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佛教的說法,這一輩子是動物,下一輩子轉世怎麼變回人?
嚴謹一點說,這輩子是動物,下輩子未必是人。無論如何,這和【思】或貼切形容它為【一念之思】有關。
證果後見證緣起,在四念處上觀察,會發現每一念之思都會渲染著緣起中的【有】,【有】即是存在,故【有】緣【生】、存在即具備再生的條件。宏觀來說【有】或存在會導致【生】或再生/來生。微觀來說,【有】亦導致煩惱生起。例如你認知了自己頭髮是存在的,可是活了2-30年都沒有理會它(頭髮),更對頭髮沒什麼講究或貪愛,有一日發現自己脫髮嚴重,很難看,煩惱就這樣生起了。我們每日都有不同的一念之思,被不同的【有】/存在,有的我們有意識地關注,有的卻是無意地忽略,未爆發的煩惱卻一直增加然後潛伏中。思就是在造業,有執取,渲染著【有】。
簡單解釋,每一念之思都會是有一個來生轉世的可能。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一日平均會作6000個一念之思,那麼在四念處上觀察,每日平均會有6000次渲染著緣起【有】,也就是製造出6000次數輪迴的可能。如果按平均壽命70歲,乘以每年是365.25日,在人的一生中,有153,405,000的一念之思,即有1.5億左右的次數輪迴的增量上的可能。這個數只是這裡在這時代的欲界人的大概次數。如果是處於惡道的生靈,一念之思的數量好大機會會更多。有些人會覺得這很扯,每一世的輪迴中會有引起那麼大的增量輪迴次數的可能、那麼輪迴就沒完沒了。的確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沒完沒了,所以輪迴是苦的。
所以佛陀說(見SN15.7),即使有宿命通者一日能回憶十萬劫的過去世(一劫可以等於億萬年),讓這宿命通者有一百歲的壽命,到他的壽命結束的那一日,他都還有不知多少劫的過去世仍然未被他回憶到。因為輪迴是無始的,無明所蓋,起始點不被了知。
回答有點跑遠了,了解了這一些前提,可以言歸正傳,回答下一世的去處是怎樣定下來的呢?這隻能說因緣的大概率吧。因緣無常。視乎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那一念之思是什麼。那最後的這一念之思就會串連起【過往那些與此類同的一念之思】導致到下一世的特定去向。這與之共鳴的【過往一念之思】不只是指在這輩子里的1.5億其中的一念之思,也有可能是串連的是過去世的一念之思。因此會有這輩子是動物,可是它臨死的那一念之思與過去世/過去多世的那些一念之思引起了共鳴,而這些串連起來的一念之思在【緣起有】中傾向著欲界人的存在,導致跟著下來的一世轉生為人,以生為人身,自然以人身生而後死,即【生緣老死】。
在一般生靈臨死時,要固定同一個的一念之思直至生命結束,通常都是因為有很大程度的執念。有些人在臨終前,本來一直固定同一個一念之思,可是因為一些緣由生起了其他的一念之思,將此前的一念之思打斷或轉移了,而新生起的一念之思剛好落在最後一刻,而導致去處改變了或者說有其他業報被優先了。
無論是外道或者正道,有修習禪定,當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將近結束時,儘可能進入禪定。禪定狀態比起一般的狀態固定得多。在這狀態的一念之思,比較穩定,沒有欲界的貪與嗔恚,當如此成為臨終最後一刻的一念之思時,不會串連起那些記錄中在【緣有】與有欲貪、嗔恚的那些一念之思,導致【有緣生】沒有具備欲界身生的條件,也就是不會輪迴於欲界中,而傾向相應禪定的色界天或無色界天中投生。
如果修習正道/佛陀的解脫道者,會選擇最少障礙的色界第四禪天中投生。在那自然會繼續修習至阿羅漢果。如果已有證果者,如初果、二果因為在【緣取】斷除我見、戒與禁取見、疑見,不會有這三種執取形成的一念之思,所以【有緣生】不具備輪迴地獄、畜生及其他等的惡道的條件。加之生命結束前最後一刻因為一些緣由未能進入禪定而死去,既投生不了色界天,又因已證果豁免了輪迴惡道,只剩下輪迴欲界天或人間的去向。三果因為斷除欲貪、嗔恚,即使在生命最後一刻不在禪定中死去,【有緣生】也不具備在欲界輪迴。而且有機會因為生命結束之當兒,因為生命正在結束第一次有正知地歷經想與受滅盡,在這最後一刻涅槃。又或即使他錯過了因為死亡之時有正知地想與受滅盡而證涅槃,在死去後與化生色究竟天前的之間,因為歷經化生前的緣起而證涅槃智,所以在未化生成為色究竟天前就涅槃了,所以不會化生了。還有幾種三果的因緣在化生的不同環節過程而證涅槃。大部分都還沒真正成為色界天者前都已經涅槃了。這裡就不多詳細解釋了。阿羅漢則在生命結束時,諸漏早已盡,即貪嗔痴已盡,更不會有最後一刻的一念之思,所以已沒有結新生的因,也就是無餘涅槃了。
而外道將禪定當作了梵我,渴愛於合一的體驗,沒有解脫知見【覺】的業,於其色界或無色界中,渴愛著其體現,平平無知地度過。在他於色界或無色界正要結束的時期,他會突然有恐懼、後悔等的惡不善法,導致最後一念之思將會串連起與欲貪、嗔恚等的過去世的一念之思,造就【有緣生】具備欲界身生的條件,也就是繼續下來會輪迴於欲界中。那麼這些恐懼、後悔為何在色界無色界的生命周期要結束時會出現呢?其實無論無色界、色界或欲界的生命結束前都會有恐懼、後悔的出現。就好像知道自己要死了,感到恐懼,害怕,後悔之前沒好好珍惜此前所擁有的。恐懼與後悔就是掉舉,也就是十結中的五上分結煩惱,也就是即使在無色界、色界都仍然會有的煩惱,更別說欲界。
因為沒有解脫知見的業,貪嗔痴重疊貪嗔痴,無明所蓋,可以說是渾渾噩噩於浩瀚的無限輪迴中。縱觀曾在色界無色界天,還是一樣會回到六道,又因外道禪定機緣再生於色界無色界天,無常無休止的生而死,死而生,直至接觸到解脫道,入流見道,證了初果,雖然掉舉仍在,但斷除了我見,對於生命結束時的恐懼、後悔卻豁免了,開始有限性的輪迴轉生。
好大的問題啊,建議題主去看一本書:阿毗達摩講要。同時為了表達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誠意,我將盡我所能,勉力把我從阿毗達摩講要中學來的東西給題主彙報一下。
根據佛法,生命現象是由一個個連續發生的心識剎那組成的,稱為名色相續流,既名法和色法的相續流(心法就是名法和色法)。這個無始以來的生命現象(既名色相續流)被分成一期一期的生命,而其分隔點就是死亡。從心識角度來講死亡就是死亡心的心識剎那,在生命的名色相續流中緊隨死亡心的心識剎那就是結生心的心識剎那,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投胎。講到投胎就要講輪迴了。生命現象最小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心識剎那,但是這個,沒有禪定功夫的支持,是我們一般人所觀察不到的。我們一般人可以觀察到的是從結生心到死亡心之間的這一期生命。所以在佛法的講解中名色相續流又常常被看作由一期一期的生命組成。而這一期一期的生命就在三界六道內來來回回不斷輪轉發生,這個就是輪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個三界裡面就是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鬼道,地獄道。生命就在這個六道里輪迴。推動這個輪迴的就是業力。我們的心和行都會帶來業,換句話說我們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會帶來業。業有著推動輪迴的力量,要分析業和業的力量(業力),就要講因果律。
業本身就同時包含了因和果,業是既因既果,既果既因的。一個業,從因果律來看,是上一個業的果,同時也是下一個業的因(既因既果既果既因)。善業必然帶來善果,惡業必然帶來惡果。從心識的角度來講善心帶來善果,不善心帶來不善果。善心就是(心的)無貪無嗔無痴無慢無疑,不善心就是(心的)貪嗔痴慢疑。
現在可以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我們在名色相續流中的過往期的生命中由我們的心造做的業,根據其善惡,把我們帶入六道。六道中的天道和人道通常被認為是善道,而阿修羅,畜生,鬼,地獄則是惡道。在善道中可以造惡業(善道中造善業更容易些,也因此被稱為善道),而在惡道中也可以造善業(惡道中造惡業更容易些,也因此被稱為惡道)。
我們平時的一心一念,一言一行就是推動我們在六道輪迴的最基本的動力。
最後,我這裡講的是我讀了阿毗達摩講要後我個人的一些理解,所以還是推薦題主自己去看這本書吧,這本書可比我講的要好得多得多,多得不可以道里計。
阿毗達摩講要值得我們用心去讀書,以心去踐行。
轉生為動物有很多種原因。
一種是余報轉生。比如做了大惡事,死後就會投生到地獄,地獄報完,通常就會投生為動物,而且多世為動物,直到報完,就會轉生為人。
等於地獄是主報,動物是余報。
一種是惡報轉生。這種情況投生為動物就是主報。比如在世時脾氣很差,或者喜歡搬弄是非,或有縱慾的習慣,或罵別人是動物等,程度中等,死後就會轉生為動物。等報完了,就會轉生為人。
一種是主動投生。喜歡某種動物,想成為某種動物的心特彆強烈,或在世時性格習性動物化了,那臨終就可能投生為動物。根據這種心強烈的程度,決定什麼時候在轉生為人。
還有一種是菩薩投生。菩薩因為善業很強,不是投生為天人就是非富即貴的人。但有時候菩薩為了體驗苦和煩惱,圓滿波羅密,會決意投生為各種動物。這種通常就只有一世。
那不一定,佛經中曾講過,一隻螞蟻,七佛出世了,它還做螞蟻。
成就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真不知道這個螞蟻轉世多少回,應該是無量世。
換一個更有意思的等價問題來解答好了。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怎麼到極樂世界去了?先需要一心十法界的這一點預備知識。把吾人的心一展開,就是十法界。何者十法界?四聖六凡是也。四聖者,曰: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六凡者,曰: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臨命終時最後剎那,心落在哪一界,與哪一界相應,就會往生到哪一道去。要到極樂世界去,那就是臨命終時最後剎那,心還在念著阿彌陀佛,所以就被阿彌陀佛接到極樂世界去了,所謂念佛成佛是也。
再切換回到原問題。不用說人,就是畜生,如果臨命終時最後剎那,牠的心念是念著阿彌陀佛的,照樣被阿彌陀佛接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也。有書名《物猶如此》裡面就記載了動物往生極樂世界的事例。既然動物都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作如此跨越式大發展,下一世轉為人身就更容易了,牠臨命終時最後剎那,心念是與五戒十善相應的,如是因,如是果,就棄掉畜生身轉變為人身了。
推薦閱讀:
※佛教宗旨為引導芸芸眾生脫離苦海,而不是直接解決苦難,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祈求菩薩或者觀音的保佑?
※生命除了心智的開發,還有更重要的事!
※佛教雙手合十的正確方法和含義(圖)—道德真源
※?佛教石雕|以大行大願而聞名的普賢菩薩
※那些隱藏在古物中的惡毒詛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