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成績好?


之前看到個關於清北新生調查報告,從父母學歷,職業,家庭收入,家庭地址,旅遊半徑等各方面做了個調研。反正公務員老師的孩子,是最多的,佔到1/3以上,中產水準及以上居多,大城市居多。我當時還是挺受啟發和感觸的,當時調查結論強調的是寒門難出貴子了,我看到更多的是中產更容易將孩子培養成材。

第一,公務員老師醫生,自古,中外中產三個大的職業類別。這三個職業對學歷,智力要求較高,至少達到平均線以上嘛,所以遺傳挺重要的,父母聰明孩子相對也聰明。你別非杠,清華畢業的醫生找了個職高畢業的營業員為妻,如果人真能搞定清華的醫生,智商絕對不低。

第二,時間。公務員和老師,往往空餘時間較多,節假日和孩子同步,基本能晚上在家陪孩子,那麼輔導功課和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高於普通勞動者的。你別杠家庭婦女也天天在家,白天賣菜晚上也在家。這裡的陪伴,要是高效的,有能力的。既有陪伴的時間,又有輔導的能力,甚至在帶孩子玩的時候寓教於樂。

第三,金錢。培養孩子當然需要金錢,課外興趣班,補習班,旅行,哪樣不需要錢?同樣的單元,幾個孩子沒聽懂,有的課外班一扔就不管了,有的課外補了父母回家還能查漏補缺,有時間關注孩子究竟吃透沒有,孩子想渾水摸魚,家長多少懂一些。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並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成績就一定好。 還有,錢太多了也會起反作用,你想想你要是能保證兒子甚至孫子都花不完的錢,孩子靠收租和信託就夠吃一輩子,你還會糾結奧數上學而思哪個班嗎?你還捨得吃苦嗎?覺得就是過得去就行,是個好孩子就行,孩子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去做就行,就不那麼要求結果了。同樣的,你要是老王的兒子,你就算不天天換網紅,也不會從讀書時開始996這麼努力吧,頂多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努努力。鋼琴家是砸錢的藝術吧,也要每天練幾個小時,日日不輟,中產孩子培養出來的多,有錢人孩子反而少。

第四,家庭氛圍親子關係。公務員老師這種職業,還有國企央企這類中層,講究面子,受過一定的教育,有黨支部管著,有單位管著。就算夫妻離婚,外遇,家庭暴力,也不好鬧得太厲害,人盡皆知,不然配偶要去單位投訴了,職業生涯也夠嗆,一般個體,私企誰管。所以家庭氛圍相對較好,彼此輕易不會撕破臉。加上從小陪孩子陪家人的時間多,感情基礎相對較好,散買賣不散交情。孩子小時候陪了,管了,長大了才能聽你的意見,因為形成了獨立思考,父母輔助的家庭氛圍。光出錢,青春期,長大了工作了,你詐屍式育兒,孩子搭理你才怪。

這所有的指的是都是大概率,群體分析,只說普遍現象,不拿部分奇葩出來說事。

有一點,老師的孩子,往往兩個極端。家長權威慣了,要麼孩子很聽話,要麼很不聽話。骨幹教師班主任重點中學,他們工作太忙了,如果配偶也是忙得很的工作,孩子往往不是特別好。陪伴孩子時間,往往特別重要,就是啥都不會,孩子寫沒寫,寫的時候認真不,有沒有一邊學一邊玩,你能看懂吧!陪到學習習慣養成了,自然孩子以後就習慣成自然了。


一.父母怎樣做孩子會更優秀?

第一,父母的鎮定、善於反省、專註。

父母要有比較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把孩子當人看待,能夠非常尊重地看待孩子。

第二,父母兩情相悅,感情深厚甚於彼此愛慕。

第三,母親溫柔、慈愛、熱情,並富有同情心。

第四,父母為孩子積極、自信這些能力感到驕傲。

第五,父母為孩子的創造性和獨立性感到愉悅。

第六,父母強調紀律而非懲罰。

紀律與學徒的拉丁詞根相同,這表明父母應該為孩子做出榜樣,孩子會追隨父母生活的腳步。也就是說,父母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在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父母應該用各種方式努力試圖讓孩子做對。

第七,至少在最早的幾年,父母應該密切關注並且參與孩子的生活。

也就是說親子的陪伴、親子的溝通交流,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是非常重要的。

二.滿足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孩子會愛上學習

另外,如果能保護好孩子下面的三個基本心理需求,孩子就會積極主動的愛上學習,成績自然就會好。

&-->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時刻注意保護好青少年兒童的這三個基本需要,這是孩子形成內在動機的必要條件。

一. 勝任感:就是孩子覺得他能做到某件事,他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

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心裡的聲音應該是這樣子的:「我能畫好這幅畫」、「我能學會騎自行車」、「我一定能戰勝暫時的困難完成這件事」……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勝任感呢?是不是勝任感的培養要避免孩子做事情失敗,不讓孩子受挫折呢?

不僅不是,恰恰相反,有時候失敗或者挫折利用好了可以讓孩子大大增強勝任感。

比如有些小孩子玩那種「打飛機」類的小遊戲,一會就死掉一次,為什麼他們孩子樂此不疲呢?原因當然很多,《遊戲讓學習成癮》一書中有很多介紹,一會詳細介紹。先說這些小遊戲做的比最好的地方:就是提供了及時反饋,即便是失敗孩子還是可以看到自己能力的提高,可能他上次玩只有200分,這次300分,這種及時反饋讓孩子更加主動的去「刻意練習」,從而使孩子的勝任感不斷的提高。

孩子對某項任務有畏難情緒時,怎樣來提高勝任感呢?下面我通過《遊戲讓學習成癮》這本書裡面介紹的方法來看一看如何提高孩子(或者成人)的勝任感。(先簡單介紹,之後再詳細說明)

1.把這項任務遊戲化處理,讓孩子感覺好玩,這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要注意,遊戲化的本質是使平淡的事情變得好玩,不是生搬硬套遊戲手段到學習中。

2.大目標分解成一系列小任務。做到這一點,遊戲化的基礎就有了。如果小任務還覺得難,繼續分解。只要任務拆解到足夠小,那麼孩子很容易去完成,就不會再有畏難情緒從而更好地去完成了。之後就需要大量重複練習了,不管多麼難的事情,通過刻意練習都能達到專家級水平(呵呵,誇張)。

李小龍說過,他不怕會10000種腿法的人,但是他怕遇到把一種腿法練到10000遍的人,這就是刻意練習的可怕之處。

4.學習中最難辦的是——反饋是延遲的。你學了這個東西,有什麼用?以後才知道。所以,你必須得自己創造即時反饋。比如我們在簡書寫東西,寫下來,發表出去。閱讀數、點贊數和「表達出去」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反饋。對孩子完成任務也要想辦法及時反饋,這樣孩子才能更加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二. 自主感: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女兒小時候,買了一盒子糖送她,拿出一個給她,她不要,然後自己在盒子里挑來挑去選了一個自己滿意的。在我們大人看來,這些糖不都是一樣的嗎?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正是孩子的自主感在起作用,因為這種選擇是她自己決定的,她的自主感得到了滿足,當然比我們給她挑一塊要高興多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主感。

看到孩子渴了就給他端過來水杯,看到孩子摔倒了就趕緊跑過來扶起來,孩子剛要夾一口菜,家長就幫忙夾一大塊到孩子碗里……這些行為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著孩子的自主感,等到孩子長大了,學習不主動、練琴不主動時,你卻怪孩子:「你怎麼一點主動性都沒有啊!」這讓孩子們情何以堪啊。

說一個培養孩子自主感的簡單辦法:就是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

比如想讓孩子練琴和寫作業,可以問孩子:「你是想先練琴還是先寫作業?」,而不是告訴孩子:「你現在該去寫作業了,你現在該去練琴了!」,雖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前者讓孩子擁有了選擇權,他感覺這件事情是自己的選擇,那麼他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有了很強的自主權,從而更好的去完成。

家長通過一下做法滿足了孩子的自主感,孩子就會更加配合。

幾個傷害孩子自主感的行為:

1.家長監視

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如果家長在後面看著他,他讓然很難有自主感,而是感覺這件事情是給家長做的。

2.設定期限或者威脅

「你必須在幾點前做完這件事情。」「你做不好,等我回來收拾你或者等你爸爸回來收拾你!」

3.跟別人比較

「你看看人家誰誰誰。」「你怎麼就是比不上某某某。」這是嚴重傷害孩子的語言,即使家長在盛怒之下,也千萬不要說。

三. 歸屬感: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

孩子心裡的感受應該是這樣的:「我很安全」、「我是值得愛的」。

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參加興趣班,如果只有完成得好父母才愛你,完成不好就被他們嫌棄,你對興趣班還興趣得起來嗎?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語言行動,時刻讓孩子感覺到歸屬感,這樣孩子才更有動力去選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共情是個很好的辦法,當孩子表達對家長的愛時,家長一定不要吝嗇你的關愛,及時跟孩子反饋,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當孩子受到委屈或者生氣的時候,這時候應該先肯定孩子的感受,比如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能跟我講一講嗎?」,只要承認了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之後就很容易對你敞開心扉,通過交流,孩子將更容易的獲得歸屬感。

通過這個「CAR」模型,相當於我們家長擁有了一件「家教利器」。著名心理學家德西和瑞恩認為:

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為各種行為問題 。

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到滿足,會促進孩子從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轉化,並感受到高的幸福感 。

換句話來說,如果滿足孩子相應的心理需要,孩子的行為問題也就改善了。

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贊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堅持和努力的。如果參加某個興趣班本身就是你非常喜歡的事情,你能勝任這件事情(C:competence(勝任感)),又是你自主選擇的(A:autonomy (自主感)),你的父母也很支持(R:relatedness (歸屬感)),那麼不需要努力和堅持對不對?(是不是別人不讓你去,你還得跟他打架對不對?)


家人和睦bai氛圍溫馨的家庭du里,孩子自然心態好,成績就會好。zhi父母的愛與呵護對孩子最重dao要。家庭氛圍zhuan溫馨和睦的孩子性格相對會比較平和穩重。所以,家長首先對孩子溫柔關愛與呵護,遇到問題要幫助孩子一道分析問題所在,並想辦法孩子解決問題。要心平氣和,不要急躁,耐心查找原因解決問題;此外,平時要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溝通,遇到問題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也不要批評和呵責,要及時安慰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依靠和溫暖,給他支持,給他力量,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後強大的精神支撐力量,因為父母親的愛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鼓舞。在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將會是一個很自信陽光、有愛心的孩子,他會及時將自己的愛分享給身邊需要幫助的其他人,會成為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人。總之,無論何時,父母都是孩子最堅強的精神支撐!


教練式父母的家庭

父母是學習型的,並且獨立自主


家有來報恩的孩子成績好


推薦閱讀:

弟弟不思進取,依賴親人,又不尊重親人,怎麼給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你小時候的壓歲錢都到哪裡去了?你會如何教你的孩子管理壓歲錢?
怎樣勸說我的姐姐?
這件事母親做的對嗎?
父母陪伴孩子重要,還是讓長輩幫忙帶孩子,自己在外為孩子打拚?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 兒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