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共越來越少了,東方是不是真的快過氣了?


願意支持同人作品的,或者說,願意當社團金主的,從來就沒多過。

而那些在各種網站無端ky,在已逝歌手評論區@人的,從來就沒少過。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支持同人作者,錢包是人家的,有支持與否的自由。更何況東方要真支持起來,花費實在是太大,買了幾個碟之後就明白了,我是真沒錢。

而你也禁不了那些無端ky的,那個B的戀廚頭子剛影逝三度,而他也只是個代表而已。遲早有一天,東方眾得死在這個月供倆字上。


對於入坑東方的人的數量,以及各種活動、作品數量等等能反映出東方熱度的數據在THB上有,就算沒有也還可以去p站等等地方去查,還有例如weplay等等新近的事例,東方過氣其實只是車車人自己玩的一個梗罷了,實際上沒那麼快涼,也不大可能那麼容易涼,只要鱒還創作,那麼東方的熱度就還是會有。

問題回答完畢,我接下來想談談「越共」這個詞和東方的關聯。在一開始,我們還沒有稱呼自己為「越共」,多的是「車車人」、「車萬人」(簡體字的梗)、東方狗、東方眾這種稱呼。「車車人」也是由「車萬」衍生的。至於後二者就是很一般的稱呼了,內中也沒什麼能夠太深究的地方。

我覺得在東方圈中開始稱呼「越共」,是在這張圖以後:

&-->

這個圖玩的梗也顯而易見,「當樹林開始講越南語...」,睜眼一看一個人影都沒有,實際上到處都是人。對於東方人來說,也會有這種感覺:平時的網路社交中見到的人明明沒有任何能表明他是東方眾的跡象,但是都突然(或者隱蔽地)開始玩東方梗,可見東方人是很多的,但「不到特定時候」一個都見不著。17年新出的人物矢田寺成美所戴斗笠,和越共們的形象比較重合,豐富了東方眾們玩越共梗的素材。去年的上海weplay,多少人戲稱為「越共一大」,明明一個東方不是主角的活動,但去到了流量多到被「限流」的地步,加深了東方眾們對「越共」這個梗的印象,更激發了玩梗的熱情。這個梗同時還有著鏈接其他IP(例如紅管),產生新梗的作用。

但「越共」成為東方眾們的第一印象和首要自我標榜,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越共的特性和東方眾有重合,但不是全部都重合,也不是全部人都重合;圈內人大家這樣自稱玩梗,都了解怎麼回事的,那沒什麼問題,只是對圈外人也還自稱「越共」,會給人一種「越共=東方眾」的第一印象,對東方的認知就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我們東方眾當然知道其實東方和越共的關係不大,重合的地方也就那麼一點點,但在圈外人眼中可不一定是這樣。

&-->

所以要我套回問題中文的條件,我會說:越共都是平時找不見的,所以給人一種「越來越少了」的感覺也是正常的。實際上的話,關注數據就能給你答案,也最能有效避免倖存者偏差。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幾年東方眾的人數可是上升的,自己去thbwiki查,自打17年就在轉暖了


謝邀

過氣是不可能過氣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過氣的

東方從16,17年喊過氣了,喊到現在

你看看東方熬死了多少部動漫啊

去年上海的weplay,你們知道的,來的東方眾太多了,搞得保安過來把場地揚了,對比一下最大的暴雪區,人簡直不要太多好吧

今年的拜年祭看了沒

東方出現了3次,冰原競速,保家衛國,流年如歌,一共登場了8個角色

我不懂,越共怎麼就越來越少了呢,你看白上吹雪的東方萃夢想,裡面全是越共

越共不是越來越少,是他們從草叢裡探出頭時你們沒看到


個人感覺上,東方愛好者數量還是在增加的,尤其是和16,17年那陣兒相比,現在的東方圈充滿了希望,一天比一天強。現在我們是在走上坡路,在向火的方向發展,如果你到16,17年,倒是完全可以說東方快過氣了,因為當時感覺真是一天不如一天。

其實你從當年東方藥丸和過氣東方梗的發展演變就能很好看出來。當年先是有了這些過氣梗,然後大家用。之後過了一兩年大家開始抵制過氣梗,覺得東方不過氣,過氣梗說多了怕假的說成真的。再然後到現在過氣梗基本消失,流行起越共梗。我覺得這梗或多或少反應了現實,就是當年東方是真的瀕臨過氣了,所以才出現過氣梗。但是之後東方撐下來了,止住了下跌,大家也害怕接著說過氣不吉利,也可能讓外人誤解東方真過氣,所以抵制過氣梗。再到這一陣東方復甦,人氣回升,東方逐漸恢復其影響力,然後才誕生了越共梗,形容東方眾到處都有。。

事實上現在連越共梗我覺得某種意義上是自卑的表現,自己不覺得東方影響力很大(當然現在確實不大),彷彿在非東方作品裡看見東方眾很罕見似的,,,事實上擱在過去,在非東方作品(尤其是在b站)里沒有東方眾出沒那才稀罕。相信未來如果有一天,越共梗消失不見,那麼那時的東方也就可以說是恢復全盛期的影響力了。


推薦閱讀:

TAG:東方Project系列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