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做筆芯賠做手機賠做電動汽車賠,除了接手早已做大做強的格力,她真的有戰略眼光嗎?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董明珠並不是富二代,她也不是繼承的家族企業。董明珠接的是朱洪江的班,而不是象富二代那樣繼承的企業。

我們並不否認,在格力問題上,存在著朱洪江與董明珠誰是創始人的問題。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格力成為了中國企業的驕傲之一。這其中,朱洪江是創辦了格力,董明珠是做響了格力。沒有朱洪江,沒有格力。沒有董明珠,同樣沒有今天的格力。

確實,除了格力電器之外,董明珠確實還沒有拿出什麼新的產品出來,汽車、手機、晶元等,都沒有真正有實力的產品出來,也沒有能夠實現盈利。但是,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守城是守不住的,必須要創新,要能夠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格力來說,選擇新的產品就很重要。董明珠選擇電動車、晶元、手機等,也是在探索。既然是探索,就難免會出現風險,就有可能會失敗。特別象董明珠選擇的這些項目,要麼競爭性很強,要麼投入會很大。所以,要想盈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很多人對聯想當年沒有開發晶元耿耿於懷,大罵柳傳志的「貿工技」嗎?為什麼董明珠研究晶元,又要挨罵呢?到底是真希望企業創新呢,還是葉公好龍啊。董明珠有闖勁,這是公認的,別人無權指手畫腳,也沒有資格指手畫腳。要允許董明珠探索,也要允許她失敗。至少,她在探索,她在堅守,她在為了成功而努力。


格力,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董明珠,一個作風強悍的女強人!

不過,近幾年對於董明珠的爭議越來越多,表面上看是董本人說話的方式以及行事風格很抓人眼球,讓她成為當下中國企業界毫無爭議的「網紅」,但本質卻可能是這家公司戰略方面的缺失。

單說家電領域,提到格力就不得不說美的,兩家公司是中國家電行業的老大、老二,按理說格力的利潤強於美的,但資本市場給予格力的估值總是低於美的,市值曾經一度與美的差距近千億。

這不得不說,資本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格力在家電領域產品太過單一化是兩者差距的重要原因,這本質反映的是格力管理層前期對於產品拓展戰略的遲緩。

老對手美的集團收購了世界知名的機器人製造商庫卡,一下便佔據了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領域高地;另一家電大頭青島海爾則先後收購了日本三洋和通用電氣GE的家用電器部門,旨在死磕家電市場。而格力專攻的空調領域,發展短板顯而易見,如果再不謀求出路,就面臨被堵死的危險。

正是基於當下的現狀和競爭格局,格力開始有了更明顯的焦慮感,董明珠近年來在網路上持續高調宣布開啟多元化之路,從格力智能手機到新能源,再到近期的500億搞晶元,都給人雷聲很大、先聲奪人的感覺。

但格力手機從聲稱目標日銷10萬台、三年內滅掉小米,到實際只賣掉1萬台,存貨內部消化,都體現出格力手機遭遇的挫敗。新能源方面讓董明珠「愛的死去活來」的珠海銀隆,醜聞層出不窮,IPO進程被迫終止,緊接著,被董明珠看好的鈦酸鋰電池技術也被曝光已被美日淘汰。

而其實早在董明珠想借格力收購銀隆之時,深交所就發函29問,將銀隆的風險一一列出;明確指出鈦酸鋰電池技術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的缺陷非常明顯,難以進軍乘用車市場。

連續受挫之後,董小姐又放話斥資500億搞晶元,8月21日,格力電器註冊了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公司,主業為空調使用的晶元設計。格力電器此次進軍晶元設計行業,既是為了坐穩空調領域的頭把交椅,也藏著搶佔科技高地的志向。

董小姐的信心向來是爆棚的,從其說話方式的用力程度便可見一二,但現實並非如此,晶元設計對高端人才的強大需求,格力可能並不一定能夠應對自如。就連董明珠的「伯樂」格力前董事長朱江洪都說:「格力做高端晶元,我沒有太大信心。」

鑒於近幾年董明珠在各種行業試驗的挫敗,已經開始被媒體傳出有蹭熱點的嫌疑,這也別怪媒體說,你一會手機、一會新能源、一會又高端晶元,啥熱你幹啥,誰知道你的戰略是啥?戰略眼光又如何體現呢?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喜歡嗎?別忘記點贊,留下腳印,常聊!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董明珠真的沒什麼戰略眼光那麼接受了一個本就做大做強了的企業那企業是不是在她接手開始格力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呢?

董明珠是2001年接手的格力,我們我看看這些年格力的營收,

01年是56億,現在是超百億。15的營收是977億,16年是1083億,17年是1482億。

這些金額數值就像是硬指標,就單從硬指標上來看董明珠如果沒有真材實料又怎麼能讓格力不斷發展呢。要知道企業越大,責任越大,作為領軍人物無疑是企業中責任最大的。

而作為網友和顧客則看到了更多是董明珠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和一些失敗的投資。比如,

「我說雷軍是小偷,他不敢告我。」

「小米和美的,兩個騙子在一起,那就是小偷集團!」

可要知道一個人本來就是有擅長和不擅長的董明珠怎麼會不知道,但她不斷去探索投資新領域不但是為了自己呀。

董明珠在股東大會說過:「要站起來贊成。不收購,馬上下面就遇到短板,智能家電怎麼辦?」

因為她看見了格力的天花板,在中國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格力只有空調這唯一的王牌。等到所有生活電器連起來之後跟城市電網聯通等一系列問題和弊端就出來了。海爾、美的他們都已經轉型了,格力如果不創新那勢必會被擠兌。

而對於員工問題,董明珠的眼界是每個人都有兩房一廳的房子住,只要你做到退休房子就是你的。

這樣的謀略一方面即可以讓員工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員工的粘性,避免老員工流失,也能吸引新員工。

從上述來看,董明珠的眼光絕對不差。


董明珠自基層做起,後被伯樂朱洪江看中,一點點爬上了格力集團董事長的位置,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說明她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董明珠必竟是搞銷售出身,她有一股子闖勁,如果別人有一個企業,已經做成功了,讓她去管理,恐怕還能夠搞得風聲水起,但問題是關乎到企業的轉型問題,這不是會不會闖的問題,而是企業領導人戰略眼光問題,那董明珠就遠遠不行了。

董明珠是屬於將才,但絕不是帥才,董明珠守一塊基業還可以,但是要開闢新領域,那就不那麼容易了。董明珠做格力的總經理可以,但做董事長是缺乏戰略眼光的。她先是做了格力手機,結果搞出大笑話,各方面配置一般,沒啥特色,但是價格要買得很高。

董明珠去搞綠色環保汽車,結果珠海銀隆研發出來的高科技電池不給力,原來是海外成熟國家淘汰下來的。還有,董明珠去發展小家電,大松電器,結要小家電發展也不如空調那麼好。總之,董明珠是做啥都不太成功,只有空調還說得過去。

平心而論,董明珠沒啥戰略眼光,她是看到市場上什麼熱門她就選擇什麼東西去做,前幾天,中興通訊事件,促使董明珠要投500個億去研發晶元,業界大佬們都不看好董明珠搞晶元研發,就連董明珠的伯樂朱洪江都覺得不靠譜,但是董小姐是說干就干,人家國外研發晶元要幾代人,投入大量資金,才逐步研究成功,絕不是一天二天或者一年二年才能研發成功的。

所以,董明珠不僅沒有戰略眼光,而且極容易衝動,一衝動就拉著其他朋友,如王健林等,一起投資,這樣害人又害已,不足取也。


她一個網紅而已,能有什麼戰略眼光?不說戰略眼光,她練基本邏輯都困難。

最初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是做圓珠筆芯。折騰一頓,再有人問她,為啥沒做成,她說中國沒那材料!這答案成立嘛?中國沒有外國有啊,沒那材料就不做了?中國沒有晶元,不照樣做手機嘛?顯然她失敗了,並且連為啥失敗都沒鬧明白。

又做手機,就更完犢子了。逼著格力人人買,這樣的貨色有誰會用呢?手機做好了是小米,努力在做,還沒好的是鎚子,老牌的有ov,作死的是金立。手機市場不小,你做不明白能怪誰?

投資電動汽車,投資晶元,都是挺噁心的事。你懂嗎?不懂你就先學習好嘛。

其實投資晶元跟投資圓珠筆芯一個道理,裡面有多大技術含量你都不知道閉著眼就來,你真的就不行。

為啥雅馬哈能做各行各業?那是因為其實都是相關聯的技術。從做鋼琴會了木工,做了木工就會做房子,能做鋼琴就懂聲音,懂聲音就能做其他樂器。能做樂器就能做電子樂器,也就能涉及路由器。懂木工就能做螺旋槳,能做螺旋槳就需要發動機,有了發動機就可以做摩托車。

學習,掌握,製造,再學習。你格力有這能耐嘛?別說我看不起你,你不行


一個掌門人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核心人物。樓主說董明珠接手早已經做大做強的格力電器。這不是很準確。

格力電器本身是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無可否認的是在董明珠掌管格力電器以後。格力電器過去一段時間在空調市場佔有率不斷升高 在變頻空調市場地位也是難以動搖的。所以格力電器龍頭地位更加牢固。格力電器取得長足的發展。這是不容置疑的。

樓主說格力電器在圓珠筆芯。手機。新能源汽車都是賠本的。

筆者對格力電器跨界圓珠筆芯沒有太多了解。如果真有那麼一回事。這個跨界有點大。企業跨界發展筆者一直不太認同。企業最好是立足主業。做大做強。

手機與家電具有一定的共性。雖然一個是通訊工具一個是家用電器。無可厚非。但手機行業競爭太激烈。作為格力電器有沒有必要介入手機行業。我們可以探討。

至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大方向正確。也是很有前途很有發展空間的產業。但格力電器技術路線圖是不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大家可以探討。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對資金要求很高 董明珠是不是有充分的評估和資金預算是另一碼事。

有的時候。大方向對了。但具體經營沒有很好規劃。也會一波三折。

對格力電器和董明珠需要客觀評價。既不能因為格力電器巨大成功就捧上天。也不能因為稍有挫折就不擇手段貶低落盡下石。

市場諸多觀點認為董明珠很強勢。筆者沒有任何機會接觸董明珠。並不知道這一觀點是不是公正客觀。但強勢有的時候可以扭轉乾坤。但有的時候會一直走到底。不願意聽不同意見


答案是否定的,她的每一個重大戰略決定,都有蹭熱點的嫌疑。

一,看小米做手機做的風生水起,她也講要做手機,因為在小米工廠都沒有,居然可以做手機,所以決定做手機;

二,當年圓珠筆芯成為熱點,都抱怨這麼大個國家,連小小的圓珠筆芯做不出來,她也蹭熱點,但格力沒做圓珠筆芯;

三,前幾年,電動車補貼高,電動車成為大熱門,醞釀一個收購銀隆的方案,要做電動車,但因為金額巨大,需提交股東大會批准,股東考慮到同時風險也巨大,否決了收購方案;

四,這兩年,晶元火熱,報道稱進口晶元的金額高於石油進口的金額,於是國人對國內公司做晶元期望極高,看華為有晶元的地位就知道,所以董小姐又決定做晶元,但這次她就不打算通過股東大會了,直接小額投資,10億元起步,不需要股東大會批准,10億元的項目,對於格力這麼大的資產,是不需要通過股東大會的,而且,很快就開始啟動。對於晶元項目,如果從格力股東的角度考慮,細想之下,還是值得嘗試,因為供給格力自身使用,也算是完善產業鏈,同時也是對新的產品的摸索。格力有財力試探。但是如果說是卓越的戰略,算不上,還是一個蹭熱點的決策。至少比做手機、電動車靠譜。

真正的公司戰略,是看的很遠的,早早布局,早早做,馬雲的戰略是厲害的,早早就看中了電商,早早就看準了雲計算,早早做雲計算。董小姐的戰略,其實等同於熱點新聞。


作為年輕一代的90後,我想說說像董明珠這樣的中老年人,都具有的一個毛病----「思維固化」

從董進入手機行業採取的「董明珠模式」即「重資產模式」(傳統家電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看出:她思維固化的第一點,把她認為的傳統家電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拿來做手機,還說雷軍連工廠都沒有怎麼能把手機做成功。

在這裡我想重點強調一點,中國大部分家電企業都是計劃經濟遺留的產物,格力在品牌自由競爭來臨之前就已經存在,已經有了自己穩定的經銷渠道和流程。嚴格意義上說格力沒有完整的創業過程,所以董明珠是沒有創業經驗的。當時的產品做得好壞都有人買,根本不需要考慮品牌屬性,客戶差異感受等因素。但這些因素卻是我們(年輕人)選擇手機、潮牌服裝等的重要考慮指標。

早期家電行業只要抓好生產、鋪貨、回款三板斧,再加上已經形成的品牌效應,主要不出現重大的科技創新,之前的巨頭就很容易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在他們看來資產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資產本身。做出規模效應,誰的規模大誰就是老大。這便是「重資產模式」

董明珠曾自豪地說"格力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空調核心技術",我只想說空調的這項技術基本60年沒有什麼重大突破了,即現在的空調技術就是在當年氟利昂狀態變化吸放熱的基礎上,把氟利昂換成了其他替代品;電機體積變小;外貌做精緻一點等細微的改動。如果想手機行業三天兩頭換個樣,你這邊鋪的貨還沒發出來,就已經被淘汰了。但是傳統家電行業的技術革新很緩慢,所以格力用董明珠模式做沒有問題。

智能手機問世已經是後品牌時代了,資本已經不是什麼問題,產品質量也不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了,而是基礎條件,品牌比拼的已經是用戶體驗,文化和情懷了。董明珠一句,「消費者三五年都不用換手機」是想誇耀自己的手機質量,但是從側面反映出她是對智能手機的發展不了解——這是她思維固化的第二點。

思維固化第三點:

「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有了錢可以聘請專業的團隊來製造產品嘛,實在不行就再多付點錢吧。這種方法做傳統行業基本沒什麼問題,因為傳統行業要麼就是技術要求不高,要麼就是技術已經成熟,很容易找到這方面的人才。但是晶元不一樣,我國的晶元能自主研發的就已經鳳毛麟角,而且還是偏中低端的晶元。研發晶元厲害有能力的人早就被華為,阿里搶過去了(不得不說人才才是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我國晶元水平已經被美國甩了不知道多少條街了,因為美國晶元行業的配套產業已經很成熟了,從晶元設計,製作,封裝已經成體系很多年了,現在你研究晶元,花再大的代價也很難有市場佔有率。

總結一下吧,我覺得還是過段放棄目前的晶元產業,去做量子晶元的研究,因為只有這樣我國的晶元事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對於這個問題,小哥有一定的發言權!

董小姐做筆芯做手機,我們都知道,特別是做手機,格力手機最後居然淪落到需要董明珠下令,強制公司員工使用,但是公司員工依然大力吐槽,轉手賤賣格力手機的地步,可見其是多麼的失敗!

為什麼說小哥有發言權呢?因為小哥非常清楚新能源,也就是電池行業!

在2015年開始,世界新能源電池出現了一個新的格局,就是以歐美為首的三元電池,以中國為首的磷酸鐵鋰電池(代表有比亞迪公司,沃特碼有限公司),和以日韓為首,以氫氣為燃料的燃料電池!

而在隨後的發展中,目前看來,三元電池發展最好,因為其密度高,能量大,密度高,重量輕,充放電次數多,安全性佳,價格較低!

董明珠強力收購的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

這家公司主要做鈦酸鐵鋰電池,這個電池的特點就是安全性高,充電速度快!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密度低,壽命短,直接表現就是續航能力差(有多麼差呢?同樣體積的三元電池和鈦酸鐵鋰電池,三元能跑200公里,鈦酸鐵鋰不到100公里)!需要不停的充電!

而董明珠為什麼要收購珠海銀隆呢?因為她非常看好新能源,非常看好珠海銀隆的技術,覺得珠海銀隆新能源電池的技術世界第一!

看到如此自信的董小姐,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董小姐被忽悠了,但是作為一個超級企業的領導人,能不能目光看遠點,看看珠海之外的深圳,崑山,看看國門外面的新能源市場和發展狀況?

根據最新消息,在2018年7月20日,珠海銀隆旗下的南京銀隆新能源公司已經被江蘇省高級法院查封!

不可否認,董小姐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領導,但是對於投資這件事,通過珠海銀隆的這個收購活動,可以看出來,董明珠目光短淺,因為要是稍微有點常識,多考察一下新能源市場,怎麼也不會去碰鈦酸鐵鋰這樣落後又沒市場前景的技術了!

續航對於新能源多麼重要?直接表現就是隨著補貼標準的提升(要求續航能力大幅度提升),很多新能源企業倒閉,甚至很多大企業開始轉型,加入三元電池的行列!

石墨烯電池確實好,密度高,壽命長,可是那個造價,要是按到汽車上面,是普通百姓承受不起的!(題外話,吐槽一下。)

謝謝大家!

歡迎大家多多點贊支持小哥原創!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董明珠沒有戰略眼光,有戰略眼光的人制訂了一條可行的道路。董明珠有能力在這條道路,擊敗競爭對手。第一個到達目的地。

有戰略眼光的是管仲、諸葛亮之類者。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諸葛亮有隆中對。董明珠顯然不是此類人。共享單車的發明者戴威,就頗具戰略眼光。但不務實。

馬雲的阿里巴巴和淘寶之所以能做大做強。是遇到了物聯網井噴式發展的時期。錯過了好的時機,即使你能力比馬雲更出色。也不可能有馬雲的成就。

董明珠一是沒戰略眼光,二是錯失了最佳時機。

董明珠做筆芯賠,做手機賠,做電動汽車賠。這是必然的。

大多數成功的資本大佬並非有戰略眼光。而是運氣好,創業時恰好遇到最佳時機。如陳天橋。真正有戰略眼光,又務實的企業家,是美的創始人何亨健。

首先,在大家電領域。美的只做空調。不做洗衣機、電視機、冰箱。最終穩坐空調行業的第二把交椅。

當格力、TCL、康佳、長虹等傳統家電企業投資大紅大紫的智能手機領域時。何亨健的美的,已經在小家電領域站穩腳跟。

當格力、TCL等傳統家電企業在智能手機領域賠的一塌糊塗時。電磁爐、電飯煲、豆漿機等小家電已經幫美的賺的盆滿缽滿。

董明珠沒有戰略眼光。戴威有戰略眼光,但不務實。何亨健即有戰略眼光,又務實。他似乎早已經料到,智能手機這個蛋糕最大最好吃,也最能噎死人。


推薦閱讀:

Mac 電腦如何卸載 node
說一說 HTML 中的 script 標籤
【科技十點半】馬斯克計劃造2.5萬美元的特斯拉,趣頭條將上市
[譯]使用 Python 實現接縫裁剪演算法

TAG:格力 | 董明珠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