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的哪個作品?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這是大思想家孟子著名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談義利之辨。義利之辨是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的一個核心,主要是說在正義與利益面前,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儒家認為,義利之辨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別。我們先來看看這段話的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大致的意思是,我喜歡魚,也喜歡熊掌,但是要是只能選擇一個的話,那我就選擇熊掌。很明顯,熊掌的價值要高於與。在生存和正義面前,要是只能選擇一個的話,那麼我就選擇正義,寧願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和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和孔子的弟子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的意思也是一致的。

義利之辨是中國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一直激勵著中國人為了正義的事業,犧牲自己的小我的利益,在正義面前,甚至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呼喊,所以又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言,有顧炎武的生無一錐土,而存四海心的志向!


推薦閱讀:

《周易》這玩意兒其實挺有趣兒(二)——重陽
國學入門
大道國學:GDP是咋樣爬上神壇的
和中國學校不同的美國記分制度

TAG:孟子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