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8 月28 日重映,時隔十年,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本題已收錄至「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活動,發視頻,參與報名,參與「解說大魔王」爭霸,萬元現金等你來瓜分,還有機會獲得專屬身份標識。戳這裡查看活動詳情 &>&>&>解說爭霸 | 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
點擊關注圓桌,還有每日片單、選題放送 &>&> 圓桌 | 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
《盜夢空間》諾蘭經典燒腦科幻大片壹戈說戲的視頻 · 4635 播放
《盜夢空間》一向被認為是燒腦片,但其實結構並不複雜,只是節奏有點快,諾蘭的台詞交代得非常清楚,可能需要多看幾次。
首先說片名《Inception》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在原片里有多次對話出現,指的是「植入想法」,而不是盜取信息,翻譯為盜夢容易讓人誤解。
《盜夢空間》是很明顯的表裡兩個故事,表面是給費舍植入想法,內里交織的是柯布與茉兒的悲劇。
先說費舍的故事。
關注的重點是夢的層次和時間延長的概念。
一共有六個層次,現實層面柯布渴望自由接了齋藤的單,第一層是劫持費舍,第二層是酒店裡騙取費舍的信任,第三層是進入雪山城堡開保險柜,第四層是一個特殊層,實際是柯布的心裡陰影區,應該就在迷失域的邊緣,第五層是迷失域。
夢裡的時間比現實長20倍,而且會隨著夢的層次疊加,所以第一層夢裡車子墜橋的那幾秒鐘,在迷失域里會放大到幾十年。
諾蘭最喜歡在電影里玩時間的錯位,比如《記憶碎片》的逆向追兇,比如《星際穿越》里黑洞造成的時間延長,還有《敦刻爾克》里一小時一天和一周的混剪。
但我們不要被形式迷惑,那只是為了增強可看性,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言外之意。
有時候我們覺得富二代總是坑爹,實際很多二代的日子並不好過,父輩能夠成功並不一定是有多大的能耐,而是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所謂時勢造英雄,到兒子輩通常受的教育更好,起點更高,但時不我與,很難再獲得超越父輩的業績,這是其一。
其二呢,無論平窮或富有,兩代人之間慣常出現心裡裂痕,只因為對世界的認知不同,這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費舍貌似最無辜的受害者,突然被人強行植入一個想法,但這個過程的副作用竟然是良好的,無意中修復了父親給他帶來的心理創傷。
壹戈其實更喜歡柯布和茉兒的故事,關乎自我救贖。
這個故事的欣賞點從那首喚醒音樂說起。
《Non, Je Ne Regrette Rien》是法國香頌歌后艾迪特·皮雅芙的名作,中文翻譯為《不,我不後悔》。2007年上映的傳記題材電影《玫瑰人生》,講的就是艾迪特·皮雅芙的生平事迹,她中年痛失愛人之後,一度意志消沉,《不,我不後悔》這首歌是藝術家晚年與命運和解的絕唱。
選這首歌可能還有一個原因,艾迪特·皮雅芙的扮演者也是法國演員歌莉婭,和茉兒是同一個人。
人這一輩子總不能保證自己絕不犯錯,但有些錯犯了之後沒法補救,最痛苦的不是無法求得別人諒解,而是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柯布給茉兒植入想法本來是為了回到現實,最終害死了茉兒讓他無法原諒自己,所以在自己內心保留了那些關鍵的時間節點,總幻想著改變過去。世上並無後悔葯,如果柯布不能解決這個心理問題,只怕會是如齋藤所言,「心中充滿遺憾,孤獨終老!」
《不,我不後悔》就是與命運和解的歌曲,暗合柯布的傷痛,只有放下對茉兒的執著,才能獲得救贖。
表裡兩個故事講的都是植入想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一個人如果在內心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拿網路來說,表面上是信息非常的豐富,但其實呢很容易形成一種「信息繭房」,比如你在某網購物網站搜索一次機械鍵盤,接下里的幾天,會從各種渠道看到鍵盤的廣告,這就是背後的大數據在推送。你喜歡看某一種東西,大數據會不斷的推送這種信息,相當於植入概念,而你自己根本不會覺得。久而久之你的世界將為變得相對狹窄,別的東西已經看不進去了,因為那些可能與你的三觀不符,無法再接受新的知識,這就是所謂的信息繭房。
如果只是華麗奪目的視覺效果,引人入勝的多層夢境設置,《盜夢空間》絕不會在10年之後仍然被人提起,更不會有重映的機會。
影片所帶來的,還有諾蘭幾乎每部作品都擁有的那一套,人性與情感。
先拋開絢爛超現實元素,故事本身就十分有人味。
男主角柯布永遠地失去了他的妻子梅爾,而且還被妻子誣陷,被美國通緝,有家不能回,連自己的子女也見不了。
家庭破碎,妻離子散,柯布的痛苦令人同情。這是令觀眾投入故事,產生共情的重要因素。
這種痛苦不是每個人都有,卻可以具有代表性。
可以代表生命中的缺失。
佛祖說,痛苦的根源來自於慾望。
而慾望,來源於生命中的缺失。
有的人像柯布一樣,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有的人想要得到,但始終得不到;有的人什麼都有了,卻因缺少目標訴求而迷茫困惑。
現實是殘酷的,心想事成在絕大多數時候頂多是一句祝福語。要求所有人接受現實,懂得知足就好,又是無法辦到的。
所以,多數人都需要慾望來填補生命中的缺失。
慾望是一把雙刃劍。它帶來痛苦,又能帶來強大的驅動力。
柯布有著一個無法阻擋的慾望,齊藤顯然多少意識到了這一點。
作為企業大老闆,齊藤理應具有強大的察人能力,這才能讓他更好地利用好人才。
他看中柯布,技術能力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關鍵的另一方面是,柯布有著一個無比強烈的願望。
之所以說是願望,而不是慾望;
是因為兩者有所不同,前者更多是基於現實,後者更多是精神層面上的。
柯布的願望是回到兒女身邊,這是他的現實;
而慾望是繼續與梅爾廝守,這隻能存在於他的精神世界。
齊藤利用的是柯布的願望,提供了一個滿足願望的條件。對於柯布來說,他必須竭盡全力達成條件,以實現自己的願望;對齊藤來說,柯布就能夠竭盡全力地為他辦事。
以齊藤的財力,他絕對能找到一個比柯布更優秀的盜夢者為他辦事,卻很難找到一個,能夠為了達成條件不顧一切的人。
他給出再豐厚的報酬,也很難保證,別人遇到任何困難都會永不放棄。
金錢(物質)很誘人,很重要,卻是關鍵時刻最容易被放棄,被犧牲的東西。
情感就不同了。
即使會被一些冷血之人輕易拋棄,可一旦被重視,便會成為與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是人性決定的。
只要柯布答應條件,就說明他真的重視情感。他願意為此放手一搏,比其他只為了錢的同行付出更多。
那麼他便是齊藤的不二人選了。
知道了柯布底細的齊藤能開出一個令柯布無法拒絕的條件,自然也了解到柯布和梅爾之間的事情。
多少能意識到柯布的慾望。
可惜電影並未延伸出更多有關前史和留白部分。
也許是諾蘭覺得這部分對主線劇情作用不大,但如果最後明確齊藤早已知道柯布對梅爾念念不忘,會影響任務,卻堅持執行,對齊藤的塑造就會更加成功,並且能加重情感力量的影響。
在《盜夢空間》的世界中,像齊藤、費希爾這樣的商界大佬都接受過防盜夢的訓練,齊藤要比費希爾更為熟練,一個破綻就讓他識破迷局。
這說明他遭遇柯布之前,就認識其他盜夢者,對盜夢這回事有一定的了解。
梅爾在電影開場,柯布針對齊藤的行動中,是很可能和齊藤溝通過,才一起出現的。只要齊藤諮詢專業人士,結合現實中的資料,就大概能知道柯布在執行任務時必然會有這麼一個不穩定因素,才引來梅爾來倒戈相助。
柯布給梅爾植入想法是他私人的事,齊藤應該無從得知。這不是他選擇僱傭柯布的理由。
只是因為梅爾的出現,令他了解到柯布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他相信情感的力量,相信情感比金錢能帶來更大的動力,而且願意冒風險。
如此,齊藤的個人價值觀便體現出來了。
齊藤與柯布達成合作,可以視作是兩個情感主義者的聯盟。
聯盟的勝利,也就是屬於人類情感的勝利。
對於柯布而言,他不僅需要完成任務,實現願望的同時,證明齊藤的理念沒錯,而且還需要走出情感所帶給他的困境。
消除慾望所帶給他的痛苦。
於是乎,飾演柯布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會說,整個任務的過程是柯布的一次心理治療。
梅爾是柯布的慾望。
是他痛苦的根源。
消除梅爾所帶來的苦痛,是他失去梅爾之後一直都在做的事。
現實中我的慾望已經無法滿足,因為他知道梅爾已經回不來了。
在齊藤前來合作之前,滿足他慾望,消除他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做夢。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夢是慾望的滿足。
和另一部偉大的夢境電影《穆赫蘭道》一樣,《盜夢空間》也體現了這一點。
為了能不讓梅爾永遠離去,柯布專門打造了一個「夢境電梯」,好讓自己能時不時地見回梅爾,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緩解自己的思念之苦。
似乎,夢境可以填補柯布生命中的缺失。
但是,回到現實的柯布,就不再痛苦了嗎?
顯然痛苦仍然在延續。
正因痛苦一直存在,他才需要夢境來緩解痛苦。
只有他不再需要夢境的時候,痛苦才算是真正地消除了。
諾蘭想要通過電影探討清醒的生活,也就是現實,與夢境之間的關係。
《盜夢空間》大部分內容都在夢中,不過現實的重要性與夢境是對等的。
夢境可以緩解柯布的痛苦,卻不能解決他的痛苦。
痛苦來源於現實,夢境再怎麼絢爛也無法修改現實,自然不是痛苦的解藥。
柯布必須回到現實,接受現實,才能夠扭轉現實中的一切。
只是現實並不像夢境那般美好,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辦得到。
柯布一伙人去找藥劑師的時候,發現一群人每天都要共享夢境,夢已成為了那群人的現實。
這個情節會讓人想起《黑客帝國》,但真正的目的是與柯布的夢境電梯相對應。
他開頭其實和那群人沒什麼區別,都想要把夢境當做現實。
所以他在用陀螺(圖騰)來分辨自己是否在做夢的時候,表現得十分痛苦。
他在夢境與現實之間掙扎,他不捨得徹底離開夢境,離開梅爾。
直到齊藤給了他一個機會,他才下定決心,做最後一次任務。
在和岳父的對話中,last job,並非單指「最後任務」。
做任務就是要做夢,他說自己干最後一票,潛在的含義是,做完這最後一次夢,就不再回到與梅爾的夢境之中了。
他有了要回到現實,接受現實的念頭。
之前他無法接受現實,是因為他沒辦法和兒女團結。
與其說齊藤給了他一個機會,不如給了他一個可以接受的現實,就看他自己能不能爭取得到。
沒有一個能讓他接受的現實,他肯定還會繼續沉溺在夢境電梯,無法自拔。
經歷了重重困難,柯布來到了迷失域,再次與梅爾相遇。
這次他清楚地知道,不能再沉浸在自己的夢境電梯,不能再迷失下去了,所以對待梅爾的態度才如此地決絕。
他終於明白,夢境並不能真正地填補生命(現實)中的缺失。
現實中的遺憾在所難免,要試著想想其他的願望。
也許實現了其他願望,過往的缺失,就能夠彌補了。
柯布找到了除梅爾之外的其他願望,也就是他的兒女。
實現與女兒團聚的願望,梅爾的缺失,才有了彌補的可能。
那麼最後陀螺到底有沒有停下,柯布有沒有回到現實的問題,其實不用邁克爾·凱恩老爺子揭曉,也能夠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了。
諾蘭所講述的就是,柯布自我救贖的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中,他從依賴梅爾,依賴夢境,到決心做最後一次夢,實現與兒女團聚的願望,並結束梅爾(慾望)所帶來的痛苦。
如果他沒有辦到,那這個過程,這部電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設置開放性結局,原因之一是諾蘭喜歡這麼做,《星際穿越》、《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都是如此,這樣能讓觀眾意猶未盡。
但他必須找到這麼做的理由。
理由可能就是,柯布的故事結束了,他回到了現實。
不過觀眾的故事仍在繼續。
有的人想要身處美好的夢境,有的人願意接受不完美的現實。
有些情感註定是難以放下的,我們都需要和柯布一樣經歷一番掙扎,才能夠做出終極決定。
拋開腦洞和奇觀,《盜夢空間》所蘊含的情感與人性,便是過去10年時間,觀眾依然不捨得忘卻的關鍵所在。
十年一夢:造夢者的向死而生——對電影本身的致敬
十年之後,不知道造夢者柯布的陀螺有沒有停下來,電影《盜夢空間》倒是又回來了,或許,它從未離開過。自十年前這部迷夢重重、邏輯複雜的電影上映以來,對它的討論就未曾止息。而結尾處主角柯布那在桌邊轉動不停的、其運動軌跡象徵了在現實還是在夢中的陀螺更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就像這部電影本身對觀眾的吸引力一樣。誠然,這部電影複雜的故事邏輯、精巧的敘事結構還有主角對家庭對親人的愛與依戀無不讓人讚歎感動,但在這表面的情節與情感之下,隱藏的卻是作為製造幻覺的導演諾蘭對電影本身、或者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本身深沉的敬意。
電影是製造幻覺的藝術,無論是圖像還是聲音。眾所周知,電影最初的產生是靜態畫面的連續——雖然每一幀畫面都是獨立的靜止的,但當它們以一定的速度連續出現在人眼前時,人類大腦就會把這些獨立靜止的畫面補充成連續的影響,而這,正是電影為人類製造的最初幻覺,而人也因為有了這項技術,可以在電影的幻覺里實現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實現的場景、故事、願望和感覺——這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像不像造夢者在《盜夢空間》里移山填海、呼風喚雨製造的幻覺?
或許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相似性,諾蘭或諾蘭的潛意識把他對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敬意藏在了表面情節之下。我一直認為,好的藝術作品形式應該藝術作品的內容中製造最恰當的條件去展現該藝術形式最鮮明的特徵,顯然,諾蘭做到了這一點,而他成功的關鍵在於恰當地在不可能之處尋找可能,或者,用更詩意但稍微有點偏離準度的詞來形容就是「向死而生」。無論在他之前的《致命魔術》還是後來的《盜夢空間》抑或是《敦刻爾克》里,他總是要在極端不可能的情況下走出一條可能的路來。《致命魔術》中,兩位魔術師所製造的幻覺就時化不可能為可能——怎麼一個人從一個門進去然後隱身從另一個相距甚遠的門出來?怎麼一個人在舞台上憑空消失然後出現在觀眾席的後方?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在諾蘭的電影中,他就是化了不可能為可能了。
《盜夢空間》里對這種化不可能為可能、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的手法運用得更成熟,而這種成熟也是前文中所說的「向死而生」的來由。在這部電影中,盜夢者們在夢裡的死去是在現實生活中的醒來,而他們在潛意識底層夢境中變成耄耋老人之後,還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醒來,繼續變成年輕人。電影結尾,柯布在潛意識最底層與已經老成一攤的齊藤之間的對話,正是體現了這種「向死而生」或者「在不可能處尋找可能」:
齊藤:I am waiting for someone. (我在等個人)
柯布:Someone from a half-remembered dream. (一個來自半記半忘的夢中的人)齊藤:Cobb? Impossible. We were young man together. I am an old man. (柯布?不可能。我們曾經一起時年輕人。現在我是個老人了。)柯布:Filled with regret. (充滿懊悔)齊藤:Waiting to die alone. (孤獨等待死亡)柯布:I have come back for you. To remind you of something. Something you once knew. That this world is not real. (我是為你回來的。為了讓你想起來一些事情。一些你曾經知道的事情。這個世界並不是真實的。)齊藤:To convince me of our arrangement? (讓我相信我們曾經的約定?)柯布:To take a leap of faith, yes. Come back, so we can be young men together again. Come back with me. Come back.(為信仰冒一下險,是的。回來吧,這樣我們就能再一起是年輕人。和我一起回來吧。回來吧。)
齊藤認為返老還童不可能,但是柯布卻告訴他,然後兩個人就一起回到了悉尼飛往洛杉磯的航班上,至情至性,合情合理。而這也是諾蘭在不可能中尋求可能的一種表現,更是他所創造的、展現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最佳條件,或者也可以說,能夠最大程度挖掘齣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鮮明藝術特點的條件。而這種條件挖掘出的、或者最大程度展現的正是電影的逼真性給觀眾帶來的體驗——雖然電影是幻覺,但觀眾在看過電影之後產生的感覺卻是真實的。
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電影在與現實的相似性方面是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可比擬的,哪怕與它最接近的話劇或者舞台劇,其在舞台這一封閉空間里的表演也已經把自身與現實拉開了距離。而電影不同,20世紀的先進技術已經讓其在對現實模仿的相似性方面登峰造極,而這種登峰造極給觀眾們帶來的觀影體驗也必然與閱讀小說、聆聽音樂或者欣賞舞台劇不同。而諾蘭在不可能處的尋找可能的理念一旦被製作成幻覺傳遞給觀眾,就會給觀眾造成一種特殊感覺:他們既能夠通過現實中的情感與之共鳴,比如看到柯布捨生忘死地下到潛意識最深處救齊藤會感動,又會因為電影創造出了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奇觀」而滿足了觀眾某些在現實中無法達成的願望,比如起死回生、比如防老還童。正是這兩種彼此獨立又糾纏的情感讓人產生了深深的感動與久久地難以忘懷。
而作為電影幻覺的締造者,諾蘭通過造夢進到了我們的潛意識中,把他想讓我們感受到的感覺,深深植根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然後這個念頭就像病毒一樣,四散傳播。於是我們會因為柯布回家而哭、為富二代羅伯特被改變主意而笑,看過《美國往事》之後覺得自己過了長長的一生,而看過《敦刻爾克》之後同樣覺得自己得到了救贖。當我們在電影院中體會齊藤那種老之將至、無所適從的絕望感之後,走出幽暗的電影院發現自己依然年輕,是會為自己感到慶幸還是為造夢者而歡呼呢?
不管我們內心的真實選擇如何,作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導演——也是向死而生的造夢者,諾蘭通過創設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這種手段,凸顯了電影作為電影的重要性。《盜夢空間》不僅是向曾經製造幻覺的人致敬,更是向電影本身致敬——畢竟,只有電影才擁有這種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力量。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影評專欄
從文學看電影?zhuanlan.zhihu.com《盜夢空間》重映,恰好也是公映10年,這篇文章也是10年前的文章,當時小弟還在上學,一個人怒刷兩遍,花了一個周日完成的這篇文章,大概也是俺解讀向文章的起點吧。
時光荏苒,這次也是趁著盜夢10周年重映,把舊作發出來,一來回歸下10年前自己小屁孩時候的文風(感覺如今非但沒有長進,還退步了),二來與各位分享一下,當年小弟對《盜夢空間》的理解,無論對錯,都是10年前的東西了。PS,《信條》已經看過,下周出文。
文章原汁原味,一字未改,圖片新配,如下正文。
零、引子
電影看了兩遍,外加多次對本片盜版影碟的研究,終於使得《盜夢空間》這個複雜的電影中出現的謎團迎刃而解。這是一篇完全劇透的電影,從裡到外被翻得完全透徹。
沒有看過此片打算看此片的童鞋切勿觀看,因為會影響到觀影感受。沒有看過此片也不打算看此片的朋友們也不用看,因為看不懂。看過此片並且完全搞明白電影的大蝦們沒必要看,因為全是我一家之言,個人觀點,也許會有所出入。沒看懂的觀眾們或有些地方不明白可以參考本文,如有巧合純屬雷同。
一、人物
撐起電影主體的不單單是迷宮般的結構,還有令人叫絕的人物設定。片中的人物設定是一個團隊似的結構,有點像網遊里的組隊,有PK系,加血系,魔法系,防禦系等等類似的各職其能。所以電影的人物結構是我這個遊戲迷比較喜歡的,看一下這個盜夢集團的人物構成:
1、盜夢師-柯本(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犯罪集團的核心,策劃人,主謀。曾經多次實施盜夢行動,並且被多國集體追殺,無家可歸。柯本熟悉掌握各層夢境中的常識,親身經歷過各種突發事件,懂得救人與自救,名副其實的首領。但此人由於在一次探索夢境的過程中導致自己妻子秀逗後自殺,所以產生很深的負罪感,而這種負罪感成為自己的潛意識以至於在意識結構內行動時總會出現他妻子梅爾的投影人物出來攪局。這樣直接造成第一次行動失敗(齊藤之夢),第二次行動出現意外,是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人物。
2、前哨-亞瑟(約瑟夫·高登-艾維特)
柯本的小弟,助手,帥哥一枚,負責協助盜夢師完成任務,調查和情報工作。
3、偽裝師-博伊斯(湯姆·哈迪)
柯本的前隊友,特長是偽裝成目標的熟識的人物以套取後者的信息,嘴炮一枚,喜歡欺負亞瑟。
4、造夢師-阿蓮(艾倫·佩吉)
某建築學院高材生,好奇女。負責建造夢境,特長是短時間內可造出迷宮一般的夢境建築。
5、藥劑師-約瑟夫(迪利普·勞)
化學家,負責調劑幫助主體們進入深層睡眠的高級藥物,因為要熟悉夢境結構和穩定性因此一同入夢。
6、遊客-齊藤(渡邊謙)
盜夢團隊的僱主,大財團首腦,財大氣粗。因為要了解盜夢團隊任務是否完成因此一同入夢。事實證明丫完全是吃飽了撐的。
此外還有兩個重要的角色
1、目標-費舍爾(西里安·墨菲)
盜夢團隊的行動目標,前者需要在目標意識里注入一個新意識,是行動的關鍵人物,盜夢團隊一起上演了一出RPG大戲。
2、梅爾-柯本之妻(瑪麗昂·歌迪亞)
現實生活中因為柯本的一次植入思想行動導致崩潰而自殺身亡,成為柯本的負罪的潛意識。行動中作為柯本的潛意識出現,柯本自己無法控制的影子人物,潛意識是自己的主體,但卻不受自己控制,夢境越深,潛意識出現的越頻繁,好比你告訴我不允許想一個物體,但我控制不住偏偏去想它一樣。由於柯本的負罪感而站在盜夢團隊行動的對立面,攪局者。
二、名詞解釋
1、共夢
電影里沒有提供如何將幾人的夢共同聯繫在一起的原理。只是說明了在一個盜夢機的連接下,有一個主夢人,盜夢團隊可以一同進入目標的夢境中。
2、造夢
由造夢師設計,幾人一同進入夢境中的一個平台,可以是一個房間、一個城市。造夢實際上就是相當於一個RPG遊戲,不同人物在夢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合夥去營造一個看似真實的環境,造成目標人物不知道自己身處夢境中,才能從他身邊一點一點的套取有用的信息,或盜取夢境中的意識,或者植入一個新的意識。
造夢師設計夢境平台越複雜越好,但不能脫離於現實,因為會讓目標人物發現自己身處夢境中而導致行動失敗。另外造夢師不能用自己的回憶造夢,因為會讓自己分不清夢境與現實而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柯本和梅爾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才成千古恨)。造夢師必須製造一個新的環境,其中可以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比如路燈電話亭等,但總體必須是一個全新的環境。
3、夢中夢
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夢境中利用造夢機繼續將幾個人聯繫在一起,一同入夢,從而進入到夢的下一層。夢可以有很多層,但越往深層越危險,越深層的夢會不穩定,同時進入到深層夢境中也會對目標的大腦造成破壞,這就需要高級藥物進行輔助。
4、改夢
每一個夢都有一個夢的主體,即夢主。在造夢師製造夢境平台的基礎上,通過自主修改小細節即為改夢。比如第二層夢主亞瑟,在逃避追殺時修改了樓梯,製造了一個視覺誤差的潘洛斯階梯,最後KO掉追殺者。第三層夢主博伊斯在醫院後部創造了一個通往內部的捷徑,通風管道。
5、植夢
本次任務的終極目標。我們常說酒後吐真言,夢中說真話,人會在夢中的潛意識誘導下或在酒醉後大腦皮層被麻痹時,說出一些藏在心中的秘密,所以對於竊取秘密而言,只需要設定好環境,進行相應的誘導即可。但是植入觀念,則行不通。
觀念的形成除了需要冗長的時間來做沉澱以外,還需要目標人物打心底的接受和認可,所以它需要從潛意識裡植入,並在拉長時間以後,讓他深深的認為這種觀點是他一直以來所想要的。消極觀念或者說讓人不要做的類似觀念,會遭受到強烈的反噬,但是積極的便不會。比如這個觀念是「你去想大象」,那你一定就會去想大象。變消極為積極,同時達到目的,便是本次團隊需要做的。但是常規的兩層夢境無法實現變消極為積極,加之兩層夢境時間流速不夠,無法將觀念植入的更深。
6、防禦體
當進入一個人的夢中,夢主的潛意識會產生防禦體。平常中防禦體無害,如果夢主意識到自己做夢的話,潛意識會很不喜歡別人進入到自己夢中而產生敵對情緒,比如在柯本和阿蓮單獨在夢中授課的情節,阿蓮大量違反物理常規的場景出現導致柯本的潛意識產生對阿蓮的敵對情緒。
但是如果一個人受過意識防衛訓練的話,他的防禦體也會進入到別人夢中來保衛自己的意識主體。比如受過意識防衛訓練的齊藤和費舍爾,前者在自己身邊出現很多保鏢,後者則在行動中出現很多追殺者來破壞行動。
7、高級藥物
一般進入第一層夢是不需要藥物的,比如柯本對阿蓮講解夢的構造那一次。這一層夢很淺,如果需要進入到下一層夢境中的話會很不穩定,就需要一般藥物的維持,可以理解為促進深層的睡眠。但如果要進入第三層夢的話就需要高級藥物加深睡眠,以加深第三層夢的穩定性,而主體即使被扇耳光也不會醒。
8、夢中時間
一般夢境中的時間是現實中的12倍,假如一個人睡了5分鐘,那麼夢中的時間就是5*12=1小時。但是在深層藥物的作用會讓主體有深層睡眠,是他們能進入能穩定的第二層第三層夢境,這會加速腦部運作,時間也會更長,那夢中時間就成了現實中的20倍!而第二層夢境同樣要在此基礎上乘以20,以此類推。
9、夢醒
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被幹掉或者自殺,你就會夢醒或者回到上一層,但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淺層睡眠或者一般藥物作用下的睡眠。另外一種就是比較優雅的「穿越」。
10、穿越(kick)
kick實際上就是對做夢主體施加一種失衡的墮落感,也就是產生了足夠的重力加速度,使人脫離夢境,說白了就是把他叫醒。在服用藥物的情況下,普通的扇耳光等方式不會叫醒做夢者,但藥劑師的藥物不會影響到內耳平衡感,因此也會感受到墮落感。但是為了使墮落感貫徹幾層夢境,這就需要有同步穿越。
11、同步穿越
在開場中,柯本被推入浴缸中使得他被喚醒。但在高級藥物的作用下,夢中的時間被拉長,上一層的單方面kick不足以對多層產生效果,這就需要下一層的人同時間做一次kick來回應上一層,也就是再製造一個失衡場面,兩個kick效果疊加,兩層同時感受到失衡從而產生同步穿越,使得自己被喚醒。為了使得兩個kick疊加,片中設定了叫醒歌,讓下一層的人們聽到歌聲,歌聲結束後,兩層一同kick,使之被喚醒。
12、迷失域(limbo)
迷失域不是一個夢境中的層次,而是一個空間,混沌無比無際。如果多層夢境可以比喻做一層一層的階梯的話,那麼迷失域就相當於階梯下的一個深水池。
12.1進入limbo的條件
之前說了在高級藥物的作用下,夢中死亡是不會導致上一層的主體醒來,那麼夢中死亡就會進入到迷失域。片中齊藤在第三層的死亡進入到迷失域,柯本在第一層的淹死也進入到了迷失域。
12.2走出limbo的條件
由於limbo是脫離於夢中的層次的,所以在limbo中死掉就會回到現實中,片中柯本和梅爾選擇了卧軌,齊藤殺到柯本之後選擇自殺。
12.3進入limbo的狀態
進入limbo的人存在記憶缺失,只有零星的記憶碎片。所以在limbo里我們看到了柯本和梅爾建造的廢都和齊藤的那座日式小樓(在開場中齊藤的夢裡有見過)。但受過意識防禦訓練的人會把自己的防禦體帶入到limbo,片中可以看到齊藤在limbo中身邊會有很多保鏢。進入防禦體的人會混淆於夢境與現實,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即便主體醒來也會造成失憶。
13.圖騰
圖騰是每個人身上特有的物品,用來證明自己是否在夢中。柯本的圖騰是一個陀螺,如果在夢中這個陀螺會違反常理永遠不停的轉下去,在現實中陀螺會倒下。
圖騰的特性在於這是一個私人化的物品,其特性只有自己知道,亞瑟的圖騰是一個灌鉛的骰子,只有自己知道重量的一方和每次的點數,伊莫斯的圖騰是一個籌碼,只有自己知道正反面。阿蓮的圖騰是一個金屬國際象棋,其特性片中沒有提及。
圖騰的另一個特性片中亞瑟說「如果自己的圖騰被他人觸及就會失效」。這裡並不是說圖騰被碰一下就完了,而是自己的圖騰被別人知道了特性就沒用了。電影里說柯本那個陀螺原來是梅爾的,但現在歸自己所有,這一點會在《柯本與梅爾》中解釋。
三、夢境有幾層——盜夢行動詳解
現實中,在波音747飛機上幾人連同目標一同入夢,進入到多層夢境中。
1,第一層夢境,雨街,夢主:約瑟夫
約瑟夫在現實中的尿急導致下雨。盜夢團隊綁架了目標費舍爾。伊莫斯偽裝成費舍爾的叔叔接近後者,不停的在其腦中灌輸一個密碼箱,柯本逼迫費舍爾說出一串密碼,使得密碼箱和這串密碼停留在費舍爾的潛意識中,為第三層的病房做伏筆。而費舍爾受過意識防衛訓練,四周開始出現大量防禦體追殺幾人,而齊藤也不幸中槍。
而那列火車則是柯本的潛意識出現,隨著深入費舍爾的深層潛意識,同時也會深入柯本的潛意識,梅爾的出現幾率也就大大加強。幾個人在麵包車上一共連入夢境進入第二層,約瑟夫留在這裡開車躲避追殺。在大橋上約瑟夫開始放倒計時叫醒歌,提醒第二層人同步穿越的時間,並且麵包車衝出護欄,落向大海。
2、第二層夢境,酒店,夢主:亞瑟
來到酒店,柯本等人演了一齣戲,找到費舍爾告訴他這是在夢裡,我們是你的防禦體,而你的叔叔則是要盜取你的遺囑信息讓你入夢。費舍爾信以為真後,第一層的密碼成了房間號,潛意識裡也投射出一個想盜取信息的叔叔。
柯本騙費舍爾說進入他叔叔的夢境看他對你隱瞞了什麼,而實際上是幾人再次進入到了費舍爾潛意識的第三層。亞瑟留下來在房間下部裝炸彈,與第一層造成同步穿越,但第一層麵包車撞出護欄的第一次kick由於費舍爾的防禦體干擾未能同步,麵包車下落過程中造成了第二層的失重,於是亞瑟將幾人轉移到了電梯,在其底部裝上炸彈,等待麵包車落水後第二次kick。
3、第三層,雪堡,夢主:伊莫斯
這一場景很像《使命召喚》,在這裡一行人同樣遭受到了防禦體的阻擊。當他們得知第一次kick失效之後,幾人為了更快進入雪堡,找到了雪堡後部的一個通風管捷徑。但同時也給柯本的潛意識暴露了行動方位。
影子梅爾出現,開槍擊倒費舍爾。此時齊藤由於第一層中槍影響到了第三層而變得奄奄一息,博伊斯留下來裝炸彈製造同步穿越,柯本和阿蓮一起進入到第四層去尋找費舍爾的意識。
4、第四層,廢都,夢主:柯本
第四層里造夢師阿蓮沒有設計,是柯本和梅爾上一次來時根據記憶創造的場景,而且破舊不堪。二人很快找到了影子梅爾和費舍爾,讓費舍爾墜樓同時第三層博伊斯對其施加電擊造成同步,將第三層的費舍爾救醒。
費舍爾打開密碼箱看到了他小時候的紙風車,父子關係冰消瓦解,柯本等人成功的給他植入了一個新意識。而此時齊藤已死。
4.5、kick開始同步
第三層雪堡開始爆炸坍塌產生kick效應。第四層的柯本看著阿蓮墜樓產生kick效應後,留下來去limbo尋找迷失的齊藤。
阿蓮利用同步穿越回到第三層,同時第二層的亞瑟引爆電梯底部的炸彈,利用爆炸的推力撞向頂部造成失衡加速度產生kick效應,與第三層產生同步;同時第一層的麵包車也落水產生kick效應,與第二層同步。一行人回到了第一層,而柯本與齊藤的主體隨著麵包車沉入海底。
5、limbo
不屬於夢境的層面,柯本在這裡神志不清的被齊藤的防禦體帶到了小樓中,發現齊藤早已成為風燭殘年的老人,並且混淆於現實與夢境。柯本讓他看到不停轉動的陀螺後提醒了齊藤,告訴後者這是在夢境,並讓他殺到自己後開槍自殺,以便回到現實。
所有人都回到了現實,盜夢集團幾人相視而笑,而費舍爾也被植入了一個瓦解自己公司另起爐灶的新意識。而齊藤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電話搞定了美國海關,使得柯本終於結束了流亡生活,回到了家中。
四、夢的解構
1、為什麼柯本不能造夢?
片中提出柯本是一個造夢大師,但他自己卻不想造夢,也是被迫不能造夢。這是因為潛意識梅爾在作怪。柯本的負罪感導致潛意識裡的影子梅爾會跟著自己一同進入的夢境中,成為行動的破壞者,就像一個病毒一般。潛意識是自己的主體,但卻不受自己控制。如果柯本造夢的話,影子梅爾會根據自己熟悉的環境自然而然的找到他們,從而破壞行動。
所以柯本必須找到一個造夢師代替自己,造夢師製造的環境對於柯本來說是陌生的,全新的環境,而且盡量複雜。那麼潛意識梅爾找到他們的話自然要費點勁,也給他們留下了行動的時間。柯本叮囑阿蓮不要告訴自己她設計夢的細節,以防梅爾找到他們。舉個例子,好比我畫一個迷宮讓我自己走,我當然會走出很輕鬆,但走別人的迷宮就不同,找出口是需要不少時間的。
2、柯本與梅爾支線詳解
作為偉大的夢境探路者,柯本的代價就是搭上了自己妻子的性命,還讓自己從此背上負罪感。柯本與梅爾原本是一對幸福的夫妻,兩人的工作就是探索夢境。敢於做第一次吃螃蟹的人精神可嘉,但他們顯然是吃螃蟹中毒了。柯本沒有了解到夢境中的時間,使得他們進入深層的時候,在夢中要幾乎擁有長的難以想像的時間來周圍的虛假。
起初他們以為這裡是天堂,可以肆意建造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利用記憶建立了一座城市(犯了造夢的大忌),簡稱廢都,。但是各自心裡都明白這一切都是虛假的。梅爾為了能與柯本長相廝守,埋藏了自己的記憶,也就是那個陀螺,使自己忘記了身處夢境的事實,把周圍的一切當成了現實。
但此舉證明梅爾缺心眼,你把自己的圖騰鎖起來,而自己的老公卻還明白事呢,可以說服柯本一同將自己的圖騰全部鎖起來啊。電影中沒有表現柯本和梅爾在一起時,前者原來的圖騰是什麼。這樣一來,柯本發現了梅爾的圖騰,並讓它不停的轉動起來。由於圖騰的特性是「一旦別人接觸其特性後,圖騰就對原有者失去了作用」,那麼柯本也就繼承了梅爾的圖騰,失去圖騰的梅爾也就在現實與夢境中迷失,用句俗話說就是秀逗了。
柯本說服梅爾選擇卧軌離開夢境,但由於第一次探索並不確定在這裡死後會去哪裡,也就是梅爾口中一直叨念的「不知火車會駛向何方」的寓意。回到現實以後,柯本可用新圖騰證明自己身處現實,但梅爾腦海中,只記得那枚一直轉動的圖騰,所以她認為這裡也是夢境,她已經分不清現實與夢境,導致梅爾在現實中選擇了自殺。而柯本的悔恨與負罪感造成了潛意識中的一個影子梅爾出現,阻撓此後的行動。
3、第四層與limbo
柯本和梅爾一同建造廢都的地方就是limbo,因為片中是這樣說的。但第四層是否是limbo呢?
疑點一:這裡有一個關鍵細節,電影中明確表示在夢中無法記得開始,只是從中間開始,所以在行動的幾層夢境中場景都是從中間開始的,也就是設計好的。但是柯本回憶他和梅爾之前的故事說「當我們在沙灘上醒來。。。」
注意是「醒來」,而鏡頭也給出來梅爾在沙灘上蘇醒的鏡頭。但是在第四層同樣是那個沙灘,電影沒有表示柯本是如何,只是給出來阿蓮清醒狀態下在沙灘,遠處柯本走來。
疑點二:在第四層柯本對阿蓮說「齊藤應該在這裡的某處」,其中的「here」很明顯指代著死後的齊藤意識來到了這裡,也就是limbo。
疑點三:柯本和梅爾之前進入過limbo,怎麼去的不知道,並且在裡面造了大量的房子。當柯本和梅爾來到第四層時,這裡的建築物破爛不堪,如果第四層是柯本利用記憶創造的世界的話,這裡的房子不會這麼舊,應該是很新的環境。這說明這個區域已經存在好久了,也是客觀存在的。
疑點四: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柯本和阿蓮用盜夢機入睡之後,一個鏡頭顯示起身後遠處躺倒的費舍爾,費舍爾並沒有連上盜夢機,因此認定第四層夢境就是limbo。
疑點五:後來柯本帶著阿蓮一同進入到這個區域去尋找費舍爾的時候,之前提過,如果要進入limbo必須在高級藥物作用下夢中死亡,而這裡兩人明顯是入睡後進入的,這就和之前的解釋相悖。
4、可能性解釋
在這裡可以解釋為,柯本帶著阿蓮進入的區域實際是limbo的淺層,或者乾脆是limbo的外緣地帶。這個區域屬於limbo,是客觀存在的,但可以通過在第三層的入睡進入,也就是之前柯本和梅爾來過的地方。
這裡可以看出夢境在三層之後,第四層其實已經足夠深入到了limbo地帶,而且通過入睡的方式進入此地是可以保留有之前記憶的。柯本才能在其中尋找到自己潛意識中的梅爾。
所以入睡進入limbo和死亡進入limbo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入睡進入limbo比較淺,保留有原來的意識,柯本與梅爾,柯本與阿蓮進入的那個limbo就帶有之前的記憶。而死亡進入就不一樣了,死了後來到limbo是記憶缺失,如果不被人提醒找回記憶,那麼回到現實是沒有記憶的。
打個比方,limbo是地獄,死了之後被灌了迷魂湯轉世投胎,回到現實後不記得前世。而睡眠進入就相當於《聖鬥士》里小宇宙第八感爆發來的地獄,星矢還是原來的星矢。
5、柯本進入的limbo
柯本一共在limbo沙灘上醒來2次,第一次是在和梅爾探索夢境時進入到的limbo,第二次是尋找齊藤進入的limbo。但什麼原因導致原本在第四層的柯本再一次從沙灘上醒來呢?在第四層阿蓮臨走之際夢境已經處於坍塌狀態,而柯本只是被刺傷不一定會死。所以我覺得導致柯本再入一次limbo的原因是第一層主體的溺斃或者第三層的墜落而死。
limbo中的人是記憶缺失的,齊藤在limbo里是不知道自己身處夢境中,他是沒有圖騰的。開場齊藤拿著陀螺說「我在一個夢裡見到過這個玩意」,顯然齊藤就認為limbo就是現實。當齊藤在此老死的時候,現實中的齊藤也就不記得之前對柯本的約定。柯本來到limbo的目的就是要告訴齊藤這是身處夢境,喚回齊藤的記憶,說服齊藤殺掉自己然後自殺,以帶著記憶回到現實世界。
但柯本為什麼有記憶呢?因為他有圖騰啊。其實剛來limbo時他也是糊裡糊塗,在齊藤對面想了半天才通過陀螺的轉動搞清楚此行的目的。
6、關於白頭偕老的約定
第一種解釋
很多人認同柯本與梅爾在limbo中呆了50年慢慢變老的故事,其實這是導演對大眾的一次誤導。片中之前阿蓮偷偷進入到柯本的夢中發現他在對影子梅爾承諾「我們一起白頭變老」的約定,而隨後暴怒的梅爾在指責柯本不遵守約定。所以說在行動第一層時柯本對阿蓮說「我們在那裡呆了50年慢慢變老」實際上是在欺騙阿蓮,掩蓋自己曾經對梅爾植入意識,也是不敢面對事情真相的表現。
到了第四層的時候,柯本終於敢於對影子梅爾說出事情真相導致後者將他刺傷,而阿蓮也將梅爾射殺,這對柯本長久以來的負罪感的解脫。解脫了之後,梅爾在柯本懷裡慢慢死去,彌留之際柯本對梅爾說:「我們曾經一起白頭到老。」
實際上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使自己潛意識中的梅爾幸福的死去,他將第一層對阿蓮說的那個謊言用在了深層的夢境中,同時也給自己潛意識注入了一個新的意識。至此柯本終於從負罪感中解脫,電影最大的妙筆。
第二種解釋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柯本和梅爾在第四層limbo邊緣中渡過了50年白頭偕老後死去進入到limbo中,但隨著梅爾在limbo中封存的記憶而忘掉之前的夢境,在行動中影子梅爾彌留之際告訴她了真相,是她記起了曾經那50年的時光,同樣也是對柯本負罪感的一種解脫。以個人觀點,我還是更傾向於第一種解釋。
7、年輕的柯本和蒼老的齊藤
實際上真正在limbo的變老的只有齊藤老哥一個,齊藤是在第三層死去的,他進入到了limbo,柯本是在第四層中錯過kick等到上層主體消亡後的進入的,中間還隔了不少時間。由於夢中的時間倍數關係產生時間差,所以當柯本進入到limbo時齊藤在此已經渡過了很多年了。
8、第二層中的亞瑟
電影中出現了在第一層夢中麵包車落水的情節,這裡是兩次kick,但第一次kick時,也就是麵包車衝出護欄後產生的失衡加速度,此時,柯本一行已經進入到第三層,第一層的kick沒有波及到第三層,因此他們錯過了第一次kick,但此時第二層有亞瑟一個人,為什麼上一層的失衡而他沒有醒來呢?
這是因為缺少同步穿越。在高級藥物的作用下,夢中的時間被拉長,上一層的單方面kick不足以作用到下層的人。所以當第一層麵包車漂移的劇烈運動時候,第二層由於時間被拉長只是出現重力偏移。當第一層麵包車衝出護欄後後,單獨停留在第二層的亞瑟只是被慣性拋向了一邊,並沒有被喚醒了。隨後麵包車下落的時候,時間的拉長導致第二層只是出現一個失重狀態,必須在第二層造一個同樣失衡的加速環境來回應上一層才能被喚醒到第一層。
可以對比一下開場,柯本被推入浴缸中使得他被喚醒,但那時候夢中的時間還是上一層的12倍。而麵包車的失衡,下一層時間是上一層的20倍!如果沒有同步穿越的話,第二層的亞瑟是不足以被喚醒的。
9、第三層的費舍爾
之前說過在高級藥物的效果下,必須產生同步穿越才能回到上一層。但費舍爾只是在第四層單方面的失衡導致穿越。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也很簡單,kick的效果就是讓主體醒過來,在第三層時費舍爾被影子梅爾槍殺,意識脫離的身體,迷失到了第四層,limbo淺層,一個客觀存在的區域。這裡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柯本和阿蓮用盜夢機入睡之後,一個鏡頭顯示起身後遠處躺倒的費舍爾,費舍爾並沒有連上盜夢機,因此認定第四層夢境就是limbo的一個邊緣地帶。所以這裡可以看出夢境在三層之後,其實已經到了limbo地帶。
在limbo中死亡可以回到現實中,但是在limbo中同步穿越的話,實際上還是能回到上一層的。在第三層電擊費舍爾其實屬於kick,因為電影里解釋kick的時候說「失衡只是kick的一種」。柯本去了第四層,找到了梅爾和費舍爾,並將費舍爾推下高樓。通過上一層的電擊造成一個同步kick,使得第三層的費舍爾蘇醒。
五、關於結尾
網上已經很多高人討論過這個結尾了,討論他是否回到現實。其疑點為
陀螺到底停下沒有。
柯本兩年沒回家,而現實中的兩個小孩卻一直沒變,沒長個,和柯本兩年前見到後投影到自己潛意識的形象是完全一樣(假的)。
我的觀點是,結尾不必過於追究,導演選擇在轉動陀螺晃動的時候,看似要倒下但卻沒有倒下的時候出字幕,其根本要的就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而本片飾演兩個孩子的不同演員也證明不了什麼,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裡我倒是希望結局是現實,因為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我也想讓其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六、盜夢之外的花邊(純屬YY)
1、亞瑟與阿蓮
我認為二人在行動達成之後會相愛。理由是在第二層,亞瑟發現防禦體在盯著他倆,就借故吻了阿蓮,之後阿蓮說似乎沒什麼用,防禦體還在盯著他倆,而亞瑟回了一句「值得一試」,此時阿蓮的表情竟然露出了微笑。隨後亞瑟在房間里裝炸彈的情節阿蓮在一旁也是默默觀看,眼神曖昧。大帥哥與小美女之間的愛情確實登對。
2、電影實際上是《泰坦尼克號》的續集!
當傑克落水後,大難不死被衝上了孤島沙灘,醒來後由於對露絲的思念導致精神分裂,幻想出一個人物和世界,《盜夢空間》其實是這樣的!
3、倒霉的小李子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今年是比較倒霉的,先後死了兩個老婆,而且腦子都有問題。(《禁閉島》和《盜夢空間》)
4、你的圖騰是什麼
電影中關於圖騰的設定很有意思,有沒有試想過現實中自己也擁有一個具有獨特特性的圖騰呢?我的圖騰是彩票,不解釋。
柯布為何不能入夢,需要藉助藥劑才可以?
迷失域到底是第幾層?第四層嗎?
費舍在第三層被梅爾開槍打死,他進入的是迷失域嗎?為何他還可以在那裡被墜醒?
你認為柯布的圖騰是否就是梅爾的圖騰?
諾蘭經典盜夢空間解讀(一):十年一夢,仍未醒轉獨孤孤獨咕嚕嘟子的視頻 · 4.8 萬播放諾蘭經典盜夢空間解讀(二):盜夢人職業和主要人物介紹獨孤孤獨咕嚕嘟子的視頻 · 7921 播放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盜夢空間電影 |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No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