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後,送最後一程時自己卻哭不出來,這是不愛父親的表現嗎?
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是不愛!
我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比如「親人去世對一個人性格會有什麼影響?」詳細分析過當我們的親人去世對在世的人的影響。至於你送父親最後一程哭不出來這個事情,並不是不愛父親,人悲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叫「」欲哭無淚「,心裡堵死了,難受到不行,就是哭不出來。還有一種是農村說法叫「眼硬」。但並非不愛,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自責。
題主的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內文里。我們知道,一個人和自己的至親的關係,並非只有用痛苦才能表達。尤其父子之間,在世的時候兒子和父親經常鬧不到一起,不過這都是表面的。真正的是朝夕相處,深埋在心。也只有在至親去世之後,那種親情、感情才會在內心一把被掏空,那種難受,悲傷和悔恨,才會歷歷在目,才會明白自己和至親的感情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樣的情況很多,並非誰愚鈍。這就是為什麼題主三年了,腦海中還經常浮現父親的原因。
比較體外的一句是,鄉俗里認為的「兒女哭的越厲害,越孝順」大致也只說對了一半。為什麼這麼說呢,要說孝順這件事情,真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就是說敬孝心這個事情,沒有等到什麼時候開始孝敬一說,越早孝敬越好,生死這東西根本沒有確定的答案,說來就來了,你覺得自己還不到養老人的時候,老人走了,你半點機會都沒有了,那種悔恨,一輩子擱在你心裡頭,啥滋味……
但我不覺得哭的越厲害就說明孝順。久病床前無孝子。孝順的大多是在老人至今在的時候的照顧,哪怕是病了的粗糙的照顧,都勝過哭的半死的兒女。所以哭是因為悲痛,但不一定是因為孝順。孝順這個事情是對活人說的,人都走了,哭瞎也是枉然,還被人對比生前的照顧,落個「戲精」的罵名不是。
我們稍微把這「生死兩界」的話題展開一下,來說說至今去世之後,人們除了悲傷難過,還能怎麼寄託或者為亡人做點什麼。我認為這個話題很有意義,也很值得和大家分享。生死本來正常事情,但我們從小沒有被教育正確面對死亡,所以對死亡有著難以擺脫的恐懼。
這種恐懼如果出現在自己的家庭,真的是晴天霹靂,也有人是在難以承受這種壓力,出現了自殺的事情。前兩天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就有一個15歲的孩子留下遺書自殺,他父親在孩子頭七的那天也承受不了喪子之痛跟著跳樓自殺了。一時間,這種人間慘劇,真的令世人錯愕震驚。
生死,本來會如此或者不如期發生的一件必然的事情。我們卻無法正確認識和對待。以至於我們被親人去世的牽連著痛苦不堪。這就說明我們對生死沒有正確認識。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這話意思是生命怎麼開始都沒搞清楚,怎麼去弄清楚死亡。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生死按照佛法,本來輪替不休,不明白死,又怎麼知道生?
佛陀告訴我們,及時親人亡故了,我們仍然可以為他們做事情。《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就講了對亡故至今應該經常誦經迴向,祈願早脫輪迴,離苦得樂。這是真正的孝心。因為我們離去的每一個親人,在這個人世的肉身消失了,但這個本命是不滅的。他的生死也是因果的左右。如果我們能為他們放生、誦經,不失為對他們最好的懷念和緬思。也是對生者和亡人關係的最好繼續。
大致如此。就說這麼多。大家參考下我的那篇問答,談的比較多。
不周之處,明者見諒。
推薦閱讀:
※父親節丨有一種親情叫父愛如山
※美媒:6位歷史上最好的父親
※因為父親辱罵,兒子開槍自殺:語言暴力的危害,遠超你我的想像
※張雨綺:父親缺席女兒的人生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