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地主們的子孫大多數要比貧農的子孫生活要好這一現象?造成這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05-01
原來自己感覺家鄉里是這樣的,但沒有細想,毛概課上老師也提了一下這種現象,感覺很有深意,特此提問。
不打倒地主,貧農子弟成才的概率無限接近0打倒地主,貧農子弟成才的概率提高到30%
雖然還是不如地主的子孫,但是大大提高了。
數字是隨口說的一九四二里,張國立演的地主說過:「我知道怎樣由窮變富,只要活著到陝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明白怎樣由窮到富,大概就是原因吧。
人是不需要一直奮鬥的。
這句話可以放到一個人的一生中,也可以放在一個族群里。我爸是李剛,不代表我優秀,也不能說明我爸努力過,但我爺爺可能就比你爺爺吃過更多的苦。那我們這代人在不知覺中,就有了先天的好基礎。
窮不過三代,富卻可代代相傳。這期間,若是這一支族群不思進取,寅吃卯糧,自然也會因後天的窩囊而頹敗。
但對弱勢的一方來說,不幸的是,他們大多獲得了你奮鬥一生也得不到的入場券。所以資源很多,發展的也很好。
我黨曾喊出「打地主」的口號,這照顧了當時的「最廣大人民」,這叫懂得「取人心」。廣大人民把地主推翻之後,有了自己的田地。我黨說,還是收上來讓國家給看著吧,你們幫國家建設。我們覺得自由都是國家給的,這很合理嘛。國家先收著稅,後來稅都不要了。我們感慨,哎呀呀,青天大老爺啊。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的利益受損,每個人都在享受著新中國的紅利。
只是每個人享受的利益大小不同。
地主那一代人,確實更有能力,那他們的子孫,像奉父命一樣,自然有種我天生就牛逼的心理。
其實人嘛,除去自身的努力成分,每個人的成功,都只是看他有沒有被幫扶一把。
這種幫扶,可以是經濟上的,可以是精神上的,甚至就是一種被上天既定的自信感。
主說:這事就成了。謝謝邀請人生而平等,這句話的原意是人本來的基礎是一樣的但是後來陰差陽錯,如機會不均等,勤奮不一致,開始了接續後代的分化在後來,也就是不遠的過去,那些曾經的地主,已經是這個分化很久的故事了。由於他們具有的物質優勢,那麼他們就有了在後續接替的優先挑選的機會,比如他們的兒子可以在當地挑選健康、漂亮、聰明、精幹的媳婦,他們的女兒可以優先挑選門當戶對的丈夫。他們挑剩下的才有了其他人挑選的餘地,這樣遺傳下來,地主後代的優勢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現在也是如此,能力強的人一般具有不錯的物質生活,自然也會有比較優先選娶配偶的資格。即使有那些優質大齡剩女,也是寧肯孤守,也不會嫁給打光棍的剩男。所以這種資質彌合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唯有淘汰可以順應自然革命不徹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