸鍵深淺銳度等等。而這些細節不建議去刻意學習借鑒,個人認為這些帶有個人色彩的處理應當源於演奏者自身廣泛接觸不同作品,水到渠成而出的一種個人音樂素養和積澱。例如烘托某種上升趨勢的情感時,旋律部分的連續單音會不自覺地加快、漸強以表示向上的情感、旋律走向;彈三聲部曲時手腕會不自覺的擺的更低以適應第一、第二聲部不同的強弱出現需求……
好吧,這些東西多寫卻也無益,本就應當是由演奏者自己去體會的藝術技巧。
可以說我多愁善感,我確曾經在演奏的過程中,催得自己潸然淚下。那種感覺是不可言表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現在回頭看,我更能篤定地說,每一次投入了真心的演奏都是一個藝術作品,和那些美輪美奐的繪畫作品無異,都是不可複製的。
回歸問題不止一個人問過我,我練琴練基本功甚至是彈一些經典作品的時候為什麼從不帶譜子?我說,音階琶音,那十來二十首練習曲、幾首經典作品和經典作品片段,練琴這麼多年,應當早就刻在我的腦海中、溶在我的意識里了,想忘也忘不掉了。而且實在覺得無物可彈的時候,還是可以現編的嘛……
鋼琴,能自學成功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在從無到有的階段,正是演奏者手法、坐姿"塑型"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演奏習慣的重要時期。那麼這個時候,一個老師的角色就顯得比較必要了,ta能夠量身定製地糾正初學者的壞習慣,規範初學者的演奏技法,引導初學者進行科學有計劃的指法、練習曲練習。而這些恰恰是自學者依靠自身摸索或是網上搜集到的經驗所很難做到的——從不會有人把所有的演奏技法規範、指法練習推薦書目編寫在任何一本書籍或者資料之中。我接觸過的一些自學者,或道聽途說地買了一些如《哈農》、《599》一類的練習曲,卻因為"太難"而無從下手,進而放棄基本功;或者直接忽略指法、練習曲,只在網上找流行曲譜,強行不分段落地反覆練習,最後彈出來的多半是有形而無神,甚至根本就不熟練、左右手都不協調的曲子。
不過還有兩句古話:盡信師不如無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假以時日,一般的鋼琴老師都能予學生以良好規範的演奏技法和習慣,這都只不過是鋼琴演奏這個"形"以下之物,是"器"。若在一個人的學琴路上,老師能夠成為一種陪伴,成為一個良好的導師,能夠有意識地誘導ta去接觸一些經典作品、對於一些演奏技法、處理技巧音樂情感甚至是音樂家故事、音樂家思想能夠進行一些引導點撥和交流,引導學琴者去觸碰一些演奏之上的"道"的東西。良師益友,那必定是這位學琴者莫大的幸運。但是很可惜,碰上這樣素養高又對人緣的老師,真的要靠運氣和緣分。
我身邊彈鋼琴的一眾朋友,"自學成才"者不是沒有,但是"自學起步"者還真的罕有。有音樂基礎,樂感好,樂於多接觸音樂作品的人,可以在基本功紮實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樂感和觸覺輔以一定的訓練方法提高音樂素養和演奏技巧。但我還真的從未碰到過哪位值得尊敬的鋼琴手是無師而自學基本功的——其實學基本功也不一定專門要去琴行找鋼琴老師,最基本的基本功練習方法和體系,找一位練習鋼琴多年,演奏水平高的朋友,他自身也必掌握著成體系的基本功練習方法——身邊的一位朋友便是如此,他的打擊樂造詣極高,後來找了一位鋼琴學得頗有境界的朋友教他鋼琴,很快(一兩個月)也便學得有模有樣了。
當然我在備考英皇的時候,也聽說過一些所謂"專家"的課程,一對一教學費用竟高達500元/40分鐘。至於具體教學效果我也不得而知,也不好多做論述。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學習鋼琴的啟蒙階段,大可不必追求"專家"、"高級教師"的課程。因為我私以為,對於初學者,普通的鋼琴老師老師用《湯普森》、《哈農》、《拜厄》、《599》、《巴赫》,所謂高價"專家",可能也不過大同小異。
關於學琴的費用問題,最近兩天在寫這篇文章,我也特意和幾個學書法、繪畫和其他樂器的朋友交流了一下。書法繪畫之類可能不需要像學樂器一樣購買一件昂貴、笨重的樂器,也不需要對樂器進行日常保養維護。但是學習藝術這個行當,無論是音樂舞蹈還是繪畫書法,只要選擇了從師,常年累月的學習必然帶來一比價格不菲的課程費用支出。這也是做家長的所需要考慮權衡的問題。
至於學音樂的益處,我就不細數了,留給各位有志於學鋼琴的愛好者們自行探索。可以肯定的說,學鋼琴絕非僅僅是某些人所宣傳的"發展左腦"、"有益智力"。以我的經歷,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學音樂,從調節個人情緒到處理人際關係甚至是日常的工作學習,皆有裨益,它是一門心靈的藝術,更是樹人的藝術。
所以,論鋼琴能否自學,要取決於您的目標。
若只是希望孩子練幾個曲子,在常人面前炫耀一番,大可以讓他先學習識譜,然後找曲譜自己練習。以一般人的悟性,這也不是做不到的。
但是如果希望音樂能夠成為孩子將來的一種情感寄託,甚至成為他一生的財富和伴侶,找個老師吧,逼他堅持吧。相信他長大之後,會感謝父母當年對他在練琴時的嚴格要求和監督,在他欲放棄練習鋼琴時的勸導和開解,更會感謝音樂賦予了他那麼多常人所沒有、甚至難以理解的心靈財富。
謹藉此文回首我的音樂歷程,也望這篇長文能對您有所幫助。
寫於蘇元山
2017.10.29
自學 並不意味著完全靠自己。前期建議找個培訓機構先系統的學習樂理知識 達到入門水準 要求不是很高的話 後期可以考慮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練習的自學.還可以自我發揮。說不定會成為大師呢。哈哈。 貝芬斯頓鋼琴教室挺不錯的。價位也適中。可以去看看
首先你自己要定義好成功的目標
是想彈的和正統路子學習出來的孩子一樣?基本功紮實,聽力靈敏,會分辨不同作家的曲風,會用不同的觸鍵去詮釋各個時期的樂曲。
- 還是想走自我消遣,自娛自樂,會伴點小奏,彈點兒流行小曲,手型啥的不在意,只要好聽就好
如果是第一種的話,自學不可能成功,
為什麼?
鋼琴學習難在兩點發力難:發力方式多,而且學習到後面,全身每塊肌肉都會參與其中(演奏界有個葷段子:鋼琴家演奏的時候,除了小xx,全部都在用力)
因為鋼琴其實是一項運動,除非博爾特那種天賦,坐姿,手的位置,抬指的方向,發力的感受,哪塊肌肉的發力,放鬆的尺度,都需要非常精細的觀察和反覆的專項練習。
不找有經驗的老師,你自學怎麼知道自己和cd里的差別,到底是出在什麼問題上?
2.觸鍵難:我的一位上音的老師曾經告訴我,演繹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想要發出不同的音色,都是在這矮矮的琴鍵上進行的,你下鍵發力的時機,角度,速度,都會造就不同的聲色,並且還經常要保持同樣的發力方式進行長時間的演奏,控指能力和需要的功力可想而知。
這條說的深了,那我們往回走,即:
觸鍵知道不到位的前提是什麼呢?
耳朵能分辨的出來。
你沒有經過老師的視唱練耳以及曲子的講解,大量的練習積累,有多少人能天生就會分辨觸鍵是否好聽到位?
不說自學,大部分業餘的學習鋼琴的人,能做到音不糊,有一定的顆粒性,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如果是第二種
想孩子不深究手型,也不準備彈大麴子(肖邦,貝多芬,巴赫,拉赫罵你懦夫等等),只想往即興伴奏方面發展娛樂的。
一方面更建議你學吉他,或者買電子琴。
- 同時學好樂理
問題又來了
樂理簡單嗎?你以為只有五線譜和節奏就夠了嗎?
這是樂理中最簡單的一塊
如果想學點簡單作曲和彈唱的話,24條音階大小調式是必學的。孩子能理解嗎?只能說很難,大人學著也不是能馬上理解的。
再者,伴奏型又分織體和分解和弦,不說這兩個名詞的意思,分解和弦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所以娛樂,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
鋼琴的樂理知識可以自學,但是演奏技巧沒辦法自學。
綜上所述,對您的意見是,仔細思考孩子要達到的目標,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學,又實在拮据的話,一定製定好計劃,可以適當減少上課的頻率,尋找專業大學生,性價比會高一點。
有練琴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陪你練練琴」
所謂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呢?如果只是發展業餘愛好,滿足於會彈幾首曲子就可以了,那有可能成功的。不過,稍微標準高一丟丟,自學就不太可能了。鋼琴入門的門檻不算太低,建議找個好老師吧。對於成人學鋼琴,我建議找老師入門,然後自己學習的形式。但是要勤練習,不練神仙也教不好你。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我代課鋼琴十年以上了,想要自學當然沒問題,前提是自學的人要能看懂書本里講的內容,有些專業詞語最好百度再查清楚。
現在市面上自學的書也很多,到大部分是是針對成人的教材,小孩子字都認不全更不說去自學,所以針對成人自學,如果是零基礎的話最好一點點從教材的最基礎內容學起,你可以說以後也不彈什麼專業的曲子,只是彈個歌曲玩玩,但一定要把最基礎的知識搞清楚,節拍,節奏,速度,指法,基礎樂理(我指的基礎樂理,基礎),伴奏肢體,基礎的視唱練耳等。
一本成人教材如果你全部認真學習完後以上內容會了解的差不多,但讀懂這些知識點和運用到曲子里是兩回事,我經常給學生說的話就是,無論你跟誰學,如果不練琴或者隔三差五的練一下,想學好的話,就倆字,做夢!
為什麼同一首曲子有人彈的好聽有人彈的不好聽,除了上面提到的知識點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音樂鑒賞能力,當你自己彈的亂七八糟的時候你還覺得自己彈的很好的話這就比較麻煩了,一來肯定是在技術方面有欠缺,再者就是聽得太少,沒有一個好的音樂審美觀,所以想練好一門樂器,除了大量的練習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聽,俗稱灌耳音,聽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每天練十分鐘,我只能說可能你剛剛有點彈琴的狀態了你又不彈了,手指的基本練習(例如哈農)用不同演奏技巧和不同速度彈一會兒都快超過十分鐘了,所以既然要下定決心學就得花時間。
自學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標準,這個問題其實看您怎麼評判這個標準了,我客觀的來說一下,自學的話你一定是會走彎路的,本人最開始跟老師學的時候都會走彎路何況自學,不是因為老師講的不好,有些內容太深,不是一兩節課就能徹底搞明白的,所以自己理解有誤後回去練習幾乎就白練,不但白練還養成一些壞毛病,就會走彎路。你可能看完書後,譜子也能認的很快,上手彈的可能也很快,但沒人告訴你什麼是好的演奏,也許你對照著譜子彈的全都對,但音樂不好…你肯定會一頭的問號,彈對了怎麼就不好,沒有對比就不知道什麼叫好音樂……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嘿嘿,剛好碰到您問的這個問題,就順道進來了。
最後想說一句,學音樂(不單指鋼琴)是個無底洞,這個無底洞指的是學無止境。業餘的選手永遠都不會體會到專業的人有多苦逼。郎朗練琴把左臂都練出問題了,那是下了多大功夫啊!
首先,如果您只是想讓小朋友學個樂器,會彈一些流行鋼琴曲僅此而已的話,那是沒什麼大問題,肯定是可以的,如果說你將來還打算考級或者準備走藝術這條路的話,那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所以希望您要慎重考慮,不要耽誤孩子!
其次,鋼琴的入門相對容易,當然是對於入門比較難的二胡 小提琴這樣的弦樂器而言,想學會不難,想學的很好的話,就算有專業老師的指點,也未必能成功!而且要學好,除了有一個好的指導老師教之外,自己每天要堅持練習,練習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至少不少於每天1小時,時間長短也會隨著孩子學習樂曲的難易程度和級別程度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的,而且這個時間只是對業餘學琴考級孩子的要求。如果是走專業路線,那就得看你的天賦和手指的靈活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來決定,肯定每天都得4到5小時以上。
最後,學習任何一門樂器,不管是什麼,都需要先打好理論基礎,如果你只是想學習一門業餘愛好,而且想很快上手的話,建議你去看一下我的第一條回答,專門針對初學鋼琴的業餘愛好者,如果走專業路線,建議還是找個好的指導老師,會事半功倍,答者10多年鋼琴教學經驗,有什麼疑問,隨時可以@我,免費解答!
本人44歲時離開單位,成為自由職業者,在家裡從事設計工作。有了大量的時間自由安排,就想學個樂器,自娛自樂。於是買了鋼琴和書,還有光碟。五線譜不難,自學誰都可以學會。手型看著書比劃,指法照著書彈。曲子,自己看譜先唱一遍,再看碟子里老師彈的,幾乎一樣。剩下的就是老老實實練習指法。左手的四指和五指很不好練。我很隨便,有時候幾個星期都不動一下琴。現在能夠看譜雙手彈曲子了,有了興趣,沒事的時候,可以一個人彈好幾個小時。彈琴,讓我精神很愉悅。
看你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自娛自樂,那可以!如果是為了將來藝考或者成為特長生,那幾乎不可能!
鋼琴入門容易,學好了難!而且要學好,除了有一個高水平的老師教之外,自己每天至少得練習兩小時左右。這還是對業餘學琴孩子的要求。如果是走專業路線,每天都得4小時以上。音樂學院附中的孩子每天都是最少8小時的練習時間。像朗朗那麼有天賦的鋼琴家,學生時代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的練習時間,所以,你想每天練10分鐘,你覺得可能嗎?
還有,學鋼琴就是「燒錢」!要學好就得有好老師,而且都是「一對一」的小課,基本三線城市,講師級別的起步價為300元/節,注意,我說的是每節不是每小時!教授級別的上千,另外還有必不可少的去外地參賽的費用。
綜上所述,你覺得自學鋼琴能達到你的願望嗎?
鋼琴是不可能完全自學成的,當然不排除神童的存在。
當然話是這麼說,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節奏音律就是一難點,就算你認識譜子能彈的很流暢,但不能保證節奏音律的掌控是否過關,尤其對不專業的。
鋼琴如果僅僅是成人只是興趣無關大雅,但如果是小孩子還是找老師靠譜的多,視唱練耳,樂理,指法等等都要做好鋪墊打下基礎!
指法、節奏、節拍不是聽力靈敏就能學會,每天練習10分鐘太少了,只適合初學指法的小孩,我二十八歲開始零基礎學鋼琴我的女兒從四歲半學,家裡一台立式工作單位一台電鋼,每天能保證自己練琴的時間是工作午休時一小時,晚上下班後一小時,小孩半小時,只多不少,源於音樂的夢想,目標是盡自己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成果,也許我懂得不多但我能確切的說不管能不能學有所成,鋼琴不要自學,練琴時間的長短永遠和練琴的成果成正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