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的寒性涼性熱性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上火的水果大多數是 果糖含量高。直接吃果糖效果一樣

去火的水果大多數是 水含量高其他糖含量高

也有含直接刺激胃腸道的物質


寒熱溫涼,又稱四性,

是中醫對食物藥物的科學分類。

四性的物質基礎並不是明確的單一成份,而是不明確的組合成份,

四性的判斷,與中醫很多概念一樣,是相對的、動態的和統計共性的。

相對是指同一葯食對不同體質受者有不同表現;動態是指同一葯食對同一受者在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態、不同環境有不同表現;統計共性是指綜合同一葯食的表現,總結出其四性歸類,可以對實踐有提示作用。

水果有一些四性歸類的記錄,未見權威文獻,實踐中要結合自己的體質特點和當時當地的實際去判斷掌握。

還有一點,同一水果不同部位,四性歸類可能不同。

如西瓜瓤甘溫,青皮就苦涼。蘋果、梨、柑桔都是如此。

這個科學理論一旦掌握了,不用死記,自己就可以積累知識和經驗,實踐中很好用。

首先,根據自己怕涼怕熱,大概知道自己的體質,然後體察吃水果後的反應,就可以了。

想要健康,合理把握「平衡」二字就行了。


中醫認為,水果按性味可分為三大類:寒涼類、溫熱類、甘平類。寒涼類的水果能起清熱、解毒、瀉火的作用;溫熱類水果能起溫中除寒的作用;甘平類水果能起滋補調和的作用。

一般來說,夏天宜吃寒涼類水果,冬天宜吃溫熱類水果,甘平類水果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寒涼水果如果過多食用會傷脾胃易導致腹痛腹瀉,性質溫熱水果過多食用會導致上火。

如橘子起到溫中除寒的作用,吃多了會上火,吃要適度。涼性水果,有清熱去火的作用,梨屬於涼性水果也不易多吃,蘋果,是平性水果起到滋補調和的作用。


這只是根據吃完水果後的表現進行粗糙的分類,和導致表現的原因沒什麼聯繫,也不具有任何解釋能力。古人不懂原理,隨便分分罷了。

中醫里的寒熱都是沒有明確定義的,不具有任何外推能力。


沒有科學依據。你沒見洋大人喝水都要放個冰塊嗎?鑒於洋大人代表科學、先進、潮流,我建議你有樣學樣,喝水放冰塊,水果全冰鎮。省得吃個水果還要來知乎上問,人家回答之後還要杠一下。感謝袁隆平吧。

~~~~~~~~~~~~~~~~~~~~~~~~

對於普通人來說,吃了就吃了,沒什麼大問題。但有一部分人脾胃虛寒,大便不成型,吃了涼的即腹瀉。正常人喝涼水也沒什麼問題,但經期女性喝了就腹痛。

水果裡邊最涼的無非西瓜,有清熱解暑的作用。但有一種大殺器,就是放進冰箱的西瓜,就算你身體健康,吃完之後也足夠腹痛一陣子了,陽虛的老年人吃完之後送命的病例也是有的。


瀉藥。

寒性涼性熱性沒有科學依據。

某些人吃了水果不舒服,究其原因大部分還是果糖不耐受造成的。蘋果、熟透的香蕉、柿子等水果果糖含量高,對於果糖不耐受的人,由於小腸腸細胞中缺乏果糖載體,果糖的吸收受到阻礙,導致整個腸中果糖濃度增加。

果糖不耐受的癥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噯氣、腹瀉、便秘等。避免吃含果糖高的食物,就能避免這些癥狀。


最近發現我一吃西瓜,就肚子疼,才意識到西瓜是涼性水果,傷脾胃,現在不敢多吃了


水果沒有現代營養學宣稱的那麼營養。少吃水果才更健康。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水果 | 中醫 | 醫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