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過悲觀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


很多人並不是天生下來就是樂天派或者是悲觀主義者,有的人是在後期的環境當中,遭受到了他人的影響才形成了自我的性格。孩子也是同樣,由於最初階段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還不夠成熟,所以難免會受到家人的熏陶。

父母的心態是影響家庭幸福的關鍵因素之一,樂觀的父母傳遞樂觀,悲觀的父母傳遞悲觀。

慈善家湯姆?亨特爵士曾說:「我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對生活持積極態度的人更幸福,事業更有成。」

一個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悲觀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學會悲觀。義大利教育學家瑪利亞.蒙台梭利說,兒童是一個熱情的觀察者,他特別容易被成人的行為所吸引,進而模仿它們。這是一種思維的遺傳。我們假想一下,當一個小嬰兒懵懂地拿著糖果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他的爸媽如果以悲觀的心態阻止,「你的糖果不好吃,別人不喜歡」,「我們的糖果太便宜,小朋友會嫌棄你的」,「他有很多糖果,不屑於吃你的」……類似的情況經常發生,這個孩子未來很可能也學會消極看待事情,帶著自卑情結,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教育路上,需要父母有這樣強大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心態,畢竟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一種教育。


有影響,怎麼沒影響?影響大著呢!

比如在戰場上,指揮官對將要面對的戰爭感到悲觀,那麼他的戰士也會感到悲觀。在家庭中,父母也是孩子的指揮官,父母每天對生活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孩子就會在這樣的氛圍中身心受到感染,心態也自然變樂觀,健康成長不會受到阻礙。

相反,父母琅整天愁眉苦臉,把對生活的悲觀失望寫在臉上,整日唉聲嘆氣的,孩子看到了,肯定是會受影響的,小孩子會把大人的臉色當作鏡子來對照,即使不懂事,學樣總會吧?

「喜形於色,憂從心來!」的成語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在孩子們面前永遠不要把不好的情緒表現在臉上,哪怕生活再悲觀,為了孩子身心健康,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不快、不滿、苦澀、艱幸都埋藏在心裡!

謝謝邀請!


個人觀點是我們從三方面來看哈,第一,遺傳方面 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悲觀)氣質類型,那麼孩子的DNA也極有可能有這樣的氣質傾向性,或者說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容易表現出和父母相類似的特性;第二,心理方面,一般心理方面會從認知層次來分析,也有從從小的個人經歷來分析的,那麼我們就從比較主流的認知層面來探討,認知的形成受到個體經驗、歸因方式、自我同一性、認同、道德觀、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制約和影響,那麼這裡面的關鍵人物確實不可忽視的是主要撫養者(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人),還有同伴團體以及師長等權威人士;第三,社會文化,也包括環境因素,這些也會對個體產生深遠而潛移默化的感染,比如一個中國孩子,親生父母可能比較悲觀,但是孩子出生之後就在美國長大,那麼是不是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呢?

所以,總而言之,我們不能片面的去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不可否認,主要撫養者對孩子的影響肯定很大,但是孩子也不一定就不會成長為一個不同的個體。(套用人本主義的觀點,人是發展的、自我實現的)


孩子也會唄


家長太過悲觀的思想確實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孩子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里容易受其影響,造成心理承受力差甚至產生抑鬱症,生活和學習沒有目標和方向感,思想長期壓抑的話還會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所以父母自己一定要首先有健康的心理,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樣孩子才會受其感染和熏陶健康地成長。


推薦閱讀:

陪孩子看動畫片的經歷
傳宗接代:二胎政策下,兒女姓的確定----隨父姓,還是隨母姓?
孩子不愛吃飯?請將「飢餓」的本能還給他

TAG:孩子 | 父母 | 父母教育 | 父母與孩子 | 與父母相處 |