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入主中原後還要沿用明朝的宮殿和官吏制度等?
03-17
僅僅是因為錢的問題嗎?
漢沿秦制,唐承隋度。後代王朝沿用前代的規矩是通行做法。要記住中學課本上的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王朝用什麼樣的制度,既是對前人成果的繼承也跟當時時代環境相匹配的。沒有哪個天才能憑空創造一種制度。秦用郡縣製取代分封制,漢代開國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結果諸王叛亂,不斷的平叛。到漢武行推恩,才逐漸把封國收歸中央。朱元璋封了幾個兒子藩王,結果他一死,孫子開始削藩,兒子開始叛亂。兒子打跑了孫子,兒子又開始削藩。沒有封地,貴族世襲也就沒了土壤。隋建立科舉,打擊士族世襲官職,後代皆用。元朝建立行中書省,明清沿用為省。朱元璋廢丞相,結果老朱死了沒幾十年搞出個內閣首輔,比丞相權力還大。
滿族原為女真,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後,建立後金政權,官制基本上照抄中原。因為原來就是游牧奴隸社會,連文字都沒有還是後來皇太極命人照著蒙古文造的。平常除了放牧搶劫沒別的業餘愛好。就算抄也不會還是靠漢人建立的。
這也是為什麼少數民族建立中原政權後,都會漸漸與漢人同化,歸根結底就是文明程度不夠。皇太極可以編個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實行軍政一體。但是用這套統治用在中原就不靈了。即使是滿族自己經過一百多年八旗也廢了。明末朝廷軍隊幾千人追著幾萬農民軍跑。清末八旗連太平天國都搞不定還得用漢臣練新兵。滿清入關後,基本沿用明朝制度,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表明自己正統繼承者的身份。尤其當時南明還存在。後康熙設南書房鉗制八王會議和中央內閣,雍正設軍機處廢八王會議內閣基本成了擺設。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不過這也有問題,比如慈禧當政幾十年基本上沒人管。至於宮殿完全不是問題,朱棣遷都北京是舉全國之力重建的,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堅城重炮。而且入關時完全沒有經歷戰火不需要重修。除了項羽這二愣子,傻子才不用。遷都北京才是問題。他們也得能自己創新啊 創新不了自然沿用以前的了。
這個問題不熟,但是看過一篇寫過相關的。大意是前清並非簡單的承襲前朝制度。比如漢地(關內)主要承襲明制,關外則另行安排,如清朝皇帝也是蒙古可汗。所以清的制度還是相對複雜的。另外經濟基礎未有變化,清朝承襲明制當然可以解釋,另一方面清朝也在不斷改革明朝制度,比如攤丁入畝。清朝本就是一個由邊疆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建立的,明朝制度在當時就是他們所接觸到的最先進的制度了,不學真是犯傻了。希望回答有幫助
籠絡民心
強在命運好沒有近七百年。是二百多年。1664年清軍入關~1911年末代皇帝傅儀下台。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滿清控制時期真實打出了泱泱大國地大物博的標語,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傍邊最強的。連秦朝都比不上,你們所以為的奴清,是自乾隆駕崩之後才有的狀況。雍正,康熙,乾隆,我國歷史以來最厲害的皇帝,可比炎帝黃帝。三個皇帝控制時期,真實打出四海來朝的風儀,我國的威名響徹國際。但是,到了清仁宗睿皇帝嘉慶控制之後,清朝完全衰敗了。怎麼見證滿族入關以來的功勞:單單一個圓明園就足夠了。怎麼見證奴清的廢物:一個圓明園的遺址就足夠了 清朝能夠入主中原的原因: 1、民族的仇視導致滿洲人團結一致 在明朝控制我國的300年間 對各個少數民族 實行分而治之的戰略 他們鼓動女真人的內部割裂與部落爭鬥 在女真支離破碎的狀況下 再將「叛變」的部落鎮壓 將部落領袖處死 將部落民眾屠殺 明朝的武靖侯在《平夷賦並序》中寫到「盡虜酋首之一切 罔一夷而見逃 剖其心而碎其腦 粉其骨而塗其膏 健壯盡屠 老隸盡俘」 可見當年明朝對女真的民族壓迫之重 而在努爾哈赤的七大恨中 也有對明朝民族壓迫方針的不滿之聲「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青鳥使綱古里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 2、明朝內部的割裂導致國立陵夷 明朝的皇帝的最大的特色式怠政,史學界歷來有 「明非亡於崇禎 而亡於萬曆」的說法 ,萬曆皇帝是明朝怠政皇帝的最典型代表, 因為明朝政權的迂腐與蛻化 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 ,致農民起義此伏彼起。這也為明朝的消亡加了一把催化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