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並沒有見過多少人,沒有經歷過很多事,就認為自己看透了世界的本質?

是思想解放,還是人們的自以為是?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子非吾,焉知吾不知魚之樂?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不知道題主,是如何得知那些認為自己看透了世界本質的人。

「並沒有見過多少人,沒有經歷過很多事」

根據我的觀察,很多覺得自己看透了世界本質的人,就算年齡不大,也是有著豐富的閱歷的。且不說這些閱人無數的人,他們是否真的就看透了世界的本質。但是起碼的,他們絕對不能說是沒有見過多少人,更不能說是沒有經歷過多少事。

否則他們早就被現實打臉,然後安安靜靜了。

能夠自稱自己看透了世界本質的人,一般都是在大量的事實經驗中,一而再,再而三的驗證了自己的世界觀框架。最終其世界觀框架無法再被新鮮事物說更新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感慨。

換句話說,在這些人眼裡,已經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了。

怎麼會出現「很多人」沒見過多少人,沒經歷過很多事呢?


這個問題是很堪深的。所以我的回答是長篇漸進的。希望你體諒。

首先你要了解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五十歲以後就能知道並順應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會在五十歲的時候,而曉知天命。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孔子說他五十才知曉天命。也就是說他五十歲才悟了世界的本質,或五十歲才近道悟道。如果每個人在五十歲就知曉天命,這世界就和諧了。這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它等同於佛教的大中小乘覺者,是稀有的存在。悟道的覺者,他是知而不怠,為善不倦的。歷史中的每一個天命者,他們都是在知曉天命後,為眾生善業而努力。他們的行事方式,佛教已經說了,聖人因無為法而有差別。就算在表相上讓人覺得差異,在實相上都是利益眾生的。大道三千,道同殊歸,就是這個意思。所有知天命者,他只會以善業為基,以親近於道為根本,不會行惡事作惡孽。所以,他們每一個都是功大於過的,就算一時之過,他也是為了完善道的根源,構築善業的基石。所以儒家稱呼他們為聖人,聖賢,智者。佛教稱呼他們為佛,菩薩,羅漢。只有聖人與佛是掌握陰陽腳踏陰陽的。所以道德經中有,聖人不仁,視萬物為芻狗。佛,可以渡盡眾生,也可以無眾生可渡,渡無可度,為有自渡。所以就有眾生佛和自了漢之分。

歷史中很多明士對聖者的評價是,聖人無錯。因為他所締造的果,是善果。這句話教導我們,看事情不要流於表相,只看過程,不看最終的果。聖經雲,看他所結的果實,就知道他的過去。就是這個意思。聖者所結的是眾生果,善業。你如果看得明白他所行的道業,他就不叫聖者了,而是你是聖者。聖者都是恐怖的存在。歷史上,鬼谷子,墨子,孔子,釋迦等等。縱觀歷史你們會發覺,他們都是策安千年的恐怖人物。鬼谷子,墨子,孔子,他們行道中所行的,不滿意就推倒。只要與他們的道相違的,有礙的。就算是他們教導出去的,也會借他人之手,或親手推倒重來。釋迦留下了婆羅門主的話,也是暗藏玄機的。凡是有道之士,看了這句話,誰不為釋迦努力?)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2.自然的規律、法則3.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近義詞

定數的意思:1.確定數量 2.一定的氣數;定命 3.確定的數量

定命釋義

1.註定的命運或壽數 2.比喻必然的趨勢。

因為在佛學觀點中有因緣覺悟之一詞,也就是頓悟。頓悟釋義1.猛然醒悟 2.通過體現佛教禪宗精神目的的直覺領會而獲得的突然的領悟和一種意識狀態。

為什麼很多人並沒有見過多少人,沒有經歷過很多事,就認為自己看透了世界的本質?原因是在頓悟中覺悟了,看破了事物的本相,進而透過本相了悟了人生的真實義,知道了自己來到人世的使命,因而順應天命而行事。所以歷史中就有很多個案。最經典的是釋迦王子。以普渡眾生為己任。陰符經的作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所以很多大能覺者,他必然的會在看透後,在行為上與過去尤如兩人,以人為本,以善為基。這就是真正看透覺悟後的顯示。


我覺的也算是自以為是吧,畢竟世界只是在你的心裡,做自己世界的帝王,總比做外在世界的奴隸好很多。

對我而言,人們相信著外界一切的存在,而我只要不去關注,它就從未出現過。

所以存在只在於你的自心,雖然人們真的認為許許多多的事物存在,但因為個體的有限,其實也只是深陷被灌輸信仰的無知中。

也因此,知道的越多越無知,也就越偏離真相,偏離事實,這也不是一個假話呢。

如果你知道很多,卻是錯誤的。如果書上寫的是假的,網路上一切都是編造虛構的。或許你只是黑客帝國中的一個npc,真實的你根本不在這裡。

你又該如何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你知道的越多,也就被欺騙的越深,反到什麼都不在意,對於一切保持距離和審視,反到能更接近事實真相一點。

因為你至少不會說,什麼是錯誤的。也的確,沒有什麼是錯誤的。

世界是場夢,當做真實你就迷失了,相信世界不真實,你也迷失了。

世界不在於真實與不真實,只是你塑造的自我,產生了對於我的定義,也就對於外界產生了分別的認識。

如果你能夠回歸出生之前的狀態,也就對於這個世界就是朦朧未懂,也從未去分別它。

這樣的你會成為一面鏡子,如實的照見一切和所有人。

一切事物都只能是一切事物,東西和人就是那樣,沒有了分別的自我,深陷分別的你。世界是安靜的,是沒有紛爭和對立的,只有當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人類角色時,才會有那麼多的認識。


若你看得下去,就請看吧。

這是一種社會廉價自豪感所導致的問題。

我不是心理學者,這種問題應該被心理學者回答。

這樣說罷。人類的腦子是很懶的,與其去分析成因,不如分析結果而得出一個明了的結論。當某人發現了一個很多人都出現的矛盾時,去分析這個矛盾,得出一個不足為奇的簡單推論,就自以為自己思考得比他人多,就覺得自己看透了世界的本質。這算是一種無知的自豪罷。

哲學家分析了將近五千年也沒有分析出世界的本質。最接近真理的理論是「世間充滿著矛盾」。是黑格爾的「辯證法」結果。

總有些人自以為「我看到了你們沒有看到的,我就知曉一切」這一點必須歸功於梓笨主義社會

因為梓笨主義社會試圖在隱藏顯而易見的矛盾。何出此言?比如舞鏟階級與梓鏟階級的矛盾。當然這一點被隱藏得很深,不讀 烈基本看不清。而平時的一些矛盾。比如女性與男性思想的差異他們總是能發現。因為這一點他們之前從未發現過。而且自己還處於這種思想差異之中。就覺得自己看透了一切。實際上他們連換位思考都不會。更別說讀懂男女思想差異了。每次看到有人信仰共鏟主義就說「共鏟主義不可能實現,你們這些不想幹活的社會臭蟲趕緊滾出天朝」實際上就是社會輿論所導致的思想方向的偏移,使思考都變成了一種奢侈的事物。而他進行短暫的思考居然得出了一個別人不曾思考過或是思考過後已忘卻的答案。這也是一種廉價自豪感的由來罷。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東西我想出來了,你們都沒想出來,所以我比你們知道的多,所以我看透了世界的本質。」


我覺得這問題更可以換個角度:他們似乎看透了本質,那我呢?不管他們是否真的看到了真相還是在探索真相,如果我想真的了知真相,可以怎麼做呢

我覺得我曾經羨慕活出真相的人,也想做到呀。畢竟蒙在幻象里很被動不享受。這個不羞恥呀。。。

我覺得這個是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TAG:本質 | 世界本質 | 人生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