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消費者對特斯拉的容忍度可以這麼高?

https://m.weibo.cn/5148153495/4574098607572274 甚至是行駛中天窗脫離這種聞所未聞的事發生了還是會趨之若鶩地購買。


典型的長板理論的經典案例:

以前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在工業化時代,這個理論的確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聯網的時代,這個理論實際早已破產。

當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板,以及一個有「完整的桶」的意識的管理者,就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補齊自己的短板。

我在以前的回答里說過,消費者被拔高的閾值,不會那麼輕易被滿足。

國人並不是第一次接觸車,大多數人,早就被合資品牌的汽車根深蒂固的植入了很多理念:又要性能優越,又要舒適,又要漂亮,又要沉穩,又要耐用皮實,又要能體現身份,還要高級…

要知道,大多數消費者,其實是不懂車的。我指的是,自己對車輛要求,或者購車需求的判斷,其實是不準確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各行業其實都有這個情況。只不過,汽車這個產品比較特殊,一來關乎安全(其實大多數消費者並不關注這個),二來關乎門面(大多數消費者其實更關注這個),這就決定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又要」的要素里,高級就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

但是,你真要隨便在街上抓一個消費者,說說,什麼是「高級」,估計十個人有十種說法。

那麼,特斯拉做到了什麼呢?

在我看來,特斯拉做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把汽車的那麼多領域的板塊中,其中的一兩項,拉到了非常高的一個高度,就是把自己的長板,給拉到了非常長的一個高度!

那麼,剩下的領域,只要做的不是太差,能用,就沒問題!

長板1,差異化的品牌力!

這一點,不得不佩服馬斯克的營銷技能!馬斯克營銷技能很強,大家都知道,但是,到底有多強呢?給大家舉個案例,各位碼農,程序員,或者軟體工作者,要給你們的老闆,或者一些外行,又或者一些非本領域內的人,尤其是投資人,展示你們的勞動成果或者工作亮點,你們會怎麼展示?做個PPT?搞個動畫視頻?來看看,年輕時候的馬斯克是怎麼做的……

看明白了嗎?他懂得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並且展示給所有人看!

而投資人,當然也吃他這一套……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特斯拉在馬斯克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各種營銷,穩紮穩打之中,積極進取!

從2006年的時候,馬斯克制定了一個簡單的四步走的發展戰略。大致如下圖所示:

先說第一步!Roadster!

2006年7月特斯拉正式推出Roadster跑車,Roadster為特斯拉與英國蓮花汽車共同打造,起步售價9.8萬美元,該款超跑百公里加速度約3.7秒,最高續航達到約400公里!

這在當時,簡直牛逼到不行好不好!所以Roadster一經推出便受到諸多好萊塢明星和矽谷高管等社會名流青睞!特斯拉的車,也開啟了「有錢人的玩具」之路……

然而,受制於供應鏈和核心零部件技術瓶頸,Roadster生產成本失控、量產艱難。

當時在CEO艾伯哈德的領導下,特斯拉團隊過於注重技術研發和性能提升,忽視了生產安排和產品管控,大大拖延了成品進度。2007年6月,距離Roadster正式投產只剩2個月時,特斯拉依然沒有完成核心零部件兩檔變速箱的研製——那時候就開始研究兩檔變速箱了呢!到現在都沒有幾款車敢真正的上兩檔變速箱的(上汽Marvel X上了哦,但是車賣的貴啊)。

然後……創始人出走、高層動蕩,馬斯克出任CEO力挽狂瀾……

果斷放棄兩檔變速箱,採用一檔變速,上!再不上就沒錢了!終於在2008年2月,交付了第一台roadster……刺激!

但是,因為產品定位和受眾的局限性,Roadster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全球範圍內,也才賣出去2000多台…那個時候,全世界都沒有掀起電動車的熱潮呢,真正電動汽車火起來,是2010年以後的事兒了……

時間到2020年,特斯拉可並沒有放棄roadster,人家準備出新款了……續航1000km以上啊

再說第二步!Model S和X

Model S是特斯拉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車型,於2012年6月正式交付,百公里加速度最快達4.4秒,續航里程最高可達483公里!仍然領先當時中國所有新能源汽車,哦不,是全世界的所有新能源汽車。

那時候,日產的leaf,續航160km。不過銷量還是不錯嘛……歐美市場火的的很……

說實話,LEAF其實也是很棒的電動車,但是本回答不做探討

說實話,LEAF其實也是很棒的電動車,但是本文不做探討

Model S劃時代意義的地方在於,首次引入了17寸中控觸摸屏,集成車輛信息查詢、導航、音樂等多種功能…國內那時候造電動車的人(包括當時的我)都看傻眼了,WC,車裡面還可以這麼造???

國內那時候什麼水平?油改電,續航140km……那時候還沾沾自喜……

很幸運的,我參與這款E30的大部分研發量產工作,甚至還售後過一段時間……直到它報廢

所以,Model S一經推出,立刻引來一大波模仿者!遊俠,FF,甚至後來的蔚來,小鵬……不過,話說回來,似乎也就小鵬模仿的最像,看看G3那個大屏,跟Model S簡直一模一樣…

當然,至少人家造出來了車,比那些還在苦苦掙扎的車企強多了!

咱們繼續說S,作為首款高端電動車,ModelS一經推出便大受好評。各種拿大獎拿到手軟!甚至在2013年一季度,特斯拉靠Model S銷量猛增,居然實現了盈利!(這在當時簡直是不可想像好吧!到現在為止,咱們的眾多造車新勢力,都還虧損著呢…)

2015年第三季度,搭載鷹翼門豪華SUV Model X正式交付。相較Model S,Model X在性能上並沒有太多的創新,兩者的用戶定位與價格也相仿,均屬「四步走發展」的第二階段計劃。Model X主要為滿足需求更大的豪華SUV市場。

再說第三步!Model 3和Y

Model 3繼Model S後,成為特斯拉成功開拓市場的標誌性產品。Model 3於2016年3月公布、2017年年底交付,標準版起步價3.5萬美元、續航里程354公里,極具性價比!

我們稍加分析:請看下圖,這是一篇特斯拉前動力總成負責人JB Straubel 的一篇採訪。

根據上面採訪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一些信息:

1,Model 3的研發周期大約為兩年:2015年9月之前開始研發~2016年3月31日發布~2017年7月28日交付首台!

2,Model 3的研發人員,還是研發S和X的那一批人,只不過大量人手已經不幹前面的項目了——這是不是給我們國家搞研發的企業一點啟示?尤其是那些浪費大量研發人力在售後方面的……

3,Model 3的動力系統平台,已經屬於第三代平台,比前兩代更加優秀!

而根據我們對Model 3的對標結果,無論從物理架構,軟體架構,甚至內外飾,動力總成集成化,軟體模塊化等各方面去考慮,Model 3真的是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線束縮短到1500m,左右車身控制器集成功能,取消PTC採用電機制熱,OBC+DCDC二合一集成於BDU內部(也就是,電池包包含了充電機和DCDC,整個電池包成為了一個單獨可以充放電的獨立的能源包!這簡直就是和馬斯克自己的能源公司的業務不謀而合,可以斷定,將來馬斯克的能源公司肯定涉及model 3的電池包回收業務!)一個又一個閃亮的設計出現在Model 3這款車上,難怪日本某汽車巨頭感嘆:我們落後特斯拉至少5年!

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廠落成,馬斯克現場跳舞,感嘆中國速度。Model 3的國產化,加快了特斯拉盈利的步伐……

2020年,Model Y也上市了,這款和Model 3共平台的車(或者說零部件通用化非常高的車),簡直就是一個被拉高了長大的Model 3!

隨著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量產,大幅降低了成本。2019年底,已經逐步開始盈利。特斯拉的盈利之路,即將開始。疫情都沒有給model 3的銷量造成太大的影響……

再說第四步!提供零排放的動力系統

前面的三步都悠然的走完了,第四步還遠嗎?

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2020年底,我們將推出全新的Powertrain,就像是外星人一樣的動力系統!到底是什麼呢?

乾電極+超級電容?開關磁阻電機?輪邊電機?兩檔變速箱?

(實際上動力日也並沒有拿出除了大號電池以外的其他亮點……)

我期待著這個自幼堅信電氣化將席捲所有行業,並為此付出畢生努力的男人,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他的第四步,再往大了說說,為實現向可持續能源轉型,特斯拉加速從電力生產到能源存儲運輸的新能源產業鏈布局,包括在全球主要市場建造工廠、儲能網路和充電網路。要知道,馬斯克還有一家能源公司,特斯拉於2016年11月以2.6億美元收購光伏公司SolarCity22%股權(當然,這家光伏公司SolarCity本身也是馬斯克和他的兩位表兄弟共同創立的,當時已經負債纍纍……),雖然現階段SolarCity經營並不是很美好,但是,它是馬斯克改變世界能源使用計劃中重要的一環,想想,假如說所有的特斯拉充電樁都鋪上了太陽能電池?清潔能源的利用是不是越來越多?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假想,具體怎麼操作,還需要這位「鐵鏽地帶」救世主如何下手了!

其實,回過頭來再看,特斯的產品路線:請看下面兩張圖!

可以看的出來特斯拉的產品線嗎?除了S的研發周期很長,剩下幾款車,大多數都是2-3年的研發周期,尤其是3,兩年的研發周期,就把一整套全新的架構給量產了,這在傳統車企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事情,當然,我們並不排除特斯拉model 3在很多關鍵技術上早早的就開始投入研發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model 3的全面研發啟動就是在2015年,model S開始量產以後的事情了…

上面兩張圖,看出什麼了嗎?可能大家能說出不少東西,產品結構豐富,續航領先,早開發等等!

而實際上,特斯的產品領先,本質就體現在了三個字——差異化!

1,自身產品定義的差異化!

涵蓋跑車,轎車,SUV,皮卡,甚至卡車燈所有主流車型。定價也是從3.5萬美元-12萬美元不等。既收割了中產以上幾乎所有的民用上用領域的市場,還不會給自己的同款產品造成競爭壓力。

反觀國內的新勢力造車企業,大多數都是,第一款車是SUV,第二款車還是SUV……自己和自己競爭上了…

2,和同時代里其他產品的差異化!

第一步:最直接的,續航!遠遠領先當時同時代的所有電動汽車!當隨著整個新能源汽車和電池行業的發展,續航這個優勢,從2017年以後逐漸不再那麼明顯的時候……

第二步:智能化!最直接的,OTA,自動駕駛!這兩大項,領先當時同時代的所有電動汽車!當跟隨者們也逐步發展,開始在續航和OTA領域逐漸跟上來的時候,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優勢依然領先絕大多數車企!而且,人家還有……

第三步:低成本!特斯拉前期的自主研發!讓特斯拉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能力!能選到好的供應商的,就選擇,市場上沒有供應商能做的,他們就自己做研發,自己造!雖然這很燒錢……但是真的到量產車的時候,成本就下來了!集成度超高的BDU,快充滿充共用一根高壓線束,減少了線束的成本,光溜溜的可以說沒有內飾的內飾(我們姑且稱之為極簡主義),減少了大量的內飾成本,自研的電機+減速器的動力總成,大大縮小了體積,減少了重量成本!直至model Y有70%的零件可以和Model 3共用…又大大降低了成本……成本控制,簡直妖魔化……

所以,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特斯拉的產品,在領先(或者說差異化)的道路上,還將繼續走下去……

國內的廠家們,明白了嗎?想要產品優異,請認真思考這三個字:差異化!找到我們可以做的差異化的優勢!並且,放大它!

所以,當特斯拉的長板被發揮到極致的時候,人們往往就不會在意什麼,縫隙,內飾,車窗,雜訊……

更何況,其實特斯拉的產品,在動力系統上來說,真的也不差,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領先!

為什麼很多人說特斯拉很差,但特斯拉銷量還那麼好呢??

www.zhihu.com圖標

所以!消費者對特斯拉的容忍度,來自哪裡?

是因為,這一切,都是馬斯克計劃好的……


講個我的親身體會。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是威峰論壇(暴露了年齡)的骨灰粉吧,還是軟體組成員,手裡是一台公司發的體驗機3Gs,當時在聯通兼職,天天各種折騰手機,越獄,裝大型遊戲,裝各種奇怪的應用,也經常寫貼抱怨蘋果不夠人性化,我們當年做五毛的時候,知乎還沒誕生了。

畢業的前兩年,我經常熬夜去看蘋果的發布會,當時看的都是滿腔熱血,喬布斯的死忠粉,甚至把他的演講還可以背誦,第二天也會去微博高談闊論對蘋果各種優缺點的吐槽。

但是每次要花錢買的時候,我都會再三猶豫,每次都是等過兩三個月時間,價格降了下來,再坐地鐵跑去華強北買水貨,因為價格會便宜很多。

那個時候,我覺得我是幸福的,充實的,有年輕人的朝氣。 可以肆無忌憚的去微博或者論壇去和人抬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教訓那些買高配的韭菜。

反觀現在,我再也不看蘋果的發布會了,都是直接官網下單買。有可能是因為喬布斯不在了,有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

這次買特斯拉也一樣,我已經不愛逛汽車論壇了,人變懶了,也不愛去折騰他的好處和壞處,用著自己舒服就行。

但總覺得生活缺少點了年輕時候的樂趣,還是喜歡之前的杠精生活吖。

突然靈機一動,現在我準備去調侃下賓利車主去。


說清楚,是特斯拉車主和特斯拉粉絲對特斯拉容忍度高,而不是消費者對特斯拉容忍度高。

別覺得特斯拉車主說自己是韭菜就認為特斯拉車主是在自嘲,10個特斯拉車主裡面最多只有2個人是在真正的自嘲,剩下的8個人完全是在你面前秀優越。換個思維來看,誰沒事天天把自己是韭菜放嘴巴?

舉個例子,韓大保健當年加10萬買攬運,天天在視頻和微博笑呵呵「自嘲」自己是沙幣,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加價10萬買了個攬運。後來特斯拉國產之後,又有事沒事就強調自己是花了100萬買特斯拉的進口韭菜。你以為他真的覺得自己是沙幣?真覺得自己是韭菜?不就是告訴你們老子有這個能力去當韭菜么。

特斯拉又不是沒出過幺蛾子,軟體故障導致車輛失控,做工和小鵬蔚來差了N個本田,還有聞所未聞的車頂跑飛?這在特粉的眼裡都不是事兒,畢竟有個概率問題嘛。跟帕薩特粉絲看待帕薩特之撞的心態一樣,「除了中保研那一撞,你在路上看到過帕薩特看到過25%碰撞折了A柱的」?帕薩特車主如是說道!

信仰這個東西是真是存在的,不光中國人,全世界人民都有,任何事物都可能會成為你的信仰,車也一樣。

米國猛男們就喜歡大皮卡,幹活越野托裝啥都行。所以雪佛蘭、福特、道奇這些就是別人的信仰。

藏區大佬就愛普拉多陸巡,你要說帕傑羅途樂好不好?非常好,可我還是買霸道陸巡。

有些人就認為大眾高級,啥破本田發動機牛B?不好使,在我們這旮瘩大眾就比本田有面子。

買大眾的都是不懂車的,唯有馬自達才是王道。知道轉子不?知道壓燃不?土鱉xx車主!

思域吊打300萬內的所以車型,辣雞RS/AMG/M。什麼?ATS?ATS也配?不服來蹦!

你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粉絲的力量,他們可以忽略掉此車99%的缺點和不足,甚至於無限的去包容,柯震東都能被粉絲原諒,何況特斯拉。大眾是,本田是,豐田也是。

但是反過來,你讓一個小鵬、蔚來車去平價特斯拉,未必會就是包容的。這叫陣營對立,說白了咱們不在同一個戰壕,也不是同一個粉絲群體。我承認你有牛B的地方,但是不妨礙我認為你不值得讓我為你掏錢。

9月份的時候我曾無限接近增購一台純電,當時準備入手P7。沒少問 @張抗抗 @凱凱 兩位當時還是P7准車主的大佬。不光是車的事兒,還是價格渠道這些東西。那時候我確實打算在P7和毛豆3里選一個,選p7的慾望佔了8成吧。最後忍了沒買,原因是我剛剛搬家,小區物業說目前還裝不了充電樁,啥埠沒接還是啥,要等22年3期交房了才行。另外就是媳婦兒也不支持。

我一不是特斯拉車主,二不是特斯拉粉絲。其實其他的缺點我都能接受,唯一不能忍的就是軟體問題。畢竟我才30出頭!


1,消費者相信,他們花錢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特斯拉的消費者需要的顯然不是一個可靠的交通工具,否則他們會去買豐田。

2,有魔力的品牌,可以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接受產品的缺陷和缺點。

特斯拉對於品牌的打造非常成功。有些人覺得這是「車設」「忽悠」「輿論控制」,我不這麼看,從商業角度,能做出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能讓你提到特斯拉就想到科技感,這是本事。當消費者從心底里接受這個品牌這個產品時,自然就會和品牌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對立面。

3,絕大多數消費者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去深入研究一輛車,所以品牌是決定性因素。

普通人買車就是有一定的盲目性,對自己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對車子是否匹配自己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甚至說也體會不出來車子的差別。那麼這時候,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放在你面前,剛好在你的預算範圍內,粗略看一下賬面參數吊打全場,那麼就直接掏錢了嘛。


因為國內汽車工業發展比較晚加上輿論控制與宣傳能力比較差。

一,汽車工業發展晚。

這個應該沒啥好說的,大家都知道我們汽車工業發展的比較晚。

二,輿論控制和宣傳能力差。

當然現在相對來說比以前要好的多了。但是你看看特斯拉的輿論宣傳攻勢。

1,宇航夢。鋼鐵俠。

2,宣傳電動車與汽油車不是一種車打差異牌。

3,虛假宣傳所謂「自動駕駛」打造科技車設。

4,強行極簡設計給不懂審美的大眾洗腦。

這麼一套下來,你再看看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都是跟隨者。(當然也是因為電動車門檻低,特斯拉能蹦躂新勢力也能跟。)

再加上,國內有些老百姓還是比較迷信合資和外國品牌。之前不是有個梗怎麼說的來著。開國產車出問題是廠商垃圾,開合資車出了問題那是我不會開。對不對~特斯拉失控也好,自燃也罷,內飾異響,天窗起飛都沒關係,又不是不能開。


推薦閱讀:

特斯拉model3和寶馬i3買哪個好點,糾結中?
特斯拉的充電、續航、日常駕駛等各方面的情況是怎麼樣的,能不能結合自身經歷詳細說明一下?
特斯拉國產model3長續航版什麼時候發售?
特斯拉3降價,特斯拉車主或者准車主會不會覺得沒面子?

TAG:消費者 | TeslaModelS | TeslaModel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