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金剛經》邏輯,佛也不是佛,是名佛;佛法也不是佛法,是名佛法…這是說,根本就沒有佛和佛法這些東西?


一面鏡子照出人影,那你說這鏡子里的人是真實存在的嗎?如果連照都不照的話,那鏡子里的人更是不會存在的。

世間世俗上說,佛是如來,「如者本性,應所從來」,是有我們眾生希望解脫的「因」,才有佛作為眾生本性的「應所從來」。

在某些不希求解脫的人而言,佛和佛法自然是不存在的。


金剛經是指導禪定的心法,並非世界觀,也不是邏輯推理,也不是哲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空?ūnyatā。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無/?ūnyatā。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龍樹菩薩言。

我依於世諦,故作如是說。 此偈明何義?又我所說,不違世諦,不舍世諦。 依世諦故能所一切諸法體空。 若離世諦,法不可說。

老子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正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

弗雷格「命題記號即是事實」只適用於形形色色的實體物質,八大特性的「色蘊」。

如果沒有名字,如何向人傳遞一切抽象意義的概念。

命名形形色色的物質可以觀察與區別。

命名無形的意識概念能觀察其微妙。

為顯示五法而有文,詞,言。

為顯示五法義而有文,詞,言。

分別法是詞,分別義是詞。

於此,能知於此詞種種之智,就是通達此詞種種之智。因此說:詞種種所成慧,就是詞無礙解智。

名字是打開玄妙道理的大門。

貪嗔痴有嗎,摸得到嗎?

貪嗔痴沒有嗎?不能體驗嗎?


完整的理解邏輯是,佛說佛,既非佛,是名佛。佛說佛法,既非佛法,是名佛法。

這裡,沒有談不是「是不是」的問題,而談的是,「佛說,既非,是名」,這個邏輯。請仔細品味一下。

有佛在,佛已經說了佛法,怎麼會得出,沒有佛沒有佛法這個邏輯呢?

佛只是提醒我們,如何理解他的意思,不能按我們自己的意思來理解一切。那如何理解才好呢?一切放下,一切不理,這才是佛,才是佛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是法皆如空 知是則成佛

見非見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於夢中 得道度眾生

無道無眾生 佛法性亦然

道場無所得 若得則不有

明無明一相 知是為世尊

眾生即菩提 菩提即眾生

菩提眾生一 知是為世尊

譬如巧幻師 幻作種種事

所見無有實 無智數若干

貪瞋癡如幻 幻不異三毒

凡夫自分別 我貪我瞋恚

如是愚癡人 則墮三惡道

實相無貪恚 癡亦不可得

分別如幻法 自性煩惱熱

實相無煩惱 無眾生無佛

分別無生法 凡夫願作佛

不見諸佛法 亦不見眾生

知是法相者 疾成眾生尊


問曰:

應實有法不空。所以者何?凡夫、聖人所知各異,凡夫所知是虛妄,聖人所知是實。依實聖智故捨虛妄法,不可依虛妄捨虛妄!

答曰:

為破凡夫所知,故名為聖智。若無凡夫法,則無聖法;如無病則無葯。是故經言:「離凡夫法更無聖法,凡夫法實性即是聖法。」

復次,聖人於諸法不取相亦不著,是故聖法為真實;凡夫於諸法取相亦著,故以凡夫人法為虛妄。聖人雖用而不取相,不取相故則無定相,如是不應為難!於凡夫地著法分別:是聖法,是凡夫法;若於賢聖地,則無所分別;為斷眾生病,故言:「是虛、是實。」如說:「佛語非虛非實,非縛非解,不一不異。」是故無所分別,清淨如虛空。

復次,若法不悉空,不應說「不戲論為智人相」,亦不應說「不受不著、無所依止、空、無相、無作名為真法」。


翻到您的問題,忍不住貼上這篇文字,或許能解答一二。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如果你能清凈無礙,你進一步修善——因為人的善心是非常重要,經常地修善而不執著於善,「我今天做善事了,哎呀,我今天做善事了」,不要去執著,善良的人當然做出來善良的事情了,惡人當然做出來惡人的事情了,精進無為,無所住心,當下即得自在解脫。所以我們學佛做人,只要你不執著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夠放下,精進無為,不為自己所得到和擁有的任何一點一滴去執著它,你就無所住著,也就是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罣礙在你的心中,你當然就自在解脫了。

所以師父今天跟大家前面把十惡法、十善法還有十念法都講了,接下來師父跟大家講一講,學佛為什麼講究一個無我。因為真正修到無我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就是你修到一定的階段,你完全「我空」了,就是不把自己的名啊利啊罣在心中,你就是無我。今天別人說「哎呀,這個人陞官了」「哎呀,這個人發財了」,你已經沒有人間的罣礙了,你不會去嫉妒,你不會去煩惱,你不會產生瞋恨心,產生各種的貪心——「為什麼我沒有,他有?」這樣的人就叫無我。

但是無我的境界在佛法當中又絕對不是空的,你說,無我了是不是空的?「我無我了,沒有這個人了,我什麼都無所謂了」,空的嗎?不空。為什麼?你在不空當中修成了無我,那麼這個空還在不在?還在,只是你在空中,因為你在色中有空,空中有色。在這個人世間,人家名利都有,你呢?想通了,不跟別人爭名爭利,你是不是在空中?色即是空。但是當你,人家說「哎呀,你這個人什麼都空了,想通了」,實際上你在人間看得到的財、色、名、食、睡全部都有的,你沒有空,你看到了。只是你看到了之後,你不去做,你解決了,你放下了。

所以凡夫之人總以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真的我存在——真我,「這是我的,那個是我的」「你為什麼不給我?」實際上人間的一切,有什麼我的你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你來到這個世界也不是你的,你的肉身也是借來的,你的靈魂也是借來的。佛早就告訴我們,當肉體死亡,這個靈魂就永遠地離開了。所以在人間的曾經有過的「我」就是一個假我。大家聽到佛陀講了嗎?這就是一個假我,因為靈魂它是在,你肉體沒了,靈魂離開了肉體,那麼剩下的就是一個靈魂的「我」,因為找不到實實在在的一個肉身的「我」,那這個就是假我。因為靈魂是自己意識境界的真實存在體。這句話比較深,師父給你們做個解釋,因為靈魂是自己意識,意識就是飄渺的、想像的、思維上的,是屬於五蘊的。因為靈魂是自己意識境界的真實存在體,意識境界的真實存在體,大家能夠明白嗎?意識境界的真實存在體,就是你的靈魂當中的一個靈性、一個靈魂,它是存在的,他有這麼一個靈的體在你的體內,所以這個存在的體,實際上菩薩告訴我們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一個「我」字,只是當你出生在人間,有了這個肉體之後,你招見了這個靈魂,這個靈魂進入了你這個肉體,而這個靈魂要進入你這個肉體的時候,它必須要有一個假我,就是假名。就是你這個人本來叫什麼名字的,給你起個名字之後,你就變成「老張」了。有的人沒有給他名字,就從小就叫他「小六」,因為他第六個孩子,「小六」;一直到年紀很大了,人家還叫他「小六」;死的時候還叫「王小六」。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他名字當中如果改一改,當中——活在半當中的時候,人家給他說「你不要叫王小六吧?」對不對?那你叫什麼呢?「王富貴。」好,就叫「王富貴」吧,那麼從此之後「王小六」就不見了,因為他這個假我體,那麼就「王富貴」了。

所以就是告訴你們,一般人看到的肉體,相信有一個「我」字的存在,你們一般地看到這個人,馬上就想起來「哦,我認識他,他是我的朋友,他叫王某某、張某某、李某某」,實際上你的境界已經出偏差了,因為你看到的是一個假我。如果菩薩看到的,比方說,這個人罵你,你就知道這是一個假我在罵我,連我自己都找不到我是誰,他罵我的人、講我的人,他是一個假的。很多人為什麼要面子呢?因為他把自己當成是個真我。「哎呀,我丟臉了」「哎呀,我沒面子了」「哎呀,人家怎麼看我?我以後在這個地方上班我不丟臉啊?」這個「我」字存在你這個肉身當中,對不對?如果舉個簡單例子,你弄個假面具,套上了另外一個人的臉,人家在講你的時候,你是不是感覺「他又不是講我,他們看見的都是另外一人」?你這個我相就不見了。

所以師父講給你們聽,因為在人間虛空的假我,實際上是四大皆空的。為什麼叫四大皆空?它是一個意識的存在。地、水、火、風,風會吹走嗎?地也會沒有,水也會流走,火也會燒光,風也會沒有。你看看人就是這樣的,人家說一個人,人是四大假合之身:土是骨頭,對不對?風就是我們說一個人傷風,人身體上有風寒,對不對?還有呢?四大假合,地,水,水就是你的血液,你的身體上的各種水分的東西,唾液,對不對?地,水,火,火是什麼?人家說火氣大,實際上火是什麼?就是一種血脈流量比較快,造成了血液循環加速,然後某個具體的一個身體部位,造成了充血,然後不能把它調整到平復到原來的正常的水平當中,那麼火就生起來,火氣大了,火燒了你的肝所以人家說肝火就旺,那麼就要吵架,那麼脾氣就大了,所以這個就是說假的,是一個意識。你可以發脾氣,也可以馬上不發脾氣的,對不對?我不是曾經跟你們講過,有一個人坐在公園裡邊,他躺在椅子上睡覺,結果有一個人走過來,往他身上一坐,他氣得站起來,剛剛想罵,一看,對方是個瞎子,他馬上就火氣就下去。為什麼剛剛幾秒鐘之前,還要有火氣,幾秒鐘之後就沒火氣了?因為他知道「這是假的,人家不是真心的、不是有意地來坐在我身上的」,因為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瞬間轉換因緣,那就四大皆空,都是空的。

所以意識都是空的。你剛剛想做這個事情,怎麼突然之間不做了?所以有的人跟人家講話,剛剛想發作,突然之間不發作了,他的意識形態起了變化。所以師父跟你們說,比方說你們曾經做不到的某件事情,有一件事情你們做不到,但是你想像地「我去做了,我去完成了,這件事情我成功了」,但是最後自己也記不得這件曾經完成的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這意思你們聽得懂嗎?就是師父告訴你們,比方說這件事情,我今天叫你去買東西,你沒去買,你腦子裡想像著「我剛剛走出去,哎喲,走得辛苦了,正好又下雨,過一會兒雨好不容易停了,我把東西買回來了,拎得很重,後來我回來了」,你這個意識只要存在之後,經過了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一個月之後,突然之間有個人問你:「上次叫你去買東西你買了嗎?」「咦,好像去了啊,還碰到下雨呢。」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人的意識它是存在的,人只要想像的某一件事情,某一件事情就存在了;人把這個意識,把它放棄了,沒有這種想像,那麼這個意識就不存在。你想像的別人會笑你,你會臉紅脖子粗,跟人家爭、跟人家鬧;等到你想像的別人沒那麼看重你,「你是誰啊?人家又不會當我回事的」,你馬上就火氣就消了。這就是佛法讓我們懂得的四大皆空。

人、我、眾生、壽者,這就是我們說,當修到人、我、眾生、壽者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時候,它也要空。你這個四大皆空,和那個四大皆空其實都是空。人空了,走掉時候,眾生也會空的,對不對?壽者也會空的,我相也會空的。所以你要找到生命本來的一個我,而那個我其實表面上是你找到了你這個靈魂當中的一個我,稱之為一個我,這個我也是假合的我。哪有真正的我?因為師父曾經跟你們講過,如果一個人造孽很深,判到地獄裡去,魂飛,把他打散之後,這個「我」就沒了,從此以後就沒這個「我」了。所以任何人不要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真正的我。所以我們在九識田中的意識,那才是佛性,是你真正的靈魂,都不能說是一個「我」。是你的靈魂,你稱它在九識田中的本性、佛性。稱它什麼都可以,只是一個名稱,稱它。你稱它什麼也不對,你稱它什麼,它都是一個沒有名稱的,一個真正的意識、靈體。

所以我們講,《金剛經》曾經講過「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這句話什麼意思?佛陀告訴須菩提,告訴他的弟子須菩提說: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就是佛說:你這個人是凡夫,其實你也並不是凡夫,只是名稱說你是凡夫。舉個簡單例子,我說你這個人整天地懶惰,這個懶惰是名懶惰,不是你真正的懶惰,因為你以後不懶惰了,這個名稱就沒了,大家聽懂嗎?只是個名稱,是你懶惰。所以佛為什麼要說既是凡夫又不是凡夫呢?是名稱上稱為凡夫,是名稱上說你小懶胖子、小懶鬼,等到你長大了,你非常地勤奮,你這個懶胖子和小懶鬼還有嗎?曾經稱過的,是名懶鬼。

所以實際上凡夫經過學佛修心,可以變成非凡夫。誰說你是凡夫的,誰說你是俗子?你改變了,你已經非凡夫了;你改變了,你是非俗子。學佛人在紅塵當中又並非出家,所以是名凡夫,我們沒出家,在家,說我們是凡夫;但是我們的境界又脫離了凡夫俗子,所以非凡夫。《金剛經》就是精彩在這種地方。所以學佛人和凡夫俗子,聖人和菩薩,其實都是一個假名字,因為你凡夫可以變成聖人,你聖人可以變成凡夫,你俗子可以變成菩薩,菩薩可以變成一個俗子。這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凡夫,只是名稱上稱為凡夫,名稱上稱為菩薩,名稱上稱為佛而已。一個凡夫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即非凡夫。你找到了本性,你還是凡夫嗎?一個孩子很懶,從此以後知道不能懶,要好好地努力,他已經不是一個懶胖子了。一個居士能夠擁有學佛的佛性,他就是佛,他即非凡夫俗子。

所以眾生平等。師父把禪宗那些經典的語言告訴大家,眾生平等。禪宗認為禪文化那是一個智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的心,還有佛,還有眾生,都沒有差別。心是什麼?心,那就是開悟了,它就是佛,心就是佛,所以心、佛,那是一起的,叫心佛合一。既然此心即是佛,你的心既然是佛,如果你沒有悟道,佛還沒悟道,就是凡夫,就和眾生一樣。因為你凡夫就和眾生一樣,所以三無差別。所以我們經常說了:你好好修,你就是佛;你好好修,你就是菩薩;你本來是天上下來乘願再來的菩薩,你沒有好好修,你就是凡夫俗子。

佛曾經說過,我們沒有度眾生——當年這個文字就這麼翻譯的,佛說我們沒有度眾生。那麼佛為什麼講我們沒有度眾生?這個就是告訴我們,當你開悟了,你無我了,那我問你,誰來度眾生?不是你,無我了,你還有誰來度眾生?不是你,所以無我了,你修持證得了真正的無我,誰在度眾生?沒有人度眾生。因為無我了,我們在哪裡去了?沒有了。就是我今天幫了別人做了一件好事,做過了,我完全忘記了,無我了,你還記得你在做一件好事嗎?沒有了,做過這件好事就存在於空間了,空間就是空了。所以很多人做了好事不留名,他的境界就是很高;做了好事,「這件事我做的,那件事我做的」,這個人的境界就不高,所以他沒有證得空性。我現在講這些話,你們明白嗎?所以師父叫你們要懂得什麼是佛,佛就是了卻了我相,沒有我相,那你就是佛,證得了證悟的空性。


仁清法師:性空相空是一回事嗎

《性空相空》。佛法講的「空」是「空性」,而不是空相,並不是信了佛,學了佛,就什麼都沒有了。萬法皆空,是萬法體性本空,本來無一物為我,這個含義。萬法都是由很多因緣組成的,每一種因緣都不是法本身。有些人,不能正確理解佛教講的「空」,所以,學了佛以後,他馬上自己認為「空」了。

  一個濱州的小夥子,到我們興隆寺說:「師父,我現在知道了,佛法是空的,我現在空了。」我說:「你真的空了么?」「我真的空了。」我說:「好,你脫光了衣服出去。」「那可不行。」他不空了,叫他脫光了出去,他不行了。佛教當中的空是體性之空,而不是事相之空。很多人在這裡下道,我們學佛的,特別是初學佛的,很多人不知道佛法,到底圓融無礙的智慧是什麼?那種究竟不變的原理是什麼?


諸法本離言,法性不可了。凡夫取著相,隨相轉遠迷。為令悟法性,隨世假言說,若不假言說,凡夫不能聞,聞名入現觀,隨觀解深義,一切不能成。

是故言佛法,令人入現觀,觀達諸法相,體性非文字。隨觀解法性,不壞世假名,如是善安立,教輪常運轉。成就妙辯才,隨辯破戲論,解脫一切眾。

是故菩薩行,善學真妙觀,不應舍慈悲,為眾常說法。說法即非法,假名而說法,隨言破取著,而不壞世言。


凡夫因為無明所障而覺得釋迦牟尼真存在,佛告訴眾生,你眼前的釋迦牟尼無生——根本沒產生,只是名言上叫「釋迦牟尼」。不要因為起個名叫「釋迦牟尼」就執取有一個釋迦牟尼真存在。

真正的真存在是法身佛,不是夢中的化身佛。

凡夫境界一切都是無生,壓根沒產生,是凡夫非以為有事物,還給誤以為有的事物起名來強化這個誤以為。因此,「……非……是名……」這是解構。事物根本不存在,只是這個名言而已。

當然,還要繼續解構,事物根本就不存在,起這個名也是多餘的!


是哦!

真正的佛教講的就是空。

佛教的三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三法印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說的佛法不符合以上三種,那麼就可以判定是假佛法。

不要看到空就可怕。有空才能生有!

有天空,才有大家的出生和立足生存的可能。否則,大家看有的地方能生存嗎?比如在有水的水裡,在有土的土裡能生存嗎?

空才是萬物的最初狀態。有是由空產生的。空有有並不矛盾。而是並存的現象。佛教稱之為緣聚性空。

比如汽車 是有。按緣聚性空的佛教理念。汽車 不過是不同零件的聚積,你說汽車有什麼本質,汽車 本質是什麼?不就是汽車 根本就沒有什麼本質。汽車 的本質是零件,零件的本質是鐵,鐵其實是鐵礦石。鐵礦石最初是什麼?追下去最終萬物的本質就是空。這叫緣聚性空。

佛法也是如此。只不過是大家與佛有緣。佛祖說法,在有限的時空中短暫聚積,萬年之後,最終消失。

世界所有的萬物都是如此,象佛教揭示宇宙真理的三法印一樣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的。


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我這樣理解:佛的含義就是覺悟,覺悟是自性的本能,是不用另外單獨弄一尊佛出來。我們要做的是就是讓這樣的覺悟智慧的本能恢復過來。所以才用 佛這個概念來引領我們。等到真正圓滿覺悟自性,恢復這樣的本能了,佛 的概念也就沒有用了。但這一般是菩薩才要考慮到問題。

我們要做的還是禮敬諸佛,稱讚如來,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落實好五戒十善,給世人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


這是說,應當以智慧與佛相應


要說邏輯,就應該了解,世界並不是存在概念之中,而是先於人的概念而存在,人的概念只是對已經存在的事物的描述,並不代表事物本身。

佛,佛法,眾生等佛教概念,只是釋迦摩尼利用人的語言對特定事物的描述,但這些描述並不代表事物本身。釋迦牟尼一再強調是名某某,實非某某,就是這個意思,千萬不要執著概念名相,把概念名相誤以為是事物本身了。

如果執著邏輯,把是和非對立起來,實際上就會陷入二元論,迷惑於概念本身,而不能認識概念所指代的事物本身。

學佛的難點就在於佛法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很多人誤以為佛法是抽象的概念,陷入概念的爭論或迷惑之中。有些人不能探測佛法所描述的事物,便誤以為不存在,陷入斷滅論的誤區。

要真正認識佛和佛法,只能遵循彌勒佛的教法,真心修鍊多禪定,凈化自己的心靈,否則佛法永遠是個迷。


朋友,你要用邏輯思維看佛經,越看越迷糊,有些話就和廢話一樣。不僅《金剛經》如此,其它經文大致也是如此。

西方哲學以邏輯嚴密而聞名,請你看看康德哲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有一種東西(也可以叫上帝),非物理性,非思維性。

《南華經》中也說有一種東西:可傳不可授,可得不可見。

如果一個人說胡話廢話,還可罵他。要是這些公認的大人物都這麼胡說,那就要謹慎對待了。

我在此引用一句話: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有沒有佛和佛法根本不重要,而在於有沒有山川,石頭,草木,你我。如果這些都沒有,何來佛呢?如果這些都有,如何得法呢?

你想通過認識佛法來認識世界,佛法告訴你要通過世界來認識佛法,當你認識了世界的本質,無論他是什麼,只要他是究竟的,那就是佛法。

佛法認為世界的真相是什麼呢?是名相。

你認為世界的真相是什麼呢?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圓覺經》

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金剛經還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耶


《金剛經》屬大乘二時教法,是佛陀立足凡夫的角度向凡夫說的法,佛陀在二時教法中主張一切法無生,引導眾生證悟空性,也就是凡夫境界的所有一切都不存在,壓根兒就沒有過。從空性上說,佛和佛法也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佛陀為了度化眾生,不得不說,只是方便說。佛陀把佛法比喻成過河的筏子,過了河,筏子就應該捨棄,而不是背著筏子,研究筏子。

《金剛經》從前到後,很多名言多次出現,但前後的表法對象是不同的,是一個遞進的模式,講給從凡夫到十地的菩薩,也是一個修行的次第。


推薦閱讀:

佛教如何解決這樣一個關於蝗蟲的問題?
佛教是怎麼看待一見鍾情的?(不是花痴,是真的陷入了迷上了)?
一個阿賴耶識能有多個末那識么?
據說,靈魂投胎成人之前都做過動物,那麼在馬戲團接受過殘酷訓練的動物投胎成人時是否更聰明?
你相信佛的存在嗎?

TAG:佛教 | 佛學 | 金剛經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