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裡面的: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怎樣理解?


天地有好生之德

日月有分別之明

四時有前後之序

鬼神有順逆之分

天地無親,有容乃大。日月有常,起居有節。四時有序,衣食住行。鬼神唯逆,順勢而為。


乾卦《文言傳》描述九五的內容,原文是「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九五在乾卦的爻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爻經過從初爻到二爻,三爻,四爻的發展,到達了鼎盛。鼎盛時期,各個方面都到了極致。所以才有後面說的「亢龍有悔」,即發展過頭了。

《文言傳》是《易傳》之一,解釋乾坤兩卦。這個地方用大人打比方,形容的還是九五。實際上也是在說一個人到達了人生的極致。到了極致的時候,就會呈現出完全的和諧。但是這種和諧又不好表達,所以就用幾種狀態來描述。

於是說,大人能夠應和天地的功能,也就是說天地與之生,我則與之生;天地與之亡,我即與之亡。完全的適應天地,如同道一樣。

大人能夠應和日月的光明,因此,日月明,我即明;日月晦,我亦晦。

大人能夠應和四時之序。四時有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亦能順應之。《黃帝內經》描述這樣的人為「真人」,與天地齊壽,大致也是這個意思。

大人能夠以應和鬼神,所謂鬼神不是什麼鬼怪神仙,而是幽明,也就是陰陽。《易經》講的是陰陽之道,大人能夠完全應和陰陽之道,所以合其吉凶。本意來說,就是合道也就沒有吉凶了,什麼也傷害不了了。我個人覺得,這個描述有一絲情感在裡面。大人要照顧人民,所以會引導人民趨吉避凶。《繫辭傳》說聖人看到天下情況,退而歸之於密,同人民共吉凶,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再往後,說大人先天弗違,後天亦順之。先後也是陰陽,遵循了陰陽之道,那麼天道也好,地道也好,人道也好,鬼神也好,都不離其中了。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首先這是出自《文言》,相傳是孔子的作品。但孔子對《周易》只是懂得它的"形",或者說,孔子對《周易》只知使用方法或易理,但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真正懂《周易》的,我們知道的只有老子。這段話前還有一句:夫大人者。這很重要。可以看出在孔子心目中,所謂"大人"所要具有的條件(素質)。孔子時代的大人是指有繼承權的人,或稱君子,是正妻生的第一個兒子,又叫謫長子。謫長子繼承爵位後成"大人"。那麼"小人"是指沒有繼承權的兒子。在《論語.陽貨》中有這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則不遜,遠則怨之。這裡的小人就是沒有繼承權的兒子的意思。

孔子學易是在六十歲,如果《文言》真是他寫的,那麼,那時應該年齡已近七十,也就是說,孔子的學術觀點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孔子一生都在為"正名"思想奔波,通俗地說,孔子認為每個人處於什麼位置,他的道德品質、言行舉止都要符合規範,不能僭越。在孔子心目中,大人應該是道德如同天地(這句話並不是說天地是如西方god,有人格,若要理解這句可以去看魯洪生談易經),行為舉止像日月一樣光明磊落,治理家(國)要像四時一樣有條不紊,他的能力還要強,對未來的把握如同祖先一般準確。這樣的人就是做前人沒做過的事,也不會違反自然規律(天道);做需要做重複的事,一定會因地制宜。這樣的"大人"是不會違逆天道的,又怎麼會違反人道呢?更不用說違反祖先傳下的傳統。

以上是我粗淺的認識。共勉


對於「非常人」來說,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順應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後行事,就順應天理。天都不逆他,更何況人?何況鬼神? —————來源於百度


白話說就是要合群,當然這說的不是領導者。都合群了,當不了領導者。


天地合德曰仁,日月合明曰義。四時合序曰信,鬼神合吉凶曰禮,做到這四點,便是智!禮義仁智信,,孔子的理念


就是躺贏的意思!


父親給兒子打電話:

「兒子,你好好考試,不要緊張,後台爸爸已經給你找過了,挺硬的,但是高考這個過場你還是要走一下的。」

兒子:「嗯,我情緒調整的挺好的,考的也不錯,對了,你給我找的那個後台是誰啊?」

父親:「觀音菩薩……」


夫子注易,氣度恢宏,愚草介徒,只熟玩易,可御可節,可賞可玩,易樂


就是說易經講的是普遍的道理,不是針對特定行業或情況。各種東西都符合易經講述的規律。

中國哲學以易經為發端,其總體是閉環型,而西方文明猶如棍子向上向下至於無窮,我們用一套環狀理論解釋萬事萬物。而棍子就需要無窮的探究。上至宇宙之無限,下至夸克的大小,但永遠不會有盡頭。這是西方文明幼稚之處。因為理性有他的局限,康德這點看的很透徹。比夸克小一萬倍的粒子也有,但我肯定它不能脫出易經所描述的規律特性。


天地,日月是講天干地支。四時是講天干地支出卦的旺衰。鬼神是講在六爻卦裡面的用神


推薦閱讀:

TAG:易經 | 周易書籍 | 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