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咖啡不好喝,請問主要問題在哪?

學生黨條件有限,自己在家做的手沖在口感和口味上一直感覺有點單調,不如外麵店里賣的風味濃郁特點突出,很多時候甜度也不明顯,附上製作過程,請問主要可以自己在家調整的地方有哪些?

磨豆機惠家ZD-10

研磨刻度6/10

篩一下極細粉,16.5-15=1.5g左右

常用濾杯kinto一個便攜款……

自己改造的保溫手沖壺,勿笑

剛找到的買了兩個月沒開封的豆子,就當做記錄用吧

Hario V60濾紙,潤洗溫杯

礦泉水,水溫92,粉15g,水240g,燜蒸30秒,2分鐘左右基本能自行結束。

記錄了視頻,一手拍一手沖有點僵硬。豆子不夠新鮮燜蒸就沒有包包。

記一次拙劣的手衝過程

沖完的樣子……

大齡學生黨,買不起太貴的磨豆機,常用豆價位一般在¥100/半磅以下,喜歡比如某款日晒宏都拉斯甜橙這種甜感明顯或者風味突出又不過酸的口味(一般耶加對我來說有點酸)。在店裡喝到的酸酸甜甜風味比較有特點的豆自己買回來沖就不那麼好喝了,要麼覺得酸度大甜度小要麼就特點不突出,不篩粉味道又有點厚重,反正怎麼都不如店裡的好喝 。

(ps.視頻里用這個豆是買回來放柜子里忘記了剛翻出來開的封 ,某家會員豆,不清楚價位,平常喝新鮮點的燜蒸時效果要好些)

請問老師們,現有條件下有什麼可以重點調整的地方能讓我的手沖更好喝呢?工具材料或者方法方面都可以,也可以安利豆子哈哈(廣告就免了)。

重度咖啡因用戶向老師們表示感謝~


其他答主都是在根據你的操作手法上給你建議

說的也都比較詳細

不過一般我遇到這種情況還是先建議你去找一找上游的問題

影響咖啡的口味好不好喝的原因是越靠上游影響越多

簡單的說就是選什麼品種的豆子,豆子產自哪裡,用了什麼加工方式,如何烘焙的這些都比你究竟用了什麼方式來沖煮影響要來的大的多。

如果你覺得你沖的不好喝,先拿你的豆子去咖啡店找個專業的咖啡師幫你沖一下。

一方面是了解一下是你個人的原因還是豆子本身的原因

咖啡沖煮有個秘訣就是只要你豆子足夠好,怎麼沖都好喝。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品嘗一下在專業的咖啡手裡這個豆子應該是個什麼味道的。他的口味上限在哪裡。不要盲目的追求不存在的風味。

再同樣的豆子情況下,你衝出來的不如別人衝出來的好喝的話

那還不趕緊請教面前那位比你做的好喝的。到底需要注意哪些。

到底是豆子不夠貴,還是器具不夠壕?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調整自己的沖煮習慣。才能真正的提升。


1,粉太粗

2,時間太短,1,2這兩點處理好都不算問題,但放一起就是問題。

3,下水太慢,水都堆積到一起,按10%的篩粉量看,應該考慮更換濾紙。

從條件上看是嚴重的萃取不足和萃取不均勻,如果只是為了喝,沒必要用v60,v60是翻車之王,咖啡店也經常性翻車。

調整:優先考慮更換濾紙,研磨細一點,正常篩粉,延長悶蒸時間,拉長總體萃取時間。


瀉藥: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不要篩粉。

篩粉就會出現你說的味道單調的問題。

至於你說的口味特點不突出,不夠甜,那應該是你沒有咖啡店裡全套的各種果露糖漿。太突出的口味只能用果露來調。(這應該是桌子底下說的話吧?)

圖片方法之後再看,太粗了。這樣做出來的咖啡肯定萃取不足,味道很淡。


可以逐一試一下,

1、磨和篩粉 不篩粉試試滋味會不會豐富些。看你才沖1分30秒就到240g水了,應該是下水太快了些,多些細粉有利於降低速度,三段式沖法2分鐘還是要的。沒有後段,苦味會大量減少,厚度沒了。另,如果有機會,借(朋友或咖啡館的)好磨試試,對比一下滋味,豆子風味在豆子不是變數的前提下,磨的影響很大。

2、水流和壺 看你沖,入水的角度比較大,離粉層/水面太近,水的穿透力不夠,且角度大對粉層各部分的擠壓不均勻,不利於均勻萃取。可以嘗試拉高水位(但不要濺起水花),保持水柱進入的角度比較垂直。另外,繞圈速度太快了,快而無力,沒有攪拌效果,不容易出甜味。這把壺,看上去有外加保溫層,不過好像沒有蓋子,並不利於保持水溫,加個蓋子試試。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發現,完全自學的人很可能不知道怎樣的粗細是合適的,日常也找不到什麼參照物,光靠照片和視頻其實很不靠譜。

我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先用很細的研磨沖,你會發現沖的很慢很難喝,然後調粗一點,再試,直到那個難喝的味道消失,那就是合適的粗細度。這個調磨的過程對最後的出品影響是很大的,在咖啡豆相同的情況下。

v60是隨機性比較高,你可以試試搞個aeropress,變數要少很多,每次可以採用完全一樣的沖煮過程,方便實驗。

咖啡做得好喝,其實別人的手法也只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實驗,每次改一個變數,試試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自己優化。時間,溫度,粗細等等,都是變數。連續的對比實驗能給的經驗是很寶貴的,改一個變數沖一次,對比著喝,不要憑著記憶去實驗。

我自己試驗過以後才發現很多人強調的一些東西可能是不必要或者是錯誤的,或者是只對某種烘培度的豆有效的等等,不同的咖啡師有自己的經歷和喜好,從機器學習的角度來說,這種喜好會帶來bias,會導致總結出一些並不普適的規律。

比如你自己試試完全不燜蒸會如何?v60從邊緣沖如何?大水流如何?小水流如何?用勺子攪拌代替燜蒸如何?我還見過有人用搖晃代替燜蒸的等等。是什麼東西在影響萃取的效果?都可以去實驗。大部分人學到一個可用的手法以後就堅持這個手法,並且追求一些特定的指標,但是到底哪些指標是有用的哪些指標只是玄學,他們自己可能並不那麼清楚。比如我之前就很注重維bloom的形態,試驗過以後才發現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另外,惠家這個磨我之前用過,衝出來並不好喝,我感覺你的設備里這個磨對風味的影響是最大的。。。我自己換過幾個手磨幾個電磨,現在留下的是kinu m47,雖然有點小貴,不過感覺還是值得的。有個相對便宜一點的相似的磨叫apollo也不錯。這種比較好的手磨也就十幾秒鐘就磨出來了,也不會很累。


推薦閱讀:

咖啡師比賽系列之五:精準度
拿鐵、摩卡、瑪奇朵...5分鐘掌握6款咖啡的製作方法!

TAG:咖啡 | 咖啡製作 | 手沖咖啡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