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中的軟燒魚怎麼做?


川菜中軟燒魚餚最有名的是軟燒仔鰱和豆瓣鮮魚。所謂「軟燒」,即是魚經清理洗凈、碼味後,不經煎炸,直接鮮魚入鍋烹燒,或是在油鍋中稍過下。軟燒仔連,也就是大蒜燒鰱魚。鰱魚,學名鯰魚,四川民間俗稱鰱魚或鰱巴郎。鯰魚是四川河鮮優質食用魚種之一,素以無鱗、魚身有粘液、肉質細嫩鮮美、體無細刺而受到川人喜愛。至今在成渝高速龍泉高洞至內江段,路邊一排排醒目的鰱魚餐館已成為一道高速公路靚麗景觀。,其中尤以大蒜燒鰱魚、泡菜鰱魚為熱點。

原料:仔鰱魚5尾、約750克,獨蒜100克、郫縣豆瓣40克、白糖10克、醋10克、姜米5克、蔥花15克、醬油30克、濕澱粉5克料酒40克、味精0.5克、川鹽2克、肉湯400克、熟菜油100克。

烹制:將鰱魚魚背橫劃2至3刀,勿斬斷,抹上川鹽、料酒;郫縣豆瓣剁茸。炒鍋燒熱,下熟菜油燒至七成熱,放入剝皮獨蒜稍炸下撈出,再放入豆瓣、姜米炒出香味,摻進肉湯,放進鰱魚、料酒、獨蒜、白糖、醬油,改為小火燒制蒜軟魚入味時,將鰱魚輕撥入盤內,再將鍋中滋汁放入醋、味精、蔥花,用濕澱粉勾芡,至濃稠時澆在魚身上即成。

特色:此法烹魚,既能使魚肉入味,又滋味鮮美,魚肉細嫩、色澤紅亮、濃香撲鼻、辣甜微酸、蒜香濃郁、口感悠長。

友情提醒:按此法可燒草魚、鯽魚、鯉魚、黃花魚;可添加泡椒、泡青菜或泡蘿蔔(切碎先炒香)同燒。也可烹燒黃辣丁、泥鰍、牛蛙等。剩下的滋汁回燒豆腐或米涼粉,亦可作調味料拌麵條,堪稱天下絕味。

豆瓣鮮魚

川菜中還有一款美味魚餚豆瓣鮮魚,是四川鄉風鄉味十分濃郁的一款家常名菜,可以是豆瓣鯽魚或鯉魚、草魚、鱖魚、黃花魚等,現今餐館酒樓中多用草魚或鯉魚。豆瓣全魚充分體現了郫縣豆瓣和泡紅辣椒的風味特色,透過紅亮艷麗的色調,那濃濃的民間家常風味,咸辣酸甜滿屋生香,鮮嫩魚肉裹上豐厚味汁,吃來是口不嫌忙,舌不嫌累,佐酒助餐,超級爽美。

原料:活草魚一尾約750克、郫縣豆瓣50克、姜米15克、蒜米30克、蔥花30克、醬油10克、白糖20克、醋15克、料酒25克、濕澱粉15克、川鹽2克、肉湯300克、熟菜油500克(約耗150克)。

烹制:將凈魚魚身兩側用刀各輕劃七八刀(約0.5厘米),抹上料酒、川鹽(1克)碼味。炒鍋燒熱、下熟菜油燒至七成熱,放入剁茸的郫縣豆瓣、姜蒜米炒制油紅色亮、香味濃郁時摻進肉湯,將魚放入,湯量以剛齊魚身為宜;然後改為小火,加醬油、白糖、川鹽,待魚燒熟入味後、把魚撈入盤中,鍋內滋汁用濕澱粉勾好芡汁,放入醋、調和均勻、芡汁不幹不稀亮油時,舀起澆在魚身上,撒上蔥花即可。

特點:色澤紅亮艷麗、魚肉細嫩鮮美、咸辣酸甜濃醇、風味綿長爽口。

友情提醒:需將豆瓣剁細,在三四成油溫中炒香、亮色、方能入味。也可將魚在鮮湯中煮熟或蒸熟裝盤,鍋中按程序燒好滋汁,直接澆在魚上。但蒸魚的時間是關鍵,時間不夠,則魚未熟,反之魚肉變老。還可添加泡菜(先炒香)、豆腐一起烹燒,風味更為鮮美。

祝親們新年康樂,永遠年方二九,青春永駐!

《四川省志·川菜志》主編 中國川菜文化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本篇圖文原創 向東 2017.12.30. 成都

軟燒仔鰱 ,很誘食慾的哈。

豆瓣鮮魚色香味形誘人不能自己

泡菜豆腐鰱魚,好吃得痛哭流涕。


軟燒魚

閩粵善治海鮮,以烹術出食物本鮮,尤為可貴。特別是干制的鮑參翅肚,用雞鴨、火腿諸物來提滋增味,瓦鐣沙煲,慢火炆煲,三兩天方見功夫。彼時北平譚家菜以魚翅燕菜聞名,實則取閩粵之法施以。價格斐然,自然是富貴逼人,平民聞而嘆之。

四川居於內陸,雖得江河山川之利,但缺海產。聞達於世的海產菜式「干燒魚翅」「家常海參」與閩粵相較,還是缺乏「工夫」之氣。但川菜以味見長,融各菜系之藍而勝於藍,取川江之河鮮,細烹慢炆,一樣創製出佳肴名菜來。軟燒魚即是此中長品。

軟燒魚是典型的江湖民間菜,又名「軟(火督du)魚。

取野生草、鯉或鯰魚一尾。割尾掛豎去血,血盡後開腹去內臟,砍切成條狀,洗乾淨後碼鹽、姜水、胡椒粉十餘分鐘再碼上澱粉備用。鍋中置一勺油,炒香泡椒、豆瓣、姜米、整油炸大蒜摻寬水煮開,關火,下魚塊,一兩分鐘後再小火慢燒三十分鐘以上。不推勺,以晃鍋來均勻火力,靠自然收濃的湯汁收芡。起鍋前撒蔥段即可。

此法在川菜中異常少見,非一般功力可為。經驗稍遜,成功率很低。因幾十分鐘的烹燒後還必須保持魚肉的鮮嫩爽滑,且入味異常,工夫不低於閩粵的鮑參肚翅。

據聞,此菜來源於川江船工,船頭小爐,勿須重油重料,全憑火功慢(火督),甚至於幾分豬油,幾粒大蒜、幾片老薑,一瓢江水,魚塊入鍋,全憑江鮮的自來鮮味,仍舊濃鮮入骨,鮮滑軟嫩,並不一定是要依靠豆瓣、泡椒的入餚才能得如此的美食。

軟燒魚的難在於鎖水,過油法雖簡單亦好掌握,但表皮有澱粉層,不上澱粉過油,加熱後,魚肉質即「死」,亳無鮮嫩可言。軟燒魚上佳者,入口滑嫩,但無絲毫澱粉的口感。以水滑肉片之法上芡,湯味滋汁又浸入魚肉中。嫩滑與入味兩難之選擇在軟燒魚中完美呈現。

三十分鐘以上的烹燒,仍舊保持了水煮魚一般的軟嫩口感,不施以豆瓣、泡椒,以蒜燒、小蔥白燒都能達到這樣的口感。這樣高難的技法在粵菜與淮揚菜中也是少有的。

今時一講川菜,皆謂「魚香肉絲」「水煮牛肉」「四鍋肉」為代表。實則不然,川菜一菜一味、百菜百格絕非虛名,大量未曾有名,但風味十足的菜肴需要去挖掘,而非天天講「開水白菜」。二十餘年前曾見市飲食公司一老師傅烹作「干燒牛筋」,水發至軟糯,取五花肉、雞腳數支,五花肉分切大塊、取部分切成丁、再油炸至酥,一大沙鍋底放雞腳、油炸五花肉入內,再入改成條的牛筋,摻入二湯,生薑、挽蔥、冰糖色、鹽、八角、三奈、草果、花椒、小火燜至筋軟入味,取出五花肉、雞腳、下五花肉酥粒,收汁即可。在資汛不發達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其烹法神似閩粵的鮑參翅肚,只是走來的路,忘了......


推薦閱讀:

TAG:川菜 | 美食與烹飪 |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