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皇帝的廟號都這麼好?
清朝十二位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慶、清宣宗道光、清文宗咸豐、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緒、宣統帝溥儀)。
前六位有明顯功勛有成績的先不談。嘉慶,道光這樣的守成之君配得上仁和宣?咸豐,同治光緒時代更是造成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謚號是什麼?文,穆,德啊!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是能力極強的皇帝才配得上的謚號為什麼像清朝沒有作為的皇帝卻能用這麼好的謚號?
其實你說的那些都是廟號而非謚號。清朝皇帝真正的謚號分別是:
努爾哈赤:承天廣運神功聖德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皇太極: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順治: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康熙: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雍正: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乾隆: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嘉慶: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道光: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咸豐: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
同治: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
光緒: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廟號由來已久,先秦就有給君主立廟的記錄,但是到了秦朝,始皇帝將廟號和謚號都取消,原因是這廟號和謚號是在帝王身後,由後人根據其一生之功過給予的一個評價,甚至是蓋棺定論的評價,秦始皇認為後人沒有資格對自己評價就給取消了。
所以這廟號和謚號都是其本人去世之後才由後人評定而有的。到了漢朝時期,廟號重新啟用,但是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或者廟號都被保留。到了唐朝時期,廟號才開始成為皇帝標籤,每位皇帝都有廟號了,像唐太宗、唐高宗等,都是以廟號為稱謂。
謚號的應用就比較廣泛了,首先他並不是帝王獨有,有爵位之人和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都有資格在身後得到謚號,只是不同層級的人物有不同的謚法。帝王的謚號最為特殊,也是很有來由和講究的。謚號起源於商朝,廟號不是每位君王都有,但是謚號是都有的,而這謚號是對這位生前顯赫之人的蓋棺定論性評定。既然是評定,就會有好壞之分,所以謚號是分為美謚、平謚和惡謚三個層次。
但是到了宋朝之後,就基本取消惡謚了,只保留美謚和平謚,因為惡謚實在是還不如不謚,對於那些必須要謚還表現確實不咋地的帝王將相們,多少還是要留些面子,給個平謚大夥也就心知肚明了。
等到了明清時期,那就連平謚都很少見了,尤其是針對皇帝謚號,那就全是美謚,而且明清時期皇帝的謚號真是拖沓冗長,明朝皇帝謚號是十六字,清朝皇帝更是達到二十幾字。
所以題主說的也沒錯,清朝的皇帝確實個個都是美謚,不過其實越到封建社會後期皇帝的謚號就越好,也許這也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皇權愈發不可制約的一個體現吧。
很多「好」謚號(或廟號)因為冠名「壞」皇帝而慘遭「污名化」,惠字之前是好詞,漢惠帝是呂后為兒子取的,但由於漢惠帝的遭遇,大家逐漸將惠和漢惠帝的生平(例如英年早逝,太后強勢,世系變更云云的)聯繫起來,惠字就慢慢的變成了一種不太和諧的稱號,惠字也帶上了暗弱,動蕩,喪國之類的屬性,之後也就是晉惠帝,明惠帝級別的慘皇帝才有資格享用。
武宗也是偏褒的廟號,唐武宗人不錯,元武宗沒太有存在感,明朝也給有武功的朱厚照上了個武宗,但由於明武宗「逸事」太多了,風評不好,所以清朝也沒人用武宗了,要是哪個清朝皇帝死後大臣上號武宗,效果跟直接罵大行皇帝貪玩不靠譜差不多。。
神宗也是好稱呼,明實錄里記載到「蓋上仁孝聖神,迥絕千古,享國愈久,聖德彌隆,無挽近綜核之煩,而自臻治古幾康之理。海內沐浴玄化幾五十年,國祚靈長,永永無極,所培毓遠矣。先是因秉軸者懲操切之過,不無稍劑以寬大,而上明習政事,乾綱獨攬,予奪進退,莫可測識。晚頗厭言官章奏,概置不報,然每遇大事,未嘗不折衷群議,歸之聖裁。中外振聳,四封宴如,雖以憂勤之主極意治平而不得者,上獨以深居靜攝得之,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未足況也。至慈護先考,終始無間,尤非草野所得窺,而為堯為舜之旨,更諄諄以期。 ……廟號曰神,殆真如神雲。」但明神宗因為立儲問題,超長不待機問題,七大恨問題(划去),搞得有點風評被害,「神宗」二字清朝皇帝亦不會用。
另外由於文化原因,清朝也是一個民間習慣用年號代表皇帝的朝代,一般民眾聽到康雍乾會生理性反應是好皇帝,聽到道咸同會生理性反應是壞皇帝,而聽到清世宗,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清穆宗這些廟號只會覺得生疏,廟號和功過褒貶聯繫不起來。
道光意為:高尚的道德、正確的主張得到發揚和傳頌。
咸豐意為:天下百姓普遍豐足
道光咸豐明明是寓意美好的年號,但大家還是會覺得道光咸豐是不好的。
由於清宣宗,清文宗兩個廟號實在太沒有存在感了,宣宗文宗兩號也免於被綿寧父子一路帶黑。一提到宣宗大家想起來的還是聖孫朱瞻基,宣宗也就作為一個好廟號留存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中了。。。。
首先,你說的那叫廟號。
其次,其他的不好說,文宗和德宗這倆絕對不是啥好詞。
文宗名褒實貶,你可以看看從唐文宗開始,到民國,一千一百多年,除了有個元文宗就是這位咸豐了。博聞強識曰文,俗稱有文化,皇帝那是天子,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在無所不為,不敢說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起碼也得是文韜武略刀槍劍戟說學逗唱都會,有文化那是標配,是最基本要求了,連文化都不敢恭維的那就得當武宗了(海山、朱厚照震怒)。完事這位皇帝死了,大家一琢磨,這皇上有什麼特點呢?哪方面能拿得出手呢?想來想去,emmmm皇上有文化!得,文宗吧。
德宗,那更是。。。
歷史上攏共三個德宗:唐德宗、遼德宗、清德宗。
唐德宗當初執意削藩,然後引發了倆王四個二(劃掉),引發了二帝四王之亂,德宗西狩奉天。遼德宗就是耶律大石了,本來在南京(北京)呆好好的,結果國家說沒就沒,於是一路向西跑到新疆額敏縣重建大遼,後來更是往西跑到了蘇聯的伏龍芝那邊。清德宗當甩手掌柜好幾十年,庚子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媳婦都沒帶就被裹挾著往西跑到了西安。既然往西跑了,那乾脆也當個德宗好了。
別信我,我瞎說的。
然後說說穆宗,其實穆宗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昭穆」是古代宗法禮制的一個內容,而昭宗、穆宗也就無所謂好、無所謂壞了,自然也就非常適合那些沒什麼存在感的皇帝。然而有趣的是,第一個用昭宗代替稱呼的,唐朝的昭宗,並不是什麼好下場,幾同於亡國之君,而後來的元昭宗播遷漠北、明昭宗播遷南服,也是亡國之君,那誰還敢上個昭宗的廟號?於是,穆宗就成為了小透明的專屬,比如你能想起來明穆宗在位多久、叫啥嗎?清朝這位也是如此,攏共十多年,文不成武不就,風頭都被媽媽和六叔搶了,然而人有個「同光中興」的名頭,按道理得給個中宗比較合適,但是中宗……你的意思是太后有可能要……?自打那誰之後誰還敢上個中宗的廟號?
宣宗,其實平胸而論,清宣宗可以算是中國最輝煌的宣宗——如果洋人晚來二十年的話,畢竟人那時候是最穩定的時候,邊防在帕米爾而不是鳳翔,也沒用南遷,也沒有放棄台灣讓他們獨立,可惜就可惜在時代變了,已經不是那個僅僅縱向對比就可以神文聖武的時代了。不過說到宣宗,倒是想起來一個趣事:
第一,你說的都是廟號,不是謚號。
第二,什麼是廟號,是皇帝進了宗廟後的代號,廟號的起源是「祖有功而宗有德」,既然有功有德,因此只要是廟號,那一定是美好的,褒義的。
廟號大約起源於商代,隋唐以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會有廟號,比如連「文景之治」的漢景帝也沒有廟號;唐代以後廟號才成了皇帝標配。
謚號約起源於周代,大概略比廟號出現得晚,是後人對前人的評價,會有褒貶。
第三,至於配不配得上,只有見仁見智了。
補充一點
當然很多答主也說了,像「文、武、德、穆」這些廟號也有可能是明褒實貶,不過我僅就《明武宗毅皇帝尊謚議》來看,字面上還是誇獎的詞句。
因此從象徵意義來說,廟號都是美好的;但是在實際作用中,結合史料記載,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
附:《明武宗毅皇帝尊謚議》
癸丑,禮部尚書毛澄等恭上
大行皇帝尊謚議曰:臣等會同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魏國公徐鵬舉等,伏惟大行皇帝首出庶物,天挺英資。育德青宮,講誦不分於寒暑;談經翠幄,興衰備覽於古今。即位之初,躬親政理,詔令之下,究極民情。纂修孝宗實錄,以鋪張丕顯之謨;續成通鑒纂要,以繼述先朝之緒。再舉尊崇之典,孝事重關;特頒御制之詩,睦親宗室。屢增額數而嘉重進士之科,創立規條而申嚴武舉之選。會時艱之洊至,勞聖慮以多方。變起維城,釁生藩鎮。邊城驚於河曲,烽火達於甘泉。命將出師,聲罪致討,大憝既獲,磐宗載安。受脤於社而振旅於疆,戰勝於外而福生於內。除惡務本,去邪勿疑。凡席之憂,弭之於頃刻;蕭牆之變,撲之於劻勷。內外無患,是曰聖人,威嚴不殺,乃稱神武。大行皇帝蓋有之矣。人方薦瘥,天未悔禍,盜賊滿野,流亡載途。自青兗以達兩河,由楚越而亘西蜀,數勤大將,累發內兵,授成算於九重,收坐勝於萬里,此則武功之再見也。粵自丁丑,訖於庚辰,屬邊境之不寧,致皇輿之遠狩,天戈至止,月捷頻聞,日轂才臨,風煙頓息。豈意南昌之地復為逆犯之圖,流言外聞甚於管蔡之惡,奸黨內應急於吳楚之謀。六飛親征,萬軍齊發,曾無亡矢之費,遂收除蔓之功,茲豈人為,實有天助,此又武功之屢見也。方將戢戈櫜弓,重興文治,講勢論道,再造太平,而一疾彌留踰於旬月,丁寧顧命之言,彷彿輪台之詔,念天下之重事在嗣統之得人,遠遵皇祖之明訓,上承母后之懿旨,奉迎聖明,付託神器,此又漢唐以下人主傳授之明且正,未有若今日之事者也。遺詔一下,朝野吞聲,拊心如摧,攀髯莫逮。臣等竊嘗遍觀史冊所載,歷代帝王前啟後承,必有文德以興炳蔚之教,必有武功以振恬熙之風。漢之武帝、唐之武宗,皆以聰明果毅,蹈厲發揚,思欲振殊俗而威遠夷,覲耿光而揚大烈,以今方之,殆同條而共貫也。大行皇帝尊謚宜天錫之曰: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廟號武宗,上以配九廟之徽稱,下以新四方之觀聽。臣等拜手稽首謹議。
你說的不是謚號而是廟號,
廟號這東西,不照著死里誇,那就是貶。
文宗費拉不堪,武宗窮兵黷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