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民族是個具有現代性的辭彙,是近代化以來才逐漸有了政治語境,所以不該在評價清朝的時候用民族敘事去批判。
民族主義和民族意識是兩回事。民族是將「族群」用近代政治和法律概念鞏固化的結果。
引用兩段努爾哈赤起兵之初的清代文獻:
夫草昧之初,以一城一旅敵中原,必先樹羽翼於同部。故得朝鮮人十,不若得蒙古人一;得蒙古人十,不若得滿洲部落人一。族類同,則語言同,水土同,衣冠居處同,城郭土著射獵習俗同。故命文臣依國語制國書,不用蒙古、漢字。——魏源《聖武記》P9
基於「異族不如同族」的原理,努爾哈赤定下了攻打葉赫,統一滿洲的政策。
烏拉、哈達、葉赫、輝發、滿洲,言語相通,勢同一國……欲使同一語言的珠申國,不要分居在不同的很遠的地方,都收集在一處。——《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清朝開國方略》
為什麼不能?
我覺得帶清就是一個哪怕從現代眼光看也是民族構建的成功典範,不好好說說這個問題我都覺得對不起清固倫的開國者們
先說背景,民族主義是一個近現代名詞,不代表他就能跟現代以前已經塑造的各種認同相割裂,更不代表前現代的政權就完全沒有能力採用近似於現代民族主義的手法去構建認同,不論是傳統西方語境下的「東方式帝國」、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君主國還是部族聯盟,只要有內部鞏固的需要,都會傾向於在語言、文化、地域等層麵塑造一個與他者相區別的共同體
所謂華夷之辯,難道不屬於前現代的一種認同構建嗎?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應該是誰?
※豪格與多爾袞因爭奪皇位而有過節,為何還同意多爾袞成為攝政王?
※清朝嘉慶皇帝的四次遇刺事件,與和珅餘黨報復或白蓮教暗殺有關嗎?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翁同龢為什麼被罷官?
※為什麼總有人吹捧明朝,並且拿清朝對比?
TAG:民族主義 | 清朝 | 晚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