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除了余光中,還出了哪些名人?
留正,謚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灣(今永春縣桃城鎮留安村)人,南宋宰相,六世祖從效,事太祖,為清遠軍節度使,封鄂國公。生於宋高宗建炎三年,卒於寧宗開禧二年,年七十八歲。歷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是名符其實的「三朝元老」。
為政清正廉明,文武並用。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左丞相、少師、觀文殿大學士等,封魏國公。卒年七十八歲,追贈太師。寶慶三年(1227年),追謚忠宣。著有詩、文、奏議、外製二十卷,今已佚。
陳知柔,字體仁,號休齋居士。先世居晉江,祖從易,在宋真宗、仁宗朝內任諫議大夫、直龍圖閣學士。
知柔愛好山水,青年時游永春,至昇平里毗湖(今蓬壺鄉),喜愛當地風景幽勝,宛如世外桃源,就定居下來。他從小聰穎好學,立志攻讀古代的典籍。宋紹興十二年(1142)考中進士,被派任為台州判官。台州原來抓獲一夥海盜,案件中有不少好人被株連誣陷,拖延很久而未得處理。他審察實情,辨明有四十多人無罪而釋放。不久,調任建州、漳州教授,督理學政。又調為循州、賀州知州,所至均有政績。
知柔與秦檜之子熹系同榜進士。秦檜當時為宰相,榜中十餘人都利用同榜的關係去阿諛攀援而通達顯貴。他鄙視之並因此而受到排斥,遂厭惡官場的污濁,壯年即有辭官隱居之意。在台州離任後,遍游名山,至會稽,愛其山川秀美,留居兩年。賀州卸任,又留歸善三年,終日泛舟豐湖,登白鶴峰,吟詠怡情。後又任福建安撫司參議官,前後凡四奉祠,諸生從學者甚多。泉州知州王十朋甚推重他,題詩以贈云:「胸中包古今,筆下真有神」。
知柔著有《易本旨》、《易大傳》、《易圖》、《春秋義例》、《古學並圖》、《詩聲譜》、《論語後傳》、《詩話》、《梅青傳》、《詩騷古賦》、《雜著》等,均有刻印傳世,早已散失不存
周自超(1760-1837年),原名柏,字子蘭,號嵐溪,又號偉齋,清迎福里前溪(今泉州永春桃城桃溪村)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卒於道光十七年(1837)。
自超與蔡牽義軍作戰十數年,屢為清朝統治階級建立功勛。然風潮靡常,起義軍到處均得群眾擁戴,且飄忽善變,難於剿滅。他深感師出無名,於心有虧;而諸將又良莠不齊,事權不一,中樞失察,常自坐累,遂萌退志,告病乞歸。返里後,在桃溪之虎溪山坳,建屋舍數間,題其額說 環穀草堂,每日以賦詩彈琴自娛。後來,朝廷考績,以自超宿著賢勞,詔令重新徵召任用。他託詞以眼力衰退,不堪驅馳遜謝。從此足跡罕至城市,幅巾藜杖,自甘淡泊,蕭然如寒士。一心課督子孫讀書寫字,耕種田園,而戒涉足仕途,自己亦絕口不談戰功。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
林一心,1912年生,福建省永春縣人。1930年在上海做黨的地下工作,直至1938年5月調往浙江,擔任中共金(華)衢(州)特委常委兼宣傳部長、中共金華縣委書記(兼)。1938年6月至7月兼任中共義烏縣委書記。後任中共金衢特委常委兼組織部長、中共金衢特委書記等職。曾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浙江省委委員,併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調黑龍江、陝西等地工作。
全國解放後,曾先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廈門市委書記,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福建華僑大學副董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等職。1994年在北京離休。
李永康(1908-1932),福建省永春縣東平鄉人。1927年在內碧、外碧等地任教期間參加革命,在中共永春特支領導下,積极參与農運活動,發展農會會員,進行減租、抗餉、反破孩的鬥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任中共永春縣委委員。同年冬受命到永春岱山一帶發展黨團組織,領導群眾進行「五抗」鬥爭。同年12月中共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臨時中心縣委成立,任中心縣委委員。1932年1月受命到安溪開闢新區,開展游擊鬥爭。同年4月參與組建中共安溪縣委,任縣委委員兼宣傳部長。同年8月率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第二支隊配合各村赤衛隊圍攻安溪縣中興一帶反動武裝。在激戰中身先士卒,勇猛衝殺,戰鬥勝利後在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的瘋狂反撲,在掩護群眾轉移時不幸被捕。1932年9月在安溪縣城英勇就義。
潘節文介紹:
潘節文,字奕敬,號離恨,達埔鄉新瓊村人,生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幼聰穎,品學兼優。13歲參加縣學童子試,名列前茅。科舉制度廢除後,知州李樹敏咨送他進福建武備學堂就學,畢業後入南京武備學堂肄業。辛亥革命時,任新軍營長,響應孫中山號召,參加光復福建的革命活動,獲四等勳章。後任閩南安撫使教練官,民國元年(1912)2月,辭職赴北京入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繼續學習。畢業後,在陸軍第十師模範團見習,復升入保定軍官學校深造。節文尊師友,重義氣,時校中疫癘流行,傳染而死亡多人。同邑林慶榮亦染疫垂危,節文不顧被傳染的危險,特請假為其護理30晝夜,使林獲得痊癒,受到全校師生的敬佩。
民國5年春,節文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即回閩參加討袁鬥爭,在廈門、泉州進行秘密活動。後與庄育才、庄文泉等革命黨人在同安灌口寨仔湖組織閩南討逆軍,節文負責軍事訓練。同年三四月間,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反袁鬥爭均遭受挫折。為挽回局勢,節文與育才等計議在同安發難,舉行武裝起義,以擴大社會影響。5月30日,節文與育才率領閩南討逆軍200多人,分為兩隊,向同安縣城進軍。臨出發時,由節文撰寫安民告示,並在隊伍中進行動員講演,曆數袁世凱-罪行和日本帝國主義扶植袁世凱的陰謀。6月1日凌晨,閩南討逆軍在同安縣城北門和小西門發起進攻,佔領了同安縣城。原擬在第二天即轉移至邊區,但北洋軍閥星夜召集大軍包圍同安縣城,戰鬥至翌日中午,討逆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節文與育才均在巷戰中殉難。
節文工詩詞,遺詩頗多,殉難後,友人集資為其刊行《劍影廬遺稿》一書,蔡元培題籤並作序。
(閩南網:吳雅靜)
推薦閱讀:
TAG:余光中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