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初的八旗兵有多強?


瀉藥。

從待遇出戰鬥力這個角度看。

清朝初年,每個八旗兵的待遇要相當於七八品官員,甚至略高。

清初駐防北京的八旗精銳一年的餉銀是36兩到48兩,餉米每人每年21石到23石,打仗出兵另有行糧。而清初一名七品官員的俸祿額數是每年銀45兩、米22.5石;八品官是銀40兩,米20石。

這樣的收入在清初是可以養活一家人的。另外,順治年間還有圈地,京畿河北一帶每個八旗兵丁平均分到40畝地。

所以北京城一到八旗發錢糧的日子,市面是相當繁榮。商家提前大批進貨,而且大漲價!北京當時有句俗話:「旗人一關錢糧,涼水都貴三分!


顧誠在《南明史》中寫過,順治初期八旗兵的戰力基本是曇花一現,原因是八旗兵來源於滿族成年男子,而當時滿族人口相對很少,入關時總兵力十萬,其中已包括了漢軍和蒙古軍,進入中原後屢經戰陣,戰病而死的人數已經超過了自然成長數,進入漢人居住區後逐漸生活安逸,遠不像剛入關時勇於戰鬥。在對南明的征爭中,大多讓綠營兵和漢軍打主力,滿洲兵處於二線,主要將領也是歸順清朝的漢人,如洪承疇、尚可喜這些人。

還有清兵入關後很多染上天花,病死不少大將,清史稿卷244中寫著「滿洲兵入關,畏豆,有染輒死」。

豫親王 多鐸 病死於順治六年

攝政王 多爾袞 病死於順治七年

肅親王 豪格 順治五年死於獄中

英親王 阿濟格 順治八年賜死

巽親王 滿達海順 病死於順治九年

衍禧郡王 羅洛渾 病死於順治三年

順承郡王 勒克德渾 病死於順治九年

饒余郡王 阿巴泰 病死於順治三年

端重親王 博洛 病死於順治九年

多羅謙郡王 瓦克達 病死於順治九年

敬謹親王 尼堪 順治九年陣亡

鄭親王 濟爾哈郎 順治五年最後一戰後處於半退體狀態,直到病死


說實話清軍打贏明軍真沒什麼太值得吹的,因為明軍根本就不是正常的軍隊,軍餉發不齊,軍官喝兵血,補給靠劫掠百姓,戰績靠殺良冒功,友軍被圍不動如山,敵軍來襲轉進如風,甚至自己都能打起來,還有個皇帝瞎指揮送人頭,對一個新興王朝來說這種除了兵力龐大以外沒有任何可稱道之處的二三流軍隊打贏了屬於正常操作。

真正能檢驗清軍戰鬥力的,反而是入關後和大順軍和大西軍的作戰,尤其是大順軍。順軍的戰鬥核心骨幹本來就包括了大批投降的三邊明軍精銳,且大順軍餉發得出,後勤能跟上,訓練比明軍勤快,紀律比明軍嚴格,作戰經驗豐富,各部團結協作,各級指揮官都非常強悍,兵力也相當龐大,加上大順滅明後聲望士氣兵力各方面都到達了頂點,無疑是比明軍遠強得多的部隊。然而以八旗為作戰主力的清軍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在山海關,慶都,太原,潼關,武昌,富池口,桑家口歷次會戰中擊敗順軍,並迅速奪取大順的全部領土,足以見八旗剛入關時的強悍,也無怪弘光江北四鎮一矢未發就集體投降了——因為真的打不贏。


雅克薩之戰,俄軍800人據守一座小土城。清軍2500人打了五個月都打不下來。俄軍減員主要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非戰鬥減員。並且此時的俄軍還是彼得大帝改革前的俄軍,在歐洲最多算是二流軍隊。這種戰鬥力能有多強?


一開始努爾哈赤那會其實沒多強,靠著野蠻人被高度組織後的悍不畏死,打爆了分兵失策的明兵而已,薩爾滸那會,努爾哈赤要是碰上松錦會戰的明軍,估計老奴直接沒了。

皇太極手裡,開始整合了蒙古八旗還有孔有德的炮兵,開始強悍起來,但這個時候也沒有你想的那麼滿萬不可敵,只能說恰好在那個時代,明朝即使吸血全國也無法在遼東湊成一個可以碾壓八旗的軍事力量,結果就是碾不了對方,反過來被對方碾了(八旗損失也非常大,雙方都拼盡全力了),那麼舉全國之力都保不了遼東遼西,還想保住全國,怎麼可能呢?

就東亞範疇而言,清軍真正的巔峰是中期關外八旗+索倫兵+福建藤牌+漢軍炮隊+晉商後勤,這個組合實實在在的打遍整個東亞大陸(歷史上東亞強權唯一一次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進軍南亞?),終結了自成吉思汗起支配內亞的蒙古世界,在近代殖民勢力進入前建立了東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推薦閱讀:

清代八旗官員的無奈,老百姓可以看戲他們卻不可以
晚清是怎麼滅亡的,它滿洲八旗的兵呢?
清朝的統治之三:主國與藩屬
八旗制度相關的問題?
為什麼我覺得 女真(八旗)(滿洲)(大清)旗裝 不如 明制(大明)漢服 好看 這是我的錯覺嗎?

TAG:清朝 | 八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