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比起一流作家有差距嗎?如果有,差距在哪裡?
是沒有批判性?是文筆不行?還是武俠小說就是原罪?在讀很多名著的過程中,很少產生手不釋卷的感覺,總覺有些枯燥。雖然有從中得到感悟,但金庸也同樣給我帶來過一些思考,並且更加通俗易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金庸無法與卡夫卡,歌德,太宰治等人的文學地位平起平坐?本人算是金庸書粉,無意引戰。請理性回答,不接受沒有依據的貶低。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金庸不是歌德雨果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馬爾克斯昆德拉這種帶有文藝性很強烈對時代描繪鞭辟入裡的「一流作家」,但他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通俗小說家,幾乎沒有之一,僅從通俗小說領域看,或許有極個別人的極個別作品能與他相提並論甚至比他更好,但從整個創作時期的水準和身前身後的影響力來看,近一兩百年來幾乎無人能敵,大概就相當於咱們中國的大仲馬,說不是一流也可以理解,基本是超一流水準了吧。
從文藝性來講,金庸確實有他的不足,比如情節設計過於夢幻,嚴謹但失實,導致本應有的現實意義大打折扣,比如同樣是描寫的腐敗世俗,《紅樓夢》的小說技法可能相比《鹿鼎記》相對較弱,畢竟金庸吸收了西方更為有效的小說寫作手法,但《紅樓夢》的情節顯然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而《鹿鼎記》里為了加強娛樂性,人物被設計的很笨很討巧,雖然諷刺意義很強但社會性就削弱了。人物描繪衝突太大太明顯,也欠缺了一定真實性,過於追求情節的吸引力使得社會描寫不夠真實,即使現實中真有那麼厲害的武功金庸小說的江湖仍然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以前的回答提過,金庸小說的社會與他的江湖本身是脫節的)。
金庸是典型的「成人童話作家」,他的中後期小說固然很有深度,但武俠這個東西本身就不具備成為一流文藝作品的潛質,在近現代,將希望寄託於一群希臘神話式的勇士是不現實的,希臘神話是在特定時期,人們民智未開,因此通過故事來諷刺統治者、歌頌勇者、勤勞之人和智者,寓言色彩很濃厚。
而金庸所處的時代小說和寓言是兩回事,小說具有更加深沉的表現力和更加深厚的歷史責任感,所以特定時期,人們承認的是梁啟超這種大喊少年強則中國強的作家,魯迅這種敢講人吃人的作家,巴金這種大劫之後寫東西反思自己的作家。
當年王朔批判過金庸的書,說武俠是一種暴民文化,說了很多武俠小說的陋習,例如人一見面就打,例如重視小義忽略大義,乍一聽挺有道理的。
還有二月河等等,一直不喜歡金庸,認為他篡改歷史。
後來我逐漸明白了,這些人都是預設立場了。討論金庸是不是一流作家,得先討論一個問題,文學是意義是什麼?
別看到這問題就嚇走了,其實答案很簡單,嚴肅文學的意義,是寓言,是批判,是對人性的探索和反思……通俗文學的意義呢?是有趣。
所以。這些人其實都是拿嚴肅文學的意義去要求通俗小說作家了,這是相當不厚道的,雖然還有很大一幫作協老前輩在這麼干,簡單說就是:
用他的強項來攻擊你的弱項。
你說你賺錢,你說你讀者多,你說你市場反響好,沒用啊,你沒有反映社會批判現實等等等等……但是等下,通俗小說最大的元素不就是有趣嗎,不就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讓人在工作之餘能放鬆一下,跟看一場電影、聽一首專輯,一個道理啊。為什麼通俗小說要負責說教?
你看電影聽歌是為了受教育?
一個通俗小說,好看是標配,如果在好看的基礎上,又能通過人物情節告訴你一些東西,引起你的感慨或思考,這就是最好的通俗小說。至於說什麼深刻的思考社會的批判等等,抱歉,通俗小說不管這個。
在這個基礎上,金庸做的非常好,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通俗作家,他構建了一個讓人嚮往的武俠世界。他當然是一流作家,而且是超一流作家。
他寫的不是純文學,為啥要用純文學那一套來評價他?
那我們相反,是不是可以用通俗小說的標準,認定很多純文學(絕大多數)作家的書賣的沒金庸好,而認定這些人沒有金庸成功?
這時候有人就會出來抬杠,銷量不能作為藝術的評判標準。但在出版市場,不認銷量認什麼?
作品的銷量很好,那作者一定是個成功的作家。哪怕是郭敬明,你也必須承認他是一個成功的小說家,在市場的角度,他就是一流的作家?
這有什麼問題嗎?
拿金庸跟莫言比藝術思想?拿卡梅隆跟大衛林奇比電影深度?拿鄧麗君跟李雙江比作品主旋律程度?拿魔獸世界刀塔LOL這些網遊跟老滾大嫖客GT5這些主機遊戲比硬核的劇情?
這不就是赤果果的鄙視鏈嗎?認為純文學就高人一等?
結論就是:金庸不僅是一流作家,而且是文學大師。
金庸去世的時候那四個大字!一覽眾生,看不懂嗎?從政界到商界到演藝圈大大小小的大佬獻上輓聯,莫非是因為金庸長的帥?
從錢鍾書這樣的文學大家,一直到政壇領袖,再到馬雲這樣的商界巨頭,再到學霸,再到地痞流氓,再到後排不學習的壞孩子,從十來歲的孩子,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人人可讀,人人愛看,為什麼?
無非四個字,雅俗共賞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評價,金書都足夠好,這就是真正功力的提現了,你叫大學教授看神印王座他愛看嗎?你叫地痞流氓看瓢他愛看嗎?能夠同時滿足所有人,這是最難的。
評價金庸先生的作品有一套體系,評價卡夫卡之倫的作品有另一套體系,這二者是不能比較的。
怎麼概括這二者間的差別呢?
不完全是俗的vs雅的問題。北大教授也並非不停郭德綱相聲,追憶似水年華也並非是碩博獨佔的。何況早期郭德綱的《我這一輩子》《我要幸福》《我是黑社會》等作品,也含有現實主義文學的某些批判性;很多國內文學期刊上那些老於揣摩編輯口味的寫作油條,千篇一律的沒有現實質感的現實主義,讀多了也感到惡俗。有些作者可能實現就設計好迎合最廣大群眾的口味,另一些作者在寫作時把讀者進入作品的門檻設計的高一些。兩個方向寫到極致,都有價值,都」好看「。張愛玲定調不高,雅士何嘗排斥?諸如《圍城》、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定調頗高,民間流傳極廣。
不完全是技術含量與知識含量高低的問題。金庸小說中東西(敘事技術與歷史知識)可能比不少」作協「作家寫出來的東西多。眾多網文的背後是一個團隊,要靠集體的力量搜尋資料、碰撞橋段、建立人設,可見其技術含量與知識含量的高低。
不完全是寫作過程中是否以讀者為導向的問題。較為商業化的創作可能需要作家把受眾的期待排列在自己的追求之前,也有些作家看上去非常任性,沉浸在用語言撫摸自我的過程中。但我認為不存在一種完全不顧及閱讀者的寫作。(刻意的違背閱讀者的期待,這種做法不也是在考慮閱讀者嗎?)金庸先生的《連城訣》和《鹿鼎記》,我一直認為是寫給自己的成分大於寫給讀者的成分的,但也同樣傳播甚廣。
我想金庸先生式的寫作與卡夫卡等人式的寫作有兩個深刻的不同。
其一:金庸式的寫作絕不質疑大眾的、通行的價值觀,金庸作品當然批判社會,但不太批判人們用來批判社會的那些價值觀本身。而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的精英化寫作常常深入的反思大眾的、通行的價值觀。薩特、加繆之流在這方面比較典型。
其二:金庸式的寫作以廣泛的影響,」有井水處就有我「為追求,而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的精英寫作,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之下的:傳統的敘述+描寫+人物模式,雖然仍然能出好作品,但好作品越多,未知的可能性就越小。卡夫卡、貝克特、普魯斯特這樣的人物,往往有一種探索文學新的可能性的使命感。
金庸就是一流作家 金庸就是一流作家 金庸就是一流作家 不接受反駁!
要非讓他和曹雪芹 魯迅比 那的確有差距 差在哪?我覺得在於創作的出發點和創作過程:
在早期和中期的作品,金庸寫作目的或多或少還摻有謀身的成分,加上作品基本都是在報刊上連載,難免受到讀者、銷量等外界因素影響,因此未能將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充分融入作品之中。而為了迎合讀者,則不得不設置一些過於離奇的情節和小概率事件,導致作品的可讀性雖然增加,文學性和現實意義卻降低了。
推薦閱讀:
※刀劍詩酒,快意江湖:行酒令故事
※金甌缺書評-名家點評金甌缺-讀者評價金甌缺-金甌缺經典語錄
※可悲的是,那些毀掉文筆的詞,你卻用得賊溜 | 秒治啰嗦症
※[題外話]言歸正傳三千年,下回分解話平生
※別彷徨,你的青春並沒有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