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後明朝十萬皇族遭遇了怎樣的命運?


俗話說得好,「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

大明奶爸朱元璋一手培養起來的那群龐大的朱N代們,就如同明朝體內的寄生蟲,將帝國的骨血吸個乾乾淨淨。早在萬曆末年,山西和河南之稅賦,就不足以供養這些好吃懶做的朱N代們了。

最終,在天災人禍的雙重夾擊下,走投無路的百姓們,跟隨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揭竿而起,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闖軍一路攻城略地,最終推翻了大明王朝。而在這過程中,他們對待朱N代們的方式,更是簡單粗暴,就是一律的殺!殺!殺!

與和平時期朱N代們的高生育率相對應,在明末戰亂之中,他們的死亡率也創社會各階層之最。明末起義軍誅戮明皇室成員,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決+徹底」。

只要是朱N代,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不論拒不交待藏寶地點還是痛痛快快地獻出所有財富,結果都是一樣:一律誅滅。

史書中涉及王府在兵鋒下的遭遇,所用的詞都是「盡」、「皆」、「合族」:張獻忠攻佔常德,「榮王宗室殆盡」。攻克重慶,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盡殺之」。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

史家總結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

在明朝滅亡前夕,北方的朱N代們就基本被農民軍殺得乾乾淨淨了。清軍入關後,由於各路人馬紛紛擁戴朱N代的一些宗族藩王為帝,繼續抗清。所以,清軍每下一處,對朱N代們的處理也不比農民軍的要輕,基本上也是一個「殺」字。

在農民軍和清軍的毀滅性打擊下,朱N代能存活下來的人,寥寥無幾,成為歷代王朝中,死亡率最高的王室。


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明皇族就被殺了相當一部分。

清入關以後,以打著為崇禎報仇的口號擊敗李自成,對明皇族採取先撫後殺之政策,明面上,優待崇禎帝的公主,騙取其他明皇室的信任,然後除了立為榜樣的公主等寥寥幾人,對其他皇族大肆屠殺,相當一部分明皇族就死於清庭屠殺。

南明成立以後,還有一部分明皇族隨著南明朝廷一直抵抗清至南明亡,這期間戰死者不計其數,又死了一部分。

經過農民起義的內亂,清廷的屠殺,南明皇族的抵抗戰死,雍正帝時立的明皇族後裔延恩侯只憑一家之言亦不知是真是假,其餘明皇族或隱居山野或改名換姓。


凡頑抗清廷者,被斬盡殺絕。順應新天子,無異於輕信清廷安撫,卻紛紛暗中喪命。

我個人覺得,應該把明末皇族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被李自成等人誅殺,迫殺。比如當得知李自成入京,當場選擇自殺的袁貴妃,還有張獻忠攻入武昌後,家財被掠奪一空,人被扔進河裡的楚王。

當時的太原總兵姜鑲曾感慨:「凡所攻陷,劫掠焚毀,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由此可見,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對貴族階級恨之入骨,每攻陷一座城池,遭殃最大的並非反抗士兵,而是昔日作威作福的藩王權貴。

而一些皇子,不論年長年幼,皆被農民軍從皇城裡趕到大街上自生自滅,或是被當地百姓擄掠後,去向大順軍請功求賞,最終這些皇子的命運,自然逃不過一個死字,僥倖活下來的皇子,也成了李自成對抗吳三桂的傀儡,以皇子挾天下,企圖逼迫吳三桂投降,但後者卻根本不吃這一套。

第二個階段,清兵入關後,對持反抗思想的明末皇族,展開了相當殘暴的血腥清洗,一部分明裡挑事兒造反的,被逮捕後直接處死。暗中逃亡的,被鄰里路人甚至是親戚揭發,遭逮捕後被打入天牢,定為「流賊」,最終也避免不了被處死的命運。

第三個階段,名為安撫,實為暗殺。

清廷入主中原後,曾對一些自願投靠的「明朝順民」予以優待政策,大致是說,「你們好好聽話,別搗亂,我就給俸祿養著你們」,這種為了局勢穩定的假話固然不可信,但還真真有人相信了,而很多背棄明朝,選擇投靠清廷的王室成員,剛開始過的確實也很滋潤,可過了沒多久,他們才驚訝的發現,這些都只不過是為了局勢穩定而採取的必要措施,因為有的藩王在地方上影響力很大,如果率先處死藩王,難免會造成百姓暴動,對控制局勢尤為不利。

所以對於「先來投順」的朱明親藩,清廷表面上笑臉相迎,但背地裡卻無所不用其極,過了沒幾年,清廷就給這些人安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肆意殺戮,例如順治三年時期,以「私匿印信」為由,將早先投靠清廷的魯王、荊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處死,族中無論長幼,盡受株連。

再比如順治五年,起先被俘虜的弘光帝(福王),另加早已自願投降的周王、晉王、德王、潞王等多位明末藩王,盡數被殺,理由自然是隨便找了借口,反正勝利者是清廷,這些人都是滅亡的明朝遺嗣。

到此,順治元年頒發的《登極詔》:「前朝宗室首倡投誠、先來投順、赴京朝見者,仍給祿養,以昭朝廷興繼之意。」,這一大段「金口玉言」,也就徹底成了屁話,明皇族來一個死一個,到最後幾乎趕盡殺絕。

當然也不可否認,肯定有明王室遺族僥倖活命,並且被清廷「滿化」,從而為清廷效力的,但這種人對於明朝來說,基本也就等同於背棄祖宗,日後也不敢再在家族裡提及自己明朱子孫的名號,完全把自己當成了滿人。

就是不知道這些僥倖存活的「幸運兒」,在每次進入北京皇城後,抬頭看著高坐龍椅的不是朱家皇帝,而是滿族天子,他們會作何感想。

總而言之,其實道理很簡單,歷史與天下,是由勝利者撰寫,失敗者無異於失去庇佑的羔羊,殺與不殺,也不過是勝利者一念之差而已,留給後人更多的是一聲嗟嘆。

所謂樹倒猢猻散,莫過於此。

——————————

歡迎關注作者:錢品聚,了解更多歷史趣聞,謝謝。


推薦閱讀:

說說中國古代史演變的積極線索
中國古代史知識整理
【薦書】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第三版)
中國古代史丨第二講 清朝(二)

TAG:明朝 | 清朝 | 命運 | 中國古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