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西天取經是不是一種文化入侵?


好問題!

西遊記中的西天取經完全就是是文化入侵,而文化入侵的背後是社會經濟體系的入侵。

我就說三點:

1、取經前,如來這麼說:

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也就是如來想傳真經到東土,但害怕眾生愚昧,所以需要取經人。

然而,當取經人千辛萬苦,十四載十萬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難到了,最終卻只取得一藏真經

沒錯!! 一共三藏真經,只取回一藏!! (1/3)取經

真要想傳經會只傳一藏么??

還好沒取回 所謂的「無字真經」,不然 (0/3) 取經

2、取經前,觀音菩薩這麼說: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上面這話,出自 原著十二回,

然而,原著十三回,唐僧成功地超度了劉伯欽的亡父!

也就是說,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根本就是偽命題! 取經前提根本不成立!

具體詳見:

遊戲三:西遊記中被影視劇封殺的大唐取經計劃「吹哨人」是誰??

zhuanlan.zhihu.com圖標

3、如果你認同了第1點,如來佛祖其實根本不想傳經。

你再回過頭來思考「無字真經」, 你真的覺得這東西是無上智慧么?

傳聞中沙雕看不懂的「無字真經」, 和 「皇帝的新裝」的區別在哪裡呢?

只要你能以一個看待世俗故事的眼光去看待《西遊記》。

千萬不要被裡面的佛道智慧的表象所迷惑。

遊戲三:1、佛教背後的利益——看清西方價值觀背後的利益真相?

zhuanlan.zhihu.com圖標遊戲三:2、佛教東傳的關鍵謊言——廣告也能讓你懷疑人生??

zhuanlan.zhihu.com圖標遊戲三:還在堅持崇佛抑道式解讀西遊?醒醒吧…?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可惜啊,所有的影視劇,都默認了西遊記中的佛家的正義性。

其實,佛教的思想,在西遊記里,基本可以看做是 從西方來的價值觀。

其實換個角度,整個西遊記所表達的故事,可能完全不同,關注我

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space.bilibili.com

換個角度,讀讀西遊~~


佛法本來就是人家古印度的東西,要說文化入侵,那從漢代就開始了。歷史上的玄奘是個人留學行為,西遊記的唐僧是欽差,承接了太宗的訂單去海外採購的。


歷史上的西天取經算是,應該叫「文化融合」,文化是流動的、變化的,「文化入侵」這詞本身帶有抵制文化融合的情緒;但中國在唐朝時尚未有民族主義萌芽,人們是缺少對「異族文化」的感知的。

《西遊記》小說的不算,西遊一路是三藏法師的證道之路,他歷經諸多磨難到達西天之時,真經就已經取到了。這不是可以言傳的東西,所以後面給了無字的真經。後來換成的有字經固然也是真經,但讀經之人是無法只靠讀經書來領悟的。

「證道說」應該是小說版《西遊記》最後編纂者在三藏取經故事中加入的「私貨」。

在早期版本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三藏法師取到的經就是定光佛傳授的《心經》,故事中取經一藏,三度受經,因此叫「三藏法師」,並不是取回三藏經書。


謝邀。

屈原的《離騷》中這樣介紹自己的出生: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意思是: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注意這句詩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詞「攝提」,相信很多人這兩個字都認識,但是不知道什麼意思。

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是十二地支「寅」的遠古叫法。遠古的十二地支包括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每個詞看起來都很奇怪,是不是?有點像是…嗯…音譯。沒有錯,有部分學者就認為這十二個詞是從別的地方傳過來的,比如說希臘的黃道十二宮。

現代人之所以對這些辭彙不熟悉,是因為我們的先人已經把它們改造成了我們熟悉的子丑寅卯……

古代的中國,其實並不是一個封閉的文化生態圈。在絲綢之路打通之前,在屈原的時代甚至更早,我們與其他的世界交流有很多。

歷史上進入中國的異質文化有很多,有些是我們主動去求取的,有些是別人硬塞過來的,可以說西方的、東方的、草原的、沙漠的、熱帶的、凍土的文化,我們都見過。

然而幾千年來,各種文化文明種族都如過眼雲煙。有的文化被我們消化吸收,有的只能在我們的記載中找到隻言片語。

我們還是我們!雖然一些讀音改變,但讀唐詩宋詞還是押韻。一些文字改變,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還是一看就能明白。

中華還是中華,中華文化還是中華文化!並沒有別的文化替換掉!即使到了近現代,在西方文化全面強勢,中華文化全面衰弱的情況下,我們依舊保持了自己的特質。我們並沒有被征服,相反是在不斷的吸收、改造、中國化。我們取長補短,去蕪存菁,連馬克思主義這種最具戰鬥力的思想,也能改造成中國版。

為什麼?

因為我們自身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表面上我們的文化只是一個平靜的湖面,其實它下面有可怕的深度,而這個坑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挖好了。

中國文化的起點是《周易》,現代中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雛形。

人類的文化基本都是起源於鬼神,演化於宗教。中國也不例外,但又稍微有點不一樣。周易本意是為了預測大周的吉凶,但在做書的過程中將大量的生活案例融入其中,講的是人的故事。

書的開篇就寫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讓中國人在宗教的道路上戛然而止,奠定了我們的文化必然是一種人間文化。

等到孔子提出君子敬鬼神而遠之,我們就已經從宗教的大學順利畢業了!

相反,其他世界還要在宗教文化中苦苦掙扎。

印度人:佛陀保佑!

中國人:自強不息!

歐洲人:上帝保佑!

中國人:自強不息!

MSL:真主保佑!

中國人:自強不息!

後來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再到儒家一統,我們的文化就已經基本成型。就像一棵香泡樹,上面嫁接橘子橙子柚子,但並不影響它還是一棵香泡樹。

回到這個問題,一個堅持自強不息的民族,怎麼可能會被幾本小小的宗教經典文化入侵呢?

如果真的要入侵中國文化,除非時光逆轉到3000年前!


魯迅:

一到衰弊陵夷之際,神經可就衰弱過敏了,每遇外國東西,便覺得彷彿彼來俘我一樣,推拒,惶恐,退縮,逃避,抖成一團,又必想一篇道理來掩飾,而國粹遂成為孱王和孱奴的寶貝。

無論從那裡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條,許多避忌;

---《看鏡有感》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 《拿來主義》

海納百川的健壯者才不會整天想著被其他人入侵,不管是誰的,只要是好東西就胃口大開。只有衰弱者才整天擔心被其他人入侵,隨便吃點東西就擔心傷胃。

主動去拿,才能拿來好東西。被動等別人送,只會被人送來鴉片。

盛唐什麼時候擔心被入侵了?管它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玩意,只要拿來的,只要人民喜聞樂見的就是我大唐的。只有晚清才整天擔心被入侵。


應該是中西方文化友好交流吧。


政治需要面子工程。取經回來怎麼處理的就明白了


入侵只存在於強大對弱小,輸入方如果強大的話那叫兼容並包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趁機聊一聊「文化入侵」和一般意義上的「文化交流」的區別。

雖然表面上二者相似,但其中有個重要的區別,在於「主體性」是否存在。或者用古人的話來說,究竟是「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

一個群體的文化資源、上層理論,往往是跟這個群體的物質實踐分不開的;這些文化意義上的產物,大多數時候是為了表達這個群體的喜怒哀樂、思想觀念,乃至解決這個群體的特定問題。也就是說,一種文化,有他的特殊性。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外來文化進入另一個群體的「方式」便顯得尤為重要。

究竟是我為了解決我自己的問題而借用這個他山之石呢;還是說我沉迷於這個異域文化僅僅做個二道販子;抑或是膜拜外來文化,拿它裁剪本國現實,對當前實踐指手畫腳?也就是說,我究竟是拿外來文化當資源豐富我自己,還是自己投入它的體系,為外來體系的豐富添磚加瓦?

這種種情況,其差別不可以道里計。而具體細節也大有可辨析之處,這裡就難以盡說了。

回過頭來看,一種有主動性的「引入」,雖然看起來外國文化佔據很大優勢,但本質上不能算入侵。因為一直有個「我」在,是「主動」的。從這個角度看,哪怕是近代中國,一直瘋狂學習西方,但也很難完全說是西方的文化入侵。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是「救亡圖存」目的下的主動選擇。(當然,有很大無奈的成分)

那麼,西天取經這個嘛,如果說歷史上的,在我看來,是算不得「入侵」的。《西遊記》小說里的,「入侵」的成分則大一些。


推薦閱讀:

TAG:西遊記書籍 | 西遊記人物 | 西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