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處處皆修行,為何很多人要入寺修行?

有些修行之人說,在山中廟裡環境好更適合修行,我想問人修的到底是心還是境?


人心很難不被環境干擾,所以修行人就都喜歡找一個清凈的地方。如果能做到不受環境影響,在哪都是一樣的。


在家就能鍛煉身體,為什麼運動員還要專業訓練呢?

修有明白的修,糊塗的修。有專業的修,有業務的修。結果導向,就看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唄。


本科就能找到工作,為什麼有人還要讀博呢?

--

出家就像專業,在家就像業餘。

每個人追求不同,

有的人要當專業運動員,有的人只想鍛煉身體。

有的人想走學術路線 追求真理,有的人只想早點出來找個工作。


借境修心,修到心能轉境,可以如入無人之境。當然,中二青年天賦秉異,可以紅塵中自練(戀)成才(柴),稍微讀點書,你就知道找老師高人指路有多重要了


我小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就想好好學習。但是說來也奇怪,明明知道要好好複習功課,

但是在家裡面,無論多好的環境,可是就是學不進去!就是學不進去!就是學不進去!

但是,一到了教室里,一到了圖書館裡,就能夠坐下來安靜的讀書學習了。

好奇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答主你知道嗎?


「社會就是大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那請問削尖腦袋考清華幹什麼?清家蕩產留學國際各大學府幹什麼?

俗話畢竟是俗話。怎麼可以和如是我聞相提並論?


學佛講究信解行證,修信,修解,修行,最後證得。從字數來看,修行只是其中四分之一呢。在寺院里,常親近佛法僧,比起寺院外,自然更能讓我們信心增長不至於退轉,這是修信。佛法博大精深,難免有不理解的地方。身邊有高人的時候,詢問起來也比較方便一些,得到的解答可能也會更好一些,這是修解。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想去寺廟裡,不止是為了修行,還有修信和修解呢。

至於修行,真的是無論是在寺廟裡,還是在寺廟外,都是可以修的。吃飯是修行,睡覺是修行,喝茶飲水是修行,待人接物也是修行。但人在成佛之前,總會有些煩惱習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山下五光十色的生活,難免不受到一些影響。跟著團體一起,親近善知識,常常能讓我們反觀自己的行為,不至於走偏。當然也有在塵世里」出淤泥而不染「的大德,比如六祖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像末學這樣根智平平的人可能會稍微更多一些,所以還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來得更實在一點。

佛教十萬八千法門,每個人都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修行。有在家的,有出家的;有娶妻生子的,有看破紅塵的;有離群索居的,有加入僧團的。覺得適合自己,能夠在修行中得到歡喜,能夠每天有所進步,就是好的方法。修行的人基數大了,入寺修行的人也就多了,當然,在家修行的人也不少。

至於修心還是修境。末學以為,一定層次以後,心和境是一不是二,修心是修境,修境也就是修心了。

您覺得呢?


社會是所大學,為何還要去大學學習


處處皆學問,還辦學校做什麼?


讓1級新手打最終boss會有什麼後果


禪修需要一個靜謐的環境。喧雜的環境容易分心。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少林寺最近被逼上風口浪尖,一些大師因此爆粗口,說些極端的話。切不說事實最後如何,可是大師們如此表現是否辱沒佛門清修聖地?在此之前各位號稱修行之人不是懷著高山仰止之心嗎?修行修的其實是自己的心,何必打著一個虛無的佛這個幌子?這本身就是一種虛偽。但凡了解一下歷史,研究一下宗教的產生,就不難理解宗教有多麼的世俗和政治。


推薦閱讀:

<希伯來聖經>對地球的科學描述
埃塞傳統價值觀
為什麼馬來西亞公民被禁止去以色列?是因為宗教問題嗎?這裡面有什麼歷史原因?
最後的晚餐:誰是叛徒猶大?一秒看出來
如果宗教中的神被科學證實為一個科學極度發達的外星文明中的一個普通個體,那麼該宗教信仰者會怎樣?

TAG:宗教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