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一本明朝的歷史小說,主角是開局難度幾乎是0的朱標大太子。怎麼樣?
文風主要走的輕喜劇的路線,這幾天都在寫簡要的大綱,有沒有一些很好參考資料,和大明太祖後期的地圖
朱標難度不算0,我總結了一下朱標面對的問題:
1.削藩。這個很坑,大家都覺得應當削藩,但實際上很多藩王都是有用的。秦、晉、燕、寧要防備蒙古,周王等王爺分在北方各大城市是為了加強明政權在當地的影響,北方自靖康開始早就和南方離心離德了,滅金時南宋的軍隊居然被開封的百姓轟了出來。
你削藩就要面臨很多壓力,首先就是儒家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藩王制那是進了皇明祖訓的,連朱棣都沒敢廢,寧可養著他們也不敢過線。其次就是可能的內戰,這個可能性不大,沒朱棣帶頭都還算消停。問題最大的是北方防線解體後北方的人心不穩和蒙古入侵的問題。
ps:最好連養豬問題一起解決,不讓後代會被坑死的。
2.遷都。明朝遷都是必然的,朱元璋就想遷都,還派朱標去西安、洛陽、開封考察。遷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穩住北方,同時還要放住北方來的入侵。很多人說首都北遷是昏招,然而從結果來看在南方才是問題。北方人心不穩的話稍有不慎就會大亂,特別是後來的北直隸,今天的京津冀地區。
杜牧《戰論》評價河北(京津冀):「河北視天下,猶珠璣也,天下視河北,猶四支也。珠璣苟無,豈不活身,四支苟去,吾不知其為人。何以言之?夫河北者,俗儉風渾,淫巧不生,朴毅堅強,果於戰耕。名城堅壘,{山各}薛相貫,高山大河,盤互交鎖。加以土息健馬,便於馳敵,是以出則勝,處則饒,不窺天下之產,自可封殖,亦猶大農之家,不待珠璣然後以為富也。天下無河北則不可,河北既虜,則精甲銳卒利刀良弓健馬無有也。卒然夷狄驚四邊,摩封疆,出表裡,吾何以御之?」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河北落到少數民族手裡還是給了反賊都是災難。這裡自755年安史之亂後就實際獨立了,之後就和中原分分合合最後一分為二,北部給了遼,但是這片土地被遼人佔領後,使得遼國很快就從一個單一的游牧民族,轉變成一個半游牧,半農耕的文明經濟體。其眾多的漢人人口,也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兵力。這就是遼國能成為「北朝」的實力基礎
遼滅後是金,金朝把這裡作為政治中心,元朝更是在這裡建立了元大都。這裡已經幾百年沒見過漢族統治者了,這地方能有多靠譜可說不準。
所以新首都要在北方、靠運河(這樣可以控制南方)、周圍比較富、還得有天險(開封的教訓)。這些套下來基本上就是北平或洛陽,但兩者都有優缺點,北京靠運河(元朝取直的),周圍比較富,但離邊境太近了;洛陽靠里一點,但基本上山河之險就是個樣子,一旦出了問題八方來攻,而且運河已經斷了,要重新疏浚。
3.蒙古。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你死我活,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韃靼和瓦剌的制衡關係。
4.寶鈔。這個基本上看過明史的都知道,打太祖就開始坑,甚至有學者說「大明寶鈔"的崩潰,間接的促進了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
5.重文輕武。本來的明朝之所以到了正統後才開始重文輕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靖難、親征蒙古分封了大量的武勛。而朱標面對的是開國武勛們被朱元璋玩殘了,依明朝的情況,估計30年後重文輕武就成型了。
6.培養武將。朱元璋殺的武將實在太多了,朱標肯定要培養人才。
7.海禁。這個都明白
總結一下,站在當時人的角度看,朱標面對的是一個盛世:國庫充盈、歌舞昇平。然而卻也是暗流涌動:北方民心不穩、西南土司不服王化、蒙古虎視眈眈、武將所剩無幾、藩王或坐吃山空或蓄意謀反、寶鈔制度開始搖搖欲墜。
支持,不過太子前半生也不好過哈,替老爹娃,還要和朝臣撕逼。
題主這個想法挺好的。
不過朱標最後英年早逝,你最後的結局豈不是要寫成悲劇了。
我想寫的還是明末穿越,一個明粉為了挽救大明朝,穿越到崇禎元年,力圖憑藉其知識改變歷史,處於現代社會的一個研究穿越的科學家知道此舉會導致時空錯亂,打亂歷史進程,很多歷史事件,人物將不會出現,很可能這個世界都不會存在。所以他必須穿越回去阻止那個人。
朱標開局也不容易,你前期也是要幫你爸朱重八處理內政,隨軍的。
大明第一太子是你寫的嗎,哥
絕對支持,寫朱允炆,朱允熥的小說都有,就是沒有見寫朱標或者朱雄英的,其實有本叫故宮密碼的恐怖類小說就是以朱標為男主的,不過故事基本上和歷史小說不怎麼沾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