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足球全場都沒幾個球,總是上下半場最後幾分鐘絕殺?

是假球還是足球就是這個規律


這是個典型的「倖存者偏差」,絕殺局按比例算其實並不多,但因為絕殺局更有報導價值,會被媒體集中報道,令大眾覺得「總是」出現絕殺。


首先,跟假球沒有任何關係。

其次,上下半場末段和初段是足球比賽常見的打破比賽平衡的重要時間點。原因則在於雙方在這一階段的心理和戰術博弈。

比如說,像巴薩和曼城這樣的傳控球隊,非常需要控制比賽節奏,這也是他們擅長的東西。而當比賽進入他們的節奏之後,對手就會踢得很困難,而這類球隊也普遍存在一個共性:進入比賽狀態的速度偏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球隊面對他們的時候就會選擇「搶開局」。像2011-12賽季的AC米蘭,在歐冠小組賽首輪碰上巴薩的時候,就依靠開場提速壓迫,由帕托在開場第24秒打進第一球。

而上下半場末段進球也同樣存在一些特殊需求:

比分落後,需要抓住最後進攻時機。下半場尾聲還落後的時候,抓住最後時機是毫無疑問的,在杯賽中甚至會11人全部參與進攻,罰角球時己方門將也出現在對方禁區。而上半場末段猛攻一波,一方面是考慮到如果此時進球而改變比賽局勢(領先或追平),對於球隊來說下半場就能輕鬆一些,心理包袱也能放下來不少。另一方面,則是對手很容易在這個時間懈怠。這對你我來說也很適用啊,踢野球的時候休息時間快到,我們也很可能此時放鬆警惕。


隨便找了一份英超18-19賽季的進球數據統計

&-->

毋庸置疑,最後15分鐘的進球數明顯高於其它時間段。其次是下半場中段,然後是上半場中後段。

再看球隊,紅色的為當賽季前5名球隊,藍色為當賽季後5名球隊。顯然,強隊後15分鐘進球率總體高於弱隊後15分鐘進球率。弱隊進球時間段相對平均。

結合數據及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一般在上下半場開場階段,雙方體能比較充沛,且處於初步博弈階段,進球數量偏低。隨時間推移,戰術效果逐漸顯現,進球數量提高。比賽最後階段,強隊有更強的體能,能夠保持更好的競技狀態。強弱差距更加明顯,進球數量達到最高。


不客氣的說,因為你看的比賽太少了


多數與體能有關。


倖存者偏差罷了 你只記得絕殺的球,因為絕殺的球刺激、精彩,所以久而久之你就有了這種刻板印象


補充一下另外一個回答,因為體力問題,半場末端都是最辛苦的時候,防守一方如果擺了80分鐘的大巴那最後十分鐘真的是咬牙在堅持,防守可比進攻累多了。


兩個原因:

第一,一場比賽最後往往體力已經耗幹了,防守肯定不到位的時候。特別是業餘足球,基本都是靠眼神防守了

第二,體力的下降也以為著注意力不會那麼集中,當然你也很難一場比賽注意力都集中,但體力下降會放大不集中的效果,從而形成丟球


可能是看的場次概率問題吧,如果場場絕殺那足球就沒那麼刺激了,所以每次逆轉絕殺都讓人蹦起來大喊一聲爽。

人的體力和注意力跟一根弦一樣,時間長了很容易放鬆,越到最後心裡越急,這就越容易出錯,頂級聯賽頂級球隊實力差距不大,誰有大心臟誰贏得概率大一點。


推薦閱讀:

足球中哪一個位置適合新手?
穆里尼奧在曼聯下課後還能有機會繼續執教豪門球隊嗎?
有什麼著名足球球星在最近幾年退役了?
冰島才32萬人口選11個人踢進了世界盃,我們16億人卻選不出11個水平好點的球員?
一個足球運動員到了 30 歲之後的競技水平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TAG: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