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大部分父母為什麼控制欲那麼強?

中國大部分父母為什麼控制欲那麼強呢?沒把孩子當人?還是把孩子當寵物養?按道理說他們的家庭環境也不是那樣啊,就我爸說他們每家都8個10個孩子,能養活就不錯了,根本沒人控制孩子,種地幹活養家都顧不過來,說不好聽的死一個都不是很傷心,怎麼到他們這一輩就控制欲這麼強呢,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我覺得還是文化傳統決定的。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社會自古以來是以「家」為單位的,這裡的「家」和我們現在的三口之家的家庭還不太一樣,是一個「家族」的概念。和我們現在主要依靠個人努力出人頭地不同,古代要出仕做官那是要依靠整個家族的力量的。

這不僅僅指家裡已經有人身處官場,仕途因此會更加平順的富貴之家。對於貧苦老百姓來說,要想讀書,那也是需要整個家族來供養的。讀書意味著不幹農活,意味著一個壯年勞動力數十年不會對這個家的生產力做出貢獻。這在農耕社會那就是個嚴重的生存問題。怎麼解決呢?就是家族其他人放棄讀書的機會死命幹活給供著唄。這樣個人受家族的恩惠可以讀書取得功名,功成名就之後也對整個家族有責任,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另外古代婚姻基本是一種家族間的政治聯姻,講究門當戶對,以及可以給整個家族帶來利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那麼強的效力就不足為怪了。

雖然現在離最後一代封建王朝過去已經100多年了,但中國人思維中的「家」觀念依然被文化傳統繼承了下來。兒女對於父母來說,雖然疼愛,但可能並不被完全當成獨立的個體,而是這個家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中國的父母經常有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或者以關心的名義左右兒女的婚姻,其實潛意識裡都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考慮進去了。

當然,從某方面來說這也無可厚非。因為「以家庭為單位」的影響是雙向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產生更強的控制力,子女受到父母的「投資」也更多。因為父母基本把自己能給的都給了子女(包括情感上和經濟上的,一個例子是「啃老」現象),子女就有義務贍養父母。那麼父母不自覺地因此為自己的利益做一些考慮,要求兒女功成名就能賺到錢、讓自己有面子,或者兒女結婚之後雙方父母三觀相合、門當戶對,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你下半輩子基本就靠著兒女贍養了啊,因為你基本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投資到兒女身上了啊,肯定要期望兒女會過得比較體面,才算是教育成功。這其中就不免有所引導和控制,強加自己的三觀。

更別提計劃生育導致這一代基本是獨生子女,投資風險很大,作為股東的父母看著子女沒有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怎麼能沉得住氣不出來管一下?

作為對比,為社么題主會覺得外國家長的控制欲沒那麼強,是因為他們觀念上是以個人為單位多一點,而非以家庭為單位。

以美國為例,這是一個200多年歷史的原殖民地,開荒國家。這麼短的歷史不足以讓他們形成宗族觀念,並且對於美國荒野的開發當中,主要還是個人能力佔了主要地位,而非家族幫助。加之民主獨立思想的廣泛傳播,他們國家的傳統意識形態就是以個人為單位的。

他們的孩子成年之後受到家庭的投資較少,自力更生,他們的父母晚年也有自己穩定的經濟來源或者社會福利,因此依賴子女的贍養也較少。我覺得這種經濟關係之間的獨立,是造成他們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獨立的主要因素。因為獨立,所以父母的控制欲也少得多——因為子女成長為什麼樣子其實和父母后半生的幸福生活關係沒有那麼大,子女成長為什麼人才,和什麼人結婚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所以,中國父母控制欲強是有道理的。而作為子女,想要擺脫這種父母的控制,我覺得就是應該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成為優秀的人才,而不是去依賴父母的社會關係或者經濟支持。當然,現在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那麼你拿了那麼多好處,父母管一下你的私生活、控制一下你的人生走向,你又有什麼辦法呢?


愛和控制是有區別的,真正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不需要回報自然不會控制。你是自由的,父母也是自由的!

父母的渴望控制恰恰反應了他們需要通過對外物的掌控來產生自由的快感。這其實是一種煩惱,是一種煩惱,一種煩惱,煩惱。

這種煩惱恰恰通過控制孩子來發泄出來。

我們可以不被他們的煩惱所影響。當我們本身沒有這種煩惱,自然就不會被父母的煩惱所影響。重要的是我們想擺脫父母的控制欲本身這件事就反應了我們的控制欲,其實給我們帶來困擾的不是父母本身,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控制欲。但是往往父母控制欲重的必然會影響孩子,孩子長大後也會變成父母一樣,控制欲很重。

但是可以通過後天來改變,我推薦內觀。

其實問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作者不知道解決自己的控制欲。

方法:

第一步:承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我控制不了任何事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覺知。

第二步:平等的覺知這只是一種煩惱。這只是一種煩惱,我知道這煩惱會過去的。靜靜的覺知,不排斥它,也不讚賞它。

這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可能會很遠,中間我們要做很多事,比如去了解怎麼內觀,

中國的內觀中心有哪些??

www.zhihu.com圖標

或者百度一下中國內觀網

有機會參加一次內觀,沒機會就網上聽聽音頻,跟著做

他們只是被煩惱控制了。

當你認識到父母的控制欲只是一種煩惱,他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煩惱,於是選擇了最普遍的方式~發泄出去。

當我們自身做到可以戰勝這種煩惱時,自然會對父母升起憐憫心。

不可否認父母對我們的愛有時確實是不需要回報,但是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 你要達到A,我才會給你B。

A可能是考試成績,衣服的風格,聽話,對象要符合父母的要求等

B可能是物質獎勵,還可能是精神獎勵。

每個人都有控制欲,因為外在世界在不斷變化,我們內心也不斷變化,會產生一種失控的感覺。而人都往往希望能控制一切。但是唯一不變的是:「一切都在變」,一切都是無常。

例如得到第一名,想永遠保持在第一名的位置,但是事實可能事與願違,當我們得到第十名,就會產生對事物的失控感,然後產生很大的挫敗感。特別是大人很難面對自己挫敗的一面,為了避免直接面對這種情況-我很差,我控制不了這件事。這時恰好有一個事物~孩子,能夠完全掌控,這滿足了大人的快感。當然快感會讓人上癮,越挫敗越控制,越控制越挫敗。跳出這種輪迴的方式就是內觀,不僅僅對大人有用,孩子也適合。

這種控制欲的表達方式可能是愛(無微不至的愛),也可能是呵斥,打罵,侮辱。只要是能讓我產生可以控制你的感覺,什麼事都可以,最極端的是強姦。父親強姦女兒。犯罪心理學所說:強姦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控制欲,侵略欲,而不是性慾。

然後他們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滿足。但是受到傷害的是孩子,而他們的理由往往是:「我這是為你好!」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會莫名其妙的收到批評,甚至侮辱性的辭彙,比如:「我怎麼有你這麼差的兒子;考的這麼差還在玩電腦」

煩惱就是這樣:

了解它,覺知它,它就會消失,

排斥它,滿足它,它就會更加強大。

覺知,只是平等的覺知!!!

觀察,只是觀察。

謝邀!


因為大多數人的人生中,能控制的,也只有孩子了。能欺辱的,也只有孩子。


因為他們見識過社會的殘酷 人心的險惡


因為全世界都沒有計劃生育,只有中國有,80後90後大多數是一家一個孩子,如果孩子出了問題,那麼父母老了會過的很凄苦,家裡孩子多的話,選擇概率就會大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來看,兒女都是要負責養老的,即使不養也是要常回家看看父母的,生病住院也是需要兒女照顧的,中國的老人相對排斥養老院,大多老人認為只有兒女不孝,不想要自己,自己才需要住養老院,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父母把我們送去全托幼兒園時我們的心理感受一樣。


推薦閱讀:

怎樣才算當好一個合格家長?
孩子13個月,想給孩子買支點讀筆,麻煩大家推薦一下哪個牌子比較適合?
小孩子特別磨人,而且只磨媽媽,怎麼破?
兒子的玩伴很聰明也算很有心機,還應該讓孩子跟他一起玩嗎?
你從你父母身上學到了什麼,讓你覺得如果你有孩子一定不這麼做?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