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腰後背的包包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關於這個問題,最早的解釋是好多年前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的說法;說的是由於日本長年的戰爭,導致了本國人口的大量減少,所以日本的天皇為了提高日本的生育率,下令男人對女人可以隨意的「播種」,久而久之,為了更加方便,所以日本女人就背上了自己的床鋪和枕頭出門了,這個說法是女性背後的包包就是枕頭。
實際上日本女性和服上的「包包」壓根不是真的包,而是一個腰帶結。而這個腰帶結不僅不是為了方便提高日本的生育率,恰恰相反是男人為了防止自己的女人出軌。
這件事要從唐朝說起,眾所周知日本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所以在唐朝時期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學習大唐的文化,久而久之日本女人也學著大唐的女人穿起了大唐的服裝。這也成為了最初的和服。
到了明朝萬曆時期,日本的豐臣秀吉對外開放貿易,之後大量的西方傳教士來到日本。當日本的藝伎看到傳教士身著長袍,並用一根腰帶系在腰上,覺得飛常好看,並且開始了模仿,之後便隨之風靡了整個日本。
然而由於和服的寬大厚重,所以腰帶需要寬一些,導致了腰帶結很大,久而久之就把這個腰帶結挪到了後腰上。
說到為了防止女性的出軌,這個「小包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個「小包袱」一直在後面,如果日本妻子出門回家後「小包袱」不整齊了,那麼丈夫就可以判定妻子十有八九是出門鬼混了。而且據說因為這個事情,後來為「小包袱」發明了289中打結的方法。
日本的和服,與我們中國的旗袍一樣,都是民族傳統服飾。在日本,和服是每個女人的最愛。因為日本女人身材不如歐美女人高大,也不及中國女人勻稱。她們普遍身材矮小,所以非常喜歡這種揚長避短的美麗服裝「和服」。
但是很奇怪的是,為什麼她們漂亮的和服後面會背著一個包包。
其實這個包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當然也不是當做睡覺的枕頭,而是裝飾藝術品。
在一開始,日本人的服裝是沒有腰節的。眾所周知,盛唐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家,周邊的小國紛紛派人前來學習中國的文化。日本當時也來到了大唐,並且將唐朝的文化帶回國家。
當時正值日本的奈良時期,他們通過借鑒中國的著裝制度,創造了和服,其實也就是唐裝的改良版。從這個時候和服的概念開始產生,但是身後還沒有出現腰節。
到了幕府鎌倉時代,和服有了新的變化,它的袖口變窄,這樣更便於行動。並且當時的政權由武家把控,世家開始在衣服上印上家紋,以便區分。
到了桃山時代,也就是明朝的萬曆年間。當時的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是豐臣秀吉,他掌權期間實行了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所以有很多西方的傳教士來到了日本。這些西方的傳教士來到日本後深深地影響到了日本人。
當時西方傳教士的著裝是一件袍子,並用繩子狀的帶子系著。日本人看見了之後,非常地感興趣,於是間就紛紛地效仿,用繩子系住自己的腰。當時是用細帶束腰,但是因為形象不美,就沒有被推廣。
後來豐臣秀吉進攻朝鮮,駐併名古屋的時候。發現雲集在名古屋的藝妓,頭扎大髮髻,身穿小袖衣。腰上纏的是由中國工匠織的青紅兩種顏色的筒狀錦帶,很是艷麗、漂亮。於是這種時髦的打扮,很快地就傳入了日本,這種帶也被稱為「名古屋帶」。
就是因為受朝鮮傳統服飾的寬腰帶的影響,才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和服那種包包結腰帶的。
其實這個包包就是衣服的皮帶扣,一開始日本的女性在腰帶上打結,是為了顯示身材。為了掩飾水桶腰,她們盡量讓打結靠近胸部以強調曲線。腰帶本來就是為了引人注目的,於是她們越打越大,最後大到看不到腳趾,走起路來像挺個啤酒肚子。
再就是用這寬腰帶在前面系蝴蝶結後,無法進行正常的勞動和工作。於是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日本女性乾脆來了個史無前例的服飾改造,創造性地把結移到了背後,這樣呢既漂亮又實用。
帶,一般長3~4米,需要在腰上纏三四圈。值得注意的是,腰帶結是有很多樣式的,據統計一共有289種,比如有蝴蝶結,文庫結,貝口結等等,不同的結有時還代表不同的身份。
像一些貴族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特殊的打結樣式,看打結的樣式就可以看出是屬於哪個家族的。有些貴族需要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打的結的樣式就比較複雜,而且布料的價格也不菲。
對於平民來說,只要舒服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已婚婦女是打太鼓結,而未婚的女子則打蝴蝶結。根據四季的時令和出席場合的不同也會換不同的腰帶。春季以粉色系的櫻花為主,夏季是以花鳥蟲魚為主,秋季則是以菊花為主,冬季是以飛雪為主。
這樣的裝扮十分美觀怡人,也有人認為打太鼓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彌補日本女性的身材。因為這樣束腰,看起來顯得身材欣長,婀娜多姿。
當然太鼓結也起到固定身體的作用,在古代日本男尊女卑的文化環境下,當女子適逢主公的時候,都是要恭恭敬敬地跪著的。而太鼓結在這裡可以起到禮儀約束和顯示謙卑女子情態的作用。它的文化意義有些類似於中國古代最初的三寸金蓮。
當然這個小包包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你可以用這個小包包作為一個袋子裝東西用。像裝女孩子的小東西什麼的,也是蠻實用的。
所以當我們再次看到日本女子的這種服飾打扮時,我們也就不會再去猜測那個小包包的用途了。這既不是坐墊,也不是枕頭,更不是有些人說的增進情趣的。它就是為了美觀和禮儀約束而穿搭的。
當然在日本可千萬不要觸碰和服後面的那個小包包,那可是日本女性的衣帶扣。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開始拋除傳統服裝穿上西方化的現代服裝時,日本卻把他們的傳統服裝和服保留了下來,日本和服至今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與日本的富士山、櫻花、歷史建築一同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地眾多遊客們的參觀。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日本女性和服背後通常都會綁著的包包,但實際上日本女性背後綁的根本就不是包包,這其實是日本女性用帶子打的裝飾結,裡面根本裝不了東西。
一般這些帶子都是比較寬的,而我們誤以為是包包的東西實際上是這些帶子所打的結,是類似於蝴蝶結的那種結,不過因為每個地方的風俗、每個人的愛好不同,所以這些結的樣式都是千奇百怪的,各有各的特色。
這些帶子束在女性的身上會襯托出女性的曲線美,日本女性在束上這些帶子後,她們就可以防止寬大的和服影響她們的優美身體曲線了,在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後,女性在和服上系帶子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種風俗文化。
在日本,甚至有很多女性為了能在廟會、集會中能壓倒其他的女性,她們會專門在這些帶子的樣式、帶子打的結上下很多心思,以求能吸引到別人的眼光。
在日本的文化中,這些帶子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種爭奇鬥豔的工具,它們的作用就比如一些貴族婦人之間經常比拼首飾珠寶一樣,如果誰的帶子、結子回頭率更高一些的話,對於日本的女性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而雖然這些帶子是和和服一起掛鉤的,但實際上這二者在日本出現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
首先我們說一下和服在日本的出現時間,很多人都以為和服是在唐朝的時候才從我國傳到日本的,但實際上和服流傳到日本的時間比唐朝還要早一段時間,日本的和服是在三國時期由佔據沿海地區的東吳傳入的。
日本現在穿著的很多和服都是由三國時期的東吳服裝演變而來,在日本甚至有不少地方的和服店上寫的是「吳服店」的名字。
而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的服裝其實也可以算得上是和服的一種,不過與大家平常了解的不同,唐朝傳入日本的唐服卻不代表著所有的和服。
唐服在日本的市場是算不上太大的,因為唐服在剛流傳進日本的時候受到了日本貴族的壟斷,所以唐朝的服裝就成為了日本皇族、貴族專用的服裝,尋常平民百姓是不得穿戴的。
而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唐服的市場同樣沒有擴大,現在在日本唯一能看到唐式和服的地方就只剩下了日本皇家的祭祀典禮,只有在一些重要的祭祀典禮上,日本的皇族、貴族們才會隆重地穿上唐式的和服,因此,大家要分得清楚唐朝服裝和日本和服之間的關係,唐朝服裝可以被包括在和服裡面,但是日本和服卻並不代表著就全都是唐朝服裝。
日本女性背後結的歷史淵源以及特殊作用
接下來我們回歸正題,我們再說一下日本女性和服身上帶子的歷史來源,與和服一樣,這些帶子同樣都是舶來品,不過與和服不同,這些帶子卻不是從我國流傳過去的。
這些女性的帶子實際上來源於從歐洲來日本傳教的神父們,歐洲神父在日本傳教的時候,他們一般都會在自己腰間的袍子上繫上一根簡單的繩子,好展示出自己的精氣神,而日本人在看到這根腰間的繩子對人形象所能起到的作用之後,他們當即模仿了起來,最終通過演變,繩子最終變成了寬大的帶子。
當然這些袋子並沒有成為女性的專利,在日本男性和服的身上實際上也是有帶子的,只不過日本男性和服上的帶子比較窄,沒有女性背後那麼多花樣罷了。
因為背後一般都夠不著的原因,所以日本女性背後帶子的結並不是她們自己動手操作打上的,她們一般都會交由她們的丈夫幫她們繫上這些精美的結。
每個人打結的手法都是不一樣的,丈夫們在給妻子和服背後打結的時候,他們都會記清楚自己打結的結構,然後在他們的妻子夜晚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親自為自己的妻子解下這些結,如果他們在解結的時候發現和自己打的結不一樣的話,他們就可以清楚地判斷出妻子對自己的不忠行為了。
因此在日本的集會中,日本女性對別人碰觸自己背後的結是非常忌諱的,如果有人不小心弄亂了她們背後的結,無論她們的脾氣再怎麼好,她們都是會馬上發火的。
所以說日本女性和服背後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什麼包包,而是用束腰的帶子打的精美花式結,這是一種既能襯託人的氣質、又能展示女性身體曲線、還能為丈夫們防止妻子作出不軌行為的絕佳寶物,從這方面看,這些帶子打的結不僅有著精美的外表,在實際上也有著意想不到的用處。
關於日本女性腰後背包的具體作用,說法有很多,甚至有人認為那個小包袱就是枕頭,就是方便男人與女人在野外進行活動,那麼,究竟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其實,關於女性腰後背包的發展歷程有兩種說法,簡單聊一下,看完之後,自然就明白了。
背包就是「枕頭」說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關係,在歷史上也曾多次發生戰爭,可以說,他們對中國的不軌之心古已有之。
最早和中國有所外交的國家是倭奴國,在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國向漢朝奉貢朝賀,那個時候倭奴國其實是日本北九州沿海一帶的部落小國,並且是仍處於奴隸制時期。
一直到了隋朝時期,日本沒有間斷的派遣使臣向天朝進貢,由於隋朝存在時期短,日本在618年之後唐朝時期共派出遣唐使19次,那時的日本正處於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變革時代。
可以說,他們在變革時期,充分吸收借鑒了我國漢朝到唐朝時期的文化,當然也包括文字、服飾、語言、兵器等等。
到了元朝時期,日本的不軌野心暴露出來,多次與元朝發生戰爭。而到了明朝時期,日本女人和服後腰的背包才大量出現。
原因是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的倭亂,以明朝和朝鮮的聯合打擊下以徹底的失敗而告終,當時日本小諸侯國統一不久,國家落後,拿不出戰爭賠款。
但是作為戰敗國,日本也得拿出一些誠意來滿足戰勝國。當時的明朝和朝鮮決定採用緩慢消滅倭寇民族的政策,因此所提的戰爭索賠是:男性的器官和人類完好的皮膚。
這種要求在若干年後直接導致日本男性數量大幅度衰減,然後怎麼辦呢?
當時的日本政府看到這種局面之後,就下令日本的女人凡是能生育的出門必須攜帶被褥,當然抱著被子不太實際,就改成了衣服後面捆一個大枕頭,主要目的增加懷孕和生育機會,進而改善男性數量。
人口數量改善之後,和服後面的大枕頭慢慢變成小背包。
這是和服發展歷程,其中的一種說法。
高雅藝術美觀說這種說法認為和服背後的小包其實就是腰帶的打結,古代亦如此。
在豐成秀吉積極倡導海外貿易,招引許多傳道士遠渡重洋到這個東方極地島國之後,當時日本人見傳教士的外袍是用繩子狀的帶子系住的,非常感興趣,紛紛效仿,後來又受到朝鮮傳統衣服寬腰帶的影響,才逐漸演變成今日和服那種包包結腰帶。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人們只是將編成繩子狀的帶子層層纏在身上而已,這也是名古屋時代與博多繩帶的起源。
到了江戶時代才改為寬腰帶,那時的寬腰帶也只是三、四公分寬,後來越來越寬,但是寬腰帶的纏法會隱沒女性的三圍,變成上下一般粗的柱形身材,怎麼辦呢?人們就想出辦法,打結,並且盡量讓打結靠近胸部,以強調曲線美。
人們雖然研究出了打結,但是起初的打結跟男性皮帶一樣,也就是說,結是打在正面的,當然結並不是很大。
後來在發展過程中,結越來越大,最後都看不到腳趾了,走起路來像挺個啤酒肚子,這樣一來,行動反而不便。怎麼辦呢?
在江戶時代,人們乾脆來個史無前例的服飾造反,直接將腰帶的打結搬到背後,不僅如此,還將類似項鏈、胸針等首飾統統裝飾到背後的腰帶上,當然如今人們在穿和服時已經不再佩戴其它閃閃發光的首飾了。
另外,不要小看和服,和服下面的風花水月花紋,走動時如何擺動、怎樣才能增添女人韻味,都是經過專業人士潛心研究過的,在這些花紋上,又該繫上何種顏色或者何種花紋的腰帶與繩帶,那是一門大學問,並非臨時抱佛腳就能記住的,可以說已經發展成了藝術美學。
【精彩原創,敬請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轉發】
謝謝邀請,我是小逸。日本女性腰後背通常有一個包包或是一個蝴蝶結,那是幹什麼用的呢?
有一個有趣的說法,說是日本人口較少,女性背後的包包是為了方便隨時隨地造人,所以呢,日本的姓氏很多都是松下、井上、山中、田中……也有一個說法是丈夫用來防止妻子出軌,如果妻子背後的包包不整齊,說明妻子可能背著丈夫幹了不可描述的事……作為一個文史自媒體,我來回答一下。日本女性和服背後背的這個小枕頭,其實就是個裝飾,我們可能太好奇了,總覺得這個小枕頭可以應急使用,或許裡面還會裝一些備用品。
和服,是從中國南方傳入日本,所以剛開始日本人稱其為吳服。和服,是日本人將其原始服裝與中國唐朝服裝結合改進的產物。在此之前,日本人穿的是類似野人衣服的土著服。就是在一塊布上挖個洞,從頭上套上,找根繩子在腰間捆一下。《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就是和服的最初雛形。
和服吸收量唐朝女人服裝款式,也保留了這根帶子,和服都是沒有扣子的,要靠腰帶固定才不會敞開。這條腰帶的結跟我們常用的皮帶不一樣,是打在後面的,這才形成了包袱一樣的帶結。所以,千萬別亂碰日本女人身後的小包袱,一不小心給人家搗鼓開了,那就尷尬了。
其實,日本女人和服的「小枕頭」,並不是都放在背後背著的,有一群人的小枕頭就在腰部前面。就是日本的風塵女子,據說她們由於工作需求,每天多次寬衣解帶,而和服腰帶打結是很講究的,放在背後解開和打結都很麻煩,她們就放在了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社會共識,良家女子的「小枕頭」背在後面,性工作者的「小枕頭」就放前面。
下面是日本電影《盛櫻花魁》中的一群風塵女子,仔細看她們的「小枕頭」。
日本的藝伎,為了突出賣藝不賣身的特點,和普通女子一樣,也將和服帶結紮在身後。
你或許想不到,日本女人和服的腰帶有四米多長,最寬可達到68公分,所以在和服的帶子有很多種打結方式。有三個系列:太鼓結、文庫結、立矢結,我們看起來像包袱的帶結樣式是太鼓結。
見過日本和服的朋友們可能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女性和服的背後為什麼總是背著一個類似枕頭的東西?
日本的和服是在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下逐步發展出來的,但是也與中國服飾有許多不同。比如日本女性的和服背後,一定要有一個類似枕頭的包包,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以前網上流傳一個說法,說這是因為日本古代戰爭多,人口大量減少,所以日本女性就經常背一套床上用品,可以隨時隨地跟男人睏覺,然後生娃。
?
這個有點污污的說法其實完全是不靠譜的想像啦。實際上,日本女性背上的包包並不是枕頭,而是由腰帶打成的一種結,名字就叫做「帶」。由於日本的服飾最初是模仿中原服飾,因此腰間也會纏繞各種布料製成的腰帶。後來又受到朝鮮半島寬腰帶的影響,和服的腰帶也逐漸變寬。
而論起衣服上的裝飾,女性的一般要比男性更為複雜。當日本男性只是在肚子上打個小繩結的時候,日本女性已經開始將寬腰帶在腰間瘋狂纏繞了。而且腰帶的寬度也是不斷變寬,剛開始只是3-4cm寬,後來則需要先將腰帶對摺再纏。不過人們逐漸發現,這樣纏腰帶不夠美觀,纏得薄了沒意思,纏得厚了又感覺變成了「水桶腰」,隱沒了這傲人身材,不科學。
但這種小問題是難不倒愛美女性的,繞圈不行那就打成結啊,於是新的潮流出現了。打結的花樣就比纏腰帶多多了,而且可以更靠近胸部,凸顯曲線。這種結一開始打得比較小,後來為了更加引人注目,結也越來越大,花樣也越來越多。
?
這樣一來問題又出現了,結太大影響走路啊。於是到了江戶初期,愛美女性就將這個結乾脆放到了身後,再次完美解決問題。而且,由於和服太過寬大,不適合佩戴珠寶、項鏈等首飾,因此女性和服的裝飾主要就靠腰帶的花紋、材質和打結方式來體現。
?
其實現在的日本和服,主要是繼承了江戶時代的和服風格,與江戶時代之前的各種和服樣式早已經大為不同。日本女性平時穿著較多的和服大約有三種,分別是「振袖」、「留袖」和素色、小紋。
根據袖子長短,振袖還可以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大振袖顯得更加古典,小振袖則略顯隨意,更適合年輕女性穿著。最受歡迎的是中振袖,能夠做到文雅又不失響亮,還能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因此在畢業禮、成人禮、宴會、茶會等比較正式的場合,這種中振袖十分常見。
?
大振袖
?
中振袖
?
小振袖
留袖和服是日本已婚女性在親朋婚禮和各種正式儀式、典禮上穿的禮服,主要可以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為底色,染有五種花紋,在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的,叫黑留袖;在其他顏色面料上印有1到3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就是色留袖。
?
黑留袖
?
色留袖
素色是指一種單色(黑色除外)的簡便和服,染有花紋的可以做禮服,沒有花紋的就是日本女性的日常裝束;小紋則顧名思義,是表面染有碎小花紋的和服,也是一種比較時髦的服飾,約會和購物的場合經常可以看到。
?
素色和服
?小紋和服
參考文獻:
竺小恩,葛曉弘,《中國與東北亞服飾文化交流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孫銀銀,張元婧編,《不可不知的日韓文化》,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據我所知,這個包包是枕頭,披著床單出門,當然要背上枕頭才配套。
日本人在豐臣秀吉的領導下,一統江山,並且還野心爆棚準備滅掉明朝,然而這個如意算盤落了空,不僅沒有滅掉明朝,在朝鮮境內遭遇了全軍覆滅的慘敗。
這場戰爭叫做萬曆朝鮮之役,明朝和日本兩次交手,第一次明軍3萬,狂虐20萬日軍,第二次,明軍7萬再次狂虐20萬日軍。兩次大戰下來,明君損失3萬,日軍損失15萬人。
如果明軍乘勝追擊,豈不是要徹底滅掉日本嗎?日本戰國以來的優秀將士消耗一空,執政者決定鼓勵生育,於是乎,田邊,井邊,樹下,河邊到處都是造小人的場景。為了方便,披著床單背著枕頭的「和服」應運而生。
仔細琢磨一下,和服這個詞是不是有點污呢?
然而,這不是真相!
前幾天看了一下描述日本幕府時代的電影《大奧十八景》,幕府將軍的後宮佳麗都挺美,唯一欣賞不了的就是美女們都大駝背,再配合上低頭彎腰的禮節,真是噁心的不要不要的。
和服的腰帶,是很長很寬很粗的,如果自然下垂,不利於展示美腿,捆在背後是不錯的選擇。
長長的、寬寬的、粗粗的衣帶,在背後打個蝴蝶結,那是看起來和枕頭確實很相似,但真的不少枕頭。
如果這個女子恰好是一個女忍者,小包包裡面裝個匕首手槍肯定沒問題,這也是和服實用性的重要體現。
和服發展到今天,據說這個簡單的衣帶打結方式有289種,這樣複雜的裝飾方式,也是和服的精髓所在。
對於東亞三國的民族服飾,你更喜歡哪一款呢?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cd3d53ec95f3365799abf44c90a3475", "vname": "", "vid": "v020199a0000bcou69kuatl67c8jnvhg",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18.5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1373206}, "ultra": {"duration": 118.56, "h": 540, "subjective_score": 0, "w": 960, "file_size": 16988793}, "normal": {"duration": 118.5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7778828}}, "src_thumb_uri": "926500076cb12b61917f",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91220004c67169ab89d7", "vu": "v020199a0000bcou69kuatl67c8jnvhg", "duration": 118.56, "thumb_url": "91220004c67169ab89d7", "thumb_uri": "91220004c67169ab89d7", "md5": "acd3d53ec95f3365799abf44c90a3475"} --}
推薦閱讀: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回國將沾滿血的黃馬褂給慈禧看,慈禧只對他說了七個字
※日本匠心精益遊學
※中國體操再迎超級天才!15歲小丫獨攬4金率隊勝日本
※他是日本頂級西點師,他說「好吃」只是最低標準。
※日本突傳大消息,中國或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