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infp,一部作品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被你奉為神作?


1.恰到好處的理想主義劇情或結局,就是不脫離現實。infp的注意力在未來,而且是持積極看法的。結局可以不好,但是角色依舊堅強積極,也是我的爽點嚶嚶嚶。【推薦《結婚禮服》,標準式結局】

2.顏值順眼即可,主要是演技自然和讓人舒服。

【推薦日劇《鄰家月更圓》,很多日劇我都get不到顏值(捂臉)】

3.台詞偏生活化,不要角色領悟之後說成什麼「真理似的結論」,而是以自身為基礎的想法。比如主角被欺騙感情後,不會說「感情是虛的/感情中也需要保持距離」,而是「我覺得我下一次,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我希望能夠找到我的真命天子,所以我還要再接再厲」。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也是對觀眾說的,後者是對自己說的,可能這也更加「i」吧。那種說教性的台詞我是最抵觸的。【推薦電影《墊底辣妹》(我覺得老師給沙耶醬的信,以及沙耶醬給老師的信,都讓我感覺誠意滿滿)】

4.角色用眉眼或小動作表達情感與情緒,而不是現在常見的小花小肉頂著一張面癱臉,然後說道:「是的,我現在很悲傷/我強忍住心中的喜悅。」(參考唐嫣的偶像劇)

5.台詞不多,角色的動機和想法不是用旁白(參考《歡樂頌》)讀出來,「樊勝美是個拜金女,她喜歡有錢男人。 」也不是角色第一人稱說出來,「我一定要加油!才能幫助我的家庭,我是家裡的頂樑柱了!」這樣感覺限制了觀眾的想像,或者幫助觀眾不用思考(為什麼他要這樣做,這麼說?)。我喜歡的是那種台詞不多,觀眾能靠角色的行為和動作等來猜測角色動機與想法,於是每個觀眾內心的角色,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推薦微電影《當少年遇上少年》(全劇沒有一句台詞與解說)】(這個可能與「N」有關)

6.劇情主要是內心的掙扎與選擇,這時人物的形象會變得立體飽滿,也充滿懸念。我個人喜歡的是那種關於道德感的糾結,以及對自我的迷茫。【推薦德劇《選帝侯大街56號》(我覺得女主角就是infp, 雖然看起來迷茫迷糊,但是內心卻隱隱約約得在堅守著什麼,特別是當她媽媽逼她對學生兇惡時,她十分堅定的認為自己不想那樣,所以放棄教學。還有當她認為男主角把她當小綿羊一樣玩弄時,她捅了他一刀)】

7.角色要有堅硬的內核(信念),然後各種堅持,即便最後沒有實現,我也會被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推薦韓國電影《姐姐》,雖然我也不知道女主角的信念是什麼,但是我覺得她是非常堅韌的,無論外在多麼多麼柔弱。】

8.劇情可以虐也有憂鬱可以陰暗,但是一定要有某種陽光的心態穿插在裡邊。這可能是物極必反吧,為了抑鬱而抑鬱不是我的風格,就像《寒蟬鳴泣之時》,我只堅持了一季,感覺裡面的角色刻意的反差來給觀眾造成震撼,不喜歡。【推薦電影《嶄新的開始》】


1.作品中不帶有明確的是非標準。(我更傾向於能通過個人感受來變更正確與錯誤的作品)

2.故事的角色最好不是人。(我不喜歡行為情節受理性限制)

3.作品能留給讀者充分的想像空間。(我喜歡能留下疑問的作品)

4.作品能將作品的名字充分的詮釋。(這說法可能有點奇怪,舉個例子,比如《肖申克的救贖》,如果它叫《安迪的救贖》,我大概就要改變對它的評價了)

5.作品能對讀者產生影響。(無論是諷刺性質的還是鼓勵性質的,我希望作品最終能推動意識的覺醒,這裡推薦《聖經》。)

6.能經得起反覆閱讀的作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可以再次閱讀,並且能有不同的感受)

基本上就這些吧^_^


符合世俗眼光下的邏輯,還有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正能量到了極致,不然就是充滿負能量,而且故事荒誕到了極致。

========

上一段是早上剛起來回答的,然後上午自己出去亂晃的時候又仔細的想了一下,又看了其他人的回答,結合一下,自己開始補充。

謝邀,首先我學過一段時間的傳媒類教育,對片子的好壞有很明確的概念。但是我不能讓所有人理解我,有異議歡迎討論。

日系電影里我最喜歡的有兩部《小森林》,《比海更深》。小森林我自己認為是一種理想狀態的產物,是一些疲憊的都市人想要的一種生活狀態。而《比海更深》則是離異家庭無可奈何的事情,《比海更深》可能更符合我對生活的理解,因為我一直覺得生活就是靠一個一個契機串聯起來的。《小森林》只能讓我在夢裡過了。

這裡就要提一部電影《感官世界》,直言不諱,我看過,而且是兩遍。這部電影基於日本的阿部定事件,相關書籍有渡邊淳一的《失樂園》。這部電影是很靈肉合一的,是一種很理想化的狀態,也就是soul mate。我只是大概提一下,至於資源我沒有,emmm綠色上網。

我要出去賞花啦,持續更新。


謝邀

個人觀點

我拿來奉為神作的影視劇,小說或者是音樂的東西,與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密不可分。一個infp在看/聽完一段影視劇/音樂時,往往會將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的帶入其中,在我初中時,我喜歡《夏色奇蹟》這部動漫,因為我嚮往裡面的友誼和有趣的日常。而現在《有頂天家族》我卻覺得更像是神作,比起簡單的日常,我更加關注到了文化和一種生活方式。

至於文學方面,從《人間失格》這種當年覺得很喪的書,逐漸偏向了《儒林外史》這類人性方面的書籍。

電影喜歡《深夜食堂》《小森林》《海街日記》這類日常的電影,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卻很能讓人沉迷其中的生活氛圍。

音樂從歐美風,到日系風,逐漸偏好純音樂,經常將古箏的《戰颱風》和古琴版的《梅花三弄》單曲循環,宗次郎,久石讓的曲子都被我視為神作。

我不能說自己心目中的神作,就一定是神作了,但以我個人角度來看,想讓infp覺得是神作,那麼一定要讓infp有所共鳴,有所思考和感悟,有種對美好精神的嚮往,那麼即使不是神作,也一定不會讓infp厭煩。


能讓我感同身受


作品中一定包含了內心深處最深的渴望。

忍不住要安利最喜歡的小說《黃庭》,作者親吻指尖。


推薦閱讀:

身為INFP,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作為infp,如果讓你寫一個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的主線,或者說故事的主要衝突是什麼?
ENFP社交受挫為自我保護轉變為INFP是真的INFP嗎?
intj是怎麼看透infj的?為什麼會嫌棄infj?
INFP被INTJ虐到崩潰怎麼辦?

TAG:IN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