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媽媽總是會發生爭吵最後變成一個大的矛盾,我想和她好好相處該怎麼做?

自從我放暑假之後,只要我在家裡,我和我的媽媽,總是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起來,她總是和我爭辯,然後就變成一個大的矛盾。

今天因為一件事,她把我的東西弄壞了,我希望她能向我表示道歉,並且將我的東西修復。

我好好的跟她講道理,她就說難道我和你的感情就只值這點東西嗎?再說我又是不小心的。

我說我們就事論事,你將我的東西弄壞了難道你不應該道歉並彌補嗎?(她總是這樣,每次都是不小心,我也很生氣,為什麼她就不能仔細點呢。)

她卻和我爭吵了起來,然後說,如果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的眼睛弄壞了,難道他還要把眼睛賠給他嗎?

我真的很不明白為什麼說這些。我說,如果一個人把另外一個人的眼睛弄壞了,我覺得他有必要去彌補那個人。

她卻生氣了,說,如果不想讓我打你,這兩天就不要跟我說話。

我不明白,為什麼她把我的東西弄壞了,卻能這麼理直氣壯地對我生氣。

我真的很難過,我想好好的和她相處。但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該怎麼辦?


你經濟獨立了可以離開她,在此之前一切原本都是她的,她只不過弄壞了她的兒子的東西,錢是她出的。


這個世界上,想要和平共處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實力趨近於平衡。

跟父母的矛盾其實更多是新制度的覺醒和過去制度如何持續的問題,比如媽媽一般都說起床就要疊被,而你的喜歡是出門前在疊被,然後就發生了一次衝突,但兩個人在衝突之後,並沒有就兩次衝突達成任何意見的一致,所有這個問題沒解決,類似的問題又層出不窮。

在就是傳統中國式家庭的溝通方式都比較暴力,不是情感地位完全不對等就是「苦大仇深」,而這樣環境成長的我們雖然對世界有新的看法和認識,但也難免會在解決問題上耳濡目染。尤其是跟我們的父母解決問題是最為明顯,因為這是我們最熟悉的,所以也是最本能的表現,當然,也有極端相反案例。再加上我們年齡逐漸增大,行為能力逐漸加強,生活問題趨於類似,就會越來越像我們的父母,這也是原生家庭問題最明顯的表現。

而解決問題最根本的就是「溝通」,之前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同樣是另一半出軌,羅子君和唐晶的處理方式區別非常大,溝通也是一樣,如果我們都在用本能溝通問題,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情緒牽引。如果我們選擇一種系統的、非暴力溝通的形式將會逐漸擁有良性的溝通過程,但這需要雙方都明白。

所以,我在與父母溝通時,逐漸學會了進行理性分析,而不是你喊一句,我喊一句。把對方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把行為本性全部都描述清楚。比如,那天我家親戚在勸我早點結婚生子的時候說:「年紀大了不結婚,人家都該說你了,這孩子肯定有什麼病!這麼大不結婚?」我就問了她幾個問題:」人家都是誰?他們一年能說我幾回?說這幾回我能聽見幾次?如果我一次都聽不見,是不是等於他們沒說!「當時被我懟的一句話沒有。我也不是非要懟她,我就是想說,她的話在邏輯上漏洞太大,既然有漏洞,那為什麼還要一股腦的執行呢?

理性溝通是不是一觸而就的,是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的,只有自己能靈活運用之後才有能力在溝通上引導他人。如果想系統的學習可以去讀《非暴力溝通》、《應對焦慮》這兩本書,一個是將如何良性溝通,一個是教你解決已產生的焦慮情緒。

不要覺得這是一種對母愛的褻瀆,你愛她,她愛你,本就是血濃於水、與生俱來的感情。所有的對話都要基於」任何一方都不該質疑對方這一點「的基礎上來進行, 如諾不然就是不講理!


不太確定,單純從這個問題講,實在不好回答,不嚴謹,如果能私信說,我能詳細的幫你分析分析


謝邀。

一、典故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同態復仇。據說出自漢謨拉比法典,古代羅馬法也延續了這一規定。

《十二銅表法》 規定了「同態復仇」:指氏族、部落成員遭到外傷害時,受害者給對方以同樣的方式,按受傷害的程度實施正當的復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齒抵齒、以命抵命」。

聖經舊約律法也有這一表達:

&-->

不知道你母親文化程度如何,她可能看了相關書籍,想藉此典故向你說明道理。我覺得她用這個典故不恰當。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記載:

耶穌論報復——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馬太福音 5:38-42 和合本)

注釋:

&-->

在新約,耶穌教導門徒愛人,寬恕、善待傷害他們的人。

剛才(見上文),我之所以說你母親用典不恰當,是因為你並不是東西被弄壞了,想把母親的東西也弄壞,不屬於同態復仇。而且,你可能根本沒想過要報復母親,只是希望母親道歉,修復損壞的東西,這是合情合理的。

但從母親的話中我們可以窺見,她其實非常希望孩子原諒她。

二、為什麼合理的請求得不到正面回應?

有時候,說話時的態度、語氣,比內容更引人關注。如果你含著怒氣,去跟母親理論,母親很可能比你更生氣。人在發怒的時候往往失去理智,找不到對方說話的重點,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特別是在孩子青春期敏感、家長更年期煩躁的時候,真是一言難盡,分分鐘世界大戰……

所以,一定要冷靜下來再去交流,迴避爭執。我的經驗就是轉移話題,或者寧願自己忍受母親的一些責罵,也不懟回去。語言交流太難的話,可以寫信。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

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

(箴言 23:22 和合本)

我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借了同學自己買的一本嶄新的數學練習卷(別笑我,我就是這麼熱愛學習的書獃子。沒打算買,想著借來做做再還給人家),假期把它放在書桌桌面上。我媽生氣的時候,順手把這練習卷摔在地上,把它摔皺了。我很難過,畢竟是借別人的,弄皺了不好還。可是那晚我媽氣在當頭,我也不好跟她說什麼。我等到第二天,她消氣了,我才說:「媽,我們去書店吧。昨天我桌上那書,是借同學的,這下皺了,得賠一本新的……」結果我就買到了一本新的練習卷給同學,自己寫那本摔皺的。

我媽好像也沒有道歉,那句「對不起」真是長輩難以說出口的,就像他們也不會輕易說「我愛你」。我理解這一點,後來也就原諒了她,即便她不說抱歉的話,還嗔怪我沒把借的東西保管好(???)。在別人道歉之前就已經原諒他人,自己心裡也舒坦。

如果說,你並不是非要母親親口道歉才行,只是想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就要找個好時機,和顏悅色,講智慧巧妙的話語。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得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歷練,網友甲乙丙丁不能每一次都幫得上。

三、假期與家人和諧相處的秘籍

講述學生放假回家宅,被老母親各種吐槽各種罵,以及應對方法的漫畫已經出現了,有興趣可以搜搜看。

我總結呢,有這麼幾點:

1.多出去活動鍛煉身體,少看手機打遊戲,按時吃飯睡覺起床,老母親不操心;

2.多做家務好貼心;

3.與兄姐弟妹玩得好,不吵架,一家和諧笑嘻嘻;

4.勤學習,有規劃,老母親不怕孩子沒出息;

5.老母親,更年期浮躁發脾氣,適當迎合就可以,說得對來就該聽,不對也別懟回去。

年輕人,多經歷,各種小事沉澱漲知識,遇到挫折也沒事。

願經歷風雨的小苗終成參天大樹!


她是你的媽媽,是十月懷胎生下你的,如果你能感受到她是愛你的,那麼除去大是大非的問題,許多東西其實相對於愛而言不算什麼。也許你可以試著把她當個孩子,在你小時候她有耐心教你說話,教你走路,那麼現在你也用同樣的耐心去對待她,希望我的話對你有幫助。(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感覺不大好評論。

按照兩個自然人之間的常理來說應該是題主說的對。不過這字裡行間里滿滿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既視感。

個人感覺兩邊都有點不夠寬容吧,emmmmm要不你試試先控制控制自己脾氣去試試?父母弄壞了我的東西?我是覺得彌補我損失就好,道歉不道歉真心無所謂。

就這樣吧,還是濃濃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既視感啊(?_?)


試著關愛你的媽媽吧,你並不能夠想像從你出生到現在,她為了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給她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不可以被辜負的那個人


你愛你媽媽嗎?如果愛,請尊重她,不小心弄壞了你的東西就必須給你道歉?都說了不小心的還不算道歉?那你惹你媽生氣了、做錯事了,給她道歉沒?還想問一下,現在是你在養你媽媽?這麼針鋒相對。想和你媽媽好好相處,首先要把她當成媽,不提倡愚孝但尊老愛幼還是要提倡的。


題主,更加聰明的父母,懂得和子女好好交流;同樣,更加聰明的子女,懂得和父母良好交流。

你和你母親,我猜你們相處以來已經容易自帶負面情緒。所以,略微給你倆之間點導火索,你倆的世界大戰,就起來了。你分析下,注意避免。

真正尊重,是良好互動交流的靈魂。請你告訴你自己,並開始做起來。

請你謝謝我啊!笑笑,你別介意啊!


如果爭吵了,你可以選擇讓讓步,不要讓憤怒沖昏頭腦一昧頂嘴,就算父母錯了,也要等父母冷靜下來再慢慢討論,


我覺得問題是,你和你媽媽的觀點不同導致,你的媽媽一直以來視你為自己的私有物品,你就是她的一部分吧。而你呢,現在的你自我意識強烈,因為你長大了,自我獨立意識都漸漸覺醒,我是支持你的,我覺得你描述的事上,我支持你,我覺得作為一個媽媽,就是要尊重她,把他們視為一個獨立於世的人,而不是那個沒長大的小女孩了。你需要她對你獨立個體的認可和尊重。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覺得和孩子相處的最好形式就是做孩子的朋友。父母錯了需要向孩子認錯。你和媽媽的之所以在這些小事上有矛盾,最主要的就是你媽媽沒有擺正自己對孩子的心態。從人的一生來講,孩子和父母就是不斷的分離,從第一次從娘胎里出生,是第一次分離,然後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離父母越來越遠,到最後有了自己的小家,這都是無數次作別與分離,做媽媽的要擺正自己的觀點,不能親情綁架,你讓她向你承認錯誤,一是可能讓你媽媽覺得你在挑戰她的權威,二是可能覺得母子間這麼分彼此,會很生分。這讓她怕你一天天長大,怕失去你吧。我覺得可以這樣解決:讓你媽媽知道你的感受。明確告訴媽媽,媽媽我會一直愛你,但我更希望我們能像朋友那樣相處,相互尊重,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整日纏著你的小屁孩子。我需要被尊重,你要是能對我說聲對不起,我會感覺被尊重了。相信你媽媽應該對此也很困擾吧,也建議你媽媽能自我尋找途徑找到與兒女們相處的正確方式。


換位思考,她是母親角色,關心,啰嗦是理所應當的,撒下嬌,坐下來靜下心多談談闡述你的想法。


換位思考,主動讓步認錯,因為他們是最愛你的人


或許等你不在家 或者出去離她很遠的時候 你們都會慢慢原諒對方 想著對方的好 覺得什麼矛盾都是小事了


你要抓住你和她之間最深的聯繫,每次吵架都透過表現看本質,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其實你沒事兒吵架就往小時候扯,說著說著,就能勾起你們埋藏在心底的那份溫存,也吵不起來,不然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是一個女兒,也面對跟父母溝通會出現誤解的情況。我覺得你的出發點是合理的,但是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可以更坦承地講出自己的情緒。

告訴媽媽你的東西被弄壞了挺心疼的,媽媽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那你再給我錢我自己再去買一個好不好?

你只需要講出自己的捨不得,不需要重點放在媽媽錯在哪這件事上。會更快地把問題解決~

我同時是一個媽媽,面對孩子,長輩,隔代溝通不協調好多年,現在回頭想想覺得挺可惜,錯過了本來可以溫馨親密的時光。

從你的提問看得出來你很在乎自己的媽媽,我們的父母那一輩,忙著生活,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學校也沒關於情緒的課程,但是我們還年輕,還可以後天學習。希望可以給你一點啟發o(^▽^)o


推薦閱讀:

TAG:母女關係 | 家庭關係 | 三觀 | 家庭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