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平常看起來善於交際的人,實際上一個朋友也沒有?


就看你怎麼定義朋友的,如果就是一起說得來,有話題,並且經常一起吃吃喝喝的也算朋友,那估計就會出現想你說的,這個不一定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幫助你。

我的感念中朋友就是 不一定經常吃吃喝喝,但是有事一約一定出來,即使有時候不能來也會有一定的能力幫助你(但是也有寫確實無能為力,這種應該去體諒),不一定把朋友義氣掛在嘴邊。

朋友是偶爾聯繫也能有事情鼎立幫助。

不要把善於交際就能交到朋友混為一談,善於交際只能說你思維活躍,交朋友要交心。


記得我曾聽過一段對話。一個少年問自己的爺爺,自己現在有幾十個朋友,為什麼還是沒有可以說話的人?爺爺告訴他,你父親混跡社會那麼多年,結交那麼多人,但一輩子都沒有一個朋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在乎誰身邊的人脈更廣,誰更能呼風喚雨,攀比,惆悵,失落,亢奮的情緒,總是在冥冥中操縱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朋友兩個字似乎也在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讓人感到無力,大多數人認識的人不少,可惜都是陰刻朋友,隨時準備看你笑話,或者就是嘻哈朋友,隨時拿你來取樂,而你也是一樣,早就和這些人融為一體,俗稱志同道合。

畢竟現在這個社會,誰要是沒幾個朋友似乎都會變成一種異類,父輩總是告訴我們,出門要多交朋友,這樣以後的路才好走,平時要多和那些混得好的人攪在一起,這樣才威風,才更能脫穎而出。這似乎很符合道理,然而實際上這也是一樁很可悲的事情,因為當你懷著這樣的想法來交朋友的時候,你就已經失去了獲得真心朋友的機會,你一輩子都不會再有真正的朋友,你認識所有的人都是為了謀利才和你聚在一起。時常聽聞有人在說能夠同享福的不是真朋友,能夠共患難的才是真朋友,這樣狹隘的定義充分暴露了這種人的愚昧和文化低迷,實際上在我看來「福與難」兩者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善於交際的人。往往喜歡察言觀色,比較擅自言辭。這種模式的缺點是:比較喜歡扮演對方喜歡的角色劇本性格,不斷變化自己去適應對方。這樣幾乎所有時間用來偽裝和掩飾真實的自己。

而真實的關係,友誼和愛情,更多的靜默和傾聽。展示真實自己的觀念和信仰。一旦彼此觀點不同,也不去比較和強烈的喜好,都能理解包容,但不一定會合作,不會以利益為前提,不會為了熱鬧和不寂寞而去交際。


不至於。

所謂朋友,並非多多益善。


你好,這種人大致分為兩種情況。

一、君子不器,善於交際是他的另一面,實際上他志向高遠,不想浪費時間在一般的人身上;

二、巧言令色,一無是處,別人不屑與之交友。


他(她)在交際,如何有朋友?


看起來的善於是真實內心抗拒關係的外顯. 其內在是害怕和他人建立關係的.


因為他在敷衍應付,導致別人有人在敷衍應付他,彼此之間敷衍應付就導致了表面上似乎和所有人關係都不錯,很善於交際。實際上,大家就做做表面功夫,難以獲得真正的朋友。


平常善於交際的人,應該是有朋友的,你說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或許是你並不了解他。有的人做人蠻低調,就算有很多朋友也不會蠻張揚的。

再說每個人交朋友還有一個選擇標準的,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做朋友的,朋友也不一定需要蠻多,但要真心的。


大概他把太多的時間用在怎麼去認識人了吧


實際上?怎麼看實際上。


大概有這麼幾種可能吧:

善於交際但交往並不走心;

善於交際這個判斷有誤;

對於這個善於交際的人並不了解。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

朋友要的是心有靈犀,交際需要的是場面和隨機應變。

一個內心需求,一個表面工作。

怎麼可能對得上呢,要從表面,看到內心,那需要的不是交際能力,而是智慧。


只能說那個人過於圓滑。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不合群,跟舍友這我永遠融不進去?
內向型的人真的在社會和大學很難生活和社交嗎?
朋友中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重要起來?
為什麼這個社會單純也成為了被人吐槽的品質?
一個人的外表真的那麼重要嗎?在工作,社交以及生活的各方面?

TAG:人際交往 | 交際 | 社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