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這些國家沒聽說有什麼牛的產業,為什麼他們可以活得那麼滋潤?
因為可以均沾到美國的金融、話語權、軍事帶來的收益。
巴西、俄羅斯、南非也地廣人稀,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並不怎麼樣,因為這些國家沾不到美國的金融、話語權、軍事帶來的收益。
金融方面,除了美元和歐元,加元、澳元都屬於世界排名靠前的貨幣。美國銀行系統為全世界的富豪洗錢,但自己國內富豪的黑錢不敢留在美國,自然流向了英、加、澳、新。美國不允許其他國家的銀行參與洗錢(如瑞士),但盎格魯國家的銀行可以。
話語權方面:
-因為美國強大,全世界人都學英語,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美國,於是一部人流向了英、加、澳、新。
-再加上世界的評分機構基本由美英把持,總是把英語國家的大學排得靠前(連德法都吃虧),所以,英、加、澳、新的大學就比其他國家的大學更有吸引力。
-同樣,英語主導了世界的輿論,英語的電影新聞全世界看,其他國家的很少被人關注,於是英語國家更受外來移民的注意。移民的到來,50萬的房子吵成了100萬,多出來的50萬相當於白白送給英、加、澳、新的先住民。
軍事方面,美國打到哪,英、加、澳跟到哪,到時候撿利益的時候,英、加、澳都能分到一杯羹。
很容易發現,巴西、俄羅斯、南非就沒有這個便利,既使有龐大的國土,人丁稀少,賣資源也能維持上萬美元的GDP。
但是因為少了均沾美國的霸權利益,所以收益就少了很多。
現在一榮俱榮,未來一損俱損!
下圖是加澳新2017年的出口結構。
&-->&-->&-->
從出口結構圖來看,加拿大其實並不屬於純資源國,機械+電子+化工+交通工具出口佔了總出口額的32.36%,農業+礦產出口佔總出口額的33.75%,兩者相差無幾。加拿大有13家500強公司,數量位居世界第九。
&-->&-->而澳新兩國的出口結構已經完全不再是工業化國家的出口結構了,澳洲礦產資源出口佔比達到46.19%,紐西蘭農產品出口結構高達50.49%。
那為什麼他們還是發達國家呢?
因為他們都曾經完成過工業化,澳洲二戰時期為英國製造了許多工業品,並建立起了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福特和豐田都在澳洲設立了工廠,還有本土品牌霍頓汽車。但由於簽署太多自貿協定,且本土市場太小,福特和豐田都在2016年關閉所有澳洲的工廠,霍頓汽車也在2017年倒閉。紐西蘭也類似,在20世紀初建立了造船廠、機械製造廠、汽車製造廠等工業,但隨著全球化的產業轉移中逐漸消失。
但他們在工業化期間建立起的基礎設施,教育,法制,福利,衛生等先進的社會體系一直存續至今。因此他們還是發達國家。
澳新雖然已經沒什麼中高端產業了,但他們依然可以像歐美那樣擁有良好的教育,法制,福利,環境,食品安全等先進的社會體系,所以他們也可以活的很滋潤。
簡單說一下在澳洲生活這麼多年的主觀感覺吧
1, 本質上『生活滋潤』和『牛逼產業』沒有直接聯繫,同樣的產業條件如果如果需要養的人少的話照樣可以過的很好。澳大利亞生活滋潤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地廣人稀。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大概是中國剪掉一個內蒙古,但是人口都沒有上海多(大概2000萬出頭)。這麼大的土地這麼少的人口,只要一個中國一線城市的GDP足夠養活,況且她的GDP遠遠不止中國一個一線城市。
2, 澳大利亞的礦業和農業非常牛逼,還是那句話,地廣人稀,很多地方都可以種東西,同時礦山也很多,另外那麼長的海岸線還有很多海底資源可以開採。反正這些資源用個幾百年用不完,自己人不用全部出口變成外匯。不要太輕鬆。
3, 澳大利亞有像教育業這樣全球布局的產業。可能澳大利亞的尖端科研能力和很多北半球國家不能比,但是她的高等教育產業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都是全球領先(而且越做越好)。一些流行的專業比如商科和IT,基本上把亞洲各國的高中畢業生吸了一遍。除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主要客戶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等東南亞國家每年都在源源不斷送學生過來。這些東南亞各國的學生因為距離和價格的考慮普遍不會選美國或者歐洲,導致澳洲等於是區域性壟斷了高等教育出口業。(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南美各國很多學生也喜歡來澳洲,因為氣候一模一樣,不用倒過來。另外也有美國社會環境比較亂的原因(反正他們很多不參與科研,就是想搞個文憑))。
4,澳大利亞不要看表面上人畜無害一隻考拉,實際上從歷史角度來說她也曾經殖民過東南亞很多區域還有一些太平洋島國(現在還有一些)。21世紀了確實很多地方都還給人家了,但是人走了不代表經濟殖民走了。之前我去印尼參加一個會,就和印尼一個本地學生聊天,聊到為什麼印尼那麼多石油資源但是還是發展不起來,他就告訴我因為都是外國公司在開採本國人拿不到利潤。這些外國公司很多都是澳大利亞的。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一時解決不了。
5,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是劣勢(去哪裡都很麻煩),也是優勢。最主要的優勢是他遠離全球主要的衝突地區,尤其是北約這種插滿導彈隨時準備發射的地方。這個優勢導致她一直是很多外國資本的投資避險港。澳大利亞主要城市的地產業和金融業都很不錯就是因為每年很多國際資本過來,這些熱錢給澳大利亞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這隻考拉真的命好,總結完畢。
2020年11月30日更新
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想先慶祝墨爾本連續將近一個月零新增病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的答案只是從一個微觀小市民的角度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宏觀的數據基本沒有。但是我覺得這正是我答案的意義所在,因為「滋潤」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感受。就好比經濟不是很寬裕的人吃一頓好的(比如我)就可以很滋潤;但是相同的標準無法類推到不同階層的人身上。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回答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從對生活的「滿足感」和主觀的「滋潤感」來理解澳洲社會。人少和一定的社會保障導致澳洲社會普遍的低物慾;很多澳洲本地人,相較於中國,沒有那麼多節日可以拿來消費狂歡(什麼雙十一,情人節,七夕,xx紀念日,兒童節。。。等等等等)。這裡可能最大的購物機會就是一年一次的黑五和聖誕期間。我本地同事送他老婆的紀念日禮物是從二手店淘來的一個錢包(澳洲人特別喜歡逛二手店,東西便宜而且物盡其用),結果她老婆開心了半天。這些事情放到中國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至少沒辦法一下子理解)。
低物慾,從吃(飯店的菜品很少而且重複,新華人餐館和fusion除外),到穿(如上,很多人喜歡去二手店買別人穿剩下的衣服,我父母來玩的時候都震驚了),到住(這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裝修了,清一色性冷淡,基本上沒什麼挑的,地板都鋪那種便宜的複合地板),到行(可能是澳洲人花錢最多的地方,去海灘和一大家子人BBQ);沒有複雜的網上營銷,沒有鋪天蓋地的打折券,沒有複雜的攀比系統和送禮壓力(我確實覺得國內現在的教師和家長的關係有點魔幻了),這些時間和精力省下來可以更好地陪陪家人父母,可以更好地BBQ,可以更好的抱著老婆孩子去海里泡著。。
能不滋潤嗎?
不要澳新和加拿大放在一起,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國家。
覺得加拿大不出色,是因為中國本身的起點太高。但也不能犯這種簡單的視覺錯誤。
簡單的話,澳新差不多只有農業,加拿大的工業,包括軍工,還是有很多亮眼的。
放在歐盟里一點不虛。
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人口太少,等什麼時候人口過了5000萬,最好是過了1億。就完全是另一個級別的國家了。
至於活的什麼那麼滋潤,這同樣犯了中國視角的錯誤,這三個國家真的是拿資源服人。
澳洲雖然土地貧瘠,但2000多萬人佔了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無論什麼資源,一人均起來,都已經無敵了。何況人家地里有的是礦,挖挖地就能養活全國了。
紐西蘭更是比不了,雖然面積幾乎等於朝鮮半島(其實已經非常大了,起碼夠養活8000萬人的),但那個地方實在天選之地,太利農業,何況它只有400來萬人。
加拿大也同樣沒得比,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國家單賣木頭就能養活全國了嗎?
島大,人少,經濟好
前兩條是原因,最後一條是結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