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光選咸豐而不是奕訢當皇帝?

這兩個人的親娘在道光心中的地位,咸豐帝生母是孝全成皇后,奕?的生母是孝靜成皇后(此乃咸豐時追封的)。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貴人開始(實際冊封時未冊為全貴人而直接進位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誇張的)當皇后後鐵腕治後宮也說明了道光帝對其非比尋常的愛重支持,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皇后鈕鈷祿氏突然去世。道光帝非常傷心,整整一年後,道光帝才下詔加封靜貴妃(奕?生母)為靜皇貴妃,總攝後宮。道光帝哀悼孝全皇后,堅持不再立中宮,所以靜皇貴妃在道光朝不僅始終居於妾室,且道光修建自己妃嬪的妃園寢時更欽定次位將靜皇貴妃安排其內(即斷絕了與皇帝合葬的希望)


從後來奕訢與慈禧的交鋒看,道光沒選他是正確的。慈禧很輕鬆地就用權術對付了這個小叔子——一個月里把他趕出軍機處又拉回來,議政王的頭銜取消,還把奕訢治的服服帖帖。倆人都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慈禧所受的教育還遠不及奕訢。搞政治還得看天賦。

再說咸豐,可以重用肅順這樣的權臣,並在生前成功地把奕訢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又不擔心把奕訢留在京城同洋人議和會生變,是很需要政治駕馭能力的。

居高臨下的天子位並不能控制一切,歷朝歷代有很多君弱臣強大權旁落的例子。但奕訢不屬此例。


奕詝在皇位的爭奪當中,應該說是毫無優勢的,那為什麼道光最終還是選擇了他來繼承皇位呢?這就要說到奕詝的老師杜受田了。

和他的父親道光一樣,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在當代人的認知里,也是一個近乎於透明的皇帝。在歷史課本上,他的存在僅限於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等事件,以及他那個執掌晚清大權的老婆——慈禧太后。


事實上,咸豐作為皇帝來看,也確實很糟糕:他喜歡看戲,喜歡玩女人,面對國家的內憂外患,雖然避無可避,但依然選擇了窩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不肯開眼看一看世界的實際情況。於是許多人便認為,咸豐這個皇帝,對於當時的清朝而言,真可說是「有不如無」,因為縱觀史料,很難看出來咸豐在位期間,到底都做了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事實上,咸豐的存在,遠比無所作為還要惡劣的多。設若沒有他的錯誤領導,清朝的內憂外患,還不至於嚴重到那樣的地步。對於他這樣的皇帝,我們用「德不配位」四個字來概括,簡直是再貼切不過了。更要命的是,咸豐偏偏又有一顆想要當個好皇帝的心。倘若他能看得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心理上可能還過得去;可他偏偏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責任感,想要在這個位置上證明自我。結果。不光咸豐自己備受折磨,連帶著和他有關的人,也免不了跟著倒霉。


實際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本就不應該落在無能的咸豐肩上。當年他的父親道光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曾經猶豫不決了好一陣子,因為奕詝雖然在皇子里年齡最大,又是嫡出,可道光也看出來了,他壓根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料,才幹平平不說,腿腳還有問題。反觀奕詝的六弟奕?,不光天資聰穎、才思敏捷,還能文能武,打小就被道光喜歡。


乍一看,奕詝在皇位的爭奪當中,應該說是毫無優勢的,那為什麼道光最終還是選擇了他來繼承皇位呢?這就要說到奕詝的老師杜受田了。


在道光十六年的時候,杜受田被選為奕詝的師傅,進宮教他讀書。因為他家世代書香,本人又是個大儒,所以道光對他很是信任,後來還把他擢升為上書房的總師傅。在宮裡待的時間長了,這杜受田就看出來,道光在立儲問題上猶豫的根源,正是中國皇家自古以來都要面臨的「立長還是立賢」的難題:奕詝歲數最大,在朝臣當中的風評不錯,立他繼位完全符合政治穩定的需要;可是奕?的文才、武功,都比奕詝要好出一大截。因為滿清皇家從規矩上講,不論是嫡出還是庶出,也不論排行老幾,誰的能力最強,誰就有資格繼承大統,所以客觀來看,奕?才是最適合繼位的人選。


杜受田負責教奕詝讀書,他當然也清楚自己這個學生到底幾斤幾兩,但是他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還是希望奕詝能夠成為太子。既然堂堂正正和奕?較量不是對手,杜受田就給奕詝出主意,讓他劍走偏鋒,在道光面前展現自己的仁愛和孝順,以此來討道光的歡心。


《清史稿》里記載,說有一天道光帶著皇子們去打獵,杜受田知道奕詝在騎射功夫上不如奕?,所以就讓他乾脆什麼都不打,以此來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到了當天,道光眼看奕?打了一堆獵物,而奕詝卻兩手空空,於是就問他怎麼回事。這時候奕詝回答說,因為現在是春天,是萬物繁衍生息的時節,我不忍心傷害這些生命,而且我不希望通過較量打獵本領的方式,和弟弟們競爭,免得傷了我們兄弟之間的和氣。


說實話,這個回答其實水分很大。皇上帶你們出來打獵,這是皇家年年都要做的事情,怎麼你早忍心、晚忍心,偏偏到了皇上在立儲問題上猶疑不定的時候,你就不忍心了呢?這不就是在作秀嗎?可是道光還偏偏就吃這一套!聽完奕詝的回答後,道光非常高興,認為奕詝「是真有君子之度也」,在心裡給他加了分。杜受田、奕詝師徒兩人一看這招靠譜,於是乾脆就一直用了下去,最終就靠這種帶有投機取巧色彩的方法,贏得了道光的認可。

咸豐即位後,為了回報他的恩師,一連串地給杜受田加官進爵。封他為太子太傅、兼署吏部尚書、遷刑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但是對於位極人臣的杜受田而言,這些還不是他的人生理想。對儒家思想深信不疑的他,接下來想要做的,是和他的學生咸豐一起,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


為此,他鼓勵咸豐廣開言路,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同時保薦了因鴉片戰爭而被革職的林則徐,和已經退休的老臣周天爵。但是這兩位一個在上任的路上病逝,另一個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無功而返,給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咸豐師徒澆了盆冷水。


儘管如此,彼時的咸豐,還是對他接下來的執政生涯充滿了信心的。為了重振朝綱,他罷免了在道光朝權傾朝野的奸臣穆彰阿,並清除了朝中一批碌碌無為的大臣。他和歷史上的大多數皇帝一樣,認為自己治國的經是好經,之所以不靈,全都是因為底下的和尚不好好念。結果呢?不用我說您也知道,在他統治的時候,不但半壁江山被太平天國佔據,英法聯軍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入北京,將圓明園等地付之一炬——說來慚愧,這就是咸豐對歷史最大的「貢獻」。


咱們有一說一,到了咸豐這時候,清朝的官吏隊伍里,能辦實事的人,確實是不多了,這也確實是咸豐一朝國力衰頹的重要原因之一。皇帝畢竟也是普通人,沒有三頭六臂,下面的大臣不給力,他在上頭撓破頭皮也沒招。可是像咸豐這樣,執政十一年,基本上把朝廷里的爛人挨個用一遍的,也真是不容易!正是因為他的用人不當,使得清朝當時本就風雨飄搖的統治,到他死的時候,已然是搖搖欲墜。


剛才咱們提到的咸豐的老師杜受田,從治國理政的層面來講,其實也應當被歸在這「爛人」的名單里。雖然他的學問很好,是當世大儒,但是在治國方面,這位帝師真的是一竅不通!咸豐剛一繼位,杜受田就給咸豐出了一套又一套的主意,但是說來說去,總歸跳不出儒家經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個圈子。而他的學生咸豐皇帝又不是個聰明人,出於對老師的絕對信任,所有杜受田提的點子,一律照單全收。可是他們就沒想過,大清的江山為什麼會爛成這個樣子?根源真的是貪官和刁民嗎?大清的制度和體系本身,難道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當然了,杜受田、咸豐師徒眼界狹隘,也有時代的原因。像前面這些個話,放到現在來講,誰都能說,誰也都能懂,可是在清朝,祖宗之法是不能隨意更改的,孔聖人的學說,也是毋庸置疑的真理。甭管底下人是不是真這麼想,起碼咸豐對這一點是深信不疑,所以他在用人的時候,也很看重這個人是不是尊重傳統,奉祖宗之法為圭臬。這麼一來,被他重用的人,要麼是只會皓首窮經的酸子,要麼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騙子了。前者還好說,雖然無能,但也不至於做什麼太大的惡事,可這後者嘛,遇到大事的時候,就免不了要捅大簍子了。


著名的賣國賊耆英,就是後者當中的典型代表。他是滿清的宗室大臣,在道光朝的時候很受重用,曾經和另一個宗室伊裡布一道,跟英國人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按說這對清朝而言,應該是個奇恥大辱,耆英雖然只是個簽字的代表,有了這麼不光彩的事迹,朝廷也應當不再重用他才是。可是道光顯然沒這麼想,反而覺得他是處理「夷務」的專家,任由他先後跟英國、美國、法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這就很奇怪了,難道說道光是傻子,不知道耆英在賣國嗎?當然不是。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62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宮斗、殉葬、專寵:不為人知的清代后妃陵墓故事

鳳凰網?鳳凰互娛 鳳凰網內容部門資深編輯團隊

¥29.00 會員免費


以前我沒得選當了皇帝,現在我只想做個好人

我的前半生,我比不過我弟弟,他天資聰慧,才思敏捷,精於騎射。我的老師告訴我,像我這樣平庸的人只能老老實實的才能出人頭地。父親帶我和弟弟去打獵,弟弟百發百中,斬獲頗多。而我看到一隻母獸卻拿不出箭袋裡的一支箭,父親用疑惑的眼神問我:為何不拉弓開弦?我低下頭說,春天萬物哺育後代,不忍幼獸失母。父親長舒一口氣說道,此乃真帝王也。

別人叫我咸豐,咸是都得意思,豐是足的意思,寓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也想這樣,可是要不是太平天國一路從廣西打到了應天,西邊那些蠻夷燒毀了圓明園,我差點就信了。

咸豐皇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真正的皇帝。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具有統治權的皇帝,他死後,他老婆夥同他那個好弟弟搶了了班奪權,從此無論是同治,光緒還是我們的宣統皇帝溥儀,都成了別人手中的傀儡。

咸豐皇帝早年做皇子的時候,不太受老爹道光的喜愛,可能是不太喜歡說話,所以顯得比較傻。相反,他的六弟,就是以後的恭親王,特別受寵,因為人家學習好,體育好,課外還有小發明。他兩的班主任老師杜受田看見這種情況,就把咸豐叫到辦公室給他說,咱笨雖笨,可是我們只要有孝心,依舊是有希望接你爸的班。在道光皇帝晚年的時候,身體不太好,有次咸豐去看他,見到道光躺在床上,咸豐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有眼角的淚不住的從臉上往下掉。面對此情此景,道光下定決心立咸豐為太子,雖然這孩子天資魯鈍,可是他有一顆赤誠的心,這就夠了。

我也想做個好皇帝,可是南方的老百姓好像不太願意,有個叫洪秀全的老哥非要搞什麼拜上帝教,戰火一路從金田燒到了江蘇。要不是曾國藩的湘軍,我就差點以為自己要成第二個崇禎了。

其實在咸豐即位的時候,老爹留給他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空虛不說,全國各地老百姓還沒飯吃,沒飯吃就要鬧事,於是大大小小的起義是接連不斷的。外面呀,還有一群洋鬼子在使勁的敲著大清國的家門,說是來查水表,其實真實的意圖你懂得。說內憂外患,一點都沒錯,儼然一副明末思宗年間的境況,不然咸豐帝老是覺得自己沒準也會成亡國之君。面對這樣的大坑,老實人咸豐的選擇是自己跳進去也要填平。於是他開始整治從太爺爺乾隆皇帝開始的貪污腐敗,老虎蒼蠅一塊打,官場風氣一時肅然。對於太平天國起義呢?要不是天京事變給了屢敗屢戰的曾國藩一絲喘息之機,沒準大清就亡了。嗯,太平天國平定了,朕的江山總該太平了吧?皇上別急,安完內,咱還得攘外。還有個副本沒打完呢!

太平天國在全國轟轟烈烈進行的時候,那些洋人最初是持觀望態度的,他們可是鬼精鬼精的,就想看看洪秀全和咸豐那一撥能贏,好在中狠狠的敲一筆。於是咸豐四年,英法美俄四個給清政府說要修改以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咸豐帝一聽,你丫欺負老實人!就給這幫人來了個閉門羹。這四個也一下毛了,敬酒不吃吃罰酒。兄弟們!揍死丫的!

咸豐十年,太平天國終於歇菜了,通州城外英法聯軍假借議和之名,一路打進了北京城,燒了圓明園,把咸豐皇帝趕到了熱河承德的避暑山莊,史稱「庚申虜變」。每每看到這裡,就想起了前幾年拍賣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首,不知道那個時候圓明園的大火燒了幾天,但這個傷疤卻在中國的歷史上永遠的長著。

咸豐皇帝去了熱河就像是換了個人似的,抽煙喝酒燙頭大保健樣樣俱全,要知道這裡的煙可不是什麼軟中華硬玉溪,而是鴉片。自此之後,咸豐皇帝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在承德每天過的樂不思蜀,沒有半點要回家的意思。在避暑山莊住了一年多,終於身體被掏空,年僅三十一歲就留下孤兒寡母撒手人寰。

其實我一直認為當初道光皇帝選錯了人,雖然一個仁德的君王能夠給百姓更好的生活,可是當時中國充滿了危機,內外憂患,此時更需要的是一位明君來力挽狂瀾,救國於水火。仁君不明,是為愚。

也罷,大清的氣數自乾隆那兒開始就慢慢的盡了,後世皇帝也只是在慢性死亡,到最後也只是一句:大清,亡了。


道光之所以傳位咸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奕詝(咸豐帝)在乃父連喪三子以後,已經成為實際上的長子。國賴長君,這一傳統影響很深。

二是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深受道光寵愛,卻過早去世,道光此舉也有報答妻子之意。

三是道光晚年,執政風格愈加保守,習慣得過且過,不願變革祖制。而奕詝的謹慎持重正符合道光的脾胃。


這個??主要還是看情商的。很多人說打獵那件事有假,那麼我們看看奕訢之後的表現,比如,他的母親病危,為了給她追封一個太后,他對咸豐「死纏爛打」,不論咸豐搬祖制還是皇帝架子都沒用,最後還在咸豐未確定的時候(記載是無意中「哦哦」了)私自幫他寫了詔書。這件事就體現出奕訢的情商有多低了,還有慈禧年代的事情。

我們不妨做個推斷,假如奕訢當了皇帝,憑他那較真的性格,不一定能管好下面的大臣。作為他父親的道光,可能知道兒子的性格,所以就算再寵他最後也沒選他(古代家天下,駕馭人之術比個人能力更被看中,可以說奕訢和有些大臣,比如倭仁,相處得非常糟糕,最有趣的就是為了同文館的事情,他直接表示「你行你上啊」,當然原奏章比較長,概括起來就這個意思)

其實古代大部分時候選繼承人,情商真的比智商重要??


道光把奕欣叫來聊我死以後你當皇帝了怎麼治國的問題,奕欣雖然水平高,但是不懂他爹的心,傻乎乎的全方位的把如何治國從裡到外講個明明白白,使道光心裡有一絲不快:合著我還沒死呢你就把我死後的事都想好了。

把奕詝叫來的時候,奕詝的老師杜受田之前教過他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上來就哭:爹你死不了啊,爹你死不了,我想什麼以後的事啊,爹你萬壽無疆!爹一高興,雖然沒有奕欣聰明,但是宅心仁厚,就你小子啦。

這只是一家之說,請抱著自己的史書說別人的都是假的的繞道別看。


1850年2月25日,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大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愛新覺羅·旻寧駕崩,臨終前,他召見宗人府、御前、軍機、內務府十位大臣,宣布了他人生最後一個、也是極其重要的決定——皇位的繼承歸屬。

重大臣清晰地聽到了虛弱的道光帝口中說出的旨意: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緊接著,他們在皇四子被召見後打開了立儲鐍匣。當御書被打開後,裡面的內容讓一干大臣著實一驚。詔書里寫著三行內容,第一行寫道: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第二行寫道: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第三行是第二行內容的滿文。

一份御書,尤其是事關皇位江山傳承的御書上寫了兩個名字,在滿清歷史乃至整個封建時代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就是這樣一份獨特的御書,真實反映了道光帝在皇位繼承人選擇上的糾結心態。這應該是他人生中做出的最艱難的選擇,

這份御書寫於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即1846年8月8日,此時道光帝已經64歲,在古代的皇帝中算是相當高齡了。在此之前,他一直沒有選擇自己的繼承人(至少從史料佐證上看還沒有)。要知道,他的父親嘉慶帝在自己39歲的時候就將剛剛年滿16歲的綿寧(即位前的道光帝,後改為「旻寧」)定為了皇位繼承人。那麼為什麼道光帝遲遲沒有確定皇太子呢。綜合來看,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他深知當皇帝是天下第一苦差事,尤其想當個好皇帝更不容易,祖宗打下的江山絕不能隨便交給哪位皇子。他本人是在大清帝國急劇衰敗之時坐上龍椅的,執政以來,雖勤政圖治,事必躬親,力倡節儉,想干出一番輝煌業績,但無奈資質平庸、能力有限,諸如吏治、河工、禁煙、漕運、鹽政等方面均無明顯起色,到頭來反落下遺恨無窮的內憂外患。尤其是鴉片戰爭,雖然使他在歷史上留下了頗高的知名度,但給他帶來的卻是永遠洗刷不掉的恥辱。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道光帝頭三個皇子先後夭折,尤其是皇長子奕緯,在23歲朝氣蓬勃的壯年暴卒,使他精神備受打擊,江山延續的希望一再落空。而其他6個兒子都是在皇長子奕緯死後,也就是道光帝49歲之後才陸續出生的,導致他立儲的時間不得不往後推遲,畢竟,他不可能從一幫黃口小兒中選擇繼承人。

待到後幾位皇子稍稍長大之後,皇七子、八子、九子因年紀太小,在皇位繼承人的爭奪中被率先淘汰出局,剩下年齡適當的只有皇四子、皇五子、皇六子。而皇五子奕誴因長相一般,且性格怪癖,不受道光帝待見,早早被過繼給了道光帝的弟弟、已死去多年且無後的惇恪親王綿愷。這樣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然而就是在這兩個兒子中,道光帝卻陷入了長久的迷茫。他不知道選誰了。。。

首先兩位皇子年齡相仿,奕詝長奕訢兩歲。其次,二人各有特點,奕詝老成持重賢慧,但才氣稍顯遜色;奕訢才華出眾且明慧冠人,但看起來有點不夠穩重。其三,他們也各有優勢,奕詝雖為皇四子,但在三位兄長夭亡後,實際上就是長子,要知道這在古代是莫大的優勢,即便如滿清實行密建制度而不用立長不立幼的慣例,也不容小視;皇六子奕訢的優勢在於長相俊美,身體強壯且武藝不凡,而反之,奕詝則不如奕訢那般俊俏,而且野史記載奕詝腿部受過傷,走路稍有不便,換言之,有點跛腳。

當然,這都是旁觀者的分析,最終的裁判和決定權都在道光帝手中。而皇帝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更是不可能輕易表露或者留下證據,因此他的心路歷程旁人自然不可知。但我們從一些側面或許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皇位繼承人只能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中產生,這個即便在當時應該都沒什麼疑問,二人應該都心知肚明,只不過大家諱莫如深而已。關於二人爭奪帝位的故事,野史有精彩的記載,最為知名的就是關於皇四子奕詝老師杜受田的兩個故事。一則是說,杜受田早有擁戴奕詝成就帝業之心,他十分注意窺探揣摩道光帝的心思。這天,道光帝命各位皇子校獵南苑。按照規矩,正在讀書的皇子要奉命外出,臨走時必須向師傅請假,以體現尊師之道。皇四子走到上書房請假,見只有師傅杜受田獨坐齋中。皇四子說明來意後,杜受田示意皇四子近前,對他耳語道:「阿哥到圍場之中,只管別人躍馬射獵就是了,千萬不要出一槍發一箭。不僅你自己如此,並且一定要指揮你的隨從也不要捕殺任何一隻生物。圍獵結束皇上如果問及此事,你應當這樣回答:時下是春天,正值鳥獸懷春生育之際,不忍心獵殺它們以干天和;而且,我亦不想用馬弓一日之長與各位弟弟爭你高我低。阿哥如此回答皇上,必定能夠符合皇上心意。這是關係你一生成敗的關鍵,一定要切記在心,不可疏忽忘記。」皇四子奕詝果然按師傅所囑行事。南苑校獵之日,在眾皇子中數皇六子所獵禽獸最多,他因此顧盼左右、沾沾自喜。而奕詝默坐一邊,隨從都垂手侍立,一無所獲,皇上便詢問皇四子為何這樣,奕詝按照師傅杜受田所教一套言辭作了回答。道光帝聽了不禁大喜道:「其所思所為,真乃符合仁君的標準啊!」

這故事在今天看來實在是太精彩了,非常符合古裝宮廷大片的套路,也為皇位爭奪增添了很多戲劇性,而且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認同,甚至還寫入了正史。據《清史稿·杜受田傳》載: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另一則是說,有一次,道光皇帝的病情日漸加重,一天內,他下旨分別召見皇四子和皇六子。奕訢先被召見,他在道光帝面前侃侃而談,從時弊到對策頭頭是道,待皇四子進宮前,杜受田和他說:如果討論時政,你恐怕不如六阿哥(奕訢),所以你見到皇帝就只管趴在那兒哭,以此表達你的孝心就可以了。於是,奕詝撲倒在父皇面前,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相傳,這次召見是道光皇帝有意考察兩位皇子,最終他認定皇四子更為仁孝,選擇讓皇四子奕詝繼承大統,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而皇六子奕訢則在日後被封為了恭親王。

但筆者認為,這兩則故事可信度不高,首先,古代奪位之爭都是比較激烈,甚至事關生死,眾皇子及其導師團隊們絕對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這種密謀之事除了當事人之外,是否有知情的第三者都很難說,尤其是滿清還發生過康熙一朝眾皇子奪位的慘烈鬥爭,當事人不會不謹慎。而在奕詝成功登上寶座之後,也絕不會主動揭短,更不會讓這種消息傳開,因為那樣,就顯得自己的帝位多少有些「來路不正」了。

不管有多少動人的傳說,不管兩位皇子明裡暗裡有多少激烈的競爭,道光帝內心的掙扎和糾結是無疑的,最大的證據 開篇所說的那份著名的立儲硃諭,內容淋漓盡致地顯示了他內心的徘徊不定。他到最後還在猶豫不決,索性把兩個兒子同時寫進諭旨。從這份確鑿的檔案證據中,我們確確實實地感覺到了他對兩個兒子的喜愛,一個給予了江山,另一個給予了作為父皇除了江山之外能給予的最高待遇。

道光帝最終安心地逝去,但他的這個選擇卻影響了大清乃至整個中國近代史的走向。歷史證明,道光帝著實看走了眼,咸豐皇帝確實比他英明不到哪去。作為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他能力平庸,且身體欠佳,剛過而立之年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個大爛攤子。他執政期間,內憂外患不斷,吏治未見好轉,經濟萎靡不振,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不斷,列強侵略日益加劇,二次鴉片戰爭更是讓他英明掃地,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外族入侵面前棄都逃跑的皇帝。

很多人說,如果道光帝當初選擇皇六子奕 訢,可能就不會這樣,至少不會這麼爛,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 奕 訢確實才幹超人,內政外交均有建樹。但歷史不能假設,我們不敢說當初讓皇六子繼承皇位就能做出怎樣驕人的業績,就能改變歷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他繼位,慈禧太后就不可能登上歷史舞台,也不可能掌握中國政權40多年,給國家和民族帶來這麼大的災難。

「一匣雙諭」,如今靜靜的躺在檔案館,時不時接受後人的研學。而當初的人物和故事傳說早已灰飛煙滅,消逝在了歷史的漫漫長河中。


清朝的道光皇帝晚年鍾愛六阿哥奕欣,頗想把皇位傳給他,但四阿哥奕詝卻排序居長且有賢德之名,因而猶豫不決。奕詝的老師杜受田為了幫助他奪得皇位,兩次面授機宜:一次是諸皇子去南苑打獵時,杜受田要他和隨從不發一槍一矢,等皇上問起為何毫無斬獲時,才回答說:「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兄弟爭高低。」一次是在道光病重而召見奕詝和奕欣時,杜受田要他在皇上若自言病老將不久於世,問起有何安邦治國大計時,「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 客觀而言,奕詝的文韜武略都不及奕欣,但就是這兩次得體的應對,而使道光決定傳位給奕詝,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 有一項針對普林斯頓大學女學生的研究顯示,在安排她們和一位男士互動前先做人格與智力測驗,如果先透露那位男士是同校名系、英俊瀟洒、而且正在找女朋友的高材生,那麼若說他喜歡傳統女性,則這些女生的人格測驗就會顯示出較多的傳統女性特質,而且智力測驗的成績也變得比較差。這顯然是在投合對方所好。其實,只要自認為沒有太「扭曲」自己,多數人也會這樣做,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能得到自己所看重者的喜歡、青睞。在這個實驗里,這些女大學生很明確知道、甚至被提醒「對方喜歡什麼」,但在多數的人際互動中,我們卻很少「留意」到這點,而傾向於照自己的方式去表現,譬如奕欣在狩獵時就大肆屠殺,斬獲的獵物最多;又在病重的父皇面前口沫橫飛,大談他的安邦治國大計。這固然讓他得其所哉,但卻也因不了解人性,而迷失了人際互動真正的目的和方向。


道光帝就是嫡長子,加上對孝全的偏愛,選咸豐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了,道光的意見,也很重要。


有興趣不放讀一下茅海建先生的《苦命天子》一書,書寫的是咸豐帝,關於為何在聰明帥氣的老六和老實穩重(據說還是個跛子)的老四選擇了老四這一問題,還是有一些解釋的。


閃開閃開,作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專門看了一下咸豐皇帝一書的童鞋,我來回答^_^

道光帝對四子(後來的咸豐)和六子(懿訴,後來的恭親王,再後來和肅順集團大幹一場,咸豐帝離京去了避暑山莊,6雖然簽了很多條約但是把外國侵略者哄走了,但是木有亡國!)都是比較喜歡的,咸豐帝小時候媽媽去世的早,都是6的媽媽帶大的,你想想寄人籬下不得表現的老老實實的懂事^_^

小花絮.據記載,4和6去跟著道光打獵,6很牛逼的,射了很多小動物。但是咸豐帝啥都沒逮到,但是說了句,春意盎然,不捨得殺它們……這種話很暖啊,但是應該是他老師杜受田先生教的好吧我猜。

其實後來我感覺咸豐帝真的真的在萬分危難的大清即位,太平天國,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


嫡長子, 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 鈕鈷祿氏 滿族人 歷史名人:和珅、孝聖憲皇后(熹妃 甄嬛原型) 奕訢生母孝靜成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族人 歷史名人:博爾濟吉特·鐵木真、孝庄文皇后,出身差異大。


原因諸多,但不要忘了,道光皇帝本人是嫡長子,咸豐到了後來也是實際上的嫡長子。清朝雖說沒有立嫡立長的明文,但那可是數代皇帝的夢想啊!


咸豐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識才具都「萬不敵」奕訢,不能以條陳時政和騎馬習武取勝,乃對奕詝面授機宜,以仁孝之心取悅於道光帝。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道光末年,道光帝違和,纏綿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將不久於此位。其時,奕詝伏地流涕,痛切異常,「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以上為百度的兩段引用。主要是咸豐的老師兩次幫助他。咸豐是個早產兒,因為他的母親為了幫他爭奪皇位,所以身子很弱,再加上小時候騎馬摔壞了一條腿。 當各個皇子比拼打獵的時候咸豐不擅長打獵,本來也打不到獵物所以乾脆一箭不發,就有了這段對話。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還有一次道光快不行了,把這兩個兒子叫到窗前想聽聽他們治國方略 這老六是準備了半天,胸有成竹地去了。這時候咸豐的老師又給他出主意了,比才能策略,你不是他的對手,所以乾脆別比,你進去就哭,哭到昏厥 讓道光帝沒辦法在問下去就行了。

於是咸豐就這樣成為了下一任皇帝


推薦閱讀:

比《延禧攻略》更甜,真實歷史的乾隆究竟多愛富察皇后?
宋朝最大笑柄,時刻不忘給自己加戲,卻道出一段心酸歷史!
他們靠假疫苗大發橫財,真正的疫苗英雄卻無人問津

TAG:歷史 | 清朝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