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昭和天皇裕仁生前曾表達對侵華戰爭的悔意?
在名為《昭和天皇難言的戰爭悔恨》的紀錄片中,公開戰後首位宮內廳長官田島道治收藏的18本關於裕仁的筆記,記載他在1948年至53年擔任宮內廳長官期間,與裕仁多達600次對話。田島道治去世後,他的家人決定將筆記公諸於世。
根據筆記記載,裕仁曾於1952年1月至2月兩次提到,希望在同年慶祝日本重獲獨立儀式致辭中加入反省戰爭、戰前軍人以下犯上及專橫等內容,讓國民認識不對的地方及反省,以免重蹈覆轍。田島道治把說話轉達予吉田茂後,後者指不希望裕仁提及戰爭及戰敗,因此刪去悔恨及悲痛的字眼。
此外,筆記記載裕仁曾去信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假如日本人民希望他退位,他會毫不猶豫。在遠東軍事裁判法庭結束後的1949年12月,裕仁向高官暗示希望退位。他於1951年8月再次提到退位,解決戰爭責任問題,他亦希望太子明仁盡快出國。
日本大學教授古川隆久指,筆記可作為反面教材,了解到日本發動一場毫無謀略的戰爭,而且讓人看到日皇的傀儡處境。但有學者認為,1931年裕仁沒阻止日軍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批准日軍侵華、1941年批准襲擊珍珠港,這些都促使日本最終走上戰爭不歸路。
————台灣《中時電子報》
裕仁根本就不是傀儡,他負有很大的責任。他不是後悔侵華,只是後悔對美國開戰。
1932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約瑟夫·C·格魯一直擔任美國駐日大使。日本投降後,有輿論要求嚴懲日本天皇,格魯回應說,「日本天皇就像蜂巢里的蜂王,只有不了解日本的人,才主張將天皇幹掉」。
輿論要求嚴懲裕仁天皇,本身就說明裕仁有著不可推卸的戰爭罪責。而格魯的比喻更是說明天皇在日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認為裕仁是軍部傀儡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為什麼裕仁不是軍部傀儡?我們可以從二戰期間日本的決策機制、裕仁本身在日本國內的地位、以及重大決策過程中裕仁起到的作用來看。
一、以天皇為核心的集體決策制度
1889年,日本實行憲政改革,改革的參照對象是歐洲(主要是德國)。憲法規定國會有參眾兩院構成,其中眾議院有300個席位,議員由選舉產生。參議院有500個席位,議員是宮廷貴族、政府官員以及軍官。
理論上,天皇擁有絕對權力。政府大臣由天皇任命,不對國會負責,大臣也不來自政黨。更重要的是,參謀本部直接向天皇上奏,既不通過國會,也不通過政府。國會只有立法權和批准或者否決政府預算的權力。更何況,那些國會議員中還有大量的貴族。
九一八之後,軍部的影響極大的增強了,內閣成員跟政黨沒有一點關係。七七事變後,日本為了協調軍民關係,創立了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和御前會議。
聯席會議每隔幾天召開一次,參加者有首相、外相、陸相、海相以及陸海軍參謀總長,如果有需要才會邀請相關大臣參加。曾經有一段時間參謀總長缺席聯席會議,但大臣們很快就發現這樣根本沒法協調。
經過聯席會議的討論,奉行集體一致的原則下,形成重要決策,製成文件。這個決策文件需要經過御前會議批准。參加御前會議的人其實和聯席會議一樣,但多了樞密院議長,另外天皇必須在場。
天皇和樞密院議長會前就拿到了文件,事先看過。在御前會議上,大臣們以及參謀總長在天皇面前按次序宣布文件。天皇一般是不發言的,而是由樞密院議長代替提問。一旦天皇准奏了,決議就具備了合法性,幾乎沒有人可以再修改。
我們從這個決策機制可以看出來,日本天皇擁有極大的權力,不僅擁有人事任免權,還是最後拍板的人,根本就不是什麼傀儡,只不過這個決策機制強調集體一致的原則。
二、天皇在日本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美國駐日大使將格魯比喻成蜂王,說明了天皇在日本地位的崇高以及重要性。試想一下,蜂巢之中,蜂王起到最核心的作用。沒有蜂王,這個蜂群也就不存在了。
二戰結束前,天皇在日本一直被當做神。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天皇在歷史上長期沒有實權,但從明治天皇開始,一切就變了。
天皇不僅是神,還擁有了世俗權力,1889年憲法第一條就作出明確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當時憲政改革實質上就是基於皇權進行的分割。只不過明治天皇能夠執政是得到了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等維新派的支持,明治或多或少會受這些人的掣肘,權力沒有理論上那麼大。
明治死後,他的兒子大正天皇身體很弱,被視為廢柴,沒有精力去掌權。
但1926年,裕仁登基後,情況就不同了。九一八事變中,裕仁就直接對關東軍司令下達過命令,還親自對有功人員進行表彰。
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中,裕仁的地位顯露得淋漓盡致。無論是被鎮壓的所謂皇道派,還是後來得勢的所謂統制派,打出來的旗號都是擁護天皇。這兩派的核心區別也只是皇道派更加激進,要求立即對外擴張。而統制派沒那麼激進,相對冷靜一點,但對外擴張的需求是一致的。而裕仁當然也不會腦子發熱的去支持皇道派。皇道派是要求恢復天皇的絕對權力,而統制派不過僅僅是反對皇道派的主張而已,統制派最後依然靠天皇的權威才鎮壓了叛亂。
也就是說,二二六兵變之後,軍部的影響固然更大,但更說明裕仁對軍部的掌控力更強了,最典型的就是人事任命權,他不喜歡的人就能直接逼對方辭職。
他還可以直接對大臣進行任命,比如阿部信行大將出任首相時,裕仁就直接要求由梅津美治郎或者畑俊六齣任陸軍大臣。
最後日本的投降,也是由裕仁親自發表講話,日軍才放下武器,也足以證明裕仁對日本軍隊掌控力。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傀儡呢?
三、裕仁最終同意了對美國開戰
前面我們說過,當時日本的決策機制是聯席會議討論決議,然後提交御前會議由天皇批准。天皇如果不準奏,那麼決議就不會生效。一旦天皇批准,決議就必須執行。
決定對美開戰以及偷襲珍珠港的計劃都是由裕仁最終決定。當時日本在和美國談判,美國對日本進行外交施壓。但另一方面,日本也在積極備戰,因為聯席會議討論後決議,談判成功的可能性極低,唯有戰爭才能解決問題。
日本的戰爭準備,從戰略到戰術,裕仁都了如指掌。1941年11月5日,御前會議召開,裕仁同意了東條英機提出的對美開戰的決定。
11月30日,裕仁的弟弟高松宮宣仁親王進宮,想說服裕仁放棄對美開戰。但當天下午,裕仁召海軍將領詢問備戰情況,海相島田繁太郎表示有勝算。而永野修身上奏,艦隊已經向珍珠港進發。
12月1日的御前會議上,裕仁在開戰奏章上蓋了大印。陸軍大將杉山元說「陛下在宣讀聲明的時候頻頻點頭,沒有表現出緊張不安。他看上去情緒飽滿,我們全都充滿了敬畏」。
杉山元的這段話充分證明了裕仁其實是支持開戰的,他也清楚戰爭的結果。如果裕仁是傀儡,他只需要負責蓋章簽字即可,軍官們也不太會有什麼敬畏。
日本敗局已定時,上層對於是否投降爭論不休,最終還是由裕仁進行了裁決。事實上,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和裕仁的引導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二戰時期日本天皇裕仁是傀儡的說法多麼可笑。只不過,戰後,美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量,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沒有清算包括裕仁天皇在內的日本皇室成員的戰爭罪行,而裕仁的叔叔朝香宮鳩彥王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
&-->
「昭和天皇」裕仁,1901年生人,1926年繼位,繼位時是個25歲,初出茅廬的青年
昭和二字,取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但顯然裕仁在位期間,不僅沒「協和萬邦」,更「為禍四方」
&-->1927年,裕仁繼位後近一年,日本發生了罕見的銀行大危機,史稱「昭和金融危機」
1920年後日本經濟本就蕭條,加上1923年發生了8.1級的關東大地震,震後損失慘重,銀行紛紛借貸給民間重建
大環境本就不好,加上銀行大量向外借貸,導致借出去的很多錢都成了呆賬壞賬,最終爆發了一輪嚴重的昭和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下,百姓民不聊生,賣兒賣女現象屢見不鮮
但和很多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一樣
內部危機,外部解決
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遂將狼爪伸向了中國東北
此人本就是軍方人士,有著濃厚的軍人背景,日俄戰爭時擔任陸軍參謀,隨後成為日本長州藩巨頭,後又擔任日本陸軍統制派領袖
主導日軍出兵西伯利亞,阻撓沙俄的蘇維埃革命
&-->田中義一
1925年為了競選首相,以大將軍銜退役,後順利當選
但「大將」軍銜雖退役,人脈和思想卻不會退,這種老牌軍閥腦子裡就一個詞
戰爭
尤其是日本國內經歷了關東大地震,銀行大危機,年僅25歲的小天皇又才繼位,國家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況時
在這類大軍閥看來,此時出兵中國東北,即能緩解日本國內危機,又能掌控日本政權,一舉兩得
&-->
年輕裕仁和妻子
當時的裕仁還基本屬於一個「棋子」,(但後來就不是棋子了)
對於「田中義一」的侵略決定,天皇不聞不問,既不表達反對,也不表達贊成
但你不說話,就等於默認,沉默也是一種罪惡
更何況日本那群極端軍國主義分子,在控制軍隊和人民,發號施令時,打出的都是天皇的旗號
他們要日本軍民絕對服從命令,因為這是天皇的命令
但實際上二十齣頭的裕仁,會有什麼能力去下命令呢?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對內將天皇當作傀儡,對外暗殺反戰人士
在一波波的政治暗殺事件後,日本政府徹底被軍國主義思潮控制
此時的裕仁,也成為了軍國主義者
在日本很快吞併了中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後,裕仁難掩興奮的下達詔書
下令加快「大東亞共榮圈」建設
1940年6月,裕仁批准參謀本部《加速執行南進政策》,假如英、美干預,「就不惜與美一戰」
&-->1940年9月,裕仁批准日本和納粹德國、義大利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德意日軸心國形成
1941年裕仁頒布《對英美兩國宣戰詔書》,日本對美國宣戰
1945年日本戰敗,麥克阿瑟掌控日本,美國人擔心若將裕仁以「戰犯處死」,則會引發日本國內大暴動
這對於美國控制日本極為不利,遂決定放棄審判日本天皇
裕仁,沒為其犯下的累累罪行,得到應有的懲罰
&-->
1946年1月1日,裕仁發表《人間宣言》,宣言明確否定了「天皇是神」這一點,期望日本人民從迷魅與洗腦中走出來
《人間宣言》字面意思也很明白了,我不是神,我和你們一樣是普通人
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真正實現了立憲民主制,最高權力歸於人民,天皇只是虛位元首
裕仁這個首要戰犯,逃過一劫,但他應該和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同樣下場
而關於裕仁戰後的記述也不多,直到最近日本政府公布了一份《拜謁記》
拜謁記,字面意思就是拜見天皇時候的聊天記錄
&-->《拜謁記》由日本首任宮內廳長官「田島道治」所留下的
「田島道治」在任期間與裕仁天皇有過613次會面,會面的談話記錄共有330小時,記錄了整整18冊
《拜謁記》屬一級史料,補充了更多不為人知的,裕仁天皇的秘密。
這次公布的史料內容分為幾個方面
&-->對戰爭的悔恨與反省
1928年,日本謀划了「皇姑屯事件」,在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坐的專用列車要經過的鐵路上,預埋炸藥
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瀋陽後當天就死了
張作霖掌控東北,自稱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日本謀劃暗殺張作霖,是日本關東軍想著殺了張作霖,那中國當時最強的東北軍,群龍無首,必定大亂
到時候日本便可趁機奪取中國東北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張學良繼承他爹的位置,控制東北軍,面對日本侵華,不發一槍一彈,將東北拱手讓了出去
&-->到了1991年,張學良在答日本記者問時,自己講述了當時的原因
張學良說
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可能要佔領全中國,我想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藉口擴大戰事。
我們採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要是日本人殺到全中國來了,我們只能拚死一搏
——1991年5月,張學良,答日本記者問
皇姑屯事件,後來被視為日本侵華的一個起點
而在戰後的《拜謁記》里,昭和天皇講到皇姑屯事件時,說
「皇姑屯事件」的處理方式不徹底,埋下日本今天戰敗的禍根
&-->這話什麼意思?什麼叫皇姑屯事件處理的不徹底,埋下日本今天的戰敗禍根?
裕仁的「處理」和「不徹底」指的是什麼?
結合《拜謁記》上下文的話,昭和天皇這裡講的應該是悔恨當時沒有徹底處理,日本內部的「下克上」問題
所謂的「下克上」,很好理解,就是下級不服從上級命令,自作主張
根據日本現存檔案,以及已經公布的「關東軍密信」不難發現
當年1926年的時候,張作霖和日本關東軍有著「秘而不宣」的合作
日本人暗中幫忙張作霖,支持張作霖殺了手下大將,反叛的郭松齡
&-->日本人希望通過幫助張作霖,讓關東軍獲得在東北地區的特權待遇
但是張作霖違背了和日本的密約,在日本關東軍幫他後,並沒有給予日本人想要的「特權」
由此關東軍懷恨在心,向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請命,要求突襲東北軍,給張作霖點教訓,以解心頭之恨
田中義一,可是個軍國主義分子,他曾放話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
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但對於關東軍突襲東北軍的請命,田中義一認為時機不成熟,給拒絕了
但關東軍違抗命令,還是密謀了「皇姑屯事件」暗殺了張作霖
所以,裕仁所說的「處理」和「不徹底」指的就是當年,下面那群關東軍將軍,不聽你中央政府的話
但中央政府沒有及時處理掉,這些不聽話的「將領」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首相田中義一本來是要嚴懲當時下達暗殺命令的日本陸軍大佐「河本大作」的
可後來因為陸軍參謀總長的反對,田中義一決定,欺騙天皇,對天皇說,張作霖不是關東軍殺的
而是被中國的北伐軍殺的
&-->對於皇姑屯事件處理的不徹底,直接給全面侵華埋下伏筆
自作主張,不服從命令暗殺張作霖的關東軍將領沒受到懲戒
幾年後如法炮製,日本關東軍再次蓄意製造「918事變」
此時張作霖已死,張學良「繼位」,張學良奉行不抵抗策略,將東北拱手讓給日本人
&-->更準確的說是讓給了日本關東軍,日本關東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中國東北,這使得關東軍將領在國內的地位和威信大增
從此以後,日本國內就再也無力阻止軍國主義者全面掌權了
所以在1952年的戰後,裕仁天皇說,當時沒有徹底處理好皇姑屯事件,為今天的戰敗埋下了禍根
試想如果當年處理了皇姑屯事件的那些軍國主義分子,到了1931年他們還敢再炮製「918事變」嗎?
沒有皇姑屯,老軍閥張作霖還活著,他可能不發一槍一彈,將那麼大個東北,拱手讓給日本嗎?
&-->《拜謁記》中也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部分
當裕仁天皇談及此事時,他這樣說
對於錯誤的反省之處,要說有的話,我也有很多
注意,這裡只說反省,可從沒出現過「道歉」的字眼,日本天皇只會說對戰爭反省,不會說對戰爭道歉
這是日本至今仍讓人深惡痛絕的地方,對於赤裸裸的戰爭罪行,只提反省,不提道歉,關於重要的歷史問題,能迴避就迴避
而《拜謁記》里,裕仁天皇對兩件事最耿耿於懷
第一件事是,日本對美國宣戰
第二件事是,南京大屠殺
&-->關於南京大屠殺,《拜謁記》里裕仁天皇一開始說
支那事變(日本方面稱「侵華戰爭」為「支那事變」)時,在南京發生的那些粗暴的事,我從非正式消息來源里,隱約聽到過一點
這是大家都應該好好反省的,我不想再重蹈覆轍的事
看到此處,就特別恨美國人,當時為什麼不審判天皇?不處決天皇?
僅僅因為害怕殺了天皇,日本人發瘋,你美國人遭殃?
日本天皇的用詞令人非常憤怒
對於南京大屠殺,如此深重的罪孽,到天皇嘴裡,就成了日軍所犯的一點粗暴的事?
一點粗暴的事?
還輕描淡寫的說,大家好好反省反省啊,以後別再犯了
天皇對於日本的戰爭罪行,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
&-->隨後天皇在《拜謁記》里又說
我之前只隱約聽過發生在「南京的事」,從來沒有人向我報告過南京的真實情況
一直到終戰之後……
(注意,日本天皇不會提「戰敗」,他只會說「終戰」)
一直到終戰以後,開始大審判了,我才知道當時在南京發生了什麼
我對發生在南京的事非常震驚,更感受到政府和軍民對我的背叛,他們什麼真相都不告訴我
&-->以前不知道真相,瞞著你,你反省
現在知道殘忍真相了,你還是反省,裕仁天皇始終沒有一點想道歉的意思
相反,在《拜謁記》里,他提的更多的是「下剋上」這件事,也就是以下犯上
比起道歉,裕仁天皇對於以下犯上更在乎
他說,日本軍政府經常無視上面的意願擅自行動,尤其是當東條英機當政的時候,這種以下犯上的情況已經不受控制了
&-->東條英機這個人是和希特勒,墨索里尼齊名的頭號戰犯,其發跡於日本關東軍,所以也繼承了關東軍「下克上」的傳統
1941年東條英機當上日本首相,實際開始了一段所謂「東條獨裁」的情況
東條英機,一人身兼首相,陸相,參謀總長,後來連內相,軍需相,商工相,甚至文部相也都兼職了
&-->1921年東條英機和幾個陸軍士官學校的朋友去德國南部巴登-巴登遊學
在巴登-巴登,這幾個臭味相投的人制定了一份《巴登巴登密約》
密約的內容簡單講就是,改革日本陸軍,實行「軍主政從」,建立現代化「總體戰」體制
再簡單講就是建立一個「以擴張侵略為總目標的,日本軍國主義體系」
東條英機之後的人生,都在隨著這條路走
1937年東條英機,強烈主張擴大侵華戰爭規模,多次寫信給陸軍大本營,但大本營很少回復
1937年8月,東條英機不等大本營命令,決定「下克上」,自作主張的建立了「關東軍東條兵團」
東條兵團迅速攻佔中國南口、張家口及大同、包頭等地。
陸軍大本營一看東條英機屢建戰果,不但沒有責罰他,還頒發給他一枚陸軍勳章
1940年,東條英機作為軍事大臣代表日本,與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里尼,成為盟友,建立軸心國
1941年,東條英機正式全面掌權
掌權後,偷襲珍珠港,對美宣戰,一直到最後戰敗投降
&-->裕仁天皇在《拜謁記》里說,東條英機總是「下克上」,尤其是在東條英機掌權時期,情況更不受控制
他對於當時沒有能力掌控日本軍部,讓戰爭持續擴大,非常懊悔,常常反省此事
天皇說自己成了傀儡,受到軍國主義分子操控,但真是這樣嗎?
為什麼沒有可能是東條英機是傀儡,而天皇才是幕後那個真正操控者呢?
反正以現在公布的日本政府的史料來看,天皇都是被蒙蔽的,天皇並不壞,是下面的人壞
這可真像中國古代的皇帝啊
皇帝可不壞,皇帝沒罪,是下面的人壞,控制了皇帝
但真是這樣嗎?老實講我對於日本天皇,在戰爭時期是一個「純正的傀儡」,持高度懷疑態度
甚至認為,對於誰是最大戰犯這個問題,東條英機,他反而是一個傀儡
我更傾向於,東條英機,是一個狂熱的笨蛋
而裕仁天皇,則是個精明的小人
這個看法在日本人那裡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在他們眼裡,戰犯是東條英機,天皇是無辜的
東條英機,一直「下克上」的操控著天皇
&-->至少有幾件事證明,裕仁天皇絕非無辜的「白蓮花」
當年東條英機在中國東北組建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這個組建731部隊的文件詔書,需要裕仁簽字才行
文件送到裕仁那裡,裕仁簽字後,731部隊正式成立
而在戰後,731部隊的惡行曝光,曾親筆簽下詔書的裕仁卻推脫說
根本不清楚細菌戰是幹什麼的
還說我沒看清楚內容就簽了
拜託,真的是睜眼說瞎話
&-->年輕的裕仁在生物實驗室
誰都知道,裕仁是一名海洋生物學者,早在1926年繼承皇位前就對於真菌,桿菌和各種菌類做了培養研究
你說這樣一位生物學者,不懂細菌戰是幹什麼的?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根據美國學者謝爾頓·H·哈里斯,考證歷史後認為
裕仁天皇,非但很清楚細菌戰是什麼,他還相信科學是實用工具,也是必要的戰爭手段
這種手段就包括化學戰和細菌戰。
&-->如此一來你甚至可以判斷,當年根本不是東條英機想要建立731部隊的
東條英機是什麼學歷?從小到大,十足的一個狂熱武夫,從小到大讀的都是什麼陸軍學校,軍官學校
你問他懂不懂細菌,懂不懂化學?
他怎麼可能懂
你說東條英機建立集中營的可能性,都要比建立731部隊來的高
更有可能的歷史真相是,深信科學乃實用工具的裕仁天皇,下令讓東條英機去建立的731部隊
為以後打細菌戰做準備
但如此慘無人道的731部隊,又怎麼可能由天皇來建立,於是這罪名就落到了東條英機頭上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東條英機1937年寫信給日本陸軍大本營,要求展開全面的「侵華戰爭」
日本陸軍大本營遲遲不給迴音,於是東條英機就「下克上」的自己組建了「關東軍東條兵團」
這支東條兵團組建完成後,裕仁天皇親自檢閱了這支部隊,甚至還在閱兵式上,大大的誇讚了這支部隊,稱其是英勇無比的,「皇軍」
隨後這個東條兵團,這個受到天皇首肯的「皇軍」,在未得到陸軍大本營同意的情況下,連續佔領了中國多處領土
這個例子就能從側面證明了,真正想要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幕後黑手,可能就是裕仁天皇
而在日本陸軍內部,卻對是否要發動全面侵華,存在嚴重分歧
裕仁天皇,不方便明確表態,要全面侵華
但他巧妙地借著東條英機組建的這支「東條兵團」,傳達了心裡的意思
他親自稱,東條兵團為「皇軍」,意思就是,代表我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所做的事,就代表我想做的事
&-->裕仁,騎白馬閱兵
所以你說,裕仁天皇確實沒有明白下達全面侵華的命令,但他的心思卻時不時的通過些小地方表現出來
裕仁,就是那個侵華戰爭的幕後黑手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在對美宣戰上
東條英機主導了日本偷襲珍珠港,自此對美國宣戰
東條英機是1941年10月18日當上首相的
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
也就是在東條英機當上首相僅僅兩個月後,日本就偷襲珍珠港了
可以說東條英機一上任,就幹了件轟動世界的大事
但這真的是東條英機的意思嗎?
或者說,僅僅是他的意思嗎?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就要來看東條英機的前任首相
就是被趕下台了的前任首相,近衛文麿
&-->近衛文麿
近衛文麿這個人,是個日本貴族世家,也是個軍國主義分子,但他當時,也就是1941年還當首相的時候,是極力反對對美國開戰的
那時英美已經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島國日本資源匱乏,如果不能獲得石油,那這仗不用打就敗了
而且美國國力強大,近衛文麿偏向與美國談判,反對對美宣戰
但這個談判並不順利,當英美決定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和資產凍結等制裁措施後,日本政府內部迅速分為兩派
近衛文麿傾向於放棄東南亞,但日本保持在中國的勢力,以換取和美國達成協議
但另一派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主戰派,則認為
美國態度傲慢,而且美國也沒有說日本只要放棄東南亞,就解除制裁啊
美國支持蔣介石政府,想讓日本不光放棄東南亞的領土,更放棄已經拿到手的中國地盤
美國人的話,我們能答應嗎?
隨後東條英機直指近衛文麿,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日美這仗還沒打,你怎麼就斷定美國一定比日本強?
美國也可能不堪一擊
&-->裕仁天皇(中間那個歪著的人)來到議會參與討論,當時近衛文麿是首相,東條英機還只是他的內閣成員
政府內部的分裂和爭吵一直在持續,最後近衛文麿決定辭職,他在解散政府的時候說了一句,我付不起這個責任
這裡的責任,指的就是「對美宣戰」
他認為日本對美宣戰,是一樁重大的戰略決策錯誤
1941年10月16日,近衛文麿宣布辭職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7日,裕仁天皇突然召見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去皇居見了天皇,天皇告訴東條
我和「東久邇宮稔彥王」(裕仁的叔叔)一起,已經商量決定了,讓你來當新首相
東條英機一聽,誠惶誠恐,大感意外
&-->所有日本政府人士都知道,東條英機是反美急先鋒,特別主張對美國出重拳
但滑稽的是,東條英機是陸軍大臣,可和美國人打,主要還是海軍的事
東條對海軍事務不熟悉,卻一個勁的叫囂對美開戰
要知道在當時
美國石油產量是日本的500倍,生鐵20倍,銅9倍,鋁7倍
美國平均工業產量更是日本的74倍以上
如開戰,日本年均損失戰艦140萬噸,遠超補充能力,到第三年,日本所有民用船隻都將消失
但此時此刻,裕仁天皇找來東條英機,任命他為首相
那天皇讓東條英機來組政府,這個信號就很明顯了
就是天皇支持「東條派」的主張,對美宣戰
如果天皇支持的是近衛文麿,那近衛文麿根本就不會辭職
有人說是東條英機「逼宮」裕仁天皇,才讓天皇不得不任命他為首相的
這實在是高看了東條英機,拿現在的日本天皇來比照過去的天皇,是非常錯誤的
現在我們新聞里看日本天皇溫文爾雅,那是被美國閹割後的天皇
日本天皇自從「大政奉還」後,手上掌握的實權遠比現在天皇多得多
要說在天皇剛繼位20出頭的時候,控制控制天皇還可能,但隨著天皇越來越成熟,有了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他就很難再甘心zuo
而且東條英機一個有勇無謀的軍國主義分子,更不可能有那麼大本事,去什麼逼宮天皇
事實是,任命東條英機擔任首相,是裕仁天皇和「東久邇宮稔彥王」,一起商量後決定的
「東久邇宮稔彥王」,是裕仁天皇的叔叔
&-->光從任命東條英機這一點來看,你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天皇在對美宣戰上,是有傾向的,也是負有直接責任的
他就是想繼續走日本軍國主義道路,他不喜歡「近衛文麿」所提出來的,什麼跟美國和談,把已經侵略佔領的地方都吐出來
裕仁很想完成「大東亞共榮圈」,他心裡也有著強烈的軍國主義野心
這一點,從最新公布的《拜謁記》里也能得到佐證
《拜謁記》里宮內廳官員和天皇聊天,問裕仁對日本歷任首相有什麼評價時
裕仁最先想到的,就是近衛(文麿)和東條(英機)這兩個首相
裕仁天皇說,「我想如果近衛和東條,兩個人的長處能合二為一就好了」
裕仁天皇認為,「近衛文麿」這個人善於傾聽,又善於交流,有很多優點,但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軟弱,而且近衛還缺乏政治智慧
裕仁接著說,外面的人都認為我和近衛的意見好像一致,但事實不是這樣
接著裕仁天皇又評價東條英機,他說
東條和近衛性格相反,東條在很多地方都很強勢,太過強勢,以至於讓部下厭惡
&-->裕仁主持「御前會議」
裕仁天皇很明確的說了近衛的最大缺點是「軟弱」,「缺乏政治智慧」
所以在國家關鍵時刻,他棄用了軟弱的近衛,轉而選了強勢的東條,去貫徹自己想要繼續侵略,繼續擴張的野心
「近衛文麿」也好,「東條英機」也好
所謂的「下克上」,也主要指的是下級軍官,反抗上級軍官的「下克上」
二戰時期,從來就沒有官員去克天皇的這種「下克上」
&-->如果要找人來為侵略戰爭負最主要責任的話,那個人就是裕仁天皇
了解的史料越多,越感覺到天皇絕不是傀儡
真正做傀儡的,是天皇手下那批人,那批貫徹著他侵略野心的人
&-->但戰後美國對於天皇的「網開一面」,讓正義失去了審判一名惡徒的最佳時機
&-->戰後天皇「洗心革面」,屢次懊悔和遺憾,但對道歉隻字不提,洗白了其在二戰中元兇禍首的真面目
到了今天你想要再去審判天皇已經不可能了,日本全國上下也都在極力塑造,「天皇是無辜的,壞的是下面的臣子」的輿論環境
&-->昭和天皇去世,日本民眾跪地痛哭
2004年BBC製作了一部紀錄片《揭秘裕仁天皇》,紀錄片直指「天皇是逃脫了終極審判的戰爭頭目」
這部紀錄片引起日本上到政府,下至平民百姓的強烈反對
日本政府施壓BBC,要求立刻停止該紀錄片的製作,但最後這部紀錄片還是在2005年播出了
以至於到今天,很多人都忽略了戰爭的主要責任者,一談及抗日戰爭,罪犯是誰,都說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
有幾個知道「近衛文麿」的?
更別提有多少人會直接把侵略罪行和天皇直接掛鉤的?
裕仁天皇的戰後洗白工作,做的可謂是相當成功
&-->但我只希望以後,一提到抗日戰爭最大戰犯,大家別只想到東條英機
最大戰犯,明明是日本天皇裕仁
好了,借著日本公布《拜謁記》的機會和大家聊聊藏在戰爭背後的真正戰犯,感謝大家關注,在看,轉發三連
下一次的日本戰毀系列,將會和大家來說說戰後的「東京黑洞」
微信搜索,微觀系列,獲取更多好文
&-->得了吧,就IJA那虎了吧唧的勁兒,可以說一半都是這個招核天皇慣的。
就天皇在日本二戰期間的地位來講,沒有裕仁點頭,中日戰爭絕對不會是這個規模的。腦袋跟燒壞了一樣,天天想著賭國運再造大和。 夥同那幫鬼畜少壯派,演的苦情劇簡直讓人膩歪。獨走成功,軍官上位,天皇受賞。失敗,軍官吃掛落,天皇吃瓜。最後搞得整個IJA都是一群腦子壞掉的玩意兒,誰都敢扒拉,整個軍隊除了不準備獲勝,其他啥都要整一下。結果連裕仁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當然,這幫羔子們要是自己瞎搞,那也挨不到我們什麼事兒。可這幫孫子基本上搞事都是針對中國的,你說你真是為了日本長遠考慮那雖說侵略別人挺糙的,但從理智上來講也不是不能理解。可是你日本搞了那麼大一場戰爭,主動把大半個中國都卷進來了,但你又消化不了也吐不出來,那圖什麼呢? 最後利益沒拿到,還害兩方死了那麼多人,中日從此形同陌路,世仇就這麼結死了。然後又因為惹上美國,直接涼了。於是日本作為正常國家的前途就這麼完了。
這個裕仁年輕的時候,整一個重度中二鬼畜愛好者。老了突然間才清醒過來,哎呀嗎,我就中二了一把結果國家完犢子了!再一看隔壁中國,咋突然間工業化了?哎?還跟自己爸爸打了一架贏了?!卧槽,日本離這麼近,好慌。
於是咋整?裝模做樣,以個人身份說兩句模稜兩可的軟話,好日後留條路。可是大家千萬別忘了,日本這個國家,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為侵華道過謙。之前道歉,多次玩弄文字遊戲,即使最後被總理指出來,也是用了不溫不火地「後悔」二字糊弄過去了。
所以,裕仁的道歉,看看就好了。千萬別被他們給糊弄了。
何曾真正悔改過?只恨蒼天沒眼,沒叫他受盡世間一切苦痛死去。
晚上看南京大屠殺資料,心裡堵得慌。
100個侵華日軍,99個鬼,還有一個是半人半鬼。
細菌戰,南京大屠殺,都跟他有關,戰後一點責任都不敢承擔的匹夫,懦夫。
呵,難不成我殺了人表達悔意就不用審判了嗎
推薦閱讀:
※蘇軍在阿富汗戰例節選12-在突襲中清剿巴米揚及外圍城鎮
※日本准航母的現實威脅:較為強大的反潛能力
※烏龍山剿匪記-特種作戰
※南美五千年古老文明科技先進卻沒有武器和戰爭
※不對稱戰爭中的狙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