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種態度,是悲觀主義還是樂觀主義?
人的痛苦就是想要如意。
祝好的話里就有句,萬事如意。
人都希望事件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其實不是每個人,甚至說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能力,因為世界、社會、人性過於複雜,我們在某一方面,比如自己的專業,自己開的車和設備,可以有一丟丟的掌控感,就已經不錯了。
以為自己可以對生活有完全的掌控感,對失控、意外,不敢,不願接納。我覺得是大部分痛苦的來源。
如果沒有那麼多對結果的期待,好好享受過程,努力但結果隨緣,也許會減少一些痛苦?
至於題主的問題,我忍不住想吐槽這種二元分法,大部分世界上的事兒,既不是絕對的黑,也不是絕對的白,二元論也是一種簡單分類,想把事件納入掌控的想法,所以也是痛苦的根源之一。
謝邀。感覺是現實主義。
從人的本性來看,人的慾望如果釋放則是無窮的,永不知足,不會滿足於最多,而只會要更多。以此來看,「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這句話雖誇張一些,但的確概括了人生的一種常態,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因此講,這句話既不是悲觀主義也不是樂觀主義。又因為人知道克制,懂得知足也能認清現實,所以不如意之事是否占人生之八九也會因人而不同。它的概率會因人的主觀認知及行為而改變。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個客觀存在為基礎,如果一個人認識到了這一人生本質常態。但眼裡只看到那些大部分不如意之事,且沉淪其中不願自拔,甚至逆來順受,很少或從不關注那部分不如意之事,這就是悲觀主義。相反,如果一個人雖然也看清了這種常態,但ta更多的是關注那些如意之事。同時勇於面對不如意之事,積極作為迎難而上,在化不如意之事為如意之事的過程中苦中作樂尋找一些小確幸,這就是樂觀主義。
看語境,看情況。光這句話,看不出啥。
都不是。
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都是帶有主觀性質的。
而這句話是在闡述一個客觀現實。
持這種想法的,屬於安慰主義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