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怎麼掌權的?
慈禧作為近代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最深遠的女性,她的上位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底,政治上的血雨腥風,遠比江湖的快意恩仇要猛烈的多。(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慈禧掌權與咸豐駕崩始終是兩條互相纏繞的線。沒有咸豐駕崩,也就沒有慈禧當權;而慈禧當權,也和咸豐帝後事的處理密切相關。人所共知,慈禧太后比肅順等輔政八大臣早到京城三天,就是這三天的時間,讓慈禧有時間安排京城的上下事宜,為最終掌權修路架橋。
歷史的結果已不需要人去訴說,但過程的撲朔迷離,卻讓人流連忘返!
1861年的農曆十月初二,這一天,咸豐帝的靈柩在浩浩蕩蕩的護送人員伴隨下,來到了京師西北門。
咸豐靈柩的最前方是騎著高頭大馬適時出現的輔政大臣肅順、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等人。往後是與老天爺對話的祭祀人員,靈柩的後面則是一隊八旗護衛!
迎接的人群則由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在京的王公大臣以及同治小皇帝組成。
行過相關的禮儀後,輔政大臣肅順、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兩宮太后、同治帝以及軍機大臣桂良、周培祖等人都在事先準備好的巨大營帳內聚集,商議下一步安排。
慈禧太后的小叔子恭親王奕?,早已安排親信衛隊負責相關的安全工作。
此時的慈禧太后已經沒有承德避暑山莊時的狼狽,她顯得胸有成竹而自信,從她的言語中已可見端倪:「肅順、怡親王、鄭親王,我和東宮太后都感念你們在護送靈柩時的盡職盡責,現在先帝靈柩已經到了北京,你們『監國』的身份已非必要,從現在起,就撤銷吧!」
慈禧語態緩慢卻又不容置疑,怡親王載垣卻並不馴服:「太后,『監國』的職責是先帝遺詔欽定的,如今皇帝年幼,甭管是兩宮太后還是王公大臣,都無權更改!」慈禧已經被肅順等人折騰的沒有了耐心,而且咸豐帝的靈柩還在外面挺著,慈禧太后少有的在政治角逐中快刀斬亂麻:「來人,拿下!」
肅順、端華和載垣等人便成了階下囚。
在咸豐帝靈柩入宮的過程中,肅順的親信看沿途的侍衛都是慈禧太后的人,也不敢輕舉妄動。
等到咸豐帝的靈柩在故宮的大殿內安置好,肅順等人的厄運也就真正的到來了。
慈禧太后讓宗人府好好查查肅順等人,主審官都不用猶豫,先把三人免職。
其中慈禧最討厭的肅順下場也最慘,被叛了個斬立決,而肅順的家產,在他的苦心經營下――貪污、受賄、栽贓、陷害,據相關記載,總數在億萬以上,自然這些錢都成了慈禧的囊中物。
戲謔的是,肅順與慈禧就如天敵一樣,最後慈禧就是拿這筆錢來穩固自己剛掌權時的局勢的,錢吶,真是殺人不見血的刀!
不但如此,肅順總攬朝綱時動不動就把政敵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本人及祖孫後代永不錄用,慈禧也適時的提出了肅順的子孫後代及旁系親屬永不錄用的決定。
因緣際會,誰知道什麼時候就到自己頭上了呢?
其他人如載垣、端華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慈禧太后開恩,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賜死,自盡了斷,剩下的統統免職。政治權力的更替,往往伴隨著腥風血雨,慈禧太后也不是聖人,自然不能免俗!
慈禧太后初次執掌權柄是通過和恭親王奕?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的勢力。
慈禧太后初次執政是採取垂簾聽政的形式。即帝後臨朝聽政時,必須用黃幔或黃色紗屏隔離開,不能直接面對文武大臣,這是由於在「男女大防」的禮教下,男女是不能隨便見面接觸的,所以必須在帝後與大臣之間有層面紗相遮掩,即所謂「垂簾聽政」。咸豐十一年(1861 ),兩宮皇太后便於養心殿垂簾聽政。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年僅3歲的載湉繼位,兩宮皇太后又以皇帝年幼為由開始第二次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 ),慈安病故,大權操縱於慈禧一人之手。直到光緒十五年(1889 ),慈禧才停止垂簾聽政。
康梁變法之際,慈禧又走向前台,開始「垂簾訓政」,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慈禧病逝,第三次垂簾聽政停止。
聽政的儀制均按咸豐十一年十一月由王公大臣擬定呈進批准的垂簾聽政章程十一條為依據。其中五六條規定:「召見內外臣工擬請兩宮皇太后、皇上同御養心殿,皇太后前垂簾,於議政王、御前大臣輪派一人,將召見人員帶領進見」;「京外官員引見,擬請兩宮皇太后、皇上同御養心殿明殿。議政王、御前大臣帶領御前,乾清門侍衛等照例排班站立,皇太后前垂簾設案,進各員名單一份,並將應擬諭旨分別註明。皇上前設案,帶領之堂官照例進綠頭箋,議政王、御前大臣捧進案上,引見如常儀。其如何簡用三皇太后於名單內欽定。鈐用御印除交議政王軍機大臣傳旨發下,該堂官照例述旨」。
通過這兩例可以看出,兩宮皇太后的權力很大,包括召見大臣、裁製政務、閱定頒發各類章程等。同時,此章程還規定,對於內外文武官員的升調改補,順天鄉試、會試命題等也均須兩宮皇太后欽定後,才算有效。
到光緒時,規定「皇太后訓敕稱懿旨,皇帝稱諭旨」,而「戊戌訓政時,則孝欽與德宗並坐若二君焉」,「大臣皆跪於前,面孝欽」,皇帝「默不發言,有時太后肘使之言,不過一二語止矣」。
才貌兼備的幸運兒
回顧慈禧的前半生,也是充滿著宮斗的戲碼。咸豐二年,剛滿17歲的那拉氏慈禧參加了新皇帝的選秀大賽,經過了重重選拔,慈禧被幸運的選中了,成為了一名貴人。清代後宮妃嬪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嬪共分七級。第一級是皇貴妃,第二級是貴妃,第三級是妃,第四級是嬪,第五級是貴人,第六級是常在,第七級是答應。初入後宮的慈禧地位並不是很高。然而經過短短的五年時間,慈禧便第五級貴人一躍升級為第二級的懿貴妃。那麼是什麼因素讓慈禧取得咸豐帝的寵幸,短短五年升級為懿貴妃呢?
1.上天賦予咸豐帝的「楊貴妃」
《十葉野聞》記載了咸豐帝迷戀那拉氏的情景:「當文宗(咸豐帝)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長恨歌》中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者,彷彿似之。」能讓咸豐帝發出「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感慨,可見慈禧年輕時該有多麼的漂亮。當咸豐帝得到這麼一個「楊貴妃」之後,寵愛之心不可謂不深,慈禧的上位升級之路不可謂不平坦。
2.上天給了慈禧開了一扇門,還開了N扇窗
如果說慈禧只擁有了令人嫉妒的美貌,而沒有才能那麼她可能就死在了那個偌大的皇宮裡了。父母除了賜予慈禧美貌,還給了她一顆機智聰明的腦袋瓜子、一雙靈巧的手和一顆好學的心。
《滿清外史》記道:「少而慧黠」。《清稗類鈔》記道:「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之。」這是史料裡面關於慈禧的一段介紹,從這兩句記載中,不能發現慈禧是一個聰明伶俐,善於揣測他人心事的人,這也是慈禧後來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的基礎所在。
慈禧在書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詣,上天賜予了她一雙能寫出一副好字的手。在咸豐帝後期,身體大不如前的時候,很多奏摺都是由咸豐口述慈禧代寫的。經過了幾年的代寫奏摺,慈禧也慢慢習得了處理國家政務的能力。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慈禧能夠支撐著大清帝國的前進。一雙靈巧的手和一顆好學的心,幫助慈禧順利的拿到了進入權力的中心的門票。
3.母憑子貴,咸豐帝的獨子
如果只是有才華和美貌之外,慈禧也只能在咸豐帝在世的時候風光。真正讓慈禧進入權力中心的還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咸豐帝一生風流,對於男女之事不加以節制,導致了他早早的就離開了人世。在他離世之際緊緊只有一個跟慈禧所生的皇子,母憑子貴。慈禧也因為這皇室的唯一血脈,順利地當上了皇太后。
1861年,在熱河的行宮裡咸豐皇帝閉上了他的雙眼。帝國的權力慢慢的向年幼的皇太子載淳轉移。心知太子年幼,咸豐帝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駙馬富察·景壽,還有原來的五個軍機大臣中的四個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年幼的載淳。對權力的渴望,加劇了慈禧與8位顧命大臣的矛盾。便聯合了同樣被排擠在權力之外的恭親王奕?與咸豐朝顧命大臣僧格林沁和軍機大臣文祥等人,發動了宮廷政變。政變之後,慈禧便掌握了大清帝國最高的權力,也拉開了她長達47年的統治。
心慈手軟的咸豐,留下了垂簾聽政的慈禧其實在咸豐帝在世的時候,他早已深知慈禧的政治野心。咸豐帝一度想效仿漢武帝「立弗陵,殺鉤弋」,把後宮干政的種子扼殺在搖籃中。但是從小失去母親的咸豐帝,不忍兒子像自己一樣失去母親、母愛,最終還是放了慈禧一命。
慈禧的上位、走上權力頂峰,除了依靠自身的才能、美貌還有那場宮廷政變的成功之外,最為重要的還是咸豐皇帝的心軟。有的人命中注定會成為「王」的女人,慈禧就是這個幸運的人。
推薦閱讀:
※射兔狂魔與傲慢無禮
※科學家: 還用翻書? 從石頭都能看出唐宋如何滅亡的! 歷史學家表示不服!
※魯迅語錄(精闢!歷史驚人相似!)
※中國歷史上死的最窩囊的十個人,各各都是英雄人物
※中國歷史上的附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