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受過虐待的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更深的依戀?
如題,小時候也算經常被媽言語以及身體暴力,後來也有了心理以及精神層面的病,家族應該有點精神病遺傳,父親則是對我使用冷暴力以及言語暴力(冷暴力居多)。
但不能理解我(以及不少孩子)竟然對父母的依戀更加的多,更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甚至有時沒被打會產生感激……這是為什麼?難道不應該是恨意嗎?
每一個人的原因都不同,建議去看一下專業的心理醫生。
可能你的父母小時候也遭受過虐待,可能是父母的遺傳基因,可能是長時間身體習慣了這種體罰,就像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不挨打難受。可能是抖m體質,可能有聖母情結覺得被施暴是解救暴力者。人的心思很複雜多種多樣。
以前看過一個心理案例,一個女人結婚三次都被丈夫家暴。其實她的後兩個丈夫以前並沒有過任何暴力行為,人緣都挺好的。她經常用言語故意激怒對方,好像是故意激怒對方來家暴她。好像是把自己擺在一個拯救者聖母的角度,所以就需要一個被拯救的施暴者。我也不太理解,就是閑的沒事找打吧。反正自己覺得開心就好,畢竟m還想找個s呢,如果不喜歡那就反抗。
心之愛心理諮詢師,李曉文:
你好,恐懼讓我們有更深的依戀。
擁有安全感的時候我們往往是向外探索,而在有深深的不安和恐懼使才需要迴避,需要找依靠。
受過虐待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有可能也沒有機會很順利的發展自己的自我意識,自我邊界,更多的是被自己的恐懼幻想所包圍,他生活在一個處處是危險的環境里,處處需要小心謹慎,整個人在一個防禦的狀態里,所以沒有被打對他來說就是感激,因為他意識中自己應該是不被接納,不被喜歡的,期待是避免糟糕的狀況,所以沒有被打就會感激。
恨意是擁有了自我意識,自我邊界後的行為,恨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行為。當我們弱小的時候是不會感覺到恨的,只有變強大了,有資本了才有了恨和抗爭的資本,國家如此,人更甚。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沒有機會建構自己的,沒有自己的人也發不出恨來。這也就是為什麼長程諮詢對人幫助大的原因,因為我們在幫助一個人建構自我。
發佈於 2019-01-0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超越幻術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理解不了。小時候我爸打我,我會還手。絕不接受家長體罰。
理解不了。小時候我爸打我,我會還手。絕不接受家長體罰。
謝邀!因為恐懼
一開始的錯就不是孩子的,但經常被打,打到懷疑人生,認為真的是自己不夠好才挨打。所以更想表現出自己其實是好的,自己可以如何如何。以為自己依戀就可以避免挨打。被打成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其實呢。。。對方本來就有病。甚至以打人為樂。他的良心根本不痛。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遠離帶給你傷害的人,獨自療傷,重塑自我。
謝邀。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人質情結、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於他人。
理論形成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與Clark 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警方設法打通了保管庫,用催淚瓦斯將人質和劫匪驅趕出來,這場劫持拉鋸戰才終於結束。
然而,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卻十分抗拒警方對他們的救助,甚至在事件發生後幾個月,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人質中一名女職員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這種屈服於暴虐的弱點導致的特殊反應,就叫「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理論研究
斯德哥爾摩發生的這起案件激發了社會科學家的探討,他們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之間的這份感情結合,到底是發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一宗特例,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而後來的研究顯示,這起研究學者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事件,令人驚訝的普遍。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誘發條件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誘發一般有如下四個條件:
1.人質必須真正感到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感到絕望。
3.控制人質的信息來源和思想。
4.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總結:造成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成因有二,一為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為了保命不得不迎合加害者,對加害者諂媚;二為人性中對強權的屈服和膜拜。而以上的四個形成條件正是這兩大成因的演化,這其實也和專制社會的形成有很強的共通之處。
演化歷程
1.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2.害怕: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其他案例
1976年,法航139次班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到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根據一名頭腦清醒的女人質回憶,劫持過程中,留給她強烈印象的不是恐怖分子如何凶神惡煞,如何毆打、虐待旅客,而是每當恐怖分子頭目發表演說時,全機艙里就會發出如潮的掌聲。
事件發生後,這個叫做達維森的女人質在回憶中說了這樣一句話:「現在,只是現在,我才理解:當人們想活命時,是最容易受騙的。」
此外,在2014年,年僅26歲的美女阿弗頓·伯頓瘋狂迷戀美國史上「最臭名昭著連環殺手」、80歲的查爾斯·曼森,並且在監獄中與後者舉辦了婚禮,正式結為夫妻。年紀相差54歲的爺孫戀,對象還是曾經製造過一系列血腥謀殺案的連環殺手,讓家人獲悉後又驚又怒,拒絕出席婚禮。從某種意義上看,這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案例之一。
重慶心諾心理諮詢中心 www.cqxnxl.com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讀書的好處。
我生在一個完全沒有愛的家庭,三個孩子,我是中間那個。
沒人重視我,也沒人教導我。
我就像個野生動物。
沒人管也有沒人管的好。我愛看書,我想盡辦法搞到各種課外書,我怎麼看書也沒人管,所以我的閱讀量驚人。
在書里我學會女孩子要穩重大方,儀態端莊,因為世界名著里既不乏歐洲舊傳統淑女的禮貌禮儀,也更有中國古典美人的幽閑貞靜,我從小就懂得在人前溫和多禮,吃飯喝湯不發出聲音,坐下來雙膝併攏絕不抖腿,聽人說話時專註而深情。
這是我外表的樣子,不知多少人贊我家教好,沒當被人稱讚,我都會微笑說沒辦法爸爸媽媽管的嚴,其實我也是調皮的很呢。因為我心裡清楚我越是把教育的功勞歸於父母,越顯得我父母不凡,別人對我又不一樣看待。
回到正題,我會對父母依戀嗎?不存在的。
然而我依舊在人前一副對父母很依戀的樣子,我上完大學就遠離家鄉,即使過年也不回去,但會在空間感慨思鄉之情。中國的孝道,表演的成分很多,只要做出很孝順的樣子給別人看就行了。我父母有退休金,我也一樣給生活費,但是,我完全不在乎父母的感受,就像當初他們不在乎我。
現在,父母對我又敬又怕,因為我有錢有能力,而他們完全摸不透我的心思。
我早就看透了所謂父母子女的一切,大家合力做一場戲,反正終有一天,曲終人散。
推薦閱讀:
※距離5公里,一星期見一次面,算是粘人么?
※男朋友有個很好的晉陞機會,待遇比現在好一倍,但是要被外派到其他城市,我應該支持他還是拒絕?
※喜歡的女生說自己無趣,沒有幽默感,聊不完的無聊話題,後來都不怎麼理我了,該怎樣去改變去吸引?
※雙方獨生子女,婚後與男方父母同住,女方提出一星期回家住兩天,男方表示不理解,是女方思想有問題么?
※女友拖延、邋遢、粗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