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稱帝,如何評價軍師聯盟里荀彧和曹操的對話,以及曹操說「世人皆看錯我曹孟德」?

曹操有能力稱帝,為什麼沒有?還想問一下軍事聯盟編劇的能力,對話是為了劇情,還是編劇自己對當時的理解?


「世人皆錯看我曹孟德」出自哪裡啊

好吧,問了半天,沒人理我。

這句話出自哪裡不管了,不過以後千萬不要在哪個影視劇或者小說里看到,否則會讓我笑掉大牙的。


唐太宗有一句評價曹操的話,「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說曹操領兵隨機應變不在話下,作為將領才智有餘,而稱帝的話才智不足。

唐太宗作為曹操的一個傾慕者,能在曹操之後大約四百年說出這樣的話,也是與他那句「以人為鑒、以史為鑒」相對應的。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觀魏武的一生功業,有此感嘆,可能也較為客觀了。

縱觀曹操一生,在漢末宦官亂政的時期,曾立志報國,從他的諸多心跡和所作所為來看,他對漢朝的忠心還是很強的。平黃巾時,被封為騎都尉,位居「八都尉」之中已經非常耀眼。後來因功被擢升為濟南相,秉公執法,明正典刑;他不懼權貴,又能力出眾,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讚賞和重視。後來看董卓倒行逆施,於是回陳留散家財、招義兵,討伐董卓。後來blabla巴啦啦小魔···等等一系列事。

但是歷史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他的心理就變了。

人心通常都是會變的。通常只需一個藥引子,他的心機就會暴露無遺。給了 你百萬,你會想要千萬,給了你官位,你會想要更高。給了你割據之實力,你會想要更大之權柄。

滅呂布,敗劉備,破袁紹,北征烏桓,平三郡,克定北方之地,讓他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後來他脅迫漢獻帝加封自己漢丞相之位,位居三公之首,從此開府理事,組建了自己的小朝廷,將獻帝權力奪盡。

然後以漢丞相之名南征,遭到孫劉聯盟的抵抗,赤壁兵敗。

當時,他有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想不想做周文王倒是其次,「天下歸心」才是最主要的。

天下歸心的結果就是,稱王稱帝,一統河山。可以說這是個志向,也可以說這是個野心。

至於後來,曹操被加封為「公」,獻帝不得不授予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特權,即臣子所要遵守的禮節他都可以不遵守。曹操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然後他著手建立魏社稷宗廟,並自己設立了尚書、侍中、六卿等職位,建立自己的國中之國。此時,是個正常人都會懷疑曹操有不臣之心了吧。

荀彧勸說他「秉忠貞之誠心,守退讓之實意」,讓他知足、懂進退,此番話明顯讓曹操很不高興。於是荀彧這位曾被他成為「吾之子房」的超重要謀士,被他調離中樞留于軍中,憂鬱而死(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曹操此時已經極度威脅漢室權威了。大漢天子幾乎名存實亡。後來伏皇后對曹操有抱怨之詞家信被曹操發現,(演義中是密謀誅操)曹操立即廢黜並處死了伏皇后,《後漢書·孝獻帝紀》中記載「曹操殺皇后伏氏,滅其族及二皇子。

如果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恐怕曹操···

「國賊」的外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伏皇后死後,曹操以女嫁漢獻帝,進一步掌控皇帝。(不料後來這個女兒和漢獻帝一條心了,這是後話)

建安二十三年,也即公園217年,曹操加封曹丕為魏世子,明確告訴天下自己的權勢爵位將會繼承下去。漢朝老臣進一步絕望。

可惜,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掛了。估計他也沒料到。

曹操對於帝位,幾乎就差一步之遙。但是就因為沒有邁出這一步,後人有許多替他鳴冤,說他對漢朝忠心耿耿。

emmmmm······搶劫犯掏出槍時不小心被車撞死了,然後一群人說他不是要搶劫,是要行善。

從漢末董卓專權,擅自廢立,遭到漢朝老臣和諸多勢力的抵抗和反撲;後來袁術自立為帝,袁紹私刻玉璽,無一例外都成了眾矢之的。曹操心裡很明白。

所以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慢慢地發現、並剪除了自己手下仍對漢天子忠心的人物和勢力。即使是他的「子房」,他也不會手軟。至於其他大臣、皇后、諸侯,誰敢為漢帝發聲,誰就馬上家破人亡。他排除異己,慢慢地等待一個好的時機。

或許荀令君之事也令他警醒,(演義中荀攸也是憂鬱而死,至於正史死因,不得明知)還有許多對漢朝忠心之人也在他的麾下、也在朝中。

再加上當時劉備以漢室正統的身份佔領益州,孫權又穩守江東,他此時如果篡位,心裡怕孫劉聯盟,全力攻魏。他並不想像董卓袁術等人,成為眾人的靶子,惶惶不可終日。

可惜,沒等到,掛了。

不過,他還是為曹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才有了曹丕的篡漢自立,就不在話下了。


許邵看錯了嗎?曹操自己不是挺得意的?幫曹操蓋被子的小官和看破捉刀人的使者有沒有看錯你?是你自己不想承認吧,軍師聯盟是個爛片。曹操不稱帝和稱帝實力一樣,稱帝反而辜負了自己事漢多年和專為國家掃除稱帝之人的口號被政敵坐實,曹操自己不是圖虛名的人:是以圖虛名而處實禍,孤切不為之。


曹操想稱帝,從他吞袁紹後,可以說是每日每夜都想稱帝,畢竟曹操不似劉備那樣只是建立了一個軍閥集團,他培養武裝、建立軍隊、收服士族、安撫百姓、防禦邊境,他建立的魏是具備完善政府管理功能的國家。

他沒法稱帝,因為稱帝是要講究合法性的,曹操,不合法。

荀彧這樣的一個能臣,他甘願跟著曹操混,並不是信了曹操創業時的那番鬼話(蕩平天下,還政於漢,絕不稱帝),或是相信曹操的人品或什麼人格魅力,而是他知道曹操根本稱不了帝,曹操根本就不合法,在這一基礎保障底線下,你愛說什麼漂亮話就說吧,我也樂意維護你的面子。

只有那些不經世事的毛頭小子們,才會做出把判斷基於人的人品或人格魅力的事兒,這一點,時至今天都如是。

曹操說,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毛頭小子們聽了熱血激情,對啊,曹老大果然高風亮節,人品高端。荀彧聽了,大概心裡只是在想,不管你曹操初心如何,單看結果來說,由於你的努力,天下確實沒有分成八九十塊的,天下百姓依然自認漢民,至於你的初心嘛,哼哼,存疑,不下定語。

稱帝這事兒,得了傳國玉璽、禪位遺詔,都是表面功夫,紙面上的合法誰都能造假,難得是人心的合法,要讓別人認可你、擁護你做皇帝,要讓別人死了他也想當皇帝的心思,要讓大部分人緊緊團結在以你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團之下,才能防止大家群起而攻之,不然,就算走了表面功夫稱帝了也坐不長久龍椅,後世那個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就是么,可憐袁還不如2000年前的曹更明白。

稱帝,絕不是一個人想想就OK的事兒,它是一整個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的事情,這個盤根錯節的集團里但凡有一條線你沒屢清楚或者沒安撫好,你就稱不了帝,或者稱帝了也永遠有一顆雷。

曹操,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後來的司馬家也極其明白這個道理。


曹操那句台詞有點傻,當時大部分世人都知道他是堂堂的曹丞相,沒有什麼批評吧,批評他的都是其他想要奪取他權力的人,那些人罵他是策略,哪裡是看錯?


一開始要當征西將軍,緊接著要當周公,沒多久就是周文王。要不是赤壁和漢中戰敗以及身體跟不上,估計要當周武王了。他那一套在此之前只有王莽玩過。


曹操和劉備最大的利益衝突就是兩個人都以匡扶漢室作為招牌混江湖,不是不想,實非不能。這不曹丕沒這層顧忌立刻就篡了,劉備一看你篡了我立刻就稱帝,把曹操和劉備換個位置曹操肯定也一樣稱帝了。


高希希三國就是三國演義,沒有討論價值,曹操強行「世人看錯」,簡直胡說八道。別人說他奸,這在古代根本就是辱罵與誹謗,別人罵你大S13你說別人看錯你了?而且世人都這麼想的?曹操調查過了?

曹操不稱帝是因為一開始他還真想匡扶漢室,當時討董卓,諸侯作壁上觀,曹操把諸侯罵了一頓自己上了,差點被徐榮幹掉。曹操是很重視初心的,所以才放任關羽亡歸劉備,最後還給關羽厚葬。這是曹操的情懷。

我覺得曹操這個人才是最值得挖掘的人物,像孫權劉備都過於事故,沒什麼人性在裡面了


推薦閱讀:

諸葛亮為什麼不能一次就打敗曹魏,還要6出祁山這麼麻煩?
如何看待曹操輸的起,劉備袁紹輸不起的言論?
三國殺中界曹操主,魏蔡的將面是偏忠還是反內?
于禁為什麼會被水淹七軍?
孫權的「聰明仁智,雄略之主」,如果往曹操劉備身上套,應該怎麼套?

TAG:三國 | 曹操 | 荀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