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上曹昂沒死在宛城,並且在曹操去世後順利接班,那麼他還會像曹丕一樣代漢自立嗎?

如果歷史上曹昂沒死在宛城,並且在曹操去世後順利接班,那麼他還會像曹丕一樣代漢自立嗎?


不管曹家是誰承襲了魏王,都一定會代漢自立。

首先二者漢弱曹強,若是漢獻帝主動禪讓,很有可能隨便被封個侯位,安度晚年,因為曹家不在乎他的實力不用斬草除根,還可以藉機博個好名聲。如果是曹昂退一步,不要這魏王了,只想安心做個臣子的話,那怕是獻帝不會安心呦,必定會想辦法徹底剷除曹家,就看誰贏了。

第二種其實不太可能發生,坐在曹昂那個位置,可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他身後還站著和曹操打江山的功臣,這些人可是他拴在一起的,代漢就成了開國元勛,不代就有滅門的風險,相信這裡面大多數人都知道該怎麼選。就算曹昂不想,那曹丕必定是想的,他就會在曹昂表露這些想法的時候開始運作了,那些功臣必定依附曹丕,然後實行代漢。

就算曹家沒一個想,那功臣們抬也會抬一個曹家人上去坐那個皇帝寶座。

曹家代表的是一個利益集團,在這種決策上可由不得他,這就是歷史的車輪,誰也擋不住。

在曹操逼荀彧自殺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擋在曹家代漢的人都會被清除。曹操沒有篡位,可能是死的早,還沒來得及,也許是因為年輕的夢想,只想墓志銘上寫著漢故征西大將軍吧,所以讓他的兒子來篡位,背罵名(還挺雞賊 )


不小心陷入自閉,攢這個題攢了一年多,有點尷尬,就不謝邀了。

假定曹操和曹昂都成功跑路,否則魏國沒了昂哥接誰的班去。

以下段落之間沒有邏輯。

-

題目很簡單,之前的回答也都寫的很清楚,答案是會。

不論接班的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甚至小熊,都會代漢自立,只是時間點和程序上有區別。三次禪讓這麼drama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搞得出來。

皇帝,尤其「明君」,是個職務、是個機構、是個代表,但不是個人

當一件事成為心所向,主公就必須從善如流,這是鑒定「明君」的重要標準。歷史上的君主,但凡想耍點個性的,至少要損失點名聲,很少有好結果。

此處指主公周圍的人,即魏王的人,大臣、幕僚、軍隊、人民。既然荀彧在曹操進魏公時死去,就證明「代漢」已經計劃中的一部分,不存在討論的空間了。

《三國志》寫曹昂的篇幅並不多,但很突出的一點就是「孝」,在戰場上把逃生的機會出讓給爹,可以說改寫了整個三國史,值得歷史上千千萬萬口頭上的「孝子賢孫」敬仰。那麼,

一個孝順的長子,兄友弟恭君臣和睦,繼承遺志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將父親的長遠計劃照進現實,讓父親實現做「文王」的小目標,有什麼可指摘的呢。

能給山陽公留個善終,是曹丕團隊的仁慈。

-

回答完畢,還想搶答問題背後的問題:為什麼包括題主在內的一些人認為,如果不是曹丕而是其他人接班,就有可能不存在「代漢自立」的問題。

A.因為漢是個強盛的時代。

B. 因為魏是個短命的王朝。

秦皇漢武漢唐盛世都是歷史的高峰,成為了民族文化信心的一部分。而魏很快就被司馬家取代,逐漸走入了兩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的亂七八糟,兩廂對比,人們免不了有點「精漢」,以至於取代四百多年大漢王朝建立短命魏國的曹丕甩不掉亂臣賊子的帽子。

推翻原有的王朝是種人格污點,曹丕顯然私節有虧。如果換一個友愛孝悌品格高尚的人,是不是就不會有這種情況,漢是不是就有機會在短暫的戰亂之後更完善更長久?

建立的新王朝幾世而亡,更顯得創建者能力不足。如果換一個名正言順眾望所歸的人,中國是不是就有機會自那時起百世延綿,成為一個嶄新的更好的大一統王國?

幻想以曹昂、曹植,甚至自己穿越過去替代曹丕,就成為一種時興的男士幻想素材。

但倒轉時間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成不了超人的,只能幻想一下這樣,知乎的各位大佬都是人才,講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裡的【。

順便替丕辯解幾句,新事物必將會取代舊事物,歷史自有其發展規律。魏武魏文當然比不上漢文漢武,但是比起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比起「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顯然要好得多了。

3.28

得到了提問者的回復,所以增加了一點內容,已斜體。是我太狹隘,以為大家都忠貞不二,沒想到男士還有另外一個幻想角度。果然是時代變了【鄧搖.gif】

曹丕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好的皇帝,連前15%也排不上名號,但必然是曹操當時能做出最好的選擇。比較昂丕彰植沖的回答我寫過很多,不想再啰嗦。平心而論,曹昂和曹沖如果能長命百歲,極有可能是個比曹丕更好的開國之君。但本題這種提問方式,恐怕很難得到符合題主預想的回答。

如果題目直白一點寫曹昂繼位會不會比曹丕更好,我可能就不會寫這麼多字,沒謝邀是個正確的決定,果然很尷尬。

首尾呼應,完畢。


我認為很大幾率會。

要明白一個成熟,有效率的政權的代言人,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身後千千萬萬的人。

一個政權的首腦並不能在整個政治集團抵制的情況下,去做一些突破性的決定和操作;反過來,當政治集團需要代言人去做一件對大家有極大好處的事情,首腦也必須要去配合來做。

因為你獨立獨行,不考慮政治集團的利害關係,你就不具備這個領袖的資格。

所以,政治問題都是利益獲取和利益交換,不要談道德,沒有任何意義。

任何時代任何政權皆是如此。

此謂之,大勢所趨也。


完全會。政治決策是十分精密的算計,是一個政治集團經過無數次沙盤推演,無數次頭腦風暴,然後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集體性決策。

你的假設是曹昂沒死然後順利接班,那曹昂所面對的天下大勢基本上與曹丕登基時候的條件相同。那時候代漢的條件是十分成熟的,曹魏集團基本上從內到外都牢牢把握住了政權。要使得集團利益的最大化,那稱帝就是必走的一步了。那時候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漢朝已經對外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曹操後期(赤壁後)打仗都很匆忙,因為老家不穩,就這樣還屢屢有叛亂髮生,如果曹昂活著,曹操就不用顧忌後方。其他的不說,拿下張魯後也許就一鼓作氣打西川了。所以老曹才會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啊。不過也怪不了別人,曹昂宛城之死不還是因為您老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嗎?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三國 | 曹操 | 曹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