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法說一切只有苦?

佛陀說四聖諦(苦集滅道),又說了緣起法。這些都能理解。

我的理解:因為緣起性空,所以此時的苦就會是某一時的樂,某一時的樂就會變成某一時的苦。比如低谷時總結教訓經驗,再次反彈。比如順風順水時膨脹,埋下隱患,最終陷入低谷。

我不能理解的是:佛法說一切只有苦,請問沒有樂何來苦?沒有苦何來樂?兩個相互依存的概念,怎麼可能只存在一個。

我嚴重懷疑這是後人在四聖諦基礎上,強加的說法。還請解惑,謝謝


佛陀所說的苦,並不是快樂和不快樂那種痛苦。要理解佛教的苦,要從詞性上來分析,的巴利語是dukkha。準確的說,中文中並沒有能形容dukkha的字。Duk是下劣的、易變的之意,kha是空無的、不實的之意。

想要理解這個苦,你要懂得佛陀所說的「因緣和合」,一切名色法(精神與物質)是由無數因緣組成而成,而每個因緣又由很多組合而來。就好像一個物質由一堆各式各樣的分子組成,一個分子又由各式各樣的原子組成。物質如此,精神也是如此,每一個心都有無數個細微的心思組成。這樣的組合中每一個小單位又是不斷生滅,不斷變化的,每一個小單位的變化,都會導致整體的變化。

因此,佛陀說dukkha(苦),是說一切事物這種聚合的狀態,易變而下劣,空無而不實,你不能控制他,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變化,身不由己,是無常不定的,如同被逼迫、被囚禁的焦慮。

所以才說,行走是苦、睡覺是苦、飲食是苦、一切皆苦。如果單純的理解為痛苦的苦就不對了。


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甜不甜?甜!

如果不是在困境中,而是在自由自在的時空里,相濡以沫還甜嗎?你是在開玩笑嗎?你把唾沫吐到我臉上,還說這是愛我。你自己說這是不是有病?

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就好像在快要幹掉的池塘里,那些幸福美好的事情,就是我們用泡沫塗抹身體的行為。

此岸的一切其實都是苦的,只要你去過彼岸,哪怕只是看到過彼岸的影子,你也會明白,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苦的。

當然,即使你未曾瞥見彼岸,在這個此岸待的時間長一點,你會有發現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比如,瀕死體驗的人,往往會說靈魂離開身體的時候,有一種快樂的感覺。

比如,基本上一個人世界觀成型之後,往往就會變得悲觀起來。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身體里本身就是痛苦的,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只是我們在裡面的時間長了,自己忽略了這種痛苦而已。

不過,求死是不能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的,必須通過特定的方法才行。

-------------------------------

我這麼說,肯定有人要說我腦筋不正常,那麼我來說一些腦筋正常的人可能會理解的事實。

研究靈長類動物的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靈長類動物的群體大小和它們的腦容量有一種特定的對應關係,一旦某個群體的個體超過了一個數目,或者一部分個體會被趕出去,或者這個群體會分裂成兩個。這個數目具體是多少,不同的靈長類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數字嚴格和群體成員的腦容量對應。

上圖是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在非洲中部的一張照片。他面前的石頭上擺放著四塊橡皮泥模型。從左往右第一塊最小,它代表的是一種小型獨居靈長類——嬰猴的大腦。第二塊大腦模型代表疣猴,它們每15隻左右成群居住。第三塊代表長尾猴,這種猴子的群體大小在25隻左右。最右邊是狒狒的腦,而狒狒們50隻左右為一群。愛登堡說:「如果你把一顆頭骨給猴類研究者看,他們即使不能判斷這具體是哪一種猴子的頭骨,也能準確地預測這種猴子以多大群體生活。」

萬惡的生物學家突然想到,人類也是靈長類啊,那人類的群體上限是多少呢?

算了算人類的腦容量,他們推導出人類的群體上限大約是78人(原諒我並沒有把這個數字記得很確切),當一個人所處的社群人數超過78個的時候,他就要面對超過自己大腦容量的過量信息。

你們家可能只有3~5個人,你們公司可能只有十幾個人,家和公司不是你所在的社群,這個國家,這個地球才是!

你能想像現在人類的社群有多大嗎?

全球有70億人!

我們把那些說不同語言或者在不同國家的人當成外星人不算,就算中國,14億;

如果你在別的國家,這個數字還能減少不少。

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數字比78要大得多!

所以,你能明白為什麼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感覺特別累嗎?

你知道為什麼上網總能碰上杠精嗎?

你知道為什麼總有些人讓你抓狂嗎?

你知道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不滿嗎?

因為你的大腦一直在超負荷運轉,不斷處理過量的社交信息,而你遇到每一個人都和你一樣要面對這個問題。

你說苦不苦?

以上就是我每天不看新聞聯播的理由。


比方:人生上長了個瘡,這個瘡本質是苦的,但有時候,什麼都沒碰到,是不苦不樂受,被什麼東西碰到了就是苦受,苦受緩下去了,或太苦了,用冰塊之類的涼涼就是樂受。我們所謂的快樂僅僅是痛苦被緩解了而已。你可以去觀察:

我想要一部手機,在沒得到以前是產生了一個慾望,得不到當然是苦,然後終於買來了,滿足了,滿足了什麼?原來的苦被平息了而已。

再比如:你走累了,坐一會,躺一會會讓你很舒服,很快樂,但讓你一年兩年一直坐著睡著就變成苦了。任何所謂的快樂,如果不斷的加強最後都會變成苦,比如你餓了吃飯,吃個兩碗會很快樂(因為抹平了餓的苦,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樂)但讓你吃一百碗,原來的樂就變成苦了。

而苦卻不一樣,苦的東西量再加大最後都不會變成樂,砍你一刀是苦,但砍一百刀一千刀也不會變成樂。而樂一旦量加大馬上會變成苦。

所謂的樂,僅僅只是苦的暫時平息。

佛說的苦,除了粗大的苦苦,還有壞苦,行苦,只有對這些苦有充足的認知,然後不斷的串習發起對苦的厭離、害怕才能真正生起對三有輪迴的出離心。否則在苦的時候想出離,一旦有些樂受(苦的暫時平息)就貪著了,是沒法出離的。

眾生輪迴的原因是什麼?是集諦。是煩惱造業所感的,因就是煩惱這些不凈的,造出來的果會是樂的嗎?整 個情器世間都是眾生煩惱造業所感的,從因上去看,它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樂。

在輪迴中,就算是無色界,也是苦,更別說欲界了

凡夫手掌支,不知行苦毛。聖者如眼睛,其心甚出離,共勉力!


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恰恰說明你沒有理解四聖諦,也沒有理解緣起法。

四聖諦是個完美的邏輯閉環,沒有可挑剔的邏輯漏洞。

苦聖諦=五取蘊苦

苦集=當來有愛,喜貪俱

苦滅=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染著無餘斷乃至息沒=涅槃

題主你說的那個樂,實際上在四聖諦中是苦的範圍,你只是在自說自話。

《雜阿含經》卷1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是比丘作是念已,從禪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CBETA, T02, no. 99, p. 121a2-11)

題主你說的那個樂是行法,行法必定是行苦,喬達摩不否認有樂受,他只是把樂受放到更廣的維度,在那個範圍內,樂還是那個樂,但它變苦了。


你去畫廊看到一副山水畫,心裡想的是真漂亮,要能掛在我家客廳就好了。

但假設畫里有一群二維人,他們就不會這麼想。因為畫家隨意幾筆揮就的山,他們可能要爬好幾天;畫家隨意添堵牆,他們就能被困住,叫天不應,叫地無門。

從他們的視角看自己,反正是過日子,酸甜苦辣樣樣都有。

但從你這個三維世界的人來看,他們的苦與樂都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全部世界,只是你想掛在牆上的一幅畫而已。

你要傲慢一點,會像看螞蟻搬家一樣嘲笑他們的;要慈悲一點,就會同情他們。

不管怎樣,在你三維人的眼裡,他們這群二維人肯定是苦的,因為你絕不會想成為他們,哪怕他們有時候看起來很快樂。

但突然你陷入了沉思:自己所處的三維世界,是不是也只是其他世界裡的一幅畫而已?自己眼裡的高山,是不是也只是他世界畫師的寥寥幾筆?


推薦閱讀:

?《佛陀說什麼?》
達孜鍛銅技藝:錘出萬丈金光的西藏鍛佛人
有人說《壇經》的內容是非佛教?
聖空法師開示: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如何看待佛教徒們放生毒蛇的行為?

TAG:佛教 | 佛法 | 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