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好學生就能堅持優秀習慣,取得人生成功。而很多人卻只能三分鐘熱度,聽了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個社會總是回報給有付出的人,有付出並不帶有收穫,只是增加了成功了機率。當一件事物出現在人們眼前,機會總是給那些早已準備的人。
好學生能堅持習慣,一方面是他們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每個人並不是天生就適合做什麼事情的。就是因為極少數的人能夠堅持做好習慣才能變成所謂的好學生,而不是他是好學生,所以他能做到好習慣。好學生把聽到的東西,付諸實踐,並總結,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來指導成功
但對我們大部分人的誤區是我們聽懂就能做到,因為他人的經驗是基於他的立出及觀點說出,也可能只適合少數人,因此,我們在聽道理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實踐與總結
加油,並不是每個人天生下來就會成為好學生的,都是經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
把問題往大範圍的說吧,好舉例子。
中國人的詞典里,有一個詞,叫「頓悟」。
聽起來很玄幻吧,應該看過各種故事。比較典型的,某某寺里有一個某某大師,一天見到了某某景象或某某人做了某某事,突然就明白了什麼。
還有一個詞,叫「開竅」。
這個就相對接地氣點了吧,父母總會說:「這個娃沒開竅,學習學不進去。」
那麼,什麼叫開竅呢?
個人認為,就是原來沒能去思考,沒能去理解或沒能去接受的事,現在變得能夠去思考,能夠去理解或能夠去接受。
打個比方。
我是一個學生,討厭數學,所以數學作業一學期幾乎沒寫過。但是到了學期末,學校要統一檢查作業,這下我慌了,好在是下周一收,於是,我用了一個禮拜,拼了命的把數學作業趕完了(假設),成功度過了檢查這一難關。
接下來,當我再次看到數學作業時,我就想:「一學期的作業我都幹完了,一天的作業到算什麼玩意兒?」
從此,可能數學作業對我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有的人本來就認為作業不是問題,有的人卻要辛苦的趕作業後才能發現這個問題,更有甚者趕了一周的作業,也沒能明白;
有的人小學時候就知道這個道理,有的人卻到了高中才明白這個道理,更有甚者大學畢業走上社會也沒能明白。
有的人開竅得早,小小年紀就明白了超越同齡人的事情,這就是你所謂的好學生,因為你覺得人家在第二層,你在第一層,實際人家在第五層。
有的人,一輩子一些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只能怨天尤人,這樣的人,只能感受到一時激勵的一腔熱血,實際上,什麼樣的話,他都沒聽進去。
說白了,一個是不用聽自己就懂了,一個是聽了也沒能明白。
因為自然界只允許少量精英存在,精英是什麼,背後受罪,人前顯貴。大多數是習慣安逸的生活,這是生物的特性,不單純是人
人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來改變命運,還需要考慮環境的影響。更多的時候,環境是決定性的。
按照實踐反饋思路,思路指導實踐來看。一個底層小孩能擁有的實踐機會跟中層乃至高層是兩樣的。
我老師的女兒,出生在一線城市,從小就能享受大城市豐富的社會資源。加上老師十分注重對她的教育,在她八九歲的時候就能夠參加線上的英語課堂,與大洋彼岸的外教一起學英語。
而那些底層的小孩,不說偏遠的地方,就拿同在大城市的外來務工者小孩來講。他們的父母做著低報酬的體力勞動,沒有辦法在城市裡擁有房產,只能一家幾口租住在狹小的城中村裡。孩子們學習的時候沒有寬敞明亮的書桌,甚至還要使用公共廁所,連乾淨整潔的衛生環境都無法確保。這樣的孩子要變得跟那些中產家庭小孩一樣優秀,其中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
不同的實踐環境必然造成兩種小孩理念的不同。為什麼優秀的人保持優秀的習慣很容易,因為他所處的環境都在引導他。他的父母、朋友等那些與他相處最多的人都有相同的優秀特質。對於底層的小孩來講,需要面對的是身邊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影響,每當想靜下心來努力的時候,總有這樣那樣的瑣事分散掉精力。父母變老,他們蹉跎一生,大腦在低質的勞動中變得麻木,無法跟上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你必須停下腳步幫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並且他們還無法在你的問題上幫助你。
這種環境帶來的思想改變恐怕就是對自己越來越厭棄,越來越失去信心。人在失敗中待的久了,自然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如此一來就更難改變現狀了。
建議是從小事做起,逐步建立信心。明確目標,正視或忘掉與那些優秀的人的差距,不要好高騖遠,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邁近。
謝謝!
看問題要有兩面性,第一:這個學生會有3分鐘熱度說明他有學習的動力或者壓力。第二:這個學生只有3分鐘熱度說明他沒有學習的愛好。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或者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多方面考慮一下問題!
推薦閱讀:
※略顯沉寂的黎明當導演拍了《搶紅》,體現出他怎樣的人生心態?
※如果有來生,你會怎麼做?
※人生自古多憾事;求下聯?
※人生要如何坦然面對?
※成績好的同學人生會更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