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於梳理邏輯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

希望大家可以看完簡介再回答問題

多謝多謝!

我是一個學習心理學專業的大一學生,最近逐漸的開始大量的看論文,發現自己非常享受梳理論文邏輯,然後做一個思維導圖的過程。最近學了北大的邏輯學概論mooc,然後在幫助同學準備網路辯論比賽的時候了解到公務員考試中的削弱加強題型,做起來感覺非常快樂,怎麼說呢,有一種用腦子的快感。

這種快感以前也出現過,就是在看推理小說或者推理電影的時候。但是做題帶來的快感要比被動的接收爽多了(我也會玩推理類的劇情向獨立遊戲,但是涉獵的不多,因為會害怕恐怖hhh)

相比於我其他的娛樂方式,我覺得這個愛好(梳理邏輯)應該是真正能夠在快樂的同時創造價值的,所以就想要把這個愛好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或者說開闢一個新的專業方向,希望知乎各位大佬給我一些建議,如果覺得我的想法過於幼稚的話,不用介意,直接狗血淋頭的罵我吧!你們此刻的建議,都是對我決定未來方向的重要參考。

謝謝各位!


我想這種能力應該適合知識生產者。

可以考慮當諮詢師,研究人員,公務員里的筆杆子。


邏輯只是能力的一部分,情商往往更重要。善於交際,勇於承擔,再加上邏輯清晰,那就一定能夠成為大咖,不論任何行業。


謝邀。

啥都可以干。試問哪個行業沒有邏輯?!哪個理性思考不用到邏輯?!


瀉藥。

理論上很多工作都需要這項能力,但實際工作中,情商和應對危機能力更被市場認可。可能不會過分低估邏輯能力的職業有:

學者研究人員,市場分析,管理者,策劃,理科教師等。


真正的邏輯都在數學裡面……⊙ω⊙


科學家,偵探,律師……


同心理學專業,建議自測一下MBTI、霍蘭德這類量表,根據給出的結果,結合自己實際的情況,自行評價。

從我個人經歷來看,首先人本身就會自我美化,或者說過度自信,體現在對自我了解方面,就是會覺得自己很了解自己,尤其是學心理學,會強化這個效果,所以我經常覺得,自己可能就很適合某某事情。

但這樣很不客觀,甚至比其他專業出身的還要不客觀,所以我建議你用量表之類的客觀工具測過之後,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評價,而這個實際情況,也要以客觀條件為基礎,換句話說,做一些操作化定義,比如,你覺得你很擅長邏輯推理,那麼先刨除愉悅感不談,看看自己做一道推理題要多久,或者提前寫下案件的真相,然後進行對比,看差多少,或者乾脆把公務員考試的那部分題做一做,看看能得多少分——這些加上之前說的量表,都會是很客觀的標準。

這裡只說了客觀的標準,並不意味著主觀感受不重要,其實恰恰相反,主觀感受非常重要,畢竟長期做一件事,喜歡了還好,不喜歡的話,一直做下去總會累積出心理障礙的。但就目前判斷是否適合而言,主觀感受需要做一定的處理,因為你說,做推理這件事,會給你帶來愉悅,愉悅作為一種積極情緒,會影響你的判斷,進而影響你的決策。我上個學期剛好就在做關於情緒與決策的一個項目,基本上,積極的情緒會讓人做出一些高風險的決策,換言之,還是覺得自己很行,忽視了很多風險,這樣不利於完整地看待自己以及工作還要兩者的關係。

另外就是在你的簡介里,所體現的特質不明顯,或者說不具有典型性,沒辦法去評價是否擅長某些工作,如果你對心理諮詢還有職業發展有所了解,就會明白,決定工作的不是情緒方面的內容,而往往是更加具體的某些事情,比如你獲得獎學金、推優、入黨,甚至戀愛之類的事情。

既然說到這裡,那麼補充一點,就是職業規劃這件事,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你需要的是,在確定一個大方向後,根據自己幾年的大學生涯不斷地進行修正。大方向就比如,是否從事心理學相關,邏輯在這些相關里怎麼運作等。

而同樣的,將自己的愛好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幾乎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能做得到的,是少數,都是幸運兒。我稍微有些幸運,從專業、工作、愛好中找到了一個平衡,而這個過程花了三年的大學時光,甚至更久。在這個過程中,我參加過一些項目,比賽,參加過一些社團,也包括辯論,甚至大二時自己還申請組建了一個社團,同時在創業中心申請了一個工作室,嘗試創業,還要考證、學第二學位等……這些,都是在尋找自己未來的方向,找到愛好與工作的平衡。

我大一的時候,班主任說過一句話,叫做:大學就是做一些不知道有用沒用的事,看一些不知道有用沒用的書,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而在電影《無問西東》裡邊,有句台詞叫: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里,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我想,以我的經歷而言,這兩句話,是對你的一個回答。雖然有些抽象,但是結合我之前說的一些具體的東西,做起來,就是找到真正答案的方法。


公務員系統里,建議考慮公安刑偵部門,檢察院公訴部門,法院業務庭室,刑庭最好。


什麼行業都可以,不過理論總要付出實踐,每個行業都需要自己的方法論


適合辯論,適合研究哲學,適合當老師,可能也適合參與刑偵工作?


做一名職業或專業的諮詢師吧,一切都會在你的梳理中變得更好


想問一下作者現在找到了嗎?我也是這樣誒,特別喜歡梳理邏輯


同心理學專業,談談自己的理解。

1、劇本殺編劇

上學的時候很喜歡和同學一起去玩實景搜證的劇本殺。情景搜證就有點類似於明星大偵探(雖然我沒看過)那樣,在一個場景中玩家搜索證據,最終找出幕後真兇。

我覺得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劇本,首先要邏輯嚴密 沒有什麼bug;再者文筆要好,故事吸引人;最後如果有一些精神分析的內涵就更好,能給人更強的震撼。

我覺得這個還挺適合你的,邏輯好,辯論隊的文筆一定不差,再加點專業知識,很適合去寫劇本。

2 科研

科研也是講好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好不好,很大程度就是看他的內在邏輯是否通暢。本科期間應該有很多的科研機會,課餘時間可以感受一下。

不過科研是條挺難走的路,現在博士畢業想進好一點的大學都挺難,何況是幾年之後了。

暫時想不到了,心理學就業挺難的,哎不說了,要哭了。


推薦閱讀:

區塊鏈徹底解決你是你的問題,邏輯很簡單的3步
黃有璨:如何做職業選擇?我認為核心就這兩個邏輯
13幅邏輯圖改變你的生活軌跡
天賦、實力、努力、運氣之間的內在邏輯(深度好文)
錨定效應的邏輯和常見套路

TAG:邏輯 | 邏輯思維 | 邏輯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