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確鑿證據證明澶淵之盟之後,北宋裁剪軍隊嗎?


澶淵之盟主要內容有兩條:

一、遼宋兩國為兄弟之國;

二、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也就是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開榷場貿易。

此外是一些兩國關係的方方面面的細節問題,並沒有規定兩國要裁軍,而北宋因為澶淵之盟的達成,河北邊境處於和平狀態,反而使駐守此地的軍隊放鬆了訓練,再加上北宋軍隊貫有的貪污腐敗,吃空餉,造成河北禁軍成為了廢物,至仁宗時西北有亂,竟無一支軍隊可用,以致於西夏割據一隅,成功立國。

北宋因太祖太宗兩代皇帝都屬得國不正,宋太祖篡後周孤兒寡母之權黃袍加身,宋太宗燭影斧聲繼位,逼死弟弟和侄兒,(別提金匱之盟,太祖死時兒子的年齡都二十多了,趙普當時不拿這個出來,過了多少年為權力拍趙光義馬屁拿出來的東西,呵呵…),又有唐末五代之亂的教訓,為防軍隊造反,極力推行揚文抑武之策,但這個抑武不是裁軍,而是給武將們高官厚祿,但在實際權力上卻加以各種限制,使他們始終處於文官集團的轄制之下,最後雖然號稱有八十萬禁軍,但天知道這些武將吃了多少空額!而是漂沒是北宋各級官員貪污腐敗的一大發明創造,雖有巨額軍費,但大部分到了各級文官武將私人的腰包里。到北宋末年,金國攻打河北及汴京時,別說八十萬,連八萬抵抗的禁軍都湊不出來。


宋朝軍隊人數眾多,但是戰鬥力卻十分低下!

這是因為宋朝軍隊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多,在宋朝,如果發生天災,如洪水乾旱等,就會出現大批災民,而朝廷為了安置這些災民就將他們編入軍隊。

由此,宋朝軍隊規模日益擴大,軍隊人數不斷增多。但由於大部分士兵都是普通老百姓搖身一變而來,因此軍隊缺乏訓練,戰鬥力低下,致使宋朝在諸多對外戰爭中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除了戰鬥力不強以外,龐大的軍隊規模也使朝廷軍費開支增大,朝廷越來越難以維持和支付這筆開支,國內各種問題各種矛盾開始激化。

而王安石正是看到了這點,才上書皇帝請求變法,但變法肯定會損害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變法阻力可想而知。

最終,這場勵精圖治的變法以王安石的失敗而草草結束,對軍隊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推薦閱讀:

北宋第一冤案
「弱宋」是謊言:北宋的卓著戰功(三)
北宋中期的儒門分歧——文史之爭

TAG:宋朝 | 北宋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