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失樂園》嗎,分享一下感受?

在心中莫名的有些羨慕久木和凜子,人活一生都不容易,難得的任性,也是最後一次了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失樂園》的故事,去年把原書也認真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感觸很大,還寫了一篇書評《孤獨之下的極致愛情》,題主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原文鏈接

與其說久木和凜子是愛到極致而死,不如說他們是愛到絕望而死,為什麼會絕望?因為意識到人性的盡頭是無葯可治的孤獨。

說白了,久木和凜子都是被排擠到社會邊緣的人,一個是不再被重用面臨退休的男人,一個是被丈夫看成花瓶的女人。他們之所以會愛上對方,只不過是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那個無望的、孤獨的、又嚮往被理解的自我,他們用性*愛點燃的,是自身行將就木的感覺的觸角,只有用這種肉搏的激烈方式,才能夠讓他們將死的心維持跳動。

愛情原是具有拯救戀人、治癒心靈傷痕的功效的,可惜久木和凜子既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對方。因為他們是來自兩個孤獨星球的人,他們的相遇不過是一份孤獨+一份孤獨=兩份孤獨。

加速他們走向自我滅亡的,是久木從中發現了來自他們倆愛情的絕望——不管是做情人還是做夫妻,不論久木如何選擇,他都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他們這種激情遲早是會耗盡的。

凜子非常恐懼,因為她比久木更早一步意識到了那種絕望。在攀上高*潮頂峰的時候,她說的是:「好可怕。」她怕的就是遲早會墜落的絕望。

如何才能不耗盡?唯一的辦法只能在燒得最旺的時候選擇死亡。

當兩人的結合上升到靈肉合一的境界,只有這個時刻,他們才不再孤獨,而在高*潮中死亡不分開,在他們看來,則是永遠不必再從巔峰跌落到深淵的唯一途徑。

所以,沒什麼好羨慕的,久木和凜子,只是一對因孤獨而相愛,又因絕望而毀滅的情人。

其實,抵抗孤獨和絕望是有其他方法的,只不過他們沒有,那就是一個人的信仰。包括宗教信仰,也包括對美好、對未來、對夢想的信仰。

所以,《失樂園》真的就是失去快樂的地方,因為他們沒有信仰,只剩下孤獨和絕望,對抗不了剩下的荒蕪生命。


謝邀~抱歉這麼晚才回你,最近比較忙。

《失樂園》算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文學作品了。當年可謂紅遍日本。

1995年,渡邊淳一先生應日本經濟新聞社的邀請,開始在日本經濟新聞上連載《失樂園》。2年後1997年出版了單行冊,一年中就發行了300部,改編成的電影創下了23億日元的票房記錄,拿下了1997年國際戛納電影節的金獎,翻拍的電視劇創下了27%的超高收視率。

如果只是看《失樂園》最表面的劇情,那就只有一句話,一對中年男女因為婚外戀而雙雙殉情。個人覺得,如果只是看到這個層面,那太過淺顯了,我想渡邊淳一先生想要表達的並不是偷情帶來的刺激。

要想深入理解這本書,我們來看下它產生的時代背景。

小說出版時,日本社會正處在一個十分動蕩的時期。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危機,失業人口急劇增多,而失業帶給男人們的安全感缺失被帶入了家庭中,導致了大面積的無性婚姻。一部分在婚姻生活中得不到慰藉的女性開始走向社會。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備受壓抑的人性需要心靈上的慰藉,需要肉體上的互相安慰來確立自我的「真實感」。渡邊淳一先生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切,因而創作了這部作品來撫慰人們的內心。

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我們人類歸根到底也是一種動物,由雌性和雄性構成,我們不應該失去這種基本的認識。

所以這本書,我的理解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伴隨著生活和就業的各種壓力,導致人與人之間最原始情感的缺失,即便是最親密的夫妻關係,也缺乏溝通和交流,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肉體上的,出軌不過是男女主人公尋找個人情感和肉體慰藉的一種方式,但是高潮過後的他們還是要面對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他們兩個人也不過是肉體上的互相取暖,缺乏婚姻這一種形式,作為穩定健康生活的基礎。等待他們的不過就是激情消退後的空虛以及見不得人的心虛。

我不認為《失樂園》是在告訴人們出軌有多麼刺激,男女主人公有多麼任性瘋狂的愛情。相反,作者其實是想告訴人們,需要互相關心,需要互相溫暖,需要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慰藉,尋找其他的方式釋放壓力,而不是對待最親近的人冷冰冰。否則,跟誰在一起都是空虛寂寞冷。

當然啦,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畢竟像莎士比亞大師說的那樣,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失樂園》是渡邊淳一情愛小說的巔峰之作,個人在讀《失樂園》時聯想到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失樂園》所講的是二人為追求極致的愛情置社會倫理於不顧而殞命自殺,而《黃金時代》所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為了偉大友誼而受世人唾罵。在這一點上二者十分相像,都是講的兩人為了心中所求於世人對抗。不同之處就是《失樂園》中久木和凜子所追求的是愛情,而王二和陳清揚所追求的是偉大友誼。只不過王小波對時代的批判程度更重,而渡邊淳一隻是表達出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正常的訴求。個人認為王小波和渡邊淳一堪稱中日自由派的代表。

個人看過後《失樂園》的感受:一個真正發達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很有包容度的社會,應該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誠然,有些聲音會落後於時代,不過有一些誠如久木與凜子為情殉死等「聲音」堪稱壯烈,令人唏噓不已。


「死亡與重生」是貫穿整本書的主題,對死亡的感覺有多真實,對生的體驗就有多深刻。在小說的開端,就已經為結局埋下了伏筆,凜子突然冒出的「好可怕」在久木看來,可能是凜子擔心偷情的事情被別人發現。隨著故事的展開,當凜子了解了死亡之後,仍然不斷地說出「好可怕」這樣的話來。聯繫小說的旁白,故事開頭的凜子肯定是在瀕死的狀態下說出的這樣的話,她心裡想的或許是「好可怕,感覺自己快要死了」。春去秋來,花落花開,小說里的各種景色已經暗含了這一主題。櫻花的花期儘管很短,但是它開得深沉而熱烈,就像久木和凜子的感情,雖然經歷的時間很短,遠不如和自己妻子那樣漫長的時間,但是他們的感悟非常深刻。這樣深刻的體驗肯定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平淡,與其那樣,不如像櫻花一樣,在盛開得最美的時候迎接死亡,這樣就可以讓生命永遠停留在巔峰。

為什麼作者要講述這麼一個極端的故事呢?這就要回到寫作這部小說時的日本,在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破裂,日元貶值,很多人一夜之間損失了大量的金錢,社會的失業率也在不斷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年輕人更多的是關心工作是否穩定,收入是否增加,戀愛、感情似乎開始成了多餘的事情。依據現在新聞上的報道,像久木和他妻子那樣的情況已經成為了日本的常態,這樣的情況在我國的大城市已經出現了一些端倪,年輕人晚婚晚育,婚後或戀愛中過著無性的生活,整日為了生計奔波,已經很久沒有享受過靈魂的自由。因此在這部小說里,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現實社會的影子,凜子不願意和丈夫一起吃飯,但是和久木吃飯就感覺很香,壓抑的靈魂在丈夫面前無處安放,久木成了凜子的樂園,對於久木來說,凜子的存在也是這樣的意義。

凜子和久木的妻子應該是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女性。後者在家做全職太太,完全由丈夫供養,前者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有自己的工作和地位,也能獲得男性主導的社會的青睞(參考頒獎部分)。在久木辭職之後,凜子一度有了要外出掙錢養家的想法。這些無不昭示著日本的女性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家庭角色還是社會地位。久木似乎已經感受到了女性的這股潛力,儘管是在性愛中感受到的,也正是在性愛中感受到了這種力量,這種潛藏在女性身體里的力量,才最終有了前面的巨大變化。誰說女性不能主動?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安倍內閣里不還有一個女性擔任過防衛大臣!

和渡邊淳一一樣,我也是天蠍座,因此驚訝的發現小說裡面的很多內容和對話都是我之前曾經經歷過的。我深深地贊同渡邊說的,愛情應該是靈與肉的結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體會到愛情帶來的愉悅。很多讀者都說這本書太露骨,產生這樣觀點的原因可能是:在我國的文化里,「性文化」是屬於禁忌的,是不可說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身體的接觸有時候可以勝過千言萬語。據渡邊淳一自己說,寫這本小說的時候他自己也在戀愛,因此很多情節是不是也在寫他自己?

作者想表達的死亡到底是什麼呢?首先對死亡有深刻的認識,小說里有很多關於死亡的話題,凜子的父親去世,水口的去世,這是當代人的死亡;阿部定事件,秋子的自殺,這是過去時代人的死亡。凜子是最先意識到死亡這件事的,不僅因為在身體上有這種強烈的感覺,也因為她的至親突然去世。然後要有面對死亡的勇氣,久木起初沒有勇氣面對死亡,直到自己從公司辭職,與妻子離婚。那麼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在我看來,意味著與負面能量的和解(偷情這種事情在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中都是被譴責的對象),並把這份負面能量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也許你正在經歷傷痛和苦難,那麼請不要逃避,擁抱它,帶著勇氣堅強的戰鬥吧。


看完電影版,挺有感觸的

久木和凜子在高潮中雙雙殉情,這是我看過除了《感官世界》之外最激烈的愛。

其實這種愛的程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只是我們說的更隱晦罷了

愛到極致,應該就是靈與肉的融合,我看到的久木和凜子每一次做愛,都是要一次生命的燃燒,他們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彷彿全世界只剩下彼此

對於這樣的愛,不能說不羨慕,但是更多的是懼怕,很難想像一個人拋下自己所有的社會關係,拋下自己的個人愛好,用潮水般的愛湧向我,我該拿什麼來迎接她

這個世界,平淡有平淡的悠然,激烈有激烈的好處,誰也不必羨慕誰。畢竟你無法獲得所有的體驗。

ps:想寫的很多,但是文字功底太有限,那就先寫這些吧。


沒結婚呢。。。。看過也沒感觸。。。。


推薦閱讀:

TAG:情感 | 失樂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