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音樂劇演員費心血練習出來的面部細節,在劇院演出時也許觀眾都看不到,有相應措施嗎?

比如……望遠鏡?


你要相信,真正細膩的,用心的,生動的表演,觀眾一定能感受得到,這點無論舞台戲劇表演還是影視劇表演都是一樣的。演員在舞台上做到百分之一百二十觀眾才可能感受到百分之百,如果演員只做到百分之八十,那麼觀眾感受到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六十。


戲曲演員不一樣的嗎?戲劇演員也一樣呀!劇場演出確實不是每個觀眾能清晰的看到演員的面部表情,但可以通過演員其他的表演,比如肢體動作,台詞節奏來,劇情起伏來沉浸其中。再還有現場觀眾氛圍的影響,面部細節反而不是重點。看電影也不都是面部特寫,也是要看情節的。所以你說的問題不算弊端。當然,你如果是演員的狂熱粉絲,只願意看他的臉部近景,那就是弊端,努力買頭排票也是能解決噠。


我覺得劇院現場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為那種身臨其境和演員互動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並不是單純依靠表演或者唱歌這種主要的表演形式,還包括演員的肢體,動作,舞台設計和燈光等等,演員的面部表情就是其中一項。這麼多的細節全部完美才能呈現一場好的舞台,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沒有表情或者帶著面具在舞台上演音樂劇會是啥樣,肯定表現力大打折扣。表情並不一定要被很清楚的看見,它傳達出來的東西能被觀眾感知就可以了。


所以舞台演員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都要適當誇張一點吧,不然真的會看不到呢,尤其是那種隱忍著淚水的表情,我真的是坐第一排,還是超級近的那種第一排才有機會看到過一次,之後我就對那位演員老師肅然起敬!還有就是無論看什麼劇我都會帶個望遠鏡以便不時之需。


是也不是

仔細想來,戲劇,京劇,甚至相聲,不都有這個問題嗎?你會因為這樣就不去現場了嗎?


理論來說劇院最佳觀影位置不在前兩排

那細節的表演不都默認看不到了

演員會少做嗎?

並不會

他們已經入戲了

對於他們來說大屏幕和人群或許並沒區別


如果這麼說的話

那劇院里用的是音響和擴音器

又不是演員直接發出的聲音

和錄音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大了去了


對於演員的表演來說,也不一樣

現場音樂劇最有意思的就是

你看的每一場

每一個位置

都有它的特異性

這是我的理解


劇院演出也分大劇場和小劇場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於演員自己,不同類型的劇場需要演員有不同的應對和表演方式,一味傻練,還得說劇院演出弊端。這腦子似乎有點問題


沒吧……看錄像還有現場返圖能看出來。不過一般來說戲劇語言的表達方式和影視語言不一樣,更注重聲台行表。你看看話劇的時候就發現他們會加入很多的內心獨白來表達情緒,表情只是他們的自然外露而已。舞劇更是用肢體,音樂劇的感情都在歌詞里了。


算,所有的戲劇都有這個問題,但是他們有別的部分讓觀眾有更強的參與感,極度放大舞台的感染力

不管是音樂劇,還是話劇,舞蹈劇,只要是演現場的舞台劇都是這樣的,他的細節處理肯定是沒有熒幕好的,但他現場的魅力和爽感真的是熒幕比不上的,他的戲劇張力是做到了極致的

有錢的大大買一排一座也行啊!!!你會有眼睛不知道往哪放的感覺,每個演員都是很認真的在表演,他們的面部肢體等等都是長期排練的結果

大部分都是很抓人的,當然你只喜歡某一個就沒用這個問題哈


如果是同其他藝術形式比如電影、電視劇相比,這或許可以算是劇院演出的一個弱勢。但單看劇院演出這一種形式,我認為這並不算它的弊端。氛圍的營造和情感的表達很多時候是不需要看清、聽清的。就像聽一首曲子,它沒有歌詞,但你還是能感受到它想表達的。可能模糊,但是這種模糊並不一定就不好。站在觀眾的角度來說,想看清演員的臉而沒有看清,可能覺得不滿足。但其實演員的面部表情和他們的肢體動作、台詞和其他的舞台設計都是讓舞台變得飽滿的元素。


演員只要竭盡全力表達出角色需要的各種形態,無需關注觀眾是否看到。


不會,面部的細節和整體的表演是有相輔相成效果的。音樂劇演員,既演又唱。面部細節包括肢體語言都是演的組成部分,是為角色而服務。所以沒有弊端一說。


不同的演出環境,其呈現各有不同的利弊。電視、電影可以抓細節,但不易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劇院中坐得遠可能會損失表演細節。這是沒辦法得而兼之的。對於演員,應對不同的演出環境,也要採用不同的表演方法。影視表演中需要適當內斂,劇場表演中適當放大細節,度的把握需要好好磨練。對於觀眾,想體驗到更美妙的細節,只能是盡量買前排吧,不愛望遠鏡,它會讓人齣戲。


推薦閱讀:

TAG:音樂劇 | 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